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韩对中国游客实行歧视性入境措施的同时,有个国家却明确表态“不对中国旅客入境设限”,这个国家的卫生部长在国会上用了三个“反问句”来解释为什么这么做:
1-如果要求中国旅客必须进行检测,是不是也要对其他地区进行同样的检测?
2-如某地出现感染高峰就要求进行检测,会不会导致国际惯例诞生?
3-如本国遭遇新一轮疫情,其他地方又会如何对待我们?
这个国家就是新加坡!
中国人对新加坡并不陌生,各类影视剧也经常出现与新加坡有关的镜头和内容,曾经的“新马泰三国游”更是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游客,最热门的新加坡参观景点有鱼尾狮公园、圣淘沙岛、环球影城、金沙赌场等等。
但对于我来说,新加坡最具吸引力的并不是热门景点,而是有趣的新加坡人:非常特殊的民族构造,以及融化而来的既熟悉、又颇具市井气息的生活文化。
先说新加坡民族构造,目前最新数据出自2020年,中国移民及后裔(或称华人)占比74.3%,超过三百万;马来人13.5%,约54.5万人;印度人9%,约36.2万人;其余由菲律宾、白人、阿拉伯人、缅甸人、泰国人等民族构成,共13万人。
这些华人中,以福建话为母语的群体超过三分之一,潮州、粤语、客家话等使用频率也很高,其中的“henghua”就是兴化话(又称莆仙话),是指原籍福建兴化府(现莆田、仙游)、使用闽语支系莆仙方言的中国移民。
如果把兴化话和福州话等福建方言都纳为福建移民的话,那入籍新加坡的福建人大约在160万左右,占比新加坡总人口接近三分之一。
难能可贵的是至今仍在坚持使用母语,哪怕新生儿也会送到语言班专门学习母语。
庞大的民族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加坡的人文与生活习俗,也可以概略地说:新加坡文化就是中国文化,比如新加坡政府主打的民族街--牛车水,新加坡人去牛车水是为了购物,只要进入新加坡的中国商品,都能在这里找到。
牛车水附近就是宝塔街和西米街,是纸扇、油伞、对联、丝绸、书画等中华文化产品的集中地,也是外国游客最喜欢休闲购物的地方。
到了晚上,这片区域摇身一变成为中国民间独有的大排档,从极具地方特色的各类粿条粉丝到各种蒸煮煎炒油炸的佳肴,以及中国人情有独钟的各式卤味、火锅等等美食,几乎应有尽有。
除了民族构造,新加坡另一大特色是组屋(组合排列的房屋,并不是祖上传下来的“祖屋”)。
组屋制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的新加坡刚刚脱离英国殖民,拥有住房的国民不足10%,时任总理李光耀筹备七年建成第一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只要每月收入低于1500新元的新加坡人都可以申请,到了90年代,申请标准逐渐放宽到月收入3500新元以下皆可。
具体租金视收入水平和组屋面积浮动,简单说就是“收入越低的人,租金越便宜”,目前已知的最低租金是一户印度移民,月收入低于800新元,每月仅需交纳26新元租金(一室半厅,又称一房式)。
按照新加坡住建局的数据统计,超过85%的新加坡人都住在“组屋”里,所以很多人误认为住在组屋里的都是穷人,这个观点说对也不对,因为新加坡有“人民组屋”和“产权组屋”两种区别。
人民组屋就是新加坡政府修建的廉租房,所有权归政府,居住者只有使用权。但是,当居住者有了购买能力后,可以优先以政府制定的优惠价格买下居住的组屋,这个时候的人民组屋就会转变成产权组屋,所有权从政府转变为私有(必须家庭购买,35岁仍是单身只能买小户型,买下组屋住满五年后方可转售)。
在2008年时,新加坡只有7%的公民还住在人民组屋里,只能说这部分组屋的居民是低收入群体,并不代表所有住在组屋里的新加坡人都是穷人,因为新加坡除了组屋以外的商品房,全部都是高档住宅,年薪不过百万都不敢想到那种。
由于组屋建造时优先考虑居住,所以大部分组屋的空间都很局促,部分组屋甚至没有客厅、杂物间和厨房,21世纪之前的组屋几乎都没有烟道(组屋禁止擅自打孔),这也给生活在组屋里的新加坡人造成了不少困扰,尤其是没有厨房。
再加上大多数新加坡移民都是劳工和上班族,买菜做饭不仅费时费力,还不一定省钱,间接推动了新加坡的“国民食堂”发展。
好莱坞制作的第一部全亚裔商业电影《疯狂的亚洲富豪》,里面有这么一组镜头:一群挥金如土的亚洲富豪,下飞机后的第一顿饭不去米其林餐厅和高档海鲜酒楼,不约而同最后都聚在小贩中心里大快朵颐。
这个小贩中心就是新加坡人离不开的“国民食堂”,202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新加坡一共有130多家“国民食堂”,基本大同小异,只有少部分会划出专门的印度菜和清真菜区域,其余清一色以中餐为主,区别是每家食堂的招牌菜不同,口味也略有咸淡。
既然是“国民食堂”,那定价自然也是国民水平,常见的炒面、饮料、汤饭、小吃等等都在1-5新元以内,海蛎煎、手撕鸡、糖醋鱼等家常菜4-8新元,类似烤鸭、叉烧、烤五花肉拼盘这样的硬菜价格,基本不会超过18新元。
今年86岁的食堂林老板出生于二战日据期间,祖籍福建南平,听说有福建老乡来吃饭,特地找来史料开始解说:新加坡“国民食堂”最早诞生于1819年的英殖民时期。
原来,当时的新加坡港口主要承载发往欧洲的橡胶与矿石等海运货轮,大量来自中国、印度和马来半岛的强壮劳动力,负责港口物资的装卸工作,这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劳工,虽远离家乡却也忘不了家乡的那份美食,于是码头边就有了移动摊贩在售卖小吃,为了统一管理,英国人干脆划出专门的区域方便劳工吃饭,这就是最早的“国民食堂”。
如今,新加坡人青睐食堂是因为菜市和电气价格极高,如果本地人自己买菜做饭,不计算工时费的前提下,综合成本也要比“国民食堂”高出20%左右,更何况食堂聘请的都是专业厨师,林老板为了提高竞争力,甚至从内地请来知名大厨授课传艺,普通人在家很难做出这么美味的一日三餐,所以大部分新加坡人都不愿意在家做饭。
普通新加坡人去食堂是为了省钱省事省时,而年轻人却把食堂当成社交媒介,俨然成了最休闲的社交娱乐中心,也有穿着大牌的年轻俊秀在食堂里三五成群,时而开怀大笑,时而举杯共饮。这就是电影《疯狂的亚洲富豪》中的那个场景,“国民食堂”不仅仅是普通人的食堂,也同样是富豪的食堂。
与其他景点比起来,我觉得这才是新加坡最有魅力、最值得欣赏的一面,贫富的差距只存在于银行卡的数字上,而不是存在于生活中和阶层上。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伟大事业需要典型引领。近年来,莆田市各级文明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新时代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意见》有关精神,在服务莆田市经济社会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社区共建共治等各项重点工作中敢于担当,冲锋在前,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示范引领作用,成效显著,以文明新风尚、精神新状态、思想新自觉、城乡新进步喜迎建市40周年。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移民哥了解后才得出的。隋炀帝到了隋朝时期,隋炀帝杨广在出兵征服林邑(今越南)后,令陈稜前往流求(台湾)招降。流求王不愿臣服,出兵对抗陈稜部队被陈稜大败:“虏其男女数千人,载军实而还。”吴国君主孙权前往台湾,主要是为了寻找兵源和战略缓冲地,而隋炀帝杨广更是单纯为了宣扬国威,并没有在台湾设立管理机构或驻守军队。
在日韩对中国游客实行歧视性入境措施的同时,有个国家却明确表态“不对中国旅客入境设限”,这个国家的卫生部长在国会上用了三个“反问句”来解释为什么这么做:1-如果要求中国旅客必须进行检测,是不是也要对其他地区进行同样的检测?2-如某地出现感染高峰就要求进行检测,会不会导致国际惯例诞生?3-如本国遭遇新一轮疫情,其他地方又会如何对待我们?
对于长期关注美国移民的朋友,应该也发现了,今年有移民需求的人特别多。2022年让美国这个传统老牌移民大国,恢复了热度。依据美国国土安全部和人口普查局在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统计,2022财年美国约有94万移民入籍,是有记录以来第三高,也是自2008年以来美国入籍人数最多的一年。另外 2022财年上半年共有449,502人移民美国,获得美国绿卡。
她从一出生就怀抱着“美国梦”,长大后不仅仅是自己到了美国生活,更是利用不法的手段,偷渡了三千人来到了美国定居,一度被人称作“偷渡皇后”,很快她就变成了全球通缉犯死在了监狱中,但却在她死后来了数千人悼念,葬礼当天还有160辆林肯送行。此人究竟是好是坏?她到底对美国眷恋着什么?梦想生根新中国成立的那年,郑翠萍出生于中国东南的沿海地区,福建福州亭江镇一个名叫盛美的小渔村,虽然村民们家家户户都是依靠大海谋求生计,但郑家在其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因为郑家的一家之主,郑翠萍的父亲郑济良是一名轮船搬运工,他供职的轮船频繁
你可能知道——tvb的当红炸子鸡林峯“金牌绿叶”吴孟达都是福建人但你不一定知道“鸠摩智”李国麟“段延庆”李鸿杰“鳌拜”王俊棠……这些老牌港星如今都成为了“新福建人”福建和香港到底有多亲近?01相亲相爱一家人香港居民中,有120多万人为闽籍乡亲,约占香港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每六个香港人中,就有一个福建人。
作为对等报复措施,中国对日本除了暂停对日签证外,还停止了日本公民来华的过境免签。总之,报复措施在升级,这引起了日本人的热议。说什么的都有,总体而言可以大致可以分如下几类1:外交惯例是相互的,中国禁止日本签证,日本也应该禁止中国签证。2:疫情防控方面,日本没有错,是中国错了。3:这再次让日本企业体会到了中国风险,日本企业应该加快撤离中国。
但在收入方面,华裔家庭收入中位数约7万2800多元,稍低于亚裔家庭收入中位数。此外,亚裔依旧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族裔。第1名福建长乐、连江、福清等地区人福州长乐福建移民已经超过广东移民,成为纽约最大的华裔移民群体。作为美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纽约市区人口850万,华人100多万,并以福建人居多,而福建人中长乐人又占绝对多数。
福建外号“胡建”“八闽”,在江湖中靠一句清新福建走天下,福建之所以清新,因为福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近70%的森林覆盖率连续40年排全国第一,福建是全国最“绿”的省份。福建的绿,绿的有水平、有高度,福建90%都是山地,所以又叫东南山国。大山里的福建离中原很远,又离中原很近,它跟河南走的很近。福建是一个靠移民而成的省,所以不少人说“一个福建省,半部移民史”。
但在收入方面,华裔家庭收入中位数约7万2800多元,稍低于亚裔家庭收入中位数。此外,亚裔依旧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族裔。第1名福建长乐、连江、福清等地区人福州长乐福建移民已经超过广东移民,成为纽约最大的华裔移民群体。作为美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纽约市区人口850万,华人100多万,并以福建人居多,而福建人中长乐人又占绝对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