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特约通讯员 唐金生 麻英民
8月14日,立秋过后。距离凤凰古城9公里外,沱江中上游长潭岗库区,碧水青山、产园连片、果实飘香,处处都是喜人的丰收景象。
一大早,笔者跟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移民局相关负责人员,驾车出县城,沿河向上行进,穿过田园村庄,翻过山川河流,途径胜花、鸭堡洞、下保等,直抵竹山村。沿途,记录下两岸移民群众发展水果产业带来的变化和喜悦。
【一】
千工坪镇胜花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也是该县重点移民村之一。2017年,由塘公坨和胜花村合并组成,全村共416户18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416人。
刚到村口,笔者便闻到一股淡淡的水果清香夹杂着泥土的味道,从村庄里面飘来,沁人心脾。
“又是一个丰收年哩!”带队的移民局局长吴洁梅闻状欣喜地说:“过去产业单一,群众收入来源少,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移民局、扶贫开发办等加大支持村里发展猕猴桃产业,取得了明显变化。”
通村公路穿寨而过,平整而结实。一片片浓密的猕猴桃园像绿色的地毯,从山脚延伸至半坡。一串串、一颗颗沉甸甸的猕猴桃挂满枝头,硕果累累、芳香扑鼻。村民穿梭其中,笑逐颜开忙碌着采摘果实。
凤凰县千工坪镇胜花村村民龙凤山在自家果园
“每斤1块4毛钱,价格非常不错。”瞅着枝头上累累硕果,村民龙凤山脸上笑开了花。据他介绍,自己今年种有8亩猕猴桃,已全部被外地老板订购,每斤1块4毛钱,亩产4000斤左右。除去成本价,一年保守估计也可赚3万多元。
“猕猴桃已成我村的支柱产业,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站在一旁的村支书龙金显,一边抽着烟,一边乐呵呵跟大家介绍说,2017年,该村种植猕猴桃200亩,预计总产量60余万斤,总收入70余万元。
“今年,又新扩种400亩,并成立专业合作社、猕猴桃党小组,负责技术指导、管理和市场销售。加上省县工作队驻村扶贫,脱贫致富指日可待!”丰收的硕果,让龙金显满怀信心。
【二】
与胜花村隔河相望的鸭堡洞村,不仅是该县重点移民村,还是县里最早开发猕猴桃产业的村庄。
“以前这块地方种植玉米、柑橘、水稻,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在移民局工作近10年的田茂友,望着眼前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猕猴桃果园,忍不住回忆村里产业发展的历程,“2009年,为实现库区移民群众般得出、有事做、稳得住,州、县两级移民局将该村作为示点,投入资金300余万元,组织群众开沟撩壕、定植苗木、打架子、修机耕道,建设猕猴桃基地500余亩。”
在园区展示牌前的一块空地上,田茂友示意司机靠边停车,要求带大家进园区参观。
“当时技术、苗木品质各方面都跟不上,挂果期相对较长。经过5年栽培,基地迎来了丰收。”他一边领大家在园区行走,一边不停介绍,说到丰收时,他情不自禁地去摸了一下树枝上的果实,喜悦之情跃然脸上。
见到效益后,村民们纷纷参与发展猕猴桃,规模越搞越大。
凤凰县廖家桥镇鸭堡洞村村民吴寿香在自家果园
今年40多岁的吴寿香,是村里最早参与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村民。全家五口人,儿子在外打工,女儿在县内读书,全家人靠发展猕猴桃产业,逐步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
“一开始搬上来,大家都发愁做什么好,缺少收入来源,刚好县里帮村里开发猕猴桃产业,我们也跟着试种10来亩,第一次挂果就赚了3万多块钱!”提起当年发展猕猴桃产业情形,吴寿香的脸上难掩幸福之情。
尝到甜头,两口子开始扩大规模、增加品种。现在,她家种有猕猴桃28亩、葡萄18亩、奈李5亩。去年一年,收入就达到10余万元。
2017年,全村种植猕猴桃达1900余亩,年产量510余万斤,总产值710余万元,仅猕猴桃产业一项,就帮助全村每户年均增收2.3万余元。
【三】
离开鸭堡洞,继续沿河向上游行驶,一路颠颇,大约一个半小时车程,来到位于沱江上游的麻冲乡竹山村。
这是一个传统古村落,也是纯苗族聚居的村寨。地理位置偏远、山多地少、水源匮乏、产业单一,属于典型的苗族贫困村寨。
为帮助苗族群众摆脱贫困,2016年以来,该县政府办、住建局及省旅发委先后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完善村里水、点、路等基础设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计划。
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省州县驻村工作队及县移民局、扶贫开发办等部门大力推进该村产业发展,发展猕猴桃200亩,经过3年栽培,开始迎来挂果。
在该村三组,笔者看到一丘丘旱地、荒山经过开垦、开发,种上了猕猴桃、变成了产业地,今年新结的累累硕果,勾勒出一幅乡村丰收的美丽画卷。
水果丰收在望,好一派喜人景象
“如果效益好,明年我们组织群众扩大规模。”获悉今年猕猴桃价格1块至1块4毛钱一斤,还有老板主动上门收购,村主任龙求等笑得合不拢嘴。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按现在价格,明年管理得好,200亩猕猴桃收入至少70余万元。
【四】
一路上,我们还看到很多村庄也在加大发展水果产业,有的已经形成果园,有的今年才栽下。
“这只是我县推进重点移民村水果产业发展的一个成功缩影!”吴洁梅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移民村产业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加大产业投入资金和帮扶力度,按照“一村一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要求,推进全县重点移民村产业发展,助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
据了解,当前凤凰全县18个重点移民村共发展水果产业7300亩,其中,猕猴桃7100亩、黄桃200亩,2017年,水果总产量达1359万斤,产值1430余万元。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特约通讯员 唐金生 麻英民8月14日,立秋过后。距离凤凰古城9公里外,沱江中上游长潭岗库区,碧水青山、产园连片、果实飘香,处处都是喜人的丰收景象。 一大早,笔者跟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移民局相关负责人员,驾车出县城,沿河向上行进,穿过田园村庄,翻过山川河流,途径胜花、鸭堡洞、下保等,直抵竹山村。
今年初春的时候,有一队驴友专程要去四川康定的二道桥,寻找一种据说是凤凰原型的动物,为此筹备了许久。但在出发前,有一位驴友肠胃出现问题,大病了一场。为了他的身体着想,同伴纷纷劝说让他好好休息,但他却咬咬牙,身体还没康复也一定要坚持前往目的地。为何这位驴友这么坚持呢?到底是什么动物能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吸引众多旅客的“凤凰”原身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文化中尊贵祥瑞的象征。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用。这种身具五彩,花纹繁复的神秘鸟类,它的踪影似乎只出现在神话传说、古文典籍中。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的亲眼见证过这类神鸟的神姿呢?然而在2015年的时候,一位来自山西运城陆县柳林河村的六旬老汉郭存锁,却信誓旦旦表示,自己曾在自家后山的土丘上,亲眼目睹到了三只凤凰的身影。
凤凰,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一对神兽组合,有雌雄之分,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它们的形状像是普通的鸡,但却有着五彩斑斓的羽毛。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凤凰的头部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是“义”字的形状,背部是“礼”字的形状,胸部是“仁”字的形状,腹部是“信”字的形状。凤凰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征,那就是它的“不死之身”。
我国有很多非常优美的地名,比如凤翔县。凤翔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下辖12个镇,总人口50多万,凤翔地区历史悠久,出现人类活动的迹象可追溯到6000年前。凤翔地区古称雍,夏朝时是九州之一的雍州,商朝时属周国,是周国的主要封地,到了西周时期,此地称为雍邑。“凤凰集于岐山,飞鸣过雍”,就是说凤凰栖息于岐山、凤翔地区,西周之所以兴盛,正是因为凤凰的护佑。
阅读提示郑州有着4000多年的建城史,很多流传至今的地名,都有着历史甚至神话的印记,比如郑州的凤凰台、关虎屯和卧龙岗这三个地方,光听名字就让人不免遐想。那么,这些地名的得来,是否都和“神兽”有关?这些地名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这些地方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凤凰台遗址,上为凤凰亭)探访:昔时凤凰未可见,此地真有凤凰台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黑龙江发生了一件怪事,不少市民表示自己曾在天空中发现一只巨大的怪鸟,并且还有网友拍下了这个神秘生物的照片和视频。从拍摄下的视频资料来看,空中飞着的生物确实和我们传闻中的“凤凰”长得非常相似,并且视频中的不明生物非常灵动,飞行速度极快!
今年初春的时候,有一队驴友专程要去四川康定的二道桥,寻找一种据说是凤凰原型的动物,为此筹备了许久。但在出发前,有一位驴友肠胃出现问题,大病了一场。为了他的身体着想,同伴纷纷劝说让他好好休息,但他却咬咬牙,身体还没康复也一定要坚持前往目的地。为何这位驴友这么坚持呢?到底是什么动物能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吸引众多旅客的“凤凰”原身
人民网湖南5月16日电 (记者王天乐 车柯蒙)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境内,紧邻沱江的凤凰古城在雨后云雾缭绕,宛若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