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最新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数据显示,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按惯例,深圳市的人口普查结果,也将于近期公布。深圳作为移民城市,人口虹吸能力惊人,深圳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规模均在持续攀升, 作为面积较小的超大型城市,千万级的人口规模,正在给教育、医疗、养老等城市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
4月27日,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开幕,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做大会报告,这份统领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重要报告,用专门段落阐释深圳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明确表示:人口规划应均衡发展,要与产业、城市协调发展,并强调将优化完善积分落户政策。而在此前,若干信号亦在提示,深圳人口政策调整在即:2020年初,深圳积分落户审批暂停,深圳市人社局在回应市民提问时反馈,待人才引进政策修订完善后才会重启,而来自深圳警方的消息称,受名额限制,近两年父母随迁入户亦有积压。
人口规划风向标:
人才入户量不设指标数量上限
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亿人,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其中,广东全省常住人口为126012510人,自2007年以来,广东连续14年常住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与2010年相比,十年共增加21709378人,增长20.81%。
具体到深圳市,2019年底时常住人口1343.88万人,相比1979年的31.41万,深圳的人口规模40年间增长约42倍。
4月底召开的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作的党代会报告用专门段落谈及人口问题:要促进人口中长期均衡发展。制定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人口与产业、城市协调发展。充分释放人口新红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深圳的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对人口的规划和发展十分重视,这与深圳“综改”方案要求也一致。而作为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深圳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人口规划和发展实属必要。
值得留意的是, 2010年末至2013年末,深圳每年常住人口的增量还少于10万人,但进入2015年后,每年人口虹吸力度开始放量攀升,2015年至2019年,每年常住人口的增幅均维持在40万-60万的高位,五年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了近266万人。
相关的政策背景为,2016年8月,深圳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口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户籍迁入若干规定》等文件,提出将纯学历型人才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及以上,对人才入户量不设指标数量上限,这也被视作深圳加入城市“人才争夺战”的一个风向标。
人口红利发生转移
且看新红利如何充分释放
当时间进入到2020年后,深圳的入户政策悄然发生变化,当年年初,深圳积分落户审批暂停,深圳市人社局在今年3月下旬回应称,待人才引进政策修订完善后才会重启,而来自深圳警方的消息称,受名额限制,近两年父母随迁入户亦有积压。
第七次党代报告提出,要促进人口中长期均衡发展。制定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人口与产业、城市协调发展。这份关乎深圳未来发展的重要报告,强调了人口要与产业、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其数量、结构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影响城市发展和城市竞争能力的基础性问题。在此次深圳党代会报告中,还强调了人口与产业、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也重视人口红利对经济的发展作用,并提出了“人口新红利”这一新提法。
深圳市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梅认为,随着深圳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人口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专家们在研究深圳的人口红利都会提到人才红利的说法。因为深圳是以科技创新,以各种创新驱动发展的城市。作为创新驱动力,人才就很重要,深圳早期的发展主要是加工贸易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现在及未来的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必然更注重人才的吸引,吸引更多的知识、智能型人才。
深圳对人才一直秉持开放的姿态,以政策及平台优势吸引各方人才。近年来,深圳系统重构人才政策体系,力度空前建设重大平台,聚焦人才所需优化服务,推动形成了新的人才聚集高峰期。目前全市科技人才超200万,各类人才总量达600万人。
在专家看来,随着深圳发展为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人口形势更加复杂,人口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紧密,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更加显著,强调人口与产业、城市发展的协调性,意义重大。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但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
在此背景下,深圳人口政策急需谋划成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力量,而推动人口与产业、城市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创造有利于城市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
人口新红利形势下
更需提升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水平
入户政策几乎最为宽松的深圳市。近日,深圳市发改委答复市人大代表建议时坦言,如实施代表建议的敞口式政策,深圳作为超大城市,户籍人口增长或将面临失控局面,造成人口剧增,因此不宜再放宽。稍早前的3月下旬,深圳市人社局在回应市民疑问时亦承认,“人才引进积分审批”业务确已暂停,待人才引进政策修订完善后才会重启。
深圳是座外来人口居多的城市,落户是不少“深漂”的目标,因此入户政策的变化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市民黄先生告诉南都记者,他是一名外地市民,一直想通过积分入户的方式,成功拿到深圳户口,但积分入户深圳的申请窗口自从去年初关闭后,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还是没有消息,因此他关心积分入户深圳的窗口是否重新开放。“在深圳,公办学校的学位比较紧张,相比之下,深户小孩上学比非深户更容易申请优质学位,所以我也想争取办好一个深户。”黄先生说,为了子女教育问题,他迫切想要办理深户,但如今深圳市人才引进积分审批业务暂停,给他带来一定困扰。
深圳市发改委近日答复市人大代表建议时称,深圳迁户门槛条件设置需与深圳综合承载能力及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相适应。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必然要考虑公共资源服务的相适性。“十三五”以来,深圳在教育、医疗、住房等主要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伴随户籍人口的持续增长,也在让这座城市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配置开始感受到新的压力。大规模的中小学建设、医院建设和轨道交通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之中,但上述民生领域供需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为此,南都记者调查了教育、医疗、养老所面临的压力,及政府将采取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来提高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水平。
教育
新增学位数量和增速均居全国首位
“十三五”以来,深圳新改扩建198所公办中小学、新增近400所幼儿园,新增39万个学位,基本保障全国最大规模移民城市常住人口的入学需求。但每年涌入深圳的数十万新增人口和24万新生儿,使得深圳学位仍存在供需矛盾,教育质量均衡化发展亦是焦点。
深圳市人大代表杨瑞就提到,当前深圳土地资源紧缺,就学位建设问题来看,现有的学校超大班额的情况还是很普遍,突破目前挑战,实现教育质量均衡化发展还需要做非常多的工作。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基础教育累计新增公办学位64.1万个,新增学位数量和增速均居全国首位。扩大学位供给是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重要保障。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位建设,把教育的问题解决好;把财政增收的部分全部用来办教育等民生事业,把全市最好的土地用来建学校。
深圳人大代表杨瑞表示,深圳作为全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线城市,其实这几年在教育上面有是有“欠账”的,但是从现在的“十四五”规划来看,教育的“欠账”是一定会补上的,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对深圳民生项目大力度重视的一个重要信号。
医疗
累计投资1500亿元,资源配置大幅增加
医疗曾被称为深圳民生领域“短板”,但经过十年医改,通过政府持续投入,深圳医疗短板在补齐,大病不出深圳基本实现。不过对于深圳卫生健康事业来说,仍有问题需要解决。
展望“病有良医”奋斗目标,要实现深圳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总体医疗水平距离国内一流仍有差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仍有不少短板、漏洞,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居民健康管理制度不健全,基层卫生健康资源配置依然不足,健康深圳建设新格局需要深化拓展,落实卫生健康先行示范和综合授权改革仍有不少体制机制障碍。
“十三五”期间,深圳政府持续加大卫生健康投入保障力度,累计投资超过1500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51倍。深圳规划117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新建项目重点向原特区外倾斜,83项布局在原特区外,完成33家医疗卫生机构新改扩建工程,新增三级医院23家、社康机构125家。
养老
深圳人口老龄化增长快密度高
将形成“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作为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也面临老龄化的压力,老年人数量并不少,截至2019年底,深圳全市有33.76万户籍老年人,还有大量来深居住的非户籍老年人。
为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面对“增长快、密度高、候鸟型、空巢化”等深圳特有的老年人口发展趋势,面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堵点”和“痛点”,深圳迫切需要加快应对老年化的布局,从制度建设、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好筹划,做到“有备而老”。
截至2020年6月底,深圳市共有养老床位12879张,能够有效满足深圳老年人养老床位的需求。对未来深圳居家社区养老规划,深圳市民政局表示,将以便捷化为方向,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2月26日下午,全国农业技术转移服务中心(深圳)(以下简称“深圳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国农业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建设迈出了实质性、关键性的第一步。据介绍,深圳中心是全国农业技术转移服务中心设立的首个区域中心,将推动农业与食品领域高质量科技成果熟化、转化、孵化与产业化,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深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环球出国,作为办理加拿大移民起家的全球领先的移民公司,注意到最近业内有一些同业公司肯定的宣传加拿大魁省移民即将重启。环球出国公司从2007年正式推出加拿大魁省投资移民项目,到2020年暂停此项目签约。共签署超过6000位客户,占每年魁省投资移民项目全球配额的26%,中国单一区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40%
后疫情时代,澳洲面临空前的劳动力需求。从2022年7月开始,澳洲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放宽了相应的移民政策,移民配额大幅上升。相对热门的移民专业再次被讨论,冷门专业也有大量申请人报名。结合当下各州州政策移民的特点,总结了以下一些专业供大家选择。这一类的专业是针对当下移民政策,以及未来2-3年移民趋势的一个判断。
许多人都认为非盈利性居留就是养老居留,既不能工作也不能开店做老板。其实,这是一个重大的误解!非盈利性居留作为一种投资性居留,既可以经商做老板,也可以转换为工作。它是西班牙政府吸引外资与人才的一种重要移民方式,与扎根居留和黄金投资居留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目前,它已经成为西班牙移民的一种主要方式。首先,在政治待遇方面,和其他居留同等效力。
马来西亚是华侨生联考做的最好的国家,每年都很多学生在马来西亚的独立华文中学过渡高二高三再回国内考试,成绩优异,不少学生考进了国内的985,211大学,其中也不乏去到清华北大。为什么呢?因为马来西亚华侨生联考的老师都是从内聘请过来的,专注于华侨生联考的培训的。关于华侨生联考,大家可以查询网站:内地(祖国大陆)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网。
新加坡是一个美丽、繁荣的国家,由于距离中国近,治安稳定,和国内文化相通,因此吸引很多华人移民移居。2023,新加坡移民有哪几种方式?一起来看看吧。一、新加坡移民有哪几种方式?1.创业自雇创业自雇是指申请人在新加坡注册并经营一家新企业,自雇为董事或高管,为自己申请自雇准证ep。持有自雇准证满2年后,在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申请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移民哥”,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现如今,除了日本本土以外,居住日本人最多的国家就是巴西了。据日本外务省统计显示,巴西至少有200万日本裔巴西人。相比之下华裔巴西人才有15万人。日本前任首相佐藤荣作都曾表示:“日本能够获得如今的发展成就,我们的海外侨胞
签证是一国政府授权机关依照本国法律法规,为申请入、出或过境本国的外国人颁发的一种许可证明。根据国际法及国际惯例,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允许外国人入出其国(边)境,依照本国法律发给签证、拒发签证或吊销已经签发的签证。中国签证机关根据法律和相关规定,决定颁发签证的种类、次数、有效期和停留期,有权拒绝当事人的签证申请或吊销已经签发的签证。
在历史课本上,出于种种原因,中国历史上每个大的王朝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大批普通人民从黄河、长江等地区向中国境内其他地广人稀的地方迁徙,并把他们原住地的经济、技术、文化等带往迁入地,通过创办学堂、传播文化、同化社会风俗等方式,改造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社会方方面面。在清朝,乾隆皇帝统一了新疆之后,出于统治需要,
匈牙利成为中国移民的首选合作伙伴,欧洲合作开拓新机遇近期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中国教育部长与匈牙利文化部长在北京举行了会谈,对于两国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进行了讨论。这次会谈为双方在大学、中学、文化交流和科研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提供了具体部署。在整个欧洲,匈牙利是唯一一个拥有同时教授中文和匈牙利语的学校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