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至1960年,全国统一组织了由内地到边疆的移民垦荒,山东省为重点移出省份,共迁出1106544人。
1955年组织外移13453户、58848人,其中迁往黑龙江省的占80.7%,迁往吉林 省的占15.2%,迁往内蒙古自治区的占4.1%。1955年全省有移民任务的地区共7个, 涉及28个县(市)。
1956年全省共移出189179人,比上年增长2.2倍。除移往青海的回民2135户( 10195人),移往黑龙江的汉民16090户(62927人)外,主要组织了105944名青壮年到 黑龙江省的34个县建立了425个移民新村。秋季又动员他们的家属3116户(910113人) 迁往新村。1956年全省有移民任务的地区11个,县(市)68个。
1957年以巩固1956年移民为主。除向黑龙江省移送10715户(40187人)移民家属 外,没有动员新的移民。
1958年组织25232户(115723人)迁往黑龙江,其中新户13927户(72130人),垦 荒队员家属11305户(43593人)。新户多系水库移民。全省8个地区、56个县有移民 任务。
1959年改移民为“支边”,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共组织支边人员24万余人, 其中青壮年13万人,整户2万户、10万人。支援省份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 全省有移民任务的共9个地区,约70个县(市)。
1960年是有组织移民规模最大的一年。全省共动员46.25万人出省,其中1/2迁 往黑龙江省,1/4迁往吉林省,1/4迁往辽宁省。迁出地区共7个。
1955-1960年山东省有组织移民除黄河三角洲人少地多的几个县外,几乎涉及全省各个地区。由于迁出地动员工作不充分,部分移入地对移民的生产、生活安排不周,每年都有移民返籍。
迁入地迁入人口详情如下:
迁出地迁出人口如下:
1955年至1960年,全国统一组织了由内地到边疆的移民垦荒,山东省为重点移出省份,共迁出1106544人。 1955年组织外移13453户、58848人,其中迁往黑龙江省的占80.7%,迁往吉林 省的占15.2%,迁往内蒙古自治区的占4.1%。1955年全省有移民任务的地区共7个, 涉及28个县(市)。
上个世纪80年代,山东胶东地区对于各辖区进行了普查,根据普查结果,他们惊讶地发现:在境内,居然有大量云南移民村落。例如,胶南县收录了全县1104个自然村,其中云南移民的村落高达342个,占据了村落总数的30%之巨。山东省胶州半岛胶县也就是如今的胶州市,收录了803个自然村落,云南村落有180个,占据了22%的比例,即墨县有1083个村落,而云南移民村落为231个,也占据了1/5的比例。
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尹哥聊基因尹哥聊基因身高焦虑几乎贯穿了近代中国人的一生,小时候会被爸妈拉着和玩伴比身高,长大后相亲市场会看身高,养娃后还得逐月盯身高……在这个人人“恐矮”的时代,和身高有关的话题,极易引发全民热议。这不,最近网上一则关于山东高中生的视频就火了。画面里的小伙子们平均身高一米八、小姑娘们平均身高一米七
#历史开讲#民间传闻,有待考证,谢谢在我们老家这片地方,祖祖辈辈传下来了很多传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各人各说,慢慢的演化成了很多版本的故事,我的文化水平有限,不能完美的用文字表达出来,请请各位朋友不要见怪,提前说声抱歉了。我的上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朱元璋为何杀尽山东人的民间传闻,其实是我们老家老一辈传下来的一个故事,不管对错与否,各位看官就当解个闷了,这一篇还是接上篇的故事继续讲,大家都知道“解手”的由来么?
要说东北三省的人老家在哪儿的最多,那估计非山东莫属。作为近代中国三大移民潮之一的“闯关东”(另外2个是“走西口”和“下南洋”),有数以千万计的山东人从陆路和海路往东北迁徙——今天要说的这个地儿,就是海路“闯关东”的起点之一——龙口港。在今天的龙口港附近有座龙口港世纪文化苑,这里的一座展览馆里陈列了当年“闯关东”移民大潮时的各种实物和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