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31日电(刘欢)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突破。这一年,神舟十四号、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问天、梦天实验舱等顺利对接,中国空间站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回首这一年,我们在天上解锁了哪些成就?
6次飞行任务,6名航天员,中国空间站拼图完成
5月10日,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22次发射任务,也是中国空间站建设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揭开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的序幕。
随后,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
7月、10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陆续发射,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
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的9天后,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搭载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发射,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成功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时间仅用2小时,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交会对接历时最短的新纪录。
11月29日,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迎来收官之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并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四号、十五号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创造中国航天的历史性时刻。
自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12次发射任务全部完成。
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我们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先后在文昌、酒泉两个发射场成功组织3次空间站舱段、4次载人飞船和4次货运飞船发射,同一发射场两次任务最短间隔仅12天。
“再来一次”
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之后,被称为“最忙乘组”的神舟十四号乘务组于12月4日乘坐神舟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先后进行3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并利用任务间隙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
神十四乘组是空间站任务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一个乘组。其中,刘洋是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十年前,她曾搭乘神舟九号飞船,执行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的任务。
在即将返回轨道舱时,刘洋在舱门口停了下来,转身向天宫一号敬礼。当时,她心中约定,不久的将来她一定会再回来,“没想到这个‘不久’就是十年”。
2019年,刘洋被确定为神十四乘组航天员。空间站中很多任务要求航天员具备足够的上肢力量,这对刘洋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为了尽快达标,刘洋与体育教员商量了专门的训练计划,刻苦训练两年多之后,她终于可以乘舟而行,实现了十年前的约定。
如果说神舟十四号乘务组的关键词是“最忙”,那么神舟十五号乘务组就是“圆梦”。航天员邓清明为这一个航天梦,等了近25年。
1998年1月5日,邓清明成为航天员大队的其中一员,但几次都与飞天失之交臂。当年与他并肩进入大队的航天员中,8人圆梦太空,5人早已停航离队。
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训练。24年后,他终于迎来圆梦的机会。
神舟十五号任务繁重,太空出舱的次数超过以往,邓清明为此加大训练强度和次数。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再来一次”。
当天的训练结束后,对于不熟练的地方,他会要求自己“再来一次”练习,直到操作成熟。“我一直坚信,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邓清明说。
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11月30日,两乘组在空间站内合影,一起高喊“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中国空间站是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梦工场”,不仅支持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而且面向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征集有意搭载到中国空间站的合作实验项目。
目前已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曾表示,未来十年还将利用空间站舱内安排的科学实验柜和舱外大型载荷设施,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特别是明年,我们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
中国空间站建设亦受到国外的关注。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表示,中国开放空间站是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伟大范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相关报道援引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者莫莉·斯克的话说,中国空间站向世界表明“中国有远见和能力完成壮举”。
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所说:“空间站的神圣使命是,成为太空中的中国国家实验室,支持科学家从事前沿科学探索、空间技术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目的是为全人类造福。”(完)
黄金作为自然界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天然产物,按其来源和提炼方式,可分为生金和熟金等。明金生金是从矿山或河底冲积层开采的没有经过熔化提炼的黄金,分岩金和沙金两种。岩金产于矿山,且多生于地下,一般需要打矿井才能开采,也有露天开采的。金矿井岩金大多与其它金属伴生,伴有银、铂、锌、铜等其它金属,所以岩金也称为合质金。
提到蜗牛时大家率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是童年那首《蜗牛与黄鹂鸟》,还是法国的名菜法式焗蜗牛。但是不论是哪一种,都没咱们今天说的这种蜗牛“恐怖”,毕竟它的个头甚至比成年男性的手掌还要大,这种长得像“变异种”的蜗牛正是非洲大蜗牛。比成年人手掌还要大的非洲大蜗牛那么,什么是非洲大蜗牛?为什么它能长这么大?这种蜗牛也是一种食材吗?
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聊聊移民圈那些事儿的自媒体人。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为什么中国人移民美国后,很多人都变得更开放、更自信?你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毕竟中国人和美国人有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怎么可能一下子就适应了呢?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认,有些中国人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变得更加自由、勇敢、乐观。
美国普通老百姓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个问题比较广泛,因为美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状况非常复杂,不同人群的生活水平和条件各不相同。然而,我们可以尝试从一般的角度来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美国的普通老百姓通常会在平稳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来回奔波。他们可能会在一份正式工作中全职工作,也可以兼职或从事自由职业。他们的工作时间一般是每周40小时,而有些人可能还会加班。
最近有一个中国玩家和外国玩家在h1z1上对骂的视频很火,小tic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把这件事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毕竟满屏的粗口摆出来很有教人骂街之嫌,但后来反过来一想,所谓文化交流,不就是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放在一起才能体现其完整性吗?况且真正品行高洁的人岂是一两篇文章就能撼动的?现在说回这段视频,视频里,一中国玩家一直用f**k you骂着一美国玩家,而美国玩家也以同样羞辱性的言辞回了过去。
俗话说,音乐无国界,意思是音乐是人类间通用的语言,不需要用眼睛去看,而是专心用耳朵去聆听就可以了,即使语言不通,但是那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声仍然能深深地打动人的心灵,从心里深处,产生互动和共情。这就是音乐 的魅力。比如,我们国人听英文歌曲,虽然对英语不精通,根本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是,仍然能明白这首歌曲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是欢快的,忧伤的,还是抒情的,不同的歌曲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
荷兰的地摊儿文化在中世纪已经扎根了。近代以来,荷兰是欧洲通往世界的门户——向南连通非洲大陆,向西跨大洋就是美国,向东通往亚洲各国。历史闻名的海上马车夫和强大的国内/国际物流体系早在几世纪前就带动了荷兰的地摊儿经济。今天,作为被定性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荷兰,地摊儿非但没有衰落,反而在严格的管理中繁荣兴旺。
我国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终于成为世界上的发展大国,现在中国已经很强大了,为什么很多到国外的中国人,依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很多新闻都有报道,中国人在海外,经常能遭受到歧视甚至是敌意攻击,比如在美国,这个所谓的自由天堂,连非洲裔都能横行霸道在地铁等公交上,公然贬低嘲讽亚裔,更何况白种人也有一些素质低下的,更是对亚裔露出狂妄的嘴脸,甚至公然让中国人滚回自己的国家去。
当地时间8月9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证实,一名中国公民在韩国首都圈暴雨灾害中不幸遇难。韩国暴雨已致8死9伤7人失踪 当地时间8月9日凌晨4时27分左右,韩国京畿道华城发生山体滑坡,一职工宿舍被掩埋,这名中国公民在此次事故中不幸遇难。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对此高度重视,立即联系韩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了解事故原因及遇难者身份等情况,并要求韩方妥善处理后事。
本文授权今日头条原创首发中国与伊朗签署了25年合作协议。伊朗媒体指出协议将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在伊朗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规模有4,000亿美元;第二,石油和贸易用人民币和数字人民币结算;第三,北斗卫星支持伊朗的导弹。对中国和伊朗来说,这种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是双赢的。中国需要伊朗的石油,需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伊朗也需要中国的投资和北斗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