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组带来的不仅是新技术,也有新理念。生产、收割、储存、加工、销售,价值链越完整,效益就越大,这样的理念对于塞内加尔来说是全新的,我们需要这样的新理念来摆脱贫困。”塞内加尔大学生马穆都(mamoudou)在接受隆平高科(000998.sz)的培训后如此评价。
作为一家以杂交水稻种子培育、销售为主业的企业,隆平高科近年来在非洲大力推进技术传授,以图让这项技术真正在非洲大地“生根”。这背后实际上是整个中国援助非洲战略的一种转变,即由直接“输血”向“造血”转变,这种转变不只限于农业。
在6月27日举行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马有祥介绍,中国农业农村部将积极加强与国内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继续向非洲国家派遣高水平农业专家和职教教师,进一步扩大对非培训规模,为非洲培养更多农业人才。
总统将私家花园改成了稻田
2005年,援助利比里亚第一期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启动,中国政府派遣5名隆平高科专家赴利比里亚,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在非洲,这种水稻被称为来自中国湖南的“魔稻”。
彼时,非洲整体农业体系和农业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地方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种业科研水平较低,水稻全是常规稻,农户一般自己留种,但自留种退化和混杂情况复杂;同时,农户也不懂得用精细管理来提高作物产量,种子撒下去就不管的情况很普遍,粮食单位产量远低于全球平均产量。
援外专家们把中国农业发展经验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了当地,一遍遍地教农户们翻地、整厢、播种、移苗、打枝、施肥等操作。
在项目开展的第二年,所播种杂交水稻的产量比当地品种高出了三倍。出席杂交水稻收割仪式的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将杂交水稻称为来自中国湖南的“魔稻”,并当即决定,将自己官邸前的5亩花园改种杂交水稻。
据隆平高科项目办援外项目负责人冯霞辉介绍,作为商务部授予的首个“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援外培训基地企业”,隆平高科自成立之初就设立了国际培训中心,也就是现在的国际培训学院,每年都会迎来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大批外国农技人员交流学习。
“我非常感谢尊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和他的工作人员,你们组织的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帮助全世界人解决温饱问题,非常了不起。”2009年,利比里亚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员约瑟夫·门内加尔在参加完培训班后,满怀感激地说道。
2010年7月22日,中国援助利比里亚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移交仪式在利比里亚邦州苏瓦可可市的利比里亚中央农业研究院举行。该中心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对非洲国家承诺援建的14个农技中心之一,总投资近600万美元,占地32.6公顷,具有试验研究、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三大功能。
移交仪式的举行意味着农技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里成为中国进一步帮助利比里亚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村地区人民生活状况的重要基地。
“把技术留在非洲,才是真正帮助其解决粮食安全的根本之道。”隆平高科方面表示。
授人以渔
同样的故事还在塞内加尔、津巴布韦等国发生,并且延续至今。
隆平高科提供的资料显示,其在非洲的发展以技术援助项目和援外技术培训为主,同时也积极开拓非洲市场。公司先后在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塞内加尔等国开展技术援助项目与人力资源开发等援外培训。目前,已培训非洲官员和农业技术人员约3600人,涉及近50个国家。
这并非隆平高科一家的个体行为。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支持非洲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而中方将为此提供强大的“造血”推动力。
为了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自2012年起,由商务部主办、隆平高科承办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研讨班成为中国与各发展中国家农业领域一年一度交流合作的平台。研讨班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农业、农机发展规划,扩大农业合作领域,推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农业科技交流及农业资源分享事业。
粮食进口国到出口国
在非洲大地耕耘传“稻”的不只是隆平高科。
日前,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袁氏种业”)首次在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实现杂交水稻规模化制种成功,这批种子将于今年7月在马达加斯加播种。早在2008年,这家公司便开始在非洲进行杂交水稻的试验示范和品种选育,并于2012年成立了非洲第一家由企业运营的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马达加斯加是西南印度洋中的非洲岛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非常适合发展杂交水稻,且具有种植和食用稻米的传统。在袁氏种业进入时,由于种种原因,马达加斯加当地农民水稻种植积极性不高,产量无法满足需求,每年需进口大米约30万吨。
袁氏种业的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本土化项目选址马达加斯加第二大粮食产区安巴通达扎卡,示范全程机械化农技农艺技术,通过建设配套的水源引水工程、排洪排涝工程、田间工程,配套建设生产管理用房、农资农机具仓库,严格执行袁氏制定的《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种植技术规程》,确保两季种植、高产稳产,带动粮食生产的良种化、规模化、机械化。
据袁氏种业介绍,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培训了本国的农业技术人才,培育了该国的杂交水稻种子市场,能实现该国农业本土可持续发展。项目建成后,粮食单产将提高两倍多,年增产稻谷约116万吨,折合年增产稻米75万吨,能有效解决马达加斯加的粮食问题,使该国由粮食进口国变成出口国。
帮助非洲解决粮食安全,正是中国对非农业援助的主要任务。
去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宣布了对非合作“八大行动”,确定了新时期中非合作的路线图。农业是“八大行动”的重要内容,中方明确提出,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军队。无论是在抗洪救灾的壮举还是应对各种挑战的坚毅姿态,中国军队的事迹让全球各国的民众都为之敬佩。然而,有一幕场景在外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羡慕。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15名空降兵冒着生命危险,不拿枪不受指挥引导,纵身一跃,为大部队提供充足的灾区信息。
对于在缅经商的中国人来说,最近被家人“问候”的频率明显增多。在缅甸多个大城市,近来爆炸、抢劫案频发,作案手法也愈加猖狂。3月28日上午,缅甸克钦邦八莫市连续发生3起爆炸事件,致至少1人身亡、9人受伤。前一晚,一名男子在克钦邦首府密支那市某加油站驾车经过时,遭到持枪抢劫。据悉,劫匪为三名年轻男子,他们骑着两辆摩托车,冒充缉毒警察查车的样子将车开走。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贡献。其中,美国是一个吸引了大量中国移民和留学生的国家。那么,现在有多少中国人生活在美国呢?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令人惊讶的事实。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人口。
下雨天,由于城市排水系统不畅,尤其是地下车库,积水会更多!迪拜工作日为周日至周四,周五和周六休息。休息日,商场里人山人海,海边的露天餐厅同样嘈杂,很多人抽着水烟聊天。图为迪拜码头的路边餐厅(晚上散步时拍的):随着来迪拜旅游、“考察”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华人旅馆遍地开花。旅游旺季带团,导游能赚几千元。机场免税店和各大商场还有酒店也有华人服务员,收入不一,视佣金而定。
美国的实际情况近日美国有个叫杰弗里?萨克斯的学者发表了一篇文章,观点比较新奇,值得一说。萨克斯根据自己这一两年来的亲身体会痛苦的发现了一个事实,美国是属于那几百号人的,跟普通的老百姓没有关系,美国根本就不是美国人的美国。这句话说起来比较拗口,理解起来也跟我们普通人想象的不一样,萨克斯就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来向大家说明了这件事情。
曾经韩国有一位爆料者,称自己有一份清单,里面罗列了所有的交易对象,包括一些财阀大佬,ceo,政客等等,而被送去当礼物的大多是知名女星和当红小花,甚至连未成年的练习生都有,时常要被迫给各种大人物陪酒。在韩国当女明星到底有多难?成为明星是很多韩国女孩的梦想,韩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造星工厂,三大娱乐公司培养出来全球爆火的明星数不胜数,甚至全球各地想出道的素人都去往韩国追求一个能够出道的机会,这也导致了出道的竞争压力巨大。
空荡荡的食堂里一个行少先队礼的小小背影坚定且赤诚……近日,一小学老师随手拍下的一张照片在朋友圈火速传开,这个肃然对着国旗方向敬礼的学生是山东青岛超银小学三年级课程创新班的吕俊欧,当被问到为什么会在独自一人的时候还随着国歌敬礼时,他说:“我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我爱我的祖国,无论在哪里,在干什么,只要国歌响起,就要站好敬礼!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萨沙看电影系列第12集一部电影的成功,总离不开极为经典的人物塑造,尤其是黑白对手的塑造。电影《无间道》系列如此成功,也在于反面人物的塑造。萨沙认为3部电影中塑造最成功的就是倪永孝。听萨沙说一说吧。电影中的倪家,是香港油尖旺区最有实力的黑社会家族。倪家的当人家是老头倪坤。
近期电影《消失的她》正在影院热映,层层反转的剧情也是让人感觉到细思极恐。爱一个人是真的可以演出来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竟然杀害自己的妻子。然而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电影竟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原型就是当年的“泰国孕妇坠崖案”,现实比电影还要可怕。随着电影的热映,被丈夫推下悬崖的孕妇王暖暖,又再次冲上了热搜。
1995年,出国留学还不太火爆的时候,我就来了塞浦路斯留学,当时我是塞浦路斯第四个留学生。之所以选择塞浦路斯,我当时没有想太多,主要是在这边读完本科后可以选择在世界其他国家继续读研究生,因为这里的教育是欧美等国家承认的。没想到在英国、爱尔兰读完硕士后,我还是想回到塞浦路斯,不仅是因为发现了这里有商机,也是因为这里的环境确实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