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484位真人故事
我叫dan,中文名叫唐丹忠。这个名字还是我太太的姥爷给我取的,用了我妻子的姓唐。我的英文名的谐音丹忠则表示忠诚,寄托着岳父对我和妻子这个小家庭的殷切期望。可以说,我的名字颇有中西合璧的味道。
我喜欢中国这片土地,更好奇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未来会发生什么的变化。我曾经很不喜欢别人叫我老外,觉得自己被排斥了,可现在,中国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的心也有一半成了中国心。
后来我做自媒体,就给自己取了个昵称,叫假老外。因为现在的我,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庭,还通过自媒体认识了很多朋友,每天教英语,做翻译。我很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至于是不是老外,已经不重要了。
(我和我的中国太太)
我出生在美国芝加哥,父母都是律师,可以说是高知家庭。我是华宝小知识,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我们兄弟姐妹年龄相差都不大,能玩到一起,家里总是热热闹闹的。
而且我们家在郊区,住的是一幢带大院子的独立院落,有足够的地方让我们玩。在我那里留下许多快乐的回忆,现在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
这也影响了我的性格,到现在,我都很喜欢运动,最喜欢的就是骑车,有什么烦恼或者压力,骑上一程,就统统消解了。
我们家经济条件挺不错,在物质上,从来没缺过什么,唯独没有电视。因为母亲认为,电视这种快餐文化,对我们的成长没什么好处,她自己也从不看电视,连电影院都没去过。这在我认识的美国家庭里是很少见的。
我父母不爱电视,却很喜欢阅读。我们家的客厅,有一整墙的书架,上面是满满的书。书架旁是一张大大的沙发。
童年记忆里,父母虽然工作繁忙。可几乎每晚临睡前,他们都会在沙发上,轮流给我和弟弟妹妹们一字一句读书,一直持续到我七八岁的时候。
(在美国读书时,和父母合影)
父母给我们念书的时候,从来不会拘泥于一年级的孩子该读什么,三年级的孩子又该什么,只要我们感兴趣的都会读。
我还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在父母的陪伴下,开始看《指环王》这类长篇小说了。到现在我还记得,我在父母如音乐般流淌的念书声中沉沉睡去,被父母抱回自己床铺的感觉,很温暖。
受父母的影响,我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上学后,我的阅读和写作课的成绩也是最好的。这促发我对文化和语言的兴趣。而我和中国的缘分,要追溯到高中时期。
读高中时,我们学校来了几位中国留学生。他们多少懂一些英语,能够和我们交流,熟悉起来后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和中国朋友相处得越久,我对那个神秘的东方国度就越好奇,我想学习、了解东方文化,也想了解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
(2013年时,太太去美国参加我的大学毕业典礼)
在这份好奇心的推动下,高四的时候,我报了一门汉语课,开始了汉语学习之路。
记得刚学汉语时,我掌握不好四声调,比如说“好”字,发出的声音既不像三声调,也不像二声调,把我的中国朋友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他笑着说,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我举双手双脚赞同。
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我还是坚持学了下去。而且我在某些方面其实挺倔的,认定的事,怎样都要做好。
上大学后,学校没开设汉语课,我就通过和中国留学生交换语言技能,和一些互动性比较强的软件、app等继续自学。没想到,没有老师带领,我学汉语的进展反而比高中时快多了。
刚开始学习汉语,我只是出于好奇,学习目标不过是能流利地使用中文和人沟通。可学得越深入,我越觉得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从象形字到简体字,每个汉字都有一个演变地过程,都有来由。仓颉造字,更是给汉语添加了几份神秘的色彩。我就读的原本是哲学专业,可我那时对汉语的兴趣远远超过了本专业。
2011年9月,我索性办理了休学,出去工作了几个月。
12月时,我在网上看到一家中国公司推出了互惠生项目,去一个中国家庭呆几个月,交换语言技能,还免费提供去北京的机票。我一看到这个项目就觉得很兴奋,立即报名了。
(2012年时,带互惠家庭的弟弟一起包饺子,顺便学英文)
我就这样到了北京。我去的互惠家庭有一对夫妻,两个孩子,加上我一共五个人。我很感谢这对中国夫妻,他们没有把我当成客人,而是真正把我当成了这个家庭的一份子,很真诚地帮助我适应在中国的生活。
来中国之间,我也想象过会遇到哪些困难,担心语言不通,会给生活带来不便,或者在和寄宿家庭交流时产生什么误会。可我完全没想到,真的来到中国,我面临的第一个挑战竟然是用筷子吃饭。
从前我只在美国的中国餐吃过几次中餐,但完全没有学会正确使用筷子。
因为美国使用的是分餐制,食物都在自己面前的盘子里,我可以筷子扒拉菜,或者像叉子一样叉起食物。但现在大家都在一个盘子里夹菜,对我来说,使用筷子的难度直线上升。
(学会使用筷子太难了,我还为这个写了一篇小作文)
因为拿不好筷子,我总会在夹菜的过程中,把菜掉落在桌子上,这让我很沮丧。头两个星期,我几乎每次吃完饭都觉得几个手指头连同手臂都很累,酸痛不已。
但我的中国“父母”并没有在这点上特别照顾我,他们只是不断地鼓励我多尝试。这个过程真的跟婴儿学步差不多。好多次,我都用回刀叉算了。可转念一想,想要融入当地文化,就要从这些小事开始啊。
一直到第三个月,我才习惯了用筷子,可以无障碍地感受中国的美味了。我拉上朋友们去吃了一次火锅,一边被辣得不断哈气,一边吃个不停,快乐极了。
在互惠家庭不仅得学会用筷子,学会基本的中国礼仪。我还有个任务,就是教家里的两个孩子英语。他们一个八岁,一个十五岁。
八岁的小朋友不是很想学英语,我就想了个办法,每天在生活中用英语跟他对话。他用英语回答和中文回答都可以。时间久了,小朋友也会一点简单的英语了。这可以说是我最早的英语教学活动,很有意思。
(我不但学会了用筷子,还学会了打麻将)
此时,我的爱情也正式到了。其实,早在进入这个互惠家庭之前,我就认识了我女朋友,也是我现在的妻子。刚到北京时,还没有对接好寄宿家庭,公司就统一安排我们几位参加互惠生项目的学员暂时住在五道口的一家酒店。
晚上,我们一起去了酒店附近一个酒吧。其实我以前在美国时,我就不是很喜欢去酒吧玩,与泡酒吧相比,我更喜欢运动。
对酒吧里穿着清凉的女孩子们也多少有一些刻板印象。这次要不是同行的人拉我,我也不会去的。可事后,我又很庆幸自己去了。
我们在酒吧坐了一会,就注意到吧台坐了一个女孩子,穿着一件又厚又长的羽绒服,短发,脸上也没怎么化妆。看上去和其他女孩完全不一样,或者说,一点也不像泡酒吧的女孩。我一下子好奇起来,主动过去跟她聊了起来。
没想到我们有很多共同话题,一聊就聊了三四个小时。原来女孩是陪刚失恋的朋友来的,她自己也不怎么来酒吧。我们聊得很投机,临走时,互留了电话。
(我喜欢各种运动,比如射箭,这是陪太太回老家时玩的)
几天后,我就入住了互惠家庭,不能天天出门玩了。我们就在每周周三见一次面。我们一起去颐和园、故宫、香山,去过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看艺术展等等。
我们也一起去吃路边摊。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手抓饼,外皮酥脆,里面一口下去,肉和菜都有了,很是满足。
我们接触的时间越多,就越能看到她身上的闪光点,喜欢上了在一起时快乐、温暖的感觉。
大约是四月的时候,我们一起去听一场音乐会。音乐会结束后,我骑一辆自行车,她坐在后座,我们很悠闲在马路上骑行。有点微风,把她的头发也吹到了我的脸上。
我只觉得这个春夏之交很美好,身边的姑娘也很美好,有她的陪伴就很开心。我跟她说,我们谈恋爱吧。她楞了一下,笑着点了点头。那一刻,我心里忽然弥漫上了一种名叫幸福的味道。
和她确立关系不久,我为期三个月的互惠生项目也到期了,得离开寄宿家庭。我可以选择回国,也可以选择留在中国。因为她,我决定留下来。
我们商量以后,就一起在五道口那片租了一个房子,开始了我们的恋爱生活。
(在培训机构教小朋友们英语,我使用了各种方法)
2013年时,我回到美国,把没读完的本科课程读完了。学完后就回到了中国。2016年时,我再次回到美国,读了一年医学预科班课程。
预科班读完后,我觉得要成为医生太难了,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加上我本身对成为医生并没有执念,读预科只是对健康这个领域的知识感兴趣,并没有执著地想要成为一名医生。就在2018年结束了学业,回到中国和女朋友领证结婚了。
我们在美国和她老家石家庄各举行了一次婚礼,女朋友升级成了太太。我真正在中国扎下根来。
2020年时,我还在中国读了一年硕士,学东方文学。了解了很多东方名人,最喜欢的就是庄子和司马迁。后来上中国艺术课,欣赏中国山水画,我写了一篇观后感,还在学校获得了最佳文章奖。对我来说,这比挣了一笔钱还高兴。
在中国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一个培训机构当外语老师。当时我汉语已经比较流利,沟通交流没有丝毫问题。
看着学员在我的帮助下,英语有了真实的进步,还是挺开心的。而且在这家培训机构我也认识了很好的朋友,有的到现在还有联系,甚至给我介绍客户。
(出于好玩,参加了一个汉语演讲比赛,搞笑的是,下面坐的大部分是外国人)
后来我又去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总经理助理。那家公司总部虽然在北京,但是在纽约上市的,最新的房地产项目也在纽约。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公司和纽约那边沟通、协调。
除了上班,我还零零星星做过一些散活,比如医院翻译文件,和朋友一起做网络英语培训项目,在国际学校当数学和化学老师等等。每份工作都很有新鲜感,但我始终没有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个状态。
我想起了童年时,父母给我和弟弟读书的场景,那种被文化浸泡的感觉。有一天,我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为何不做一些文化传播方面的工作呢。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特别优秀的部分。如果我能成为一个沟通的桥梁,传递这种好的东西多好啊。
我也不想再为别人打工了。2019年时,我和朋友们尝试在网上教小朋友学英语。但那次创业受双减政策影响,最终失败了。
2022年9月,我和一位美国朋友,加上我太太,再次开了一个小工作室,主要从事翻译方面的工作。托朋友们的福,陆续接了一些单,能养活工作室。
(正在录音的样子)
后来我们又开通了自媒体。其实做这个自媒体,一开始我没有想赚钱,只是因为总要居家,就给自己找点事干,出于好奇,想试试。慢慢地有了粉丝,还由此有了一些工作机会。
因为疫情不得不居家工作,却反而让我找到了最喜欢的生活状态,自由而充实,既能工作,又能照顾到家里。我想,这就是太太说的“赛翁失马,焉知祸福”吧。
一转眼,在中国已经呆了近10年了,中国已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这几年,我们习惯了喊网约车,上车前一般需要告诉司机我上车的地方,司机接到我时,常常说:“你竟然是个外国人,我都没有听出来。每一次听到这样的“表扬”我都特别开心。这让我觉得,我真正融入了中国。
记到2012年刚到中国时,我总会听到别人叫我老外,那个时候我很不喜欢这个称呼。因为在西方,老这个词本身算是贬义词,老外这个词就让我有种被冒犯,被排斥的感觉。
(体验了一把掏耳朵)
后来我才明白这个称呼并没有恶意,只是各种的文化背景不同,让我们对这个词有了不同的感受。现在再听到有人叫我老外,我反而有种亲切感。
中西方的差异当然不止一个称呼,在感情方面差异也挺大的。就像我和太太,两个人过日子,总会有误会,有争吵的时候。吵完架想要和好的时候,我会使劲夸她,说各种好听的话哄她。
而太太和好的方式是主动做家务、做饭或帮我做点什么事情。
平时太太不太会主动表达感情,平时还会在某些方面管我,比如我喜欢赤脚,太太就盯着我到家就洗脚,晚上还要泡脚。什么的。
可能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都比较含蓄吧。父母对孩子也是这样,很少对孩子说我爱你,却会默默地为孩子做很多事,或者用管孩子的方式,比如让孩子多穿一点,多吃一点之类来表达爱意。
(和太太一起滑雪)
如果在西方,父母是很少管孩子的,包括伴侣之间,是很少这样管来管去的,因为大家会觉得尊重对方意见更重要,爱一个人就要给他自由。
可以说东西方的相处方式完全不一样。我们也磨合了几年。渐渐地,我学会了主动做一些让她开心的事,我们的感情也越来越好了。
即使我在中国已经呆了这么多年,可我每天还是会学到新东西,也越来越感受到中国魅力。我很好奇中国未来还会发生什么的变化。因为这份好奇心,我愿意留在中国,一路见证它的变化。
仔细想想,我很少给自己制订财务方面的计划,比如一年要挣多少钱之类的。更多的时候,我是华宝小知识,回美国读医科又放弃,后来做自媒体,都是因为当下感兴趣,而不是做这些能挣到多少钱。
就像莎士比亚说的:人生是介于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一瞬。当下那一瞬间,就是最真实的人生。可能我一辈子都成不了很有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个快乐的,真实的人,拥有一份快乐而充实的人生。
首先确定您是否有资格申请绿卡(合法永久居留权)。多数移民通过家庭成员或雇主代表您提交的申请书获得资格。其他人通过难民或庇护地位,或通过一些其他特殊规定获得绿卡。当您知道您认为哪种类别最适合您的情况时,您通常需要通过中介或者其他人提交申请。基于家庭的移民申请如果您想根据家庭关系申请绿卡,美国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亲属必须为您提交i-130表格,外国亲属申请。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更圆更亮吗?看看外国人对中国疫情防控前、后的态度就知道了。根据我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的介绍,英国是拥有我国小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我国在英国的小留学生人数总共有1.5万,滞留英国的小留学生人数则暂时不清楚。留学生的家长不仅是担心自己孩子的生活,因为英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接近3万例,其中2357人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而去世,英国首相约翰逊和查尔斯王子甚至都感染了病毒,所以留学生家长也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英国感染新冠病毒。
加拿大统计局今天发布一份新报告,分享了2022年加拿大警方报告的犯罪数据,主要包括犯罪率(每10万人中发生的案件数量)和考虑了犯罪的数量和严重程度的犯罪严重性指数(csi)。报告显示,加拿大的犯罪率和csi均比上一年有所增加,尤其是暴力犯罪的数量和严重程度达到了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暴力犯罪达到15年来最高水平
thereis a way for foreigners to live in chinalong-term without dealing with yearly visa bureaucracy (for tenyears at least). you’ll need to be serious about staying inchina, and meet some stringent criteria. but if you do, you gain manyother benefits that
天下华人是一家!探访柬埔寨的华人,从广东搬到柬埔寨已有几代了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文化的融合也愈发频繁。在这个背景下,华人作为世界上分布广泛的民族之一,早已在各个国家扎下根基,为当地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位于东南亚的柬埔寨,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同样有着众多华人社群的存在。
近几年来,为了孩子教育,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等原因,越来越多人选择了移民,那么出国后,华人做哪些工作会比较吃香呢?加拿大以拥有稳定和强劲的经济而闻名。疫情后,多个行业增长迅速。加拿大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该国的高移民目标。《2023-2025年移民水平计划》显示,到2025年底,加拿大每年将接纳50万名移民。
2023年6月份美国移民排期更新!非技术劳工类别表a前进139天,表b前进61天,其他类别原地踏步。值得注意的是,eb-5签证预留项目仍处于无排期的状态,现在仍是走eb-5无排期通道快速拿身份的黄金窗口期!2023年6月职业移民排期表a – 最终裁定日(fad)? eb1(杰出人才)排期为2022年2月1日,无变化;
1、申请美国签证 想要去美国生孩子,需要申请美国b类签证,包含美国旅游、探亲和诊疗,有效期10年,期间能够多次往返,停留时间为3-6个月。目前国内可以申办美国签证的城市有四个,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申请人可以就近选择。 申请人需要填写ds160表格,到美领馆预约面试。准备申请材料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备充分,能够体现自身优势,切记不要胡编乱造,也不要含有假信息。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文 |立财说编辑 | 立财说中国菜,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色香味俱全的,但是你能相信,一个非洲媳妇也能将中国菜做的有滋有味的。有一个非洲乌干达的女孩因为一场网恋,奔赴千里来进行奔现,并为爱留在了中国,如今的她已经在中国做了九年的中国媳妇了,她就是—rose。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移民美国,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本文将从教育、就业、医疗等多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教育 美国拥有全球最优秀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一,吸引了大量中国留学生。不少中国家长也希望将孩子送到美国接受更好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除了高等教育,美国的中学教育也备受关注。美国的中学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这与中国的教育注重应试和考试成绩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