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一天,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市田家村正在举办一场热闹非凡的婚礼。
这场婚礼吸引了几乎全村的人来围观,主要原因是新娘子是一个来自印度的年轻女孩。
鞭炮齐鸣,奏乐响起,只见新娘穿着中式婚礼的传统服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新郎······
这位新娘名字叫所罗门·莫迪娜,来自印度。

小时候的莫迪娜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到了上学年龄之后,学习也十分努力。
只可惜,印度作为一个宗教气息十分浓厚的国家,女性地位十分低下。
即便是莫迪娜拥有天生聪明的头脑,却也总是因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而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更何况,莫迪娜家里有6个姐妹,自己又排行老三,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更别谈什么优待与偏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莫迪娜的父亲突然意外去世,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到了母亲一个人身上,除了要喂饱6个孩子,还要照顾年迈的祖父祖母。

很快,一家人的生活到了十分拮据的程度,最小的孩子甚至因为吃不饱哭闹。
莫迪娜的母亲只好出去打工,同时做着好几份兼职,只是无奈,在印度这个对女性歧视非常严重的国家。
莫迪娜母亲辛苦赚取的那点收入,对这个人口众多犯人家庭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眼看着母亲要被这生活的重担压垮,莫迪娜十分心疼却又无能为力。
在贫穷和自卑的双重打击下,莫迪娜的性格也变得十分内向封闭,生活越来越难过,似乎每天每个人脸上都是愁云密布。
就在这时,莫迪娜的祖父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决议,一家人搬去缅甸生活。

此话一出,莫迪娜母亲还有些犹豫,且不说一家老小搬迁十分麻烦,更何况去了缅甸生活到底会怎样根本无法预料,莫迪娜的母亲害怕去了以后比现在的生活更糟糕。
祖父是个见多识广的人,年轻时也去过缅甸,他告诉家人们缅甸的情况会比印度好很多。
虽然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但思想要比保守的印度更加包容,对女性的歧视也没有印度这么严重。
反而会给外来人员很多就业和生活机会,更何况,有很多同乡都曾去缅甸淘金或打工,赚到了不少的钱。
于是,一家人动身前往缅甸。

初到缅甸时,莫迪娜就深深地被吸引了,这里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风土人情都和印度完全不同。
在印度时,女性总是被打压,年纪轻轻就被当作物件一样卖出去或者嫁出去,上学的时候也不如男孩子讨喜。
尤其是已经成婚的妇女,很多都没有得到家人最基本的尊重,被男尊女卑的思想压制禁锢。
然而在缅甸,女孩子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旁人不会指指点点,女性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和发展的目标。
在这种环境下,年幼的莫迪娜也慢慢变得开朗起来,仿佛是重新看到了希望。

因为不想妈妈太辛苦,莫迪娜来到缅甸以后没有选择继续去学校读书,她想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来减轻妈妈的负担。
但由于莫迪娜年龄还小,又是外国人,根本没有什么工作能做。
但是聪慧的莫迪娜发现,缅甸的游客特别多,包容性强的国度旅游业就会发达,街上的小摊小贩可赚了不少钱,卖的也不过是一些花花玩意儿。
莫迪娜随即找母亲商量,想在路边摆地摊。
一开始,受印度思想教化的母亲还担心女儿在外抛头露面会被瞧不起,但看着缅甸女性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母亲就答应了莫迪娜的请求。

刚开始的莫迪娜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毕竟来缅甸旅游的很多都是外国游客。
每次交流不便时,游客都会摇摇头摆摆手离开摊位,剩下莫迪娜在原地急得满头大汗。
但是莫迪娜没有气馁,凭借年轻聪颖,接受能力强,莫迪娜很快就掌握了“无语言”交流的技巧。
很快,莫迪娜的摊位变得越来越热闹,收入也就越来越高。
在这里便能够看出,莫迪娜小小年纪却十分具有商业头脑,很多游客不仅和她交流方便,甚至有些还能同她说笑几句。
一时间活泼可爱的莫迪娜摊位上,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细心的莫迪娜发现游客中很多都是中国人,中国人非常好辨认,他们拥有着黄皮肤,黑头发,最重要的是中国人比较好相处,性格和善,出手也大方。
因此那时候的莫迪娜就对中国人充满好感,为了增加收入抓住主要客户群体,莫迪娜决定开始学习中文,以更方便与中国游客进行交流。
从那之后,莫迪娜白天出门摆摊,空余时间找来很多书籍和资料学习中文,遇到中国游客也会大胆地用学到的词语说话,莫迪娜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很快就能够进行简单的中文交流。
后来在摆摊的时候,莫迪娜每当看见中国游客都用中文大胆叫卖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莫迪娜的中文也越来越流利。

相对应的,很多中国游客也非常喜欢这个活泼可爱笨拙但努力说着中文的小姑娘,身处异国却能听到熟悉的家乡话是一件非常温暖的事。
在与游客交流的过程当中,莫迪娜也了解了很多中国的文化,并且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国崇尚男女平等,她心里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中国看看。
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平淡地过下去。
谁知在莫迪娜18岁那一年,遇到了她人生中一个非常巨大的转折点。
18岁的一天,莫迪娜像往常一样在摊位面前叫卖。这时来了一群中国游客在摊位面前停了下来,莫迪娜欢快地用中文打了招呼。
在中国游客们挑选商品的时候,莫迪娜与其中一名客商攀谈起来。

客商对这位在摊位面前用中文叫卖的年轻女孩儿非常惊讶,他没有想到这个女孩儿把中文说得这么流利。
在交谈的过程当中,客商给莫迪娜讲述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事,看着莫迪娜一脸向往的神情,客商似乎被打动了。
尤其是了解到莫迪娜对印度的宗教和礼制非常排斥,决心要用自己的力量来实现梦想的时候,他决定帮她一把。
他问莫迪娜愿不愿意跟他去中国,他能提供合适的工作机会。一听此话,莫迪娜兴奋不已,当即回家找家里人商议此事。
一开始莫迪娜的母亲还非常担心她女儿受到诈骗,经过反复确认安全以后才同意女儿跟着客商前往中国,于是莫迪娜第一次告别自己的家人跟随客商来到了中国南京。

初来乍到的莫迪娜感觉中国的一切都充满着新鲜感,尤其是看到中国的建筑、街道,包括繁华的商圈,穿着时髦的行人······
莫迪娜十分肯定自己来到中国的决定是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事情。
很快,莫迪娜就被当时的那位客商介绍到了一家工厂去上班。
虽然每天的工作很简单,千篇一律,并且十分忙碌,但是莫迪娜每天都很开心,她觉得生活过得非常的充实。
另外工厂的员工也十分友好,亲切。莫迪娜听不懂的话,工厂的员工都会帮忙翻译,也会教莫迪娜很多工作技巧以及当地的说话习惯。
慢慢地,莫迪娜也变成了一个“中国通”,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也更加深刻。
在一次闲聊中,莫迪娜无意说出自己来到中国除了想找一份安定的工作,还想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

她早就听说中国的男人十分尊重女性,所以想找一个朴实的中国男性结婚组建家庭。此话一出,厂内员工瞬间炸开了锅,大家都嚷嚷着一定要帮莫迪娜实现这个愿望。
也正是这个契机,厂里的朋友们给莫迪娜介绍了一个年轻的小伙,这位小伙名叫田孟冰,来自安徽省亳州市。
田孟冰从小家境贫困,在农村出生长大,父母都做了一辈子的农民,每天在田间工作,田孟冰农民家庭出身,有着农民老实忠厚的品质,为人礼貌谦逊,平易近人。
小时候由于家庭困难,也是早早辍学帮助父母下地干活,成年后寻了个良机,跟着亲戚来到城里打工赚钱。
和莫迪娜一样,田孟冰的梦想也是找个喜欢的人组建一个温馨的家庭。就这样,在工友的撮合下,两人相识了。

一开始的男孩女孩都很羞涩,田孟冰一方面对这个外国女孩充满好奇,另一方面又被莫迪娜的性格吸引,在交流中两人也是相谈甚欢。
第一次见面后,两人都对对方十分满意。莫迪娜在中国也生活了很长时间,中文已是十分流利,这让田孟冰在相处的过程中十分放松。
莫迪娜这边也被田孟冰身上的品质深深吸引,见面时田孟冰的温柔和分寸感让莫迪娜内心对这个男孩产生了无尽的好感。
再加上田孟冰平素里工作踏实,是个对待生活十分认真的年轻人。就这样,两人在认识仅仅几个月后就牵手成功,
恋爱后的两人一直感情非常好,田孟冰十分疼爱这个勤劳可爱的女朋友,随即提出想带着莫迪娜回家见自己的父母,莫迪娜爽快地答应了。

回乡那天 ,村里人都跑出来看热闹,说田孟冰带回来一个漂亮的外国女朋友。
一开始田孟冰还有些羞涩,怕莫迪娜无法接受自己的农村老家,可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农村的莫迪娜却表示非常喜欢这里。
她觉得农村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十分适合居住。田孟冰听闻此言可谓是喜上加喜。很快,两个人决定在老家举行婚礼,顺便领了结婚证,正式结为夫妻。
婚礼那天,整个村子都非常的热闹,几乎全部的村民都来到了婚礼现场,为这对可爱的新人送上祝福。
婚后的两人过着十分平淡幸福的日子,田孟冰一家人待莫迪娜十分好,尤其是田孟冰的母亲也是十分照顾这个外国媳妇。莫迪娜在这里受到了平等对待,心里很是感激。

两人的感情一直非常好,婚后莫迪娜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随了丈夫的姓,以表示对丈夫的爱,并且还生了两个孩子,孩子的到来让这个家变得更加热闹。
就这样,莫迪娜在中国一待便是8年,8年间还一直未曾回到娘家。
小两口的婚姻和和美美羡煞旁人,田家里里外外也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这其中便有田孟冰的表弟。一次表弟来家里吃饭。
一家人相谈甚欢之时,表弟开玩笑似地说道,真希望自己也能像表哥一样,找到像嫂子这样的女孩结婚,相守相伴一生。
可能说者无心,听者却有意,莫迪娜心里却有了一个主意。
原来,前段时间莫迪娜给娘家打了一通电话,电话里的妹妹问起姐姐的生活,表示非常羡慕,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来到中国和姐姐做伴。
莫迪娜一合计,想着,为什么不让妹妹和老公表弟认识一下呢?

盘算了几日,莫迪娜认为,这种终生大事还是要尊重妹妹的意愿,来中国也有8年了,正好想回家看看母亲和姐妹,顺便把这件事同妹妹商量一番。
和田孟冰商量了以后,莫迪娜回了一趟缅甸,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母亲和姐妹。
当莫迪娜小心地提到田孟冰的表弟时,妹妹表示可以先认识一下,同时又兴奋着,因为她老早就想跟着姐姐去中国看一看。
一来二去,仿佛是老天爷给两家人结上了缘分,表弟和妹妹也慢慢两心相悦,最终结成良缘。
看着妹妹也走入幸福的婚姻殿堂,莫迪娜不禁流下了眼泪,随后,她向母亲表示,想把母亲也接到安徽一起生活,但是此时年迈的母亲还是拒绝了她。

在缅甸生活了这么多年,母亲早已扎根于此,最终莫迪娜还是尊重了母亲的意愿,每年都会抽一些时间回缅甸看望她。
在印度这个充满性别歧视的国家,女性的力量一直被低估甚至掩没,千千万万个女性最终被禁锢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之下。
可能是因为莫迪娜幼年丧父,激发了她心中努力生活的力量,没有选择随波逐流,随便嫁给男人成为男人的附庸,而是选择正视自己的价值,拼尽全力去追求自己渴望的生活。
莫迪娜可以称得上是新时代的印度独立女性,她完全有理由被称作印度女性的标杆。
祝福所有的女孩都能够像莫迪娜这样,敢于打破桎梏,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
-完-
有一段时间是工作上的真空期,每天的日子是在几条汉子在讨论吃什么中犹豫,在吃龙虾还是吃肘子中艰难地选择着,最后一致通过不吃龙虾。其实在多次讨论中肘子与红烧肉总是败下阵来,肘子与红烧肉的屈服,并不代表肘子与红烧肉就此低下了高贵的头,而是我们几个不会做。龙虾好弄,洗干净扔蒸箱里一会就好,弄个蒜汤后每个人抱着就着啤酒啃啃就行了。
把一辆国产汽车“寄”到非洲,到底要花多少钱?前不久,一个35岁的北京姑娘,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她在国内买了一辆18万的车,等车子运抵非洲,办理完各项手续,总共花费40多万元。所有费用加起来,这款汽车比在国内贵一倍多,但为什么还要选择国产汽车?她说:“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让世界认识中国制造,是一件无比自豪的事情,这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在一次拳击比赛中,中国东北女孩王雪对战一位日本女孩。在赛前接受采访的时候,日本女孩接二连三的对中国女孩王雪进行言语和行动上的挑衅,推搡王雪导致主持人不得不站出来拉架。在面对日本女孩的挑衅时,王雪表现得非常镇静,并且冲着对手微微一笑,眸中藏不住的是必胜的决心。在赛前发言时,王雪掷地有声:我的对手是日本女孩,我来自东北,民族情结很重,但是当她挑衅我的时候,我只是冲她微笑,因为我有涵养有家教。
创作团队具备多年500强工作履历,拥有技术、管理等综合技能。秉持着正面思考的态度,分享职场上的实战经验,助力更多职场人士实现职业发展的目标。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人都在寻找额外的收入来源。无论是为了弥补工资不足,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副业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而在国外,有很多网站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
推荐语:不得不承认,美国是自二战后发展最快最发达的国家,其拥有顶尖的科技和军事力量,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几十年来无人可以撼动。特别是从gdp方面来看,2022年美国以25.4万亿,位居全球第一名。 所以多年以来,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也一直是很多其他国人所向往的地方。在大部分有钱人的眼里,在美国定居,就好像拥有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高工资水平,找到了通往成功的捷径。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52位真人的故事我是移民哥,广东江门人。家庭原因从小想远走高飞,却没想到会在巴西安了家。初中辍学,我开始四处打工,从做厂妹开始艰难挣扎。25岁,我卖掉首饰艰难创业。然而,生活并没有将我打倒。在异国他乡多亏中国人鼎力相助,寻得良人一起打拼,在30岁时在巴西买了房,有了稳定的事业。然而,疫情袭来让一切清零,2次感染新冠只能自生自灭。
1910年至1970年间,澳大利亚政府强行将大约10万名原住民儿童与家人分开,送至专门机构或白人家庭“收养”,切断他们与原生族群的语言和文化联系,逼迫他们“融入白人社会”。人们把当年遭强行“收养”的澳大利亚原住民称作“被偷走的一代人”。其中,有一部分原住民儿童当年被送往澳大利亚克罗克岛,长期遭受殴打和性虐待,日前,他们中的12名幸存者就当年遭受的不公正对待与澳大利亚联合教会和联邦政府达成庭外和解。
临近年底,相信有不少小伙伴安排好了出去旅行的计划。poppy最近去了趟日本,赶上枫叶季风景超级美(先放几张照片镇楼)~但是!没想到。护照竟然丢在了日本!差点儿回不了国了。下面就用亲身经历,手把手教你在日本丢了护照以后怎么办!保证让你顺利回国!基本流程找——警察局立案、开具证明——大使馆申请旅行证(可以让你回国)——领旅行证、注销旧护照——联系航空公司更改机票信息——回国办理新护照——办理新签证(如果是多次往返的)
是的,在美国出生的孩子通常被视为美国公民,根据美国的出生地原则,只要在美国领土内出生,无论父母的国籍如何,都可以获得美国公民身份。这意味着如果您在美国合法地出生,您的孩子将自动获得美国国籍。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公民身份并不是自动转移给孩子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孩子的美国公民身份并不能直接影响父母的移民状态或国籍。
本文老胡主要给大家介绍印尼的入境流程、签证动态,回国攻略,希望能给大家做一个参考。一、印尼最新的入境政策1、入境证件的规定:持有以下证件之一的外国旅客可以入境(商务访问、旅客为目的,包括持有访问签证或办理 落地签证的旅客,必须持有回程机票):1. 持印尼有效外交或公务签证的外国人;2. 持印尼有效外交或公务居留许可(kitas)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