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在巴黎的日子
作 者:郭 凝

张贤亮与郭凝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高远摄于1993年
张贤亮走得潇洒,一生精彩,抡圆了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留下作品《灵与肉》《肖尔布拉克》《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其中九部拍成电影。他投入二十年心血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成为国家级5a景区,已有两亿文化资产。张贤亮还捐献过两千万善款,按照他自己的信条“空手而来,空手而去”,挥一挥手,驾鹤西归。
01
二十世纪80年代的一个春天,张贤亮作为访问学者住在巴黎国际大学城,那时已是中国著名作家,作品翻译成二十七国文字,且担任宁夏文联主席。张贤亮一到巴黎便伏案创作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还没起名,就有六个国家的出版社与他签了合同。
当时我在《欧洲时报》任职,并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攻读。中国改革开放不久,社会思想活跃,身处巴黎面对西方各种现代观念,结合中国情况思考,访谈张贤亮是极好的交流机会。
张贤亮有睡午觉的习惯,我在巴黎大学城宿舍楼门口恭候,张贤亮精神抖擞走出,风度儒雅,着装一丝不苟。
张贤亮出身大家,外交官的祖父,进士官员的外祖父,留美归国的父亲,大学毕业的母亲,家庭教育奠定他的心灵基础,富裕家境培育他的独特性格。生在南京,童年在重庆,少年在上海法租界,家中花园洋房气派,佣人园丁簇拥,母亲将佛教信仰与西方文明深深植入张贤亮心底,以至二十二年的右派反革命劳役没有动摇他的精神向往。
在宁夏荒漠劳改,张贤亮仅有的财产是一个脸盆,煮菜、洗脚也用它,就在这样的绝境中,他仍然觉得自己原本应该当总统,这种近乎狂妄的念头拯救了他。
现实残酷,他寄托于熟读《资本论》,背诵《金刚经》《心经》,幻想着青春的美梦。苦难生活对张贤亮确实是一笔无价财富,“灵”超跃“肉”,精神超跃物质,无不体现于他的作品,实践于他的人生。
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张贤亮不趋名利,不附权贵,不屑俗人。他的自信自尊,带给社会一种独立进取的风骨,谁说中国没有贵族精神?看看张贤亮吧,真诚、坦率、慈善、刚烈、坚定、探索、开拓、担当、反思、感恩、报国……
探讨中国问题,如果没有长时间在农村艰苦劳作的坎坷经历,谈不上深刻。同样,如果没有西方文明的入骨熏陶,也很难理解中西文化融合。
张贤亮的家庭影响以及蒙冤受难,成为他生命的两级,支撑他超凡脱俗成为清醒的作家。
他谈论过去,没有抱怨,将之与民族患难相连,开启反思,升华境界。谈论西方,张贤亮更注重借鉴经验,文学描写“性”,美术描绘“裸体”,这些文明创作表现人体美和人性美,从而认识人的需求和人的价值。张贤亮的作品不躲闪“性”本能需求,犹如欧洲艺术家对人的剖析,直面中世纪对人的摧残。
张贤亮反思一系列政治运动、阶级斗争,认为需要从最基本的人性开始思考,了解人性才懂得人,懂得自由平等,这是一条绕不过去的路。
张贤亮担当起作家的责任,从文学角度开拓了这条路。

张贤亮与郭凝在巴黎大学城 。1988年
我的访谈文章刊出后反响不错,张贤亮很高兴,准备了两张巴黎歌剧院的演出票,打电话到报社邀请我听歌剧。这样的答谢礼节,即便对于法国人来说也是很高规格的。
可惜,我外出跑消息,没接到电话,失去与作家欣赏交流欧洲古典音乐的机会。
五年后在北京见面重提此事仍感遗憾,那天是中国作家协会举行一个会议,我应邀出席。会后《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高远告诉我:“张贤亮请你吃饭,我们大家都作陪。”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餐厅,十多位作家编辑欢聚一堂。
席间,文人们妙语飞扬,笑声不断,尽情尽兴,这是一顿令人十分享受的朋友午餐。张贤亮照顾大家进餐,豪情满怀,大谈特谈他的西部影视城规划,决心进军了,朋友们举杯祝福“张老板”。那时候尊称“老板”是一种时尚,比叫什么什么“总”早了十年。
忽然,张贤亮望着远方,十分深情地公开了他心中的女神,告诉大家,有时候从闪过的地铁车厢玻璃窗恍惚看见她的身影,有时候从自己笔头写作的作品流出对她的怀念。
众人不解,我知道那是我的法国密友贝阿特丽丝。

张贤亮 。高远摄于1993年
02
张贤亮被读者广泛谈论着,他太丰富。有人试图为这位文革后率先突破性禁区描写的作家渲染一些绯闻,也是徒劳的,他太脱俗。
接近张贤亮的人都知道,他孤独,但很自由,从小被父母培养了国际视野,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以后,坐镇西部宁夏,朝向全世界。
90年代张贤亮主宰宁夏镇北堡影城,在那里悄悄建起了纪念博物馆,将母亲陈勤宜美丽善良的巨幅照片高悬大厅。
张母出身安徽进士名门,燕京大学高材生,30岁以后经历了中国最痛苦的几个时期:镇反丈夫坐牢死于狱中,反右儿子西北劳教二十二年。张母无依无靠,以编织为生,文革在北京遭受摧残,孤身死亡,年仅61岁。
母亲高贵的笑容永远留在张贤亮心中,他继承了母亲乐观宽容的精神。
张贤亮不谙法语,80年代在巴黎住访,工作交流倚仗翻译,法方委派贝阿特丽丝担任。这是一位年轻貌美的法国女郎,单身母亲,文学硕士,从事法国文化工作。巴黎的中国人把贝阿特丽丝这一长串名字简化为“贝阿” 两个字,念起来顺口多了。她有着惊人的语言能力,脾气温和,语气亲切,喜欢咯咯笑,尤具感染力,说中文流畅到了毫无障碍的地步,我听她说出 “尿尿儿” 这个北京皇城根儿老百姓的词,感到贝阿特丽丝真是绝了,中国没有她搞不懂的事儿。
张贤亮在巴黎,吸引着汉学界和众多法国读者,贝阿特丽丝为自己能够担任张贤亮的翻译感到荣幸。演讲会、座谈会以及各种场合的交流,贝阿特丽丝承担着繁重的沟通工作。
贝阿特丽丝善良如圣母,可爱如天使,舞跳得极好,在朋友们的聚会场所,音乐中她随意跳起rock,轻松活力从她身上迸发出来,魅力溢满全室。我专门学过rock舞,每周六都要狂舞一晚,自认为精通此道,可在贝阿特丽丝面前,我认输,她的那种灵性从骨子里溢出,学不来。
我和贝阿特丽丝之间无话不谈,讨论社会,分析人生,研究男人与女人。贝阿特丽丝兴趣广泛,文学、哲学、心理学、音乐、舞蹈、美术。有一次我俩在餐馆吃午饭,各自点菜后闲聊起来。一会儿,服务员小伙端上满满一盘,笑问:“这是你俩谁的?” 贝阿特丽丝冲着英俊小伙调皮一笑:“你看我俩谁更漂亮就是谁的。”那法国小伙儿没被难住,把盘子往中轴线一放,笑说:“我给你俩放在中间!”
贝阿特丽丝咯咯笑起来。

张贤亮与巴黎朋友们。1988年
苦难中涅槃的作家,对人性的体会最深刻。在他的书中,母性高尚,母爱温暖,女性是救助苦难的女神象征,带来自由的希望。贝阿特丽丝的出现,无疑激活了张母留在张贤亮心底的光辉。
贝阿特丽丝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富裕的大酒商家庭,蔚蓝的地中海赋予她浪漫天性,醉人的葡萄园带给她宽阔胸怀。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开着一辆满是鲜花的汽车,去学校接她和两个妹妹,回到故乡才知母亲患病突然去世。
贝阿特丽丝一下成熟了。为了排除悲痛,她做了一件对于法国人来说最困难的事情,学习汉语。
她怀念亲爱的母亲,独立坚强,把母亲的善良带给朋友们。张贤亮的作品深深打动了她,女性,母爱,很难有一位读者能够像贝阿特丽丝那样深切理解作家。
张贤亮看着她援助朋友,化解危难,宽慰人心,进取努力,一次又一次尽心尽力帮助中国留法学生。我听着贝阿特丽丝无数次兴奋地讲着张贤亮,感动而又担心,但愿不会发生什么。
贝阿特丽丝与张贤亮,翻译与作家。性解放时代的法国女郎,与突破性禁区描写的中国第一人,互相仰慕敬佩,升华的情感永远定格在理性的黄金尺度,我的担心多余了。
1993年7月我与张贤亮意外重逢,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作家编辑朋友聚会,餐桌上张贤亮面对挚友们说出深藏多年的怀恋。巴黎,由于有了贝阿特丽丝,在张贤亮心中更加神圣。

郭凝重返巴黎大学城,追忆昔日时光。摄于2022年
作者简介:郭凝,出生于上海。1968年赴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插队。1983年留学法国,1988年获法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与文明”深入研究文凭。在《人民文学》刊出报告文学、散文,在上海及台湾出版专著。曾任《欧洲时报》记者、《星岛日报》驻巴黎记者、《环球企业家》杂志驻巴黎记者。现任巴黎法中友协执行主席。
注:文章选自“新三届”公众号
                            韩国打工打工人的心酸泪,永远不要跟韩国人去讲道理。韩国人永远都会帮韩国人这么多年第一次碰到这样的老板,践踏别人尊严的。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今天我休息,我搁家躺着,最近比较累,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在韩国打工真的是特别心酸,也是真的是特别的难过。最近这几天从上个星期二开始,店那个老头就跟有精神病似的,怎么说呢?
                            伊朗目前的总人口达8502万,在中东地区,虽然同样是穆斯林国家,但伊朗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波斯人。这一点很多人容易搞混淆,以为中东一带全是阿拉伯人。伊朗和沙特,这两个中东领头羊国家,矛盾已久,这次能在我国的斡旋下重新修好,实属不易。此举也为两国在上合组织中的合作提供基础,伊朗已经是正式成员国,沙特对正式加入上合兴趣极大,目前是对话伙伴国。
                            作为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国家,新加坡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新加坡在移民市场上备受关注,深受广大华人喜爱。与一些欧美国家相比,新加坡更适合华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跟着星汉留学移民小编一起了解下!一,新加坡概况位置: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东进出口。人口总数:大约545万。气候: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2-35℃之间。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我国的经济逐渐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秉持着“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我国充分发挥大国担当,每年都会派遣大量的中国工人前往相对贫困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对于相对贫穷落后的非洲,是我国支援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国与非洲的绝大部分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
                            世界事物瞬息万变,每一次的变迁都牵动着全球的目光与影响。近来,国际舞台上涌现出一系列重大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瞩目与讨论。在这个错综复杂且动荡不安的时刻,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解读国际形势的变化。在7月31日下午,国际舞台传来了新的动态,这次,我们绝对不会手软,一招击中要害!禁止香港特首出席apec峰会,拜登闯了大祸,中美关系再无缓和余地
                            北京时间11月2日,中国乒坛传来最新消息,针对于张本智和,国内媒体《网易体育》做出最新报道,张本智和豪言再也不惧中国队,遭到日本网友质疑,这样的情况也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网易体育》这样写道:“回到日本的张本接受采访,认为世乒赛赢下樊振东让自己很有成就感,并认为他的反手不输给世界任何人,正手击球水平也可以说是世界顶级水平。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贡献。其中,美国是一个吸引了大量中国移民和留学生的国家。那么,现在有多少中国人生活在美国呢?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令人惊讶的事实。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人口。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各国经济发展和工资水平的故事,例如俄罗斯、法国、德国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印度的工资水平。不得不说,近年来,印度的发展非常猛,已经超过了英国、法国。当然,印度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14.1亿人,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那么,印度普通人的工资水平,到底怎么样呢?
                            这是《自拍》第381个口述故事如果你有故事,请私信我李移民哥/口述念帧/撰文呱呱/编辑大家好,我是移民哥,韩国人,今年35岁。我断断续续在中国留学、工作多年。对很多中国朋友来说,我更被记得的身份是“广州十三行韩国老板娘”的女主播。我曾是一个汉语都不会说的韩国人,十多年前来中国留学。三年前,我辞去了在韩国的基础汉语教学工作,来到陌生又熟悉的中国广州,在十三行档口开始我新的事业。
                            发了上篇文章“中国得罪了谁?亚运会和奥运会都没有找到中国运动员一个人脸镜头”后,很多人各抒己见:网友说:他们只喜欢落后的中国,中国突然之间跑在了他们前面,怎么喜欢的起来?以后不喜欢是常态,无须大惊小怪。网友说:树大招风,羡慕妒忌恨笔者说:是的,中国是发展太快了,短短几十年发展速度惊人,他们确实是更多的嫉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