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已进入实质合作的3.0阶段,区域协同指数有何进展?
11月7日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报告(2022)》(下称“报告”)显示,2021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27.6万亿元,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1%,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达到24.2%。长三角地区人均gdp达到11.74万元,是全国人均gdp的1.45倍。
这份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发布的报告,今年新推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城市指数,围绕人的流动、产业创新、设施联通、民生服务、生态共保五大维度对41个城市做出观察、分析。
“区域一体化发展思考的原点是,经济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都市圈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全国现在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有24个,长三角有8个。从2018年长三角有6个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到现在有8个,城市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
杭州综合吸引力最强
报告显示,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合肥、宁波、无锡等七大核心城市是长三角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地区,集聚了长三角36%的人口和51%的gdp。从2020年到2021年的增量看,7座城市集聚了长三角60%的人口增量和53%的gdp增量。
长三角地区在人口增长方面仍具有优势,一年时间内继续新增百万余人口。其中,浙江的城市表现尤为亮眼,为长三角贡献了66%的人口增量;杭州在人口和人才两方面均保持领先地位。2020年至2021年间,长三角常住人口新增约126.3万人;其中,浙江省新增人口达83.2万人。杭州、南京、合肥、宁波、苏州等核心城市仍然是区域人口增长的主力;其中,杭州以27万的常住人口增量稳居榜首。
作为城市综合吸引力的表现,常住人口的增长折射出城市对所有人群的吸引力;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反映了城市对高素质人群的吸引力。从城市吸引力指数得分看,杭州、上海、南京位列前三;杭州成为长三角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南京人口增量超越苏州。总体看,浙江的城市在城市吸引力方面普遍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宁波、嘉兴、温州、绍兴等城市均进入城市吸引力指数前十名。
在就业方面,上海作为一线城市仍然是长三角人才就业生活的第一选择。杭州、苏州、合肥等“新一线城市”的得分提升则最为明显,居2021年人才就业首选度提升前三位。

供应链向核心城市集聚
根据报告,2021年,长三角产业融合分指数上升至222.49点,同比增长5.67%;2012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62%。其中,创新产出维度达到362.27点,同比增长13.7%,是拉动产业融合分指数增长的主要动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44%)的省份有6个,分别是北京(6.53%)、上海(4.21%)、天津(3.66%)、广东(3.22%)、江苏(2.95%)和浙江(2.94%),6个中长三角就有3个。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首席研究员、规划研究室主任马璇在解读报告时说,城市的创新引领力以及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关联规律,反映城市创新带动水平的影响力。
从创新引领方面来说,上海、宁波、南京、杭州四个城市依然是科技创新从0到1突破的主战场,凝聚了90%以上的大科学设施。江苏省城市相对均衡,四个城市跻身第二梯队,浙江着眼于人才培育,高被引学者不断提升,安徽聚焦设施建设,科学仪器、大装置等建设加速。创新链关联指数当中,城市创新链进一步集聚,可以看到在新一轮发展当中,整个长三角技术合同成交额从1.1万亿增长到1.63万亿元,增长近50%,包括城市之间合作论文数也不断增长。
从空间上看,区域内产业协同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产业跨区域的承接、转移和合作,进而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长三角区域内产业结构相似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似系数分别下降为0.88和0.42,产业分工协作程度持续深化。
“目前长三角供应链呈现向核心城市集聚的特征。上海、南京、苏州、杭州以及南通供应链总量排名前五,合计129378条,占长三角城市面向全国供应链总量的47.8%。其中南通打破核心城市垄断,供应链数量为14798条。”马璇说。

产业分工的相似与差异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统计评价研究室副主任张宓之博士的长三角课题研究也和上述报告指数相符。他对记者说,十年间,长三角三省一市制造业在部分领域的相对集聚度数值较为接近,其产业分工相似度较高;但总体而言,三省一市的产业分工侧重领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以江苏、浙江、安徽为参考系,长三角产业分工差异情况波动起伏,产业差异度指数在2016年达到峰值,最低为2013年,总体发展趋势较为平稳。这说明,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制造业分工差异逐步优化。随着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的不断深化以及产业链整体向高附加值攀升,长三角创新驱动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张宓之说。
长三角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已形成产业优势集群。例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约三分之一,近三年获批新药数量在全国占比为70%。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约为三分之一,企业数在全国占比达到30%。
前三季度三省一市经济数据也显示出新动能产业带动明显。
例如,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领域完成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1.9%,增速高于全市工业13.4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42.5%;江苏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5%,比上半年加快3.3个百分点;安徽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1%,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浙江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长12.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
家庭移美好像是一件常事,但是也会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全家都要移民到美国,其实多数是为了教育。美国有着丰厚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理念先进,秉持的素质教育更加适合孩子生长。并且还可以不用参加高考,学生的压力减小,也可以更加快乐的生活。这里提示,如果你是为了教育移民到美国,那么肯定要选好居住的城市,住在名校附近岂不是更好?
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了2023年全球宜居城市排名,加拿大表现出色,有三个城市荣登前十,比榜单上的任何其他国家都多。其中,温哥华喜获第5名、卡尔加里并列第7名、多伦多获第9名。这项报告调查了全球173个城市,评分指标主要包括社会稳定性、医疗保健、文化环境、教育质量、基础设施等。随着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教育水平、医疗硬件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但在收入方面,华裔家庭收入中位数约7万2800多元,稍低于亚裔家庭收入中位数。此外,亚裔依旧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族裔。第1名福建长乐、连江、福清等地区人福州长乐福建移民已经超过广东移民,成为纽约最大的华裔移民群体。作为美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纽约市区人口850万,华人100多万,并以福建人居多,而福建人中长乐人又占绝对多数。
还在观望留学国家?那可一定要考虑一下加拿大。经济学人智库eiu(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于6月21日发布2023年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eiu从社会稳定性、医疗保健、文化与环境、教育和基础设施五个类别,对全球173个城市的生活条件进行了评估排名。温哥华在加拿大城市中排名最高位居第五,卡尔加里并列第七,多伦多排名第九,加拿大三城市跻身最适宜居住城市前十名。
提到意大利,想必首先想到的就是古琦、阿玛尼、范思哲等诸多时尚品牌。可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在距离佛罗伦萨仅20公里的一座小城市,却是华人的天堂,甚至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真正的华人聚集地。为何要这样说?根据了解,这座拥有20万左右人口的意大利小城普拉托,除了拥有其他欧洲城市相同的中世纪建筑,同时也是闻名全球的纺织业和时装制造业中心。
初中毕业可以在杭州落户吗?可以。今年7月份前后,杭州再次放宽了落户政策。想要落户杭州,其实有多种方案可以选择。不仅仅局限于高学历人群,像大专学历、高中学历,以及初中学历也是可以落户杭州的。一起来跟着杭州小窝王老师了解一下目前杭州的落户政策吧。初中毕业怎么在杭州落户口?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方式,具体如下:
如果网上关于乐高机械主题在2023年套装的传言是可信的,那么乐高机械组可能会走向太空。据海外社交媒体上lego_minecraft_goat说,乐高科技主题在2023年可能会有五个新套装,从地球上的约翰·迪尔模型到基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毅力号火星车的模型。42157 skidder john deere 948l-ii
我去过大半个中国,对中国各地比较了解,中国人在移民的问题上,我总结了一下,喜欢移民的集中在三个片区:一、东部:包括东三省、江浙沪、山东、福建;二、南部沿海广东、广西、海南和广西;三、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川的成都一带追求时尚也较喜欢移民,四川其他的地区移民较少。山西属于华北,部分地方受京津翼影响。
//前言//5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数据出炉,移民首次成为澳洲的“主流”,海外出生人口占比超过半数。中国出生移民人口排在第四位,那么5年来又有那些社区吸引了华人进行定居呢?#01:维州华人移民增长,这个区成全澳最大华人区华人移民一直以来都是澳洲移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6年以来,维州新增5.7华人移民,总数达到42.7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6.6%。
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许多不同的城市,包括多伦多、温哥华和渥太华,其中一半或更多的人口是移民。由于教育和就业机会、高质量的生活和全民医疗保健,许多人移民到加拿大。如果您正在考虑移居加拿大,请查看这份今年加拿大最适合移民居住的 10 个地方的列表。以下是我们列出的最适合新移民在加拿大居住的 10 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