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300余名上海游客,“静安·夷陵号”动车旅游专列再次启程,溯长江而上,向三峡驶去。“坐游船过水闸,置身三峡大坝里,特别新奇!”经常出门的旅游达人包先生这几天不断更新朋友圈晒图。
上海游客在三峡大瀑布游玩。 阚红星摄
上海游客在夷陵区三斗坪镇中堡村观景平台,感受“高峡出平湖”的独特景观;到三峡人家,感受“两岸猿声啼不住”,体验别样土家风情;去三峡大瀑布,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一趟巴山蜀水之旅,他们大呼“过瘾”!
上海与三峡的深厚情谊,已持续30多年。因三峡工程建设而结缘,由三峡移民帮扶而绵延。自1992年始,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支援三峡工作,为对口支援的重庆万州区、湖北宜昌夷陵区累计提供财政援助资金14.2亿元,实施项目1500余个,引进大型企业10余家,选派干部到两地工作15批47人次,为库坝区移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做出了贡献。
远眺三峡库区。唐小丽摄
稳得住!幸福生活一键直达,老李们“不想搬走了”
重庆市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移民数量多、搬迁任务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素有“三峡门户”之称,是三峡工程所在地,自上世纪80年代三峡工程建设伊始,这里就成为湖北省内移民搬迁最早、人数最多、安置难度最大的县市区。
30多年来,上海倾情倾力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给予万州、夷陵大力支持。
几年前,家住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平湖社区畜牧小区的老李,想把房子卖了搬走,“家在七楼,买米买面肩扛手提,爬上爬下太累。”
畜牧小区建于1996年,群众对改善小区居住环境的渴望越来越强烈。2021年,上海市对口支援夷陵区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政策实施,给小区居民点燃了希望。社区积极行动起来,争取到项目支持,2022年底,小区内一栋三个单元的电梯加装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现在的畜牧小区有了电梯,幸福生活“一键直达”。唐小丽摄
老李笃笃定定,不再有换房子的念头,“出门、回家方便多了,还可以经常下楼锻炼。”
坚持对口支援项目资金向民生倾斜、向移民倾斜,不断增强移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上海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始终坚持的主线。
开始,上海立足移民群众“搬得出”,筹措4000万元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基金,创造性地在移民安置点实施一批“五个一”工程,即一所希望小学、一所幼儿园、一个文化站、一个卫生所、一个农技站,配套建设道路、饮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有力助推了两地移民安心搬迁、放心安置。
30多年来,上海聚焦移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先后安排资金近6亿元,对50多个移民街道、小区开展综合帮扶和治理,惠及万州和夷陵移民群众20多万人,极大改善了移民生活条件。
能致富!“村里成了网红打卡地,挣钱不用愁”
庭院花香扑鼻,绿树环抱;房屋错落有致,四通八达;百年老树矗立于青瓦白墙之间,百年老屋历经岁月洗礼,讲述着光阴的故事……这地方,叫“老湾院子”,位于万州区新田镇义和村。
村民谭宗号一家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20多年前,“这里到处是荆棘,垃圾成堆,一下雨,哪里都是泥,下山路又滑,根本出不去。”
如今的谭宗号家盆景花墙、小桥流水,美不胜收。唐小丽摄
2021年,上海市对口支援万州区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启动,老湾院子成为其中之一。现在,谭宗号家橘树环抱,盆景花墙,小桥流水,每天看都看不够!“路修好了,种的柑橘不愁卖,时不时有人来这里搞搞直播,成‘网红’打卡地了,昨天还有人打电话来预约游玩。等项目验收后,再增加点娱乐设施,搞点农家乐!”谭宗号满满期待。
“全村户籍人口三千多,移民搬迁后只有不到500亩土地。人多地少,很多村民选择外出务工,还有村民就近打零工,日子过得不够富足。”夷陵区三斗坪镇中堡村村支书郑莉莉感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我们就靠坝吃坝。”
中堡村一隅。唐小丽摄
三斗坪镇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南岸,是三峡工程坝址所在地。中堡村位于三斗坪镇西北角,纵跨三峡水利枢纽上下游,被誉为“三峡坝首第一村”。站在村里高处,可远眺三峡库区的高峡平湖、黄牛岩极顶、西陵长江大桥、秭归新县城。驱车10分钟可抵达三峡大坝、三峡人家、屈原祠3个5a级景区。每年都有许多人来村里看三峡大坝,村民却没有充分享受旅游红利。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喜欢来、留得住,上海援夷整合多方力量,创新支援新模式,培育壮大民宿产业集群。如今,开门营业的民宿异常“火爆”,一房难求。
“搬得出”“稳得住”是前提,“能致富”是根本。上海着眼库坝区资源,积极发挥资金、技术、市场、平台等优势,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助推万州、夷陵两地产业发展、促进移民就业增收。上海先后安排资金1.58亿元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扶持茶叶、柑桔等农副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全方位助推库坝区农特产品销售。目前,仅万州的玫瑰香橙、夷陵的“晓曦红”蜜桔等,在沪年销售额就超过8亿元。上海引进企业近千家先后落户库坝区,投资超千亿,带动就业上万人。
可持续!输血变造血,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我刚走进来,孩子们就扑上来拉起我的手,让我一起玩滑梯。”日前,上海市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园长宋青到万州蒙童园开展教学观摩,孩子们充满自信和温暖的表达,让她大感欣慰。“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近年来,两地学前教育工作者互相交流,成果落实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
万州蒙童园老师到上海黄浦荷花池幼儿园交流学习。荷花池幼儿园供图
万州区上海中学经过多年对口援建,已是重庆市级重点中学。自2009年与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缔结为三峡对口支援友好学校以来,万州上海中学每年遴选优秀教师赴上海卢湾高级中学跟岗“影子培训”。而卢湾高级中学则多次派教育专家团赴万州开展学术交流,办讲座、献课、分组交流,分享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教学方法。
在夷陵区,静夷初级中学是上海市静安区对口支援重点项目。学校水、电、气、路高标准配套,文体设施齐全,成为一所现代化教育教学示范学校。“上海的支援,让我们拥有更先进的硬件设备,更让我们形成与上海同步的教育教学理念。”校长程易何说。
夷陵学子深情唱响《长江恋曲》,这首歌是夷陵为感恩上海对口支援所创作。唐小丽摄
库坝区发展,人才是根本。上海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援力度,为万州和夷陵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据统计,30多年来,上海累计安排万州、夷陵培训党政干部、教师医生、专业技术人才等约1.2万人次到上海高校党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短期培训,组织上海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送教上门,举办讲座100多场次,受教干部群众10万人次;实施“影子院长”“影子校长”工程,安排100余名教师、医疗卫生骨干到上海学校、医院跟班学习,接收系统化专业带教,帮助两地打造一批带不走的人才干部队伍。
同饮一江水,共叙两地情。在近日召开的沪万夷对口支援工作联席会议上,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副主任熊英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上海将按照“路线图”共同携手画好对口支援“实景画”,共同推进万州、夷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移民群众实现安稳致富,让三峡水库实现“一盆净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我目前年龄30出头,搬到新加坡之前,在上海工作,年薪大概25-30万,感觉够得上“中产”这个标签。考虑到网络上充满了“中产逃离新加坡”的文章,和里面的“中产”比起来,我其实还是“无产”。综合一下,给自己安个“下中产”的帽子吧。我2021年拿到了上海户口,本以为会定居上海,没想到找了个在新加坡上班的老公,2022年下半年跟着搬到了新加坡。
20多年前我国有计划地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移民那就是三峡移民三峡电站属于世界级的大工程100万三峡移民同样也属于世界级的大工程小编耗时3个月根据官方权威资料收集整理的云阳10万三峡移民史值得所有云阳人阅读、收藏、转发175米水位线上的云阳老县城今云阳镇那么,是真的要10万人移民他乡吗?移民有哪些分类?他们移到何处?
引言采访三峡外迁上海的移民中,刘叔是我遇到的一位态度非常“强硬”的人,采访过程中,刘叔甚至直接喊出,我就是上海人,我死都要死在上海。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今天我来到上海嘉定区的娄塘镇,据说这里在2004年的时候,接收了很多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2004年 9月1日,重庆云阳县的刘建军(故事里我们称刘叔)背着龙凤胎儿女抵达上海。
三峡移民:百万人口迁移的世界壮举2021年,是刘芳从重庆到浙江定居的第20年。20年前,带着简单的行李,刘芳一家从重庆辗转到了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定居。跨越1000多公里从袓国西南内陆到东南沿海,只为响应党的号召,支持三峡工程建设。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上海是一个外来人口众多的城市,很多外地人都没有办理居住证,然而在沪工作,一张居住证竟然堪比上海户口,你知道办理居住证之后,会享有哪些“福利”呢?你知道在申请公租房和子女上学方面,有居住证会有哪些方便吗?今天全君就和大家讲讲居住证和居住证积分的那点事。居住证有什么用?? 居住证转户口(拥有上海市居住证,并持证7年、缴纳社保满84个月者)
王先生一直想移民出去,终于在准备了5年之后,一家三口如愿以偿可以移民加拿大了,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破釜沉舟,把上海的房子卖了,2017年拿着房款和所有积蓄1200万去了加拿大。他们也买好了房子,车等生活必须用品,也立马实现了在上海很难实现的大房子大草坪双车位的生活。儿子上小学,并且也很快适应了这边的环境。
孙大侃 丨作者导读:为什么说四川人是独一无二的?即便上网搜索“四川人”,也没有多少人能说明白。一些学者将四川人与北方人和南方人作了一番比较后,干脆下了一个定义:不南不北四川人。还有说四川人是亦正亦邪构成的特殊材料,四川人的“邪”,可能是只有四川人才能领会的词,中性偏褒,并不是“邪恶”,而是含有不按常规出牌等含义。
美国加拿大作为国内家庭海外规划的热门选择,其在世界范围内所拥有的各领域顶级资源及社会福利构成了他们的最大吸引力,数据显示,目前在加拿大生活着约170万华人,而美国则是500万华人的"第二故乡"。因此兆龙移民的咨询量排名前两位的一直为美国和加拿大。近年来随着加拿大的新的百万新移民计划的实施,未来3年新增145万新移民...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813位真人的故事我叫王林强@王同学在孟加拉,1989年12月出生在河南省安阳市。没出国前,总以为国外的月亮圆,向往国外的生活。可真正在国外生活了7年后,我才发现,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远远落后于祖国。我身边很多人都是越出国,越爱国。在国外这些年,我经历了,也体验到了很多,并一度刷新了我的认知。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3年,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工程---三峡移民轰轰烈烈开始了。为了支援三峡建设,长江两岸共有20多个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将近130万库区人民,挥泪作别故土,叩别祖先,像漫天的尘埃,从此落尽了全国各地。他叫刘敏华,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人。身为三峡移民的他,正要将自己的家搬往另一处,不久后他的祖屋即将沉入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