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县(1920年)
这是一张1920年的上海地图,图上显示的是“上海县城”,清晰标明了早期美租界、英租界和法租界的位置。以苏州河为界,北岸虹口地区为美租界,南岸至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为英租界,法租界在英租界以南,即老上海的主城区。
早在1863年9月,美、英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分中、西、北、东四区,苏州河北岸是北区,南岸是中区,西区一直扩张到静安寺,东面扩张到周家嘴。
日本人在上海居住区
当年的虹口聚集大量日本侨民,占上海外国侨民总数一半以上。起初,他们开照相馆,修理钟表,卖服装,还经营妓院。后来,日商大规模投资上海,在虹口、杨浦开办很多纱厂、纺织厂,还建起了专为日本侨民服务的住宅、学校、医院、菜场、剧场、寺院等公共设施,处处弥漫着东洋风气,一时称之为“小东京”。
淞沪抗战形式图
1937年,日军入侵中国,强攻上海,虹口是中日两国军队交战的重要战场之一,中日双方共投入80万军队,持续激战三个月。日军以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为基地,向中国军队发起疯狂进攻。随着中国军队的撤出,日军完全控制了公共租界北区,并逐渐向苏州河南岸扩张,最终占领了整个上海。
战火弥漫下的上海
近年来,一些文章描述上海孤岛时期的历史,常常把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北区称之为“日租界”。许多抗日谍战剧把上海作为背景,演绎国共与日伪双方特工的较量,总是离不开无中生有的“日租界”。
日占时期的上海
事实上,上海历史上从来没有日租界,近代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日本只在天津、汉口、苏州、杭州和重庆5个城市有过正式的租界,抗战期间的上海虹口,只是日军战领区而已。把虹口地区称为“日租界”,其实是一个历史的谬误。
新手写作不易,请读者朋友们给我一个小小的点赞,这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大叔外迁上海南汇22年后为何直言不稀罕上海户口?大叔说“有苦难言”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叔怎么说,以下是我记录的和大叔的对话,你好大叔,你们这里有三峡移民你知道?我就是从三峡移民过来的,2001年来的,我那个时候就是拖家带口的从老家万州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现在故乡就没有了。
上海投靠类落户,2013年发布至今,历经2次延期(十年),根据目前延期政策通知,投靠类政策有效期至2023年7月31日。如果问外地人2023年落户上海最简单的方式是什么,应该是投靠落户!上海投靠落户方式一共有3种,夫妻投靠落户上海、子女投靠落户上海以及老人投靠落户上海!上海夫妻投靠落户条件是什么?子女符合哪些条件才能申请投靠落户上海?
这一天盼了近三年圣诞节过后第一天,海外华人盼来了等待已久的好消息!——回国入境政策彻底放开,持续了近三年之久的隔离+核酸+健康码政策终于在2023年到来前落幕。是的,“0+0”来了,健康码和酒店隔离取消了,就连航班限制与几万元难求的天价机票也将成为过去时——而且是官宣消息,大家可以放心了!相关政策公告
近日,特斯拉上海工厂终于还是憋不住了,被中国爱国企业家围追堵截之后,最终还是没有昧下自己的良心,给自家工厂的普工涨绩效。据特斯拉工人在贴吧自爆,特斯拉将绩效从1.2提高至1.5。按照留言网友的说法,绩效1.2到手能拿到2k多,此次绩效上涨幅度约25%,那么普工每人每月可以多拿500多块绩效。这在动不动就失业的当下,特斯拉非但没有辞退工人,反而涨薪,实在难得。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刚刚宣布了“取消入境核酸检测的要求,入境者不用进行集中隔离”这一好消息。12月27日又有利好消息频频传来!美国驻华使馆恢复办公美国驻华使团领事服务在12月27日更新了最新公告,表示北京、广州及沈阳领事处将于1月3日恢复常规领事服务工作。以下是公告内容:2022年12月27日美国驻华使团领事服务更新,美国驻华使团的
办证大厅咨询台内的工作人员正在接待前来询问办证事宜的民众。 李姝徵 摄 9日是恢复办证后的首个工作日,当日9时,记者在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办证大厅外看到,已有不少预约了当日办证的申请人来到出入境管理局办证大厅门口。经工作人员核验预约信息后,依次进入办理。上海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恢复办理内地居民旅游、商务赴港签注;恢复受理审批外国人申请普通签证延期、换发、补发,停留证件签发、换发、补发,居留证件签发、延期、换发、补发。
引言采访三峡外迁上海的移民中,刘叔是我遇到的一位态度非常“强硬”的人,采访过程中,刘叔甚至直接喊出,我就是上海人,我死都要死在上海。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今天我来到上海嘉定区的娄塘镇,据说这里在2004年的时候,接收了很多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2004年 9月1日,重庆云阳县的刘建军(故事里我们称刘叔)背着龙凤胎儿女抵达上海。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3年,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工程---三峡移民轰轰烈烈开始了。为了支援三峡建设,长江两岸共有20多个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将近130万库区人民,挥泪作别故土,叩别祖先,像漫天的尘埃,从此落尽了全国各地。他叫刘敏华,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人。身为三峡移民的他,正要将自己的家搬往另一处,不久后他的祖屋即将沉入水底。
我目前年龄30出头,搬到新加坡之前,在上海工作,年薪大概25-30万,感觉够得上“中产”这个标签。考虑到网络上充满了“中产逃离新加坡”的文章,和里面的“中产”比起来,我其实还是“无产”。综合一下,给自己安个“下中产”的帽子吧。我2021年拿到了上海户口,本以为会定居上海,没想到找了个在新加坡上班的老公,2022年下半年跟着搬到了新加坡。
市公安局介绍,我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想要在居住地享受公共服务政策,都需要办理人户分离居住登记。日前,为进一步深化人口管理便民服务措施,打造更有温度的公安政务服务,市公安局人口办会同市大数据中心对我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登记“不见面办理”进行了迭代升级,打造了“服务对象更加广泛、材料提交自动调取、回执领取快速便捷”的2.0版。
上海外国人永久居留新政策(在沪有永久居留证的外籍人才数量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