资料图
一大早看新闻,差点没笑出声来。因为看到很有意思的一个细节,在北京访问的德国女外长贝尔伯克,4月14日去雍和宫参访了。
雍和宫是北京著名的景点,自然欢迎八方来客。但一个德国女外长,百忙中去雍和宫参访,嗯,多少还是件稀罕事。
完全我个人的看法,从某个角度也说明,做这位女外长的工作,中国人真是够努力了。
因为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女外长。我昨天文章也说了,这里面的特殊,肯定不是特殊在她的女性身份,默克尔就是女性。特殊是特殊在她的态度,在很多涉华问题上,她总是喜欢大放厥词。
很多时候,德国总理朔尔茨想往东,她总是偏要往西,弄得世界目瞪口呆,到底谁才代表德国?
那真不是个事啊。
所以,这次她来中国访问,完全我个人的感觉,中国人不计前嫌,真是以礼相待,更重要的,努力做她的工作。
怎么做工作?
摆事实,讲道理,耐心给她讲解历史,让她好好看看中国的变化和文化。
比如,出国回来的秦刚,没有先回到北京,而是特意去了天津,从天津陪同贝尔伯克,一道乘坐高铁前往北京。

副国级(国务委员)的中国外长,亲自高铁陪同,这显然是非同一般的待遇了。
在北京记者会上,秦刚也是苦口婆心。尽管贝尔伯克一些话不是很不中听,但秦刚还是微笑着告诉这位德国女同行:中德是伙伴不是对手,中德要合作不要对抗,无论零和对抗还是集团对抗都要不得。
他并且对贝尔伯克谈起了历史,说:当今世界越来越喧闹,越来越狂热,越来越容易走极端,但是,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都以冷静理性著称,都产生过伟大的先贤和哲人。中国有老子、孔子,德国有康德、黑格尔。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中国和德国能够为世界的和平安宁与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什么贡献呢?
然后是秦刚自己的回答:我认为,还是需要我们两个民族,我们两国的政治家、我们的外交家,继续保持冷静和理智,历史的错误不能再犯,历史的悲剧不能再重演……
贝尔伯克听得一愣一愣的。
当然,百闻不如一见,毕竟来到了中国,她一些态度还是有变化的。
比如,乘坐完高铁后,贝尔伯克感慨,“中国速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德中合作成果令人赞叹。她并且表态,不赞成“脱钩断链”,还希望中方在乌克兰危机上发挥独特影响和作用……

然后是王毅,他同贝尔伯克也算老相识了。
看新闻,王毅向贝尔伯克详细介绍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随后说,中德间有广泛共识和共同利益,中方愿同德方加强交流沟通,为动荡不定的世界释放积极、正面信号。
具体到台湾问题,王毅很明确说: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岛内“台独”势力图谋破坏台海现状,危及台海和平。要维护台海稳定,就必须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请记住:这是二战后国际秩序之一。
究竟是哪些势力意图在破坏战后秩序?
最后,王毅撂下这句话:中国曾支持德国实现统一,希望并相信德国也会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大业。
外交无小事,更何况这样的外交场合,每句话都是深意藏焉。
德国啊德国,将心比心,你不能恩将仇报啊!
看新闻报道,贝尔伯克似乎也有所触动,说:德中具有许多共同利益,德方愿同中方加强互动交流,德方理解台湾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然后,就是国家副主席韩正了。
一个外国的外交部长,我们的国家副主席会见,应该说,也是破格的安排了。
在会见贝尔伯克时,看新华社新闻,韩正说,中德作为负责任大国,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时代重任,应密切对话、妥处分歧、深化合作、携手并进……
贝尔伯克则表态,德方视中国为重要合作伙伴,愿同中方加强双边各领域交流合作,密切人员往来,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

还有,就是贝尔伯克参访北京雍和宫的新闻了。
我不知道,这是她主动要求参访,还是中方特意安排,但总感觉,这实在是一招外交妙棋。
高,实在是高!
很简单,雍和宫是汉式建筑,但却是一座喇嘛寺。这里曾是雍正皇帝的王府,后来改为佛寺。这里出了两位清朝皇帝(雍正和乾隆),因此被称为“龙潜福地”,殿宇也是黄瓦红墙,与紫禁城一样规格。
一些西方人不是对西藏不太了解,但总喜欢大放厥词吗?那就让他们看看雍和宫,看看北京城市中心的藏传佛寺,看看中国对藏传佛教的保护,也充分感受一下中国佛教文化。
哦,还有一点,正是乾隆确立了喇嘛教大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而金瓶掣签的法定地点,一个在拉萨大昭寺,一个就在北京雍和宫。

看图片,雍和宫里香火缭绕,贝尔伯克看得很是入神。尤其是有一张照片,应该是工作人员正在向贝尔伯克讲解雍和宫的来历。她抬头看向匾额,上面是四种文字书写的雍和宫三字:汉文、满文、藏文、蒙文。
这也是雍和宫最大特色之一。清朝皇家建筑,很多地方都是汉满两种文字,但雍和宫是四种文字。
雍和宫,何尝不是大一统中国的见证和缩影?
不知道这一次,贝尔伯克看懂了没有?
                            自11月24日南非宣布发现新型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后,当地确诊病例迅速上升。南非知名传染病流行病学家萨利姆·阿卜杜勒·卡里姆博士11月29日警告称,“奥密克戎”可能会导致本周南非新冠确诊病例激增超1万例。 对此,中国驻南非大使馆11月28日提醒广大旅南侨胞:高度重视防范新型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不参加大型聚集性活动。
                            中国宣布全面解封、赴华不再强制隔离后,恰逢新年将至。不少在澳华人重金购票,第一时间踏上归途,期待与父母团聚过年。一别3年,再次踏上故土,多少会有些恍惚,“恍如隔世。”喜悦之余,也不乏担心。“满街灯笼,感觉过年气氛挺浓”1月8日,墨尔本,晴暖。中国全面开放边境首日,华人irene li乘坐第一趟班机,启程回国。
                            6月22日,女主持人姜尘晒出了一则在美国的生活近况,自从去年来到美国定居后,她就经常晒出自己潇洒富足的生活,引起网友关注。提起姜尘的名字可能大家有些陌生,但她的面孔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她曾
                            从4月开始,华人工程师尹晟就惴惴不安,在疫情和裁员危机面前,他担心自己会被硅谷的这家公司拿来“开刀”。5月5日,公司在中午12点的全体会议上宣布了正式的裁员计划。会议结束后,尹晟一直守在电脑前,工作群里满屏是有关裁员的讨论。如果下午五点前还没有收到裁员通知,就意味着“安全”。到下午4点,尹晟在居家办公时接到了总监的电话。
                            出生在中国,生长在中国,最后却助外国发展,还反过来卡中国科技的脖子? 有这样一组惊人的数据,约25万华人在美国硅谷工作,其中,清华毕业生超2万人。 美媒甚至曾嘲讽:中国精心培养的人才,有一半都留在了美国。 而回看美国科技发展史,便见证着这股“中国力量”。 谷歌,曾吸纳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吴恩达,致力于“谷歌大脑”;微软,曾吸纳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专家沈向洋,运营微软小冰;全球顶尖的材料科学家中,前6名均为华人,大多为美国效力,将中国材料工业甩在身后……
                            在社交媒体上,中缅边境小城的异域风光,一脚跨两国的浪漫体验,让人充满无尽向往。公开资料显示,中缅接壤的边界有2186公里。缅甸国家在历史上曾受中国赐封,与中国文化相通,基于历史原因,中缅两国的老百姓在一些接壤地相互交流,如瑞丽边防的一个小村庄,与缅甸仅一路之隔。而今,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偷渡缅甸失联”的新闻曝出,“缅甸”似乎成为一个让许多国人产生恐惧的词汇。
                            近日,德国公布了一项新的移民政策,即“六加二”移民政策,此消息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对于这一政策,网友们纷纷表示“我的机会来了”,但也有网友持保留态度,表示需要仔细研究各项条件后再下结论。在此,我们将详细了解德国新移民政策的背景、标准和实施情况,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政策的影响和意义。德国新移民政策的背景德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
                            中国的教育一直都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很多出国留学的学生学成之后都不愿意回国,而是选择留在国外,为其他国家的建设发光发热。虽然对于个人选择而言,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所有人都像这样做的话,那么中国社会将失去未来。学成归国与学成不归之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的矛盾和冲突,本来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应该是统一的。
                            公司小姑娘很勤奋,已经在当地思源学校开始第二学期的学习了。上学期七个学生,本学期两个放弃了,她一直是班上第一名。她计划今年9月份申请奖学金去中国留学。两三年毕业后回来找工作,工资马上跳到1500-2000起步。南美社会阶层割裂,普通家庭子弟如果勤奋念书,一路最好的公立学校念到大学毕业,去大公司工作,有个十年工作经历能够拿到月薪3000,这个属于平民阶层的天花板。
                            山东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在美华人的数量却是不多的,总数也只是七万人不到,这跟孔夫子的故乡是有关系的,山东人讲究寻根问祖,移民的情况在山东并不是特别多。不过山东距离韩日较为近,确实有很多人迁到这两个地方的多。福建据统计有110万人赴美,根据生活中所得到的信息,福建确实是赴美人数最多的省,也见过很多河北人在美国留学的,确实有听说很多福建人在美发了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