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外围需求疲软、利息提升,加之人力资源瓶颈等短期困难,为应对长期挑战,香港也正努力从新地缘政治格局中寻找发展空间
编辑|苏琦
固定资产投资及贸易下滑压力较大之时,私人消费及(访港旅客上升带来的)服务贸易增加,正逐渐成为拉动中国香港特区今年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这是近日公布的一组有关中国香港特区最新的本地生产总值(gdp)的预先估计数字所反映出来的新情况。具体而言:2023年二季度,当地gdp同比增长1.5%(一季度为2.9%,市场预估为3.5%)。经季节性调整后按季比较,实质本地生产总值下跌1.3%。
相关数字意味着在时隔两个季度后,香港经济再度出现收缩。而这则源于“三驾马车”中仅剩消费仍有动能(一季度增13%,第二季度增8.5%),出口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两位数字的下跌。投资在一季度增长7.9%后,二季度则下跌1%。在微观层面,8月3日公布的7月香港采购经理数(pmi)为49.4,与前月相比下降0.9,是今年首次进入收缩区间。
作为前瞻性指数,这意味着当地私营经济也正在缩减经营活动。而在接连两个季度的增长数字低于2023年初政府相关部门的预期(3.5%左右,有机会实现5.5%增长)后,下半年香港经济增长实现反超的难度正在持续加大。
“复苏的路程往往并不平坦,而是在起伏中前进,最重要是能继续保持向上。”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7月底相关数字公布前就撰文提醒称:二季度预先估计数字按年增长幅度可能较一季度稍为放缓。但其亦强调“香港整体经济仍处于改善的轨道上”。
整体而言,维持中国香港特区经济复苏势头但程度放缓的主要带动力,是访港旅游业和私人消费。事实上,消费开支占香港gdp的六成左右。
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相关数字:上半年约有1300万旅客人次访港,其中仅6月就为275万人次,日均旅客量约9.2万人次。受惠访港旅客人数进一步提高,当地服务输出二季度上涨22.6%,较一季度上升16.6%有所提速。与其相比,当地私人消费开支继首季同比上升13%后,二季度增速则稍放缓至8.5%。
在旅游业整体向好的复苏中,相关业内人士亦有担忧:首先,游客来源较为单一。1月至5月,七成八旅客来自内地,约一成半来自亚洲其他国家;其次,仅有约一半旅客在中国香港过夜,平均留港3.6晚。与之相比,新加坡同期则约有七成半旅客过夜,且平均逗留3.9晚。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在展望未来时则指出:访港旅游业和私人消费在今年余下时间将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访港旅客人数应会随着运力和接待能力继续恢复而进一步增加。经济情况和前景改善应有利于当地需求。具体而言,劳工市场情况改善,加上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巩固复苏动力,将为私人消费提供额外支持。
当地业内人士则对《财经》记者解析称:关注当地旅游服务业的新情况,因疫情后访港旅客的目标及方式均发生了新变化:一个受益于访港旅客数量增加的行业则是医疗健康行业,尤其是一些私家医院更是出现了一位难求的现象;此外,即使只有约一半旅客在港过夜,也意味着他们会在港逗留更长时间,例如近期较为看展等文化消费,以及深度游等,酒店业的复苏因此较快。“目前来看,造成放港旅客人数增长不快的原因之一是当地人手不足造成的酒店、航空业费用高企。
随着香港逐渐恢复接待能力,费用高昂的情况得以纾缓,旅客赴港的数字仍会持续增加。”但受汇率等因素影响,以往内地旅客到港后“买买买”的情况正在减少,因此当地零售业的增长受益于旅客的情况并不如以往预期,即所谓“旺丁不旺财”。以“五一”黄金周为例:期间有约62.5万内地游客来港,数字超出预期。
但同期香港餐饮、零售、酒店等行业人流并未恢复至以往水平。今年6月,访港旅客数字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约53%水平。而今年香港前五个月零售额则同比上升21%,4月及5月的零售数据分别回到2019年同期的92%及86%。
但访港旅客的整体购买力仍是当地零售额上涨的重要原因。8月1日,政府统计处发布的零售业销售具体情况显示:香港零售业在6月保持升势,总销货价值达331亿元(港币,下同),同比升19.6%,升幅最高的主要类别是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上升64.3%;其次为衣物、鞋类及有关制品,上升33.1%。此外,则是酒类饮品及烟草录得近两倍升幅,药物及化妆品升近五成,眼镜店则升近三成。
使零售额保持增长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则是香港当地居民消费的持续企稳。这一方面源自当地失业率降到不足3%,大部分市民都不愁失业所以乐于消费;另一方面,香港特区政府今年仍维持了疫情期间的派发消费券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继续提振市况的效果。而在进入今年二季度后,
一个值得关注的与当地私人消费开支增速放缓有关的新现象,则是港人的北上深圳、广州及中山等地消费,正在成为潮流。按照香港入境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扣除经机场、港珠澳大桥、邮轮码头及港澳客运码头出境,港人北上人次约 447万。7月港人北上人次逾468 万。与之相比,7月内地经各口岸到港人次只有逾 275 万,6 月为215 万人次。受此影响,数月以来,香港市面晚上市况较为平淡。反观内地深圳等地,每到周末白天之时,多个大型商场人头涌涌,不时听到港式粤语。而到周末晚上,则会在多个回港关口形成人员拥堵现象。
数年以前,去香港带货回内地较为流行,近期情况则开始出现“逆转”。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有不少香港网友发布了关于深圳吃喝玩乐的攻略,从深圳代购网红奶茶及肉松小糕点亦颇为流行。而面对大量的香港客流,深圳多区和各大商圈也推出不同的活动,助推这一波消费潮流。
与内地消费升级带来的新型消费业态不断进化迭代相比,中国香港特区流行的茶饮、甜品等品类则保持着较为缓慢的更替节奏。而此前以芒果西米捞等热门产品在内地开了多家分店的香港某甜品连锁品牌为例,其在2021年关闭了在香港的最后一间门店,今年内地所有店铺亦集体关门。此举被解析为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香港甜品和茶饮品牌的式微。
陈茂波在分析相关情况时则提醒香港业界称:经过三年疫情,市民生活模式改变,晚上少外出活动,北上消费明显增加,希望和业界探讨新构思带旺市道。
2023年初,随着中国香港开始全面恢复常态,一季度经济增长表现较好,同比增长2.7%,终止了连续四个季度的跌势。而特区政府也预测全年经济增长将介于3.5%至5.5%,且有望实现后者。
香港的私营企业活动出现收缩,加之二季度的gdp增长只有1.5%,突显了香港经济的恢复仍将面临挑战。短期来看,是外围需求疲软、利息提升降低投资意愿,加之人手不足正成为多个行业发展瓶颈;长期而言,中国香港亦需要克服一系列结构性挑战,在新地缘政治格局中找到发展空间。例如,作为全球第10大商品贸易经济体及全球第10大商品出口地区,进出口贸易是中国香港特区经济的重要晴雨表。
而由于环球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外部需求,香港货物出口正持续承受一系列下行压力。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7月25日发表的对外商品贸易统计数字显示:2023年6月当地整体出口和进口货值均录得按年跌幅,分别下跌11.4%和12.3%,跌幅皆少于预期,但出口已连跌14个月。此外,今年上半年的商品整体出口货值同比也下跌了15.5%。
从出口的具体地域来看:今年6月,中国香港输往内地、美国及欧盟的出口均减少,输往大部分其他主要亚洲市场的出口继续录得不同程度的跌幅。前述发言人也预计:由于环球经济增长放缓,冲击外部需求,货物出口仍将承受巨大压力。这一部分于内地外贸偏弱的因素有关。此外,作为一个细小而开放的经济体,外围金融市场的少许改变,亦足以对香港的经济带来较大影响。与之有关的两个值得关注的新变化,一方面是疫情前在港工作或做生意的外国人目前并未大量重返。
此外,一些中国香港特区此前较为擅长的中介角色,目前亦有被逐渐削弱的态势。在微观层面上,香港当地的一些金融企业正在谋求突围。《财经》近期曾刊发报道:在数据征信方面,因为香港在数据处理方面十分成熟,而且合约及法律上亦与欧美相近。与其他国家签跨境合约比较容易。例如香港有iso数据保护标准等,也获国际认可。因此,当地的一些企业正在借助获取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相对容易的优势开展业务,从整体上助力国家金融服务业发展。
在宏观层面上,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近日亦频频出招,提升其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目前,中国香港特区已与20个经济体签订了8份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协定)、与31个经济体签订22份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投资协定)。与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建立经贸联系(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是中国香港特区近年来拓展贸易“朋友圈”的重点关注。如日前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就接连出访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三个东盟成员国,并与其合共签署了多达33份合作备忘录。
前述三个国家均支持中国香港特区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香港特区申请加入rcep已有一段时间。目前rcep十五个成员全为香港主要贸易伙伴,其货物贸易占香港2021年总额超过70%,服务贸易及投资亦分别占香港2020年总额约50%。
按照香港的近期的相关预期:如能在今年内正式加入rcep,将有助于其进一步融入区域产业链,货物、企业和服务业亦可受惠于rcep下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原产地规则、关税减免、开放市场准入、简化通关程序,有助企业减低贸易成本并增强竞争力。
最近,很多人选择迁移他们的深圳户口。他们如何迁移他们的深圳户口?你需要什么材料才能离开深圳?今天老师整理以及一些深圳户口迁出的攻略,希望对大家可以有所发展帮助。深圳的家庭迁移分为城市和城市。市外就是迁回老家或迁往其它国家城市,现在二三四线城市存在很多都实行零门槛迁入,具体业务办理工作流程和相关研究材料可咨询当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只要经济条件进行符合,在迁入地办理准迁证带到深圳,在深圳办理迁出就行了。
香港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繁荣稳定的城市,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人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办理香港身份,以此为跳板申请其他国家签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个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同时也能让企业受益于全球化的人才流动。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香港身份作为跳板呢?主要还是因为在各大移居热门国家有针对香港身份人士的宽松政策,比起内地户籍直接申请具有更大优势。
在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顺利落幕之际,8月22日,深圳技师学院华为现代产业学院签约仪式在华为贵安全球培训中心举行,这是全国技工教育领域首家华为现代产业学院。据悉,本次签约是深圳技师学院推动“高精新尖”产业学院建设,实施“十四五”高水平办学的重大举措,为助推深圳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深圳技师学院邓元龙校长与华为公司授权代表浙江华为阎伟副总经理签约
1、香港人口减少12万,他们都去了哪里?最近,中国香港特区的统计处公布了年中人口数据,全港共有729万人,相比去年减少了12万。这12万人里面,有11.3万属于净移出,也就是移民出去了。在香港最近60年的历史上,都是保持着人口增长,只有在2003年“非典”期间出现过0.2%的下跌。到2019年,香港人口达到750万,在这个巅峰之后,开始出现下滑。
不知道大家看香港电影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香港人特别热衷于移民”。明明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是不少人向往的天堂,而香港土著却中意移民,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重新生活。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1.香港本是中国的领土,因历史原因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中英双方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聊点入户圈那些事儿的入户顾问。今天我要跟大家聊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想要在深圳发展,但是没有深圳户口,享受不到深圳的各种福利和优惠;想要办理深圳户口,但是又觉得条件太苛刻,难度太大,不知道从何下手?今天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深圳入户,不是赌博,是投资!
自2021年起,加拿大通过专门的移民通道向港人敞开大门,并继续努力改善这些通道,让他们更容易长期留在加拿大。取消学历限制7 月 11 日住房和多元化与包容部部长政务秘书兼万锦渔人村议员 paul jiang 代表移民、难民和公民部部长肖恩·弗雷泽 (sean fraser) 宣布,加拿大将取消对中国香港居民stream b类别的教育背景要求,
最新消息官网新闻截图近日,加拿大移民局针对香港居民又一次的开闸放水了,此前香港居民如想移民加拿大,直接申请pr则需要满足两个要求。一:过去三年内加拿大的专上院校毕业二:过去在加拿大或者海外机构有过专上学习并毕业,且在加拿大有过至少一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现在,根据最新消息,取消了第二条里的学习经验,变为只要在加拿大有过至少一年的工作经验或者你来加拿大工作一年就可以
除了外围需求疲软、利息提升,加之人力资源瓶颈等短期困难,为应对长期挑战,香港也正努力从新地缘政治格局中寻找发展空间编辑|苏琦固定资产投资及贸易下滑压力较大之时,私人消费及(访港旅客上升带来的)服务贸易增加,正逐渐成为拉动中国香港特区今年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是近日公布的一组有关中国香港特区最新的本地生产总值(gdp)的预先估计数字所反映出来的新情况。
香港是一个充满魅力,备受青睐的城市,经济繁荣的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都吸引了很多申请人,渴望移民到这个集贸易、金融、航运为一体的东方明珠上生活、工作、学习。每年都有很多份移民申请被递交到香港,那么内地移民香港需要什么条件呢?内地移民香港有什么好处吗?本文将详细介绍内地移民香港需要的条件和好处,帮助有意向的申请人充分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增加申请人的移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