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是除了日本、美国之外日本裔人口最多的国家,日裔约占巴西总人口的1%,图中的这个巴西女孩就是日裔后代
“移民”是一种极其独特的民族,它的诞生不是本土民族的自发形成,也不是各民族融合而成,而是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形成。
西贝尔·凯基莉,土耳其裔德国女星
世界上典型的移民有南亚裔英国人、土耳其裔德国人、华裔美国人等,还有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日裔巴西人,说这个民族特殊,是因为日本和巴西一个在北半球,一个在南半球;而且巴西也并非是像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其经济水平也远远不如日本。
陈冲,华裔美国女星
这就让人不免好奇,为什么会有日本人移民巴西呢?
清朝末年,福建、广东和海南地区曾经有移民东南亚的热潮,人数达数百万,史称“下南洋”
“移民”这个今天看起来好像很高级的词汇,在历史上却意味着辛酸和血泪。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分别是走西口、闯关东和下南洋,其中下南洋最具有传奇性,因为那是到异国他乡闯荡。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移民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那时候交通不便、消息闭塞,踏上前往异乡的火车或轮船,常常意味着生死未卜。比起移民,其实更像是赌局,或是客死异乡,或是功成名就。
东南亚十一国地图,东南亚就是中国传统概念里的“南洋”
中国历史上的大移民最为人熟知的应该就是“下南洋”(移民东南亚),而和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也曾经有过“汹涌澎湃”的移民潮。近代移民的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人地矛盾激化而导致的大量人口破产或无业,二是战争或者自然灾难而导致的社会大动荡。说得再简单点,就是再不走就没饭吃了,俗话也说“树挪死,人挪活”。
位于马来西亚槟城的华人博物馆
清末,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中国人“一亩三分地”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人地矛盾日益严重之下,由此大量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走向破产,为了寻求活路,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人(以福建、广东为主)就踏上了移民的轮渡。不同的是,中国的近代化是被动的,而日本的近代化是主动的。和中国人一样,近代以来的日本,也有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主要目的是东南亚、美国以及巴西。
1974年日本电影《望乡》,讲述了被卖到东南亚卖身的日本贫苦女性阿崎的悲剧性的一生
目前,日本的人口约为1.25亿,虽然正在人口老龄化和负增长的阶段。然而,日本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一个人地矛盾非常严重的国家,面积约为37.8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却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似乎注定了日本人必须通过侵略战争或者移民来疏解国内的人口压力。
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东京地铁,由于东京人口巨大,地铁工作人员甚至需要负责“上车”工作(把人推上地铁)
近代以来,中国移民的主要目的地是尚未开发的东南亚和地广人稀的美国,人地矛盾严重的日本同样也对东南亚和美国输出了上百万移民,但和中国人忙着下南洋、过金山不同,日本人同时对远在天边的南美洲也十分感兴趣。
南美洲国家示意图。南美洲面积为1780万多平方千米,有12个独立国家和1个法属殖民地(圭亚那),人口约为4亿
根据日本外务省和巴西国家移民局的数据显示,巴西共有约200万日裔人口,约占巴西总人口的1%。这个和日本相隔“十万八千里”、八竿子打不着的热带国度巴西,居然是除了日本之外,地球上日裔人口最大的国家,有时候,历史就是这样让人匪夷所思。
小野丽莎,生于巴西圣保罗,巴西日裔音乐家,现已回归日本国籍
如果你喜欢爵士乐,一定会知道小野丽莎的名字,听名字你绝对会认为这是个正儿八经的日本人,也确实不假,小野丽莎确实是日本人,但她同时也是一个正宗的巴西日裔,她生于巴西圣保罗,之所以走上音乐道路,也是因为从小喜欢巴西的爵士乐。
巴西行政区划。巴西是南美洲领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gdp总量最大的国家,也是金砖国家成员之一
巴西和日本相隔整个太平洋,直线距离超过1.7万公里,可以说是地球上的另一端,然而日本人对巴西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在日本民间,甚至还有称巴西为“日本人的第二故乡”的说法,有人就开玩笑道:“如果日本沉了,我们就都移民去巴西。”
2005年由日本nhk制作的电视剧《春与夏之迟迟未到的信》,即是以日本人移民巴西作为故事背景的电视剧
故事的开始得从日本的近代化运动说起,也就是影响了日本国运的“明治维新”(the meiji restoration)。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持续到19世纪90年代,是对日本影响十分深刻的近代化运动,比起同时期清政府“青黄不接”的洋务运动,其影响和作用要更为积极和深远。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新军。明治维新中,日本几乎是照搬了西方的经验,全盘西化之余却保留了大量封建糟粕
日本在见识了西方的强大与凶狠过后,开始了全盘西化,要脱亚入欧。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兴修公路、铁路、医院、学校、工厂、警局等近代化设备。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兴办教育、组建新式军队。可以说在短短的几十年之间,日本几乎是焕然一新。
1871年,日本派出岩仓使团前往欧洲和美国考察学习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建设
然而既然要改革,要工业化,就要花钱,可是钱从哪来?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充其量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财力还远不如清政府,为了筹集资金,日本的统治者们们瞄准了农民。在日本近代化运动蒸蒸日上的背后,隐藏着极其巨大的危机,也就是“土地私有化问题”。明治维新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剥夺了农民的财产和土地。
日本农民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人口约为3000万-4000万之间,农民约占80%,绝大部分的人口生存在闭塞、黑暗的农村。明治维新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工业化(industrialize),而工业化需要大量的资本和工人,而这些农民就是“砧板”上的鱼肉。西方通过掠夺殖民地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而日本选择通过掠夺农民的土地和财富完成积累。日本政府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短短十几年内,日本全国的大部分土地被新兴的日本财阀和旧贵族依靠着雄厚的财力兼并空前严重,日本的土地私有率一度超过70%。
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都是政府高官,因为起草并领导了多项维新事务,被誉为“明治维新三杰”
列宁说:“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肯定是因为他们一无所有了”,和近代中国一样,大量失去土地的日本农民破产之后,只能涌入城市混一口饭吃,但是日本本土的人口严重过剩,于是就有很大一批人准备到国外闯荡,“背井离乡”重新开始。
一户巴西日裔家庭
当时的日本政府很缺外汇的,所谓“外汇”就是外资,也大概类似政府能够掌控的外国货币或资金。日本是个人口大国,人口过剩,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来消化,也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于是日本政府就急于向外输送廉价劳动力赚取外汇。巧合的是,世界的另一端,有一个国家却在为劳动力不够而发愁,这个国家就是巴西。
1908年,日本东京郊外的一个小乡镇,十分萧条
1500年,葡萄牙殖民者登陆南美洲,开启了对巴西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巴西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又地处热带,十分适合甘蔗生长,葡萄牙人在巴西建立了许多甘蔗种植园,到16世纪末,巴西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蔗糖生产国。
堆积如小山的巴西蔗糖
蔗糖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巴西地广人稀,原住民又被葡萄牙殖民者大肆屠杀,欧洲殖民者的人口少之又少。1500年到1800年间,葡萄牙人从非洲购买超过300万黑奴运往巴西,但是高压的工作和疾病蔓延夺走了许多黑人奴工的生命,而且大规模逃跑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1822年,巴西正式从葡萄牙手里独立,仍然以大种植园经济作为经济支柱。独立之后的巴西,面对此起彼伏的奴隶起义实在是招架不住,于是巴西国王佩德罗二世于1888年颁布《黄金法案》宣布废除奴隶制。一时间,黑奴们全部逃离了庄园,涌向诸如里约热内卢这样的大城市,结果就是这些种植园都没人了,大地主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甘蔗烂在田里。
佩德罗二世,是巴西帝国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末代皇帝,1840年登基,1889年流亡欧洲。在位期间废除了巴西奴隶制
巴西土地广阔肥沃适合农业发展,种植园经济是巴西命脉,不可能放弃。恢复自由身的奴隶们自然不愿意再回到种植园,但是制糖又需要劳动力,这可愁坏了巴西政府,于是他们想到了招揽外国移民。当时的巴西主体人口还是欧裔白人,因此他们最先向德国和意大利招揽移民,结果人家意大利移民到哪一看,条件十分恶劣,再加上意大利1902年禁止人口外流,很快意大利移民就不去巴西了,就算移民也会去美国。
巴西政府向意大利人发布的移民广告
当时的欧洲基本都完成了工业化,自己人都不够用,根本不理会巴西。无奈,巴西只能退而求其次,向亚洲招揽移民。当时世界上人口巨大而且劳动力廉价的国家,最典型的就是中国。但是,清政府认为巴西不算什么,这是“有辱天朝威仪”的事情,其实说是外国移民计划,事实上就是政府组织下的“人口贩卖”。
19世纪后半叶,有大量的华人劳工自愿或被贩卖至美国西部地区修建铁路,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死于非命
近代的中国南方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当时华人远渡美国旧金山和澳大利亚等地,被叫作“卖猪仔”(粤语,即贩卖青壮年劳动力),当时南方沿海地区遍地都是“猪仔馆”,厦门是最早开设猪仔馆的地区。其实巴西政府差点就要和轮船招商局的总事唐廷枢签订条约了,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作废了。
唐廷枢
这个时候,日本政府主动找到了巴西,表示很乐意向巴西输送移民。当时,日俄战争(1904-1905年)刚结束不久,日本国内经济十分凋敝,社会上充盈着游民,劳动力过剩问题严重,大批民众失业。和巴西达成协议,可谓是一举两得。“周瑜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日本需要外汇和消化过剩人口,而巴西需要劳动力补充,两个新兴的国家一拍即合。
其实同一时期,日本并非只向巴西组织移民,除此之外还有移向中国东北的开垦性移民,下东南亚的“南洋婆”、移民美国西部的劳工,但前往巴西的日本人口是最多的。当时许多日本底层民众在本国不止吃不饱饭,而且还需要服兵役,他们都把移民巴西当作重生的机会。
巴西地形地势图。巴西北部和沿海地区是平原,中南部广大地区多为高原和丘陵,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1907年,一纸《日巴修好通商航海条约》开启了日本移民巴西的百年计划。1908年,第一批日本移民有781人,他们从横滨出发,经过两个月的航行抵达巴西桑托斯港。这是一片完全别于日本的异域,气候炎热、空气湿润,大家都说葡萄牙语。
1908年,第一批日本移民781人乘坐“笠户丸号”抵达巴西桑托斯港,可以看到后面有巴西国旗和日本国旗
日本移民几乎是从最东边来到了最西边的世界,和中国人单打独斗、抱团生存不一样,日本移民几乎都是由政府或政府控制的企业组织的。第一批日本移民基本都是男性,都保留了日本国籍,他们在巴西的生活简直是非人的,不能携家带口,每天还要高负荷地劳作,赚到的钱基本都归日本政府,还要面临着巴西种植园主和警察的剥削。
位于巴西圣保罗的“鸟居”,“鸟居”是日本传统建筑,是日本文化中的“神域大门”,即祖先和神灵的居所
但是同年,美国禁止日裔移民入境,这就让许多幻想移民经济富足的美国的日本人手足无措,此时日本“皇国殖民会社”又开始大肆宣传,说巴西土地大得看不到边,种出的粮食吃都吃不完,气候四季如春,是人间天堂。于是,大量日本移民转而移民巴西,他们聚居在巴西东南部的圣保罗州,以种植咖啡豆和甘蔗为生。
绿色部分为巴西的圣保罗州,即日裔移民在南半球的主要聚居地区
巴西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第一代日本移民组建社区、修建木屋,把日本食物和文化带到了这片热带土地上让日本国内贫苦的农民看到了希望,一个大洋彼岸的希望。日本人移民巴西大概有五次浪潮,第一次就是上头提到的第一代移民,而后的第二次是1910到1920年之间,超过3万的日本移民来到巴西,他们迅速地融入了当地的日裔社区。
1940年,一个巴西日裔妇女和她的孩子在果园里工作
这些日裔巴西人被称为“nikkei”,意思是“南美的日本人”。80%以上的日裔巴西人居住在巴西的圣保罗州,今天的圣保罗几乎是“南美的小东京”,主要语言除了葡萄牙语还有日语。
巴西圣保罗是南半球樱花树最密集的地区,得益于日裔移民所带来的樱花种子
1923年,日本爆发关东大地震,国内出现了大量饥民和灾民,政府压根没有办法妥善安置,只能给几张船票让他们去巴西自谋生路,1925年巴西的日裔移民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到1936年,总计约14万日本移民到达了巴西,这一批人和之前多为破产农民、投机分子、流浪汉等人组成的移民团体不一样,他们之中也有大量高技术、高教育水平的日本人,他们过去时带着一定的资产。
20世20年代,一批准备移民巴西的日本妇女合照,从服饰和样貌看,她们并非穷苦人家
到二战前,巴西已经有了3代日裔移民,人口超过20万人。这些日裔移民秉持了东亚民族的勤劳,最开始只是在巴西人的种植园里做工,十几年后积攒了不少财富就开始置办土地和工厂,日本政府也给予了他们不少的财政支持。
圣保罗的日本神道教会社
于是,这些日本移民建立了大量日裔社区,他们不和当地人交流或通婚,只说日语、遵循日本文化,不改变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追求融合巴西社会,始终有“落叶归根”的想法,这些社区俨然“国中之国”。
1928年,一户巴西日裔家庭,可以看出,他们基本没有和当地人通婚混血
巴西日裔正在向中产及以上阶级跨步,大量的日本移民有了自己的庄园和工厂,到了20世纪40年代超过70%的日裔移民都有了自己的产业,日裔移民重视教育、团结友爱、勤劳勇敢这一点在巴西是出了名的。他们的后代被称之为“日系五世”,也就是第五代日裔移民,这个词在巴西等同于“中产家庭”。
一个巴西日裔和他的衣帽厂
哪怕是到了巴西,这些日本人骨子里带有一种“忠君、忠国”的意识,然而就算他们依旧遵循日本习俗,但是在日本国内看来,他们就已然不是“日本人”了。说一个细节,日本媒体在报道巴西日裔时往往使用片假名来称呼,而非日本汉字。
这些巴西日裔事实上成了日本和巴西都不想接受的群体,但是他们又积攒了大量的财富,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一旦战争爆发,这些巴西日裔将成为弃儿。
1931年,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巴西政府也开始忧虑,这些巴西日裔会不会成为日本入侵巴西的“先遣部队”,1934年巴西禁止日本移民入境。二战爆发之后,美国同日本断交,巴西也紧跟步伐,同日本断交。
圣保罗的巴西日裔社区
这些巴西日裔被视作“轴心国的间谍”,而他们的财产被巴西政府没收。由于拒绝说葡萄牙语,拒绝融入巴西社会,这些巴西日裔成为了巴西人仇视的对象,他们被肆意殴打、谩骂,还被赶出家园。这个时候,日本也放弃了他们,许多从巴西回到日本的日裔也被当作间谍。
美国二战时期的陆军442团,是由美国日裔组成的部队,主要前往欧洲战场作战
为了自保,巴西日裔开始放弃日本国籍,选择加入巴西国籍。和深受军国主义思想洗脑的本土日本人不一样,巴西日裔基本没有任何“狂热思潮”,不少人甚至因为不回国支援日本侵略,导致他们在国内的亲属被军国主义政府迫害。这些日裔的心态也很矛盾。一方面他们以日本血统为荣,一方面又迫切渴望被巴西社会接纳。
一对混血夫妇,丈夫是巴西日裔,妻子是巴西欧裔白人
二战结束后,日本成了战败国。巴西日裔选择了彻底的改头换面,为了更好融入扎根巴西,他们走向了人种大融合的巴西社会,他们开始大规模同巴西人通婚、学习葡萄牙语、上当地学校、了解南美历史文化,不少人还改信天主教。到第三代日裔,通婚比例已达42%,第四代日裔的通婚比例更是达到61%。
一对有日本血统的巴西母女。但是她们仍然遵循日本文化传统,穿和服、吃米饭、说日语
事实上,日本对巴西的移民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60年代,总计输出人口大约为25万-30万之间。日本经济腾飞之后,浩浩荡荡的日本移民潮算是停息了。然而,巴西日裔在日本经济腾飞之后,又考虑起了回流的问题。战后移民巴西的日本人,最出名的一个应该是小野田宽郎,他是最后一个投降的日本兵,1974年才在菲律宾宣布投降,之后因为对日本政府感到失望,选择移民巴西。
1974年,最后一个二战日本士兵小野田宽郎向菲律宾总统投降
20世纪末,日本老龄化加剧,日本政府吸纳了不少第四代日裔巴西人回国。但从第三代日裔开始,不少人已经成为了只有着日本名字、日本长相的巴西人,名字还很杂糅,诸如“中村乔治”、“武田保罗”、“井上维托尔”,这暗示着巴西日裔的身份认同危机。他们不会说日语,甚至无法融入日本社会。对于这些人来说,日本是熟悉又陌生的存在。
日本街头的归化巴西日裔女性
今天的巴西日裔虽然仍然以日语作为母语,但是许多人已经渐渐地说不利索或干脆放弃了日语,而以葡萄牙语作为第一语言。人口大约为200万,约占巴西人口的1%,60%是混血。
巴西日裔集会
巴西日裔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两边都融不进去,在巴西,他们是刻板严肃的日本人;在日本,他们又成了热情奔放的南美人,始终无法找到自己的归宿。
2018年,为了庆祝日本人移民巴西110周年,日本皇室真子公主出席纪念会发表演讲
可以预见的是,巴西的日裔将在不久后被巴西完全同化,但是巴西的日本文化不会消亡,甚至还影响了巴西文化,比如“巴西柔术”(brazilian jiu-jitsu)就被认为是在“日本柔道”基础上被创造出的体术。
巴西柔术,是一种在日本柔道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体术,这种体术专攻降伏、以自卫为主要功能
日本文化已经流入了巴西文化的血脉之中,日本漫画、服饰、美食在巴西并不算少见,甚至许多巴西人只要看见黄面孔的亚裔,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是“japonesa”(即葡语“日本人”)。
圣保罗街头的日本小吃
巴西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量的日裔,还在于巴西社会的开放兼容的心态。百年的艰苦奋斗之后,今天的巴西日裔几乎就是巴西国内“精英人才”、“中产阶级”的代名词。
巴西日裔几乎都是中产阶级,在巴西社会十分受欢迎。相比之下,华人在南美的影响力要低很多
和传统印象里热情奔放、自由散漫的巴西人截然不同的是,巴西日裔重视教育、家庭、信誉、礼貌以及各种东亚传统的道德观。
举个例子,巴西最高级的学府圣保罗大学是南半球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而超过20%的学生和8%的教师都是日裔,要知道巴西日裔只占人口的1%左右。这充分表明了,巴西日裔的教育水平高于巴西平均水平和巴西日裔的社会地位之高。
巴西圣保罗大学,创立于1934年,是巴西国内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大学,也是巴西最重要的科研中心
巴西日裔不再被拘束于农业,他们开始积极涉足政治,巴西历史上有2个内阁部长是日裔。此外,巴西日裔还涉足体育、法律、医疗、娱乐、军事、零售业等各个社会领域,这预示着巴西日裔融入巴西社会程度的加深。
朱尼堤·齐藤,巴西日裔,巴西空军司令
巴西日裔的名人还着实不少,除了前文提到的小野丽莎,还有球王贝利的妻子玛尔西娅·青木、巴西维密模特茱莉安娜·今井,以及在中文互联网很有名的mayumi。
球王贝利和小他32岁的巴西日裔妻子,贝利曾说“东方女性是最好的妻子”
mayumi,游戏主播,巴西日裔
今天的巴西日裔基本面临着两条路——放弃巴西的一切回归日本或者忘掉日本(日本国籍)扎根巴西。对于他们而言,还真不好选。“勤劳、有忍耐力是东方人的美德”这是一句巴西日裔的俗语,他们最开始都是靠着忍耐活下去的。
巴西球星内马尔,传闻其拥有日裔血统,但未得到他本人的承认
也许你可以在圣保罗的日本街上,看到这些场景:日裔老妪用葡萄牙语向高鼻梁、白皮肤的邻居问好,金发碧眼的巴西少年用流利的日语招待黄皮肤的客人,远处还有黑皮肤的居民练习着英语。我们不能决定历史将我们推向何方,但我们可以选择的是塑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巴西日裔的故事告一段落,他们的祖国是何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
巴西电影《异乡泪》讲述了一对日本情侣远赴巴西,在底层艰苦奋斗的血泪史
心安处即故乡。
中国人口最多的10个省,有两个人口突破1亿,是哪两个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人口变化一直备受瞩目。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人口分布在各个省份之间呈现出极大的差异。在这些省份中,有两个已经突破了1亿人口的大关。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人口最多的10个省份,并揭晓那两个已经突破1亿人口的省份是哪两个。
随着国门越开越大,来华的非洲人数也呈逐年上升之势。他们多从广州入境,并以墨渍式和放射式向其他大中城市蔓延。这引发许多国人的关切和疑虑:我国是非移民国家,这种状况算不算反常?外来者的文化背景和素质参差不齐,他们大量涌入不可避免地会给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带来新问题,该如何处理?中非男女通婚日见普遍,不少人为此表达了对中国人种未来的担忧。
关于中国人移民海外的探讨恐怕已经持续有百年之久了。人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应该就是:中国人为什么要移民到外国?其实真正的移民很少回答这个问题,倒是口头要移民实际从不行动的人很喜欢高谈阔论。他们的答案高度类似,总结一下就是四个字:中国不好。究竟哪里不好?客气的会说一下经济、制度之类的,不客气的直接连人种、文化都给你否定了。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不知不觉又到一年吃蟹好时节,不少餐厅已经推出了各式各样的蟹菜式。大家都知道螃蟹好吃,但中国哪里的螃蟹最有名?又有哪些品种和吃法呢?陈兰王白石摄图网说到秋天的时令之物,螃蟹绝对是榜上有名。无论南北,不分雅俗,人人都爱吃蟹。文人徐悲鸿还曾发出过“鱼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见了冤家不要命”的感慨。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移民哥了解,使印尼许多领导人对中国抱有好感。会议之后,周总理对印尼进行了国事访问,受到印尼政府隆重热烈的欢迎,两国并签署联合声明,重申友好合作的愿望。亚非会议的召开,标志中印关系发展到一个实质性友好的阶段。九·三〇事件在中印关系发展中,引人注目的是党与党的关系与国与国的关系是平等发展,互相影响的。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移民哥”,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国是一个受到几千年传统文化影响的大国,一直以来推崇的是儒家的思想文化,可以说,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体里面,都能找到儒家传统文化的因子。儒家思想理念有一个这样的说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中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说真的,我们一直都知道澳大利亚是热门的移民国,每年都吸引大量中国移民到澳大利亚。但是,仍然有很多申请人不知道在移居澳大利亚之后可以获得什么福利?她们甚至不知道移民与入籍的关系。澳洲移民后,是否仍拥有中国国籍?就是因为这些误会,所以很多人对于移民澳大利亚这个问题,一直处于观望状态。
黑人热潮席卷中国,许多黑人来到中国旅行、工作或留学。这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好奇心。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黑人喜欢来中国呢?本文将揭秘黑人来华的真实原因。随着中国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扩大。此外,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迅速发展的城市以及友好的对外政策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黑人。下面将从经济机遇、文化吸引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揭示黑人青睐中国的真实原因。
中国公民移民加拿大,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成为加拿大永久居民,获得加拿大永久居留身份(获得pr卡,又叫枫叶卡),二是正式加入加拿大籍。持有加拿大枫叶卡,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加拿大人,仍为中国公民,持有中国护照,享有加拿大除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之外的其他公民权。但枫叶卡有效期为5年,期满换卡,换新卡时须满足过去5年内在加拿大居住满2年(可累积)的条件。
韩国老年人大量移居中国,竟然选择到中国养老,凭什么让这些外国人享受我国的资源?我们应该禁止这种行为吗?在我国的青岛、大连、烟台等地聚集了大量的韩国人,以老年人居多,他们都是到中国养老的。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形成了韩国小镇,在这些韩国小镇里可以直接使用韩元购买商品。韩国老人为啥要跑到中国养老?韩国不是发达国家吗?
越南在唐朝属于中国吗(越南自秦朝到唐朝始终是中国郡县而没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