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蜀汉人口,最著名的就那个数据,“(降邓艾),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甲士十万二千,史四万人。”
三国之中,蜀汉无疑是最弱的。“天下十分,魏得其七,吴得其二,蜀仅得其一。”
魏得“七”,是指当时生产力最为发达的黄河流域,北至燕山山脉,南至长江北岸(不临江),西至陇右。曹魏基本控制了肥沃的华北平原,还有关中平原,山西谷地。即使如陈群所
言,今之州不敌汉之郡,但随着生产的恢复,曹魏的人口是大规模杀戮之后增加的,而且也有增加的地理条件,地肥。东吴占据着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有广大的沿江平原,这也是东吴的主要人口聚居区。虽然当时长江流域的生产力不如黄河流域,但是这里的农业基础好,人口较多。
汉顺帝,吴郡(镇江以南,杭州以北,天目山以东)的人口就有七十多万,会稽郡(不含浙北的浙江及福建,就要集中在绍兴一线)也有将近五十万人。汉末虽乱,但江东并没有中原那种“白骨露于骨,千里无鸡鸣”的大规模杀戮,其中曹操没少干这事。魏与吴的人口也绝不止“四百四十三万”和“二百三十万”。当时豪强纷纷,都隐匿人口。
蜀汉的统治区只有汉之益州。北接秦岭,东以白帝节与吴接,南至南中,西至青藏高原东。面积倒是不小,约有一百万平方公里上下。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体现一个王朝实力的还是土地和人口,尤其是土地,没有适量的耕地,就不会有同量的人口。南中即云贵高原,这里显然不适宜大量耕种,比如贵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云南情况也差不多。蜀汉真正属于适耕范畴的只有约26万平方公里的四川盆地,所以诸葛亮说“天府之国,其主(刘璋)不能守,天以资将军(刘备)。”
这么大一块适宜的耕地,到蜀末只有不到百万人口,是很难想象的。
再看东汉的益州人口。按照《后汉书》的记载,当时益州人口有六百九十多万。在其中,除了永昌郡的人口非常可疑,其他的都属于正常数据。永昌位于云南与缅甸之间,这里人口竟然有169万,明显不符合常理。参照临郡越巂的62万人口,永昌郡的人口当在60万或70万间。如此,则益州总人口约在600万上下。
汉末大乱,但乱的主要是中原,群雄混乱,人口数据出现大规模下降是很正常的。而益州并没有这种规模的大乱,即使是后期刘备入川与刘璋开战,也没有这种事情的发生。所以,益州在东汉的峰值人口,到了蜀汉末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下降。即使蜀汉为了北伐,对百姓搜刮太重,也没有大规模逃亡的记载。而曹操为了屯田,准备把江岸百姓北迁,百姓惧而入吴。
史载蜀汉有94万人,而兵就有10万。94万人肯定要减去差不多一半的女性,还剩50万,兵十取其一,显然不太现实。而且这50万的男性还有老弱病残,适合从军的数量会更少。还有一点,东吴占据三州(扬州、荆州南部、交州),官吏只有3.2万,而蜀汉只有一州却有官吏4万。益州不比扬州大多少,而扬荆交三州的官吏数量怎么也不可能少于益州。孙皓时,东观令华覆上书说:“使为官怿人,随才授任。”这说明孙吴至少在后期存在大量冗员现象,再加上三州人数比益州一州之数,3.2万官员不太可能。
晋人王崇论后主刘禅,说邓艾偷渡阴平至江油,蜀将姜维率十万之众。如果蜀汉止有十万之兵,怎么可能全部交给姜维,边地也要重兵驻守的。不排除王崇夸大姜维兵的数字,但如果说是十字,真正的数字不会比这个数字少太多,比如说是十万只有一万。有一种说法,认为蜀汉的这十万降魏将士,实际是只是指成都附近的兵力。
《后主传》载伐魏诏,有“二十万之步骑”。
如果这个数据是假的,那么《诸葛亮传》裴注载《魏略》称蜀兵出,“(魏)朝野震恐”,有如此之震恐,天水等三郡才降蜀。如果蜀之北伐军只有几万人,魏以如此强之国力,会震恐吗?
一种说法认为蜀军的总兵力当在五十余万,如此,则94万人是绝对不可能的。按三户抽一兵,蜀汉的总户数当在150万至160万,人口约有七百多万。这个数据应该有些高的,但三五百万总应该是有的。
引言谈及非洲,想必大家都会联想到广阔无垠的沙漠,以及贫穷落后的生存条件。在世界七大洲中,亚欧非三洲的人口密度最高,非洲是其中最穷的一个大洲。这里的疾病、动乱、风俗等让人望而却步,世人早已为这片大洲打上了贫穷的烙印。在远古时期,非洲是古人类与古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在十五世纪开始非洲就被西方列强殖民统治,整个大洲95%的领土都曾遭受过列强的瓜分,这是导致非洲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听说去新疆的政策特别好,给房一套,给地40亩,还给国营农场工人身份,老了还有退休金。村里好多人都蠢蠢欲动,想去新疆定居。我们这里很多人早几年就土地都被征用完了,对种地有特别执念的老人都心动了!新疆的朋友们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啊?对此不少热心网友回答还有担心地太多种不过来的更有的说去的还有奖金还有的说这是以前的政策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移民哥移民哥了解了日本的人才政策,那么,中国人留在日本工作,难道只是因为日本的工资高吗?其实不是,根据2022年的调查,中国人才在日本的平均年收入是1,200万日元(约合74万元人民币),而中国城镇居民的平均年收入是8.5万元人民币,差距并不大。而且,日本的物价也比中国高很多,比如房租、交通、医疗等。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移民目的地之一。无论是中产阶级、明星还是有钱人,他们都被美国所吸引,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无限的机会。根据美国移民局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就已经接近20万人移民美国,现在这个数字还在逐年攀升。确实,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和创业环境。对于中产阶级来说,美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潜力,可以享受高收入和良好的福利待遇。
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发生过一些波动,比如汉朝就发生过王莽改制,这直接导致西汉王朝崩溃,后来是皇族旁支刘秀又建立了东汉,史家一般也把东汉算在汉朝里面;而晋朝和宋朝的北方都沦陷于胡人,幸存皇室南渡之后,在半壁河山上又建立了东晋和南宋,东晋和宋朝一般也被认为是晋朝和宋朝的一部分,但既然如此,为什么刘备建立的蜀汉却一般不被算汉朝的一部分呢?
关内向东北移民的历史,称得上“源远流长”。不过,移民浪潮具体究竟始于何时,“在有清以前,无籍可考”。我国学界普遍认为,汉族成为东北地区的多数民族,“是发生于清朝晚期的事情”。需要指出的是,东北汉族人口显著增加的具体原因,并非是当地汉族人口的生息繁衍,而是源自以华北地区为首的内地人众的不断迁徙——这便是广为人知的所谓“闯关东”。
杨祥国在三峡这片土地上生活了95年,他摘下门牌号塞进棉被里,和54个子孙一起迁到了“别人家”的地盘上。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程,至今,三峡库区已搬迁安置移民127万人,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如今他们过得怎么样?回不去的的故乡在水下
蜀汉在实现三分天下以后,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征伐曹魏,向北发展。对于这种情况,有人不免突发奇想:蜀汉为什么只是一味地向北发展,为什么不向其它方向发展呢?向其它方向发展,把国土面积变大了,以此为基础,再来和曹魏争夺天下,不是更加有利吗?用这个问题来问蜀汉是有道理的,毕竟这个问题对东吴来说没有意义。东吴除了与蜀汉、曹魏接壤外,其余方向上都是大海。
开始阅读之前,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点“关注”,可以收到更多精彩推送~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赞!我们身处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它充满了无尽的挑战以及广阔的机遇。在每一条国际新闻报道中,都流淌着当今时代的脉动和全球的焦点。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我们看到政治乱流的浮现,经济版图的重塑,科技创新的颠覆性影响,以及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四川其实是天下人的"第二大故乡"。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的90%以上的四川人都不是土著四川人,不完全是因为湖广填四川的原因,而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先后经历了7次大型的移民浪潮。首先,这第一次就是在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大批的蜀国难民向南逃离。当时的秦惠文王为了加强对这个地方的管理向蜀地移民万户。这一次的移民前后持续了300多年的时间,一直到西汉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