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刚独立时,华人占总人口的95%,今天华人仅占70%,而且还有不断下降的趋势。有新加坡华人担心说,长期以往,恐会国将不国。
新加坡华人占比下降有内外两大诱因:第一点是富裕国家的人都不怎么愿意生小孩,新加坡华人也如此,低生育率的问题难以解决;
第二点是主因,2005年新加坡和印度签订了一个人才引进协议,只要是高水平的印度精英均可来新加坡定居、移民。
这条政策一出,印度精英犹如潮水般涌入新加坡,印度人占比从原来不足2%蹿升到现在的10%。
这些印度人都是国内的学霸,不少还有欧美名校的留学经历,他们在印度找不到工作,欧美又留不下来,于是新加坡成了印度精英首选移民地。

印度人的到来,严重侵蚀了新加坡华人的就业。
与新加坡华人相比,印度人有两大优势:第一,工资便宜,给70%的钱干100%的活儿;第二,素质高,他们可是在13亿印度人中选出来的精英,素质完爆大部分新加坡华人。
如果你是新加坡的老板,你会雇佣华人还是印度人?
如今,新加坡著名的樟宜工业园已变成了“小印度”,工业园内没有华人居住,全是印度人。
街道也变成了印度风格,在这里你能吃到最地道的印度手抓饭、咖喱和小吃;体验到印度式理发,剪完头还帮你按摩一下;这里甚至建起了印度教的寺庙,方便信徒祈福。
一位留学生和我说,她在新加坡5年,只去过一次“小印度”就不敢去了,总感觉那里的人看她眼神怪怪的。

这些印度精英抢占了新加坡的高薪就业机会,比如金融、ai、软件、互联网等行业,基本是印度人的天下。
一般没什么学历、技能的华人沦为外卖员和出租车司机。一位华人自嘲说,别的发达国家的移民都是做本国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我们是倒过来了,本国人去做本国人不愿做的工作,好工作让给印度人。
这种失落感在老一代心中并不强烈,他们年轻时吃过苦,能有现在的生活感觉很幸福。
但年轻的华人则有深深的失落感,他们自小生活富裕,衣食无忧,长大后发现好工作全被印度人占了,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前几年,有个20多岁的无业青年在推特上发了几句攻击李显龙的话,说自己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全是李氏父子的责任。
李显龙看后很生气,以诽谤罪起诉无业青年,后者被判了好几年监禁。

为何李氏父子宁愿牺牲华人的利益,也要坚持引进印度人?
这与李光耀的治国理念有关。
作为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几乎是靠一己之力把新加坡打造成了一座花园城市。新加坡社会方方面面都留有李光耀的印记。
比如,对待印度移民问题上,华人不欢迎移民,认为他们抢走了高薪工作,但李光耀一意孤行坚持引进印度移民。
他的观点是,新加坡是一座毫无资源的小岛,唯一的财富是人才,仅仅靠新加坡本土的华人培养不出足够多的人才。
为了保持新加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从国外引进高级人才。换句话说,李光耀搞这么多印度移民进来,是为了保证新加坡的长期繁荣。
新加坡华人并不买账。他们反驳说,我们新加坡拥有全世界最重要的港口,欧洲、中东到东亚的航线全要路过新加坡,这些大船停靠,难道不赚钱吗?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新加坡人靠海吃海,港口就是新加坡最大的资源。

新加坡仅600万人不到,一个全世界最优良的港口肯定足以养活全岛人。那为什么李光耀还要一意孤行引进移民?这跟他内心一个说不出口的担忧有关。
李光耀说不出口的担忧是“大中华思想”。新加坡是个华人社会,华人在李光耀眼里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时时刻刻想念自己的祖国。
中国经济落后时,他倒不是很担心,中国经济腾飞后,这种担忧与日俱增。他害怕华人激发出的“大中华热情”会让新加坡失去独立,重归中华大家庭。
为了抵消“大中华思想”,李光耀要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华人、印度人、马来人构成一种微妙的平衡,降低华人在社会事务中的发言权,形成一种新的“新加坡价值观”。
新加坡价值观要求华人忘掉自己的祖国,强调自力更生。
这或许是李光耀积极引进印度移民的根本原因。如果新加坡重归大中华,历史会如何评判李光耀呢?
他可能被描述成一位分离主义者,他一生的事业将被否定。这样的盖棺定论,李光耀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新加坡在国人眼中是个发达的国家,城市美丽如花园,人均收入是国内的五六倍,物价却和国内持平。
住房、医疗、教育,没有负担,人人可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享受高质量的医疗与教育。
国内买一套房子要掏空四个口袋,背上30年的房贷。但在新加坡,买房子很便宜,政府会提供低价的“组屋”。
普通年轻人买一套80平的组屋,首付仅需一成,20年的月供仅1000新元,占家庭月收入的10%,毫无还贷压力。医疗、教育自不必多说,政府包圆。
这么好的条件,新加坡人仍有很多怨言,除了抢工作的印度人外,即使华人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很可能要干一辈子。
新加坡人退休金与工资相比很少,少到仅够维持日常开销。普通人退休后,面临生活质量下降的危险,他们其中大部分人会重新找一份工作,发挥余热。

在新加坡,老年人打工是很普遍的现象。国内有些忽悠人移民公司会辩解说:新加坡人勤劳惯了,老了也闲不下来,他们上班不是为了钱,而是热爱。
一位新加坡朋友驳斥了这种说法,他说:“勤劳都是被逼的,如果不是生活压力大,哪个老人不想晚年能去国外旅游,在家带带孙子享享福?”
李光耀说过一句名言:有的做才有的吃。意思是,人必须劳动才有吃饭的资格。
李光耀似乎是故意不给新加坡人高福利,让整个社会无论何时都处于忙碌的状态,以避免养懒人,保持新加坡的竞争力。
相比于欧洲高福利国家,亚洲的发达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全处于全民高度紧张的状态,他们要非常努力的工作才能维持高水准的生活。
反观欧洲人,每天慢慢悠悠,一周上四天班,生活质量却很高,毫无压力。
李光耀从不给民众过高的承诺,他每一步走得都非常务实,表面上看现在欧洲人过得很爽,但欧洲高福利是建立在债务之上的,换句话说是现在的人在用子孙的钱享福。
债务累积到一定程度,迟早要爆炸,新加坡绝不能走这条路。

新加坡就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国家,生活非常舒适,工作非常内卷。一位留学新加坡的富二代待了十年后,不顾家人反对,坚决回国,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还是国内舒服,新加坡工作太累了。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海外身份规划成为很多高净值家庭的选择。拥有第二身份,不仅能享受各种福利,还能在资产配置、子女教育、财富管理方面获得更多的可能性。新加坡距离中国近,和国内文化相通,而且作为发达国家,新加坡的生活环境也很不错,相比之下更适合中国的高净值人士。一、他们为什么看中新加坡?新加坡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配置和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
只需500万人民币,你就可以轻松移民新加坡,享受全球财富聚集地的顶级待遇。新加坡是一个备受青睐的投资移民目的地,只需500万人民币的投入,你就可以轻松移民。但是,如果你想少花钱也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不妨试试“自雇移民”,操作简单,成本不高,而且非常灵活自由。首先,你需要至少拥有大专学历,并具备金融投资经验。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014位真人的故事我是移民哥,1993年出生的越南人,芳草是我的中文名字。我的曾外公是中国人,所以我有着1/8的中国血统。从小就知道中国,但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嫁到中国,并生活在这里。但是我的出嫁路并不顺利,因为我在越南提交了三次结婚申请,都被退了回来,因此女儿等不及我结婚就出生了。
新加坡作为底图上的一个小红点,却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高净值人群。这么小的一个东南亚国家,是怎么在十几年内迅速吸引全球各地人士的目光,以至于每年pr获批人数都保持在3万人左右?这可能就要从新加坡自身的魅力讲起了,新加坡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宜居、治安良好、经商环境利好、教育水平高的国家收到高净值客户的喜爱似乎并不奇怪。
新加坡是一个适合生活的国家,环境好,经济也不错,许多大公司在这里有分公司,优秀人士可以在当地找到满意工作。想要移民新加坡,如何才能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想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申请什么工作签证呢?一、常见的新加坡移民工作签证有哪些1、wp工作准证专门针对非技术工人的工作签证,适用于来自特定国家的外籍工人,通常从事建筑、制造、服务、农业等行业的工作。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面积只有700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560多万,而移民和居住在新加坡的外国人占到200多万,可以说新加坡是一个最国际化的小国。 我们知道华裔明星如李连杰、赵薇、巩俐,到后来的徐若瑄、梁洛施等,都移民到了新加坡。为什么这些人都喜欢选择新加坡呢?我总结了五点。 第一,环境好。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岛国,面积小,但有近25%的国土都是森林和自然保护区,新加坡的植被覆盖率超过55%,而且新加坡的城市非常的干净卫生,有“花园城市”的美名,大量的植被覆盖全国,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天然大氧吧。
李军律师行: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富有洞察力的法律战略李军律师行(the law offices of jason j. lee associates, alc )是一家总部位于洛杉矶县阿凯迪亚市的律师事务所,为国际和国内客户提供优质卓越的法律服务。李军律师行由在法律实践中经验丰富并享有盛名的李军律师( jason j. lee )创办。
每个打算移民的人大概都是对新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的吧特别是计划移民、移居到新加坡的人肯定也是被新加坡各种美好之处吸引来的但无论移民到哪个国家都是有利有弊的新加坡当然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把移民新加坡的利弊捋一捋住宿新加坡的大部分房屋都是高层公寓或套房即使是那些住在独栋住宅里的人也很少有后院的不过新加坡有很多绿地和公园就是了
前 言最新全球平均月净工资调查结果显示,税后工资(以美元计算)最高的前十个国家分别是瑞士、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阿联酋、挪威、加拿大、丹麦、冰岛、荷兰。论收入,澳洲是全球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论福利,澳洲也是全球最好的国家之一。但是,生活在当地的不少华人,总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为什么钱总是不够花?1收入——全球最高
据新加坡亚洲新闻台(cna)30日报道,研究机构城市土地学会(uli)当天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新加坡商品房价格的中位数为160万新加坡元(约合850万元人民币),位列亚太地区各大城市房价之首。研究人员称,他们对中国、越南、韩国和新加坡等亚太地区9个国家的45个城市进行了调查,通过抽样等手段测算了这些城市房价和租金的中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