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车队
2000年8月13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重庆三峡库区首批7000多外迁移民,在各级政府精心组织下告别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故土,走向新生活。
这一天,重庆三峡库区数县的农村兄弟,扶老携幼,在送别的亲友簇拥下,一步三回头,乘上汽车,坐着轮船,奔赴陌生的天地……
别了,我的乡亲
哦,移民,这是政府决策啊!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竣工之时,将有百万居民撤离世代定居地,在人均仅有0. 8亩土地的穷山恶水寻觅新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空间。“就地后靠”曾经是“故土难离”的一种正面诠释。但坡耕地上的劳作效益较之于环境植被的破坏,“得不偿失”这四个字将演绎成水土流失加剧后长江中下游频率更高的“严防死守”。更为严竣的现实是,30多年的“不上不下”,国家在三峡库区的重点项目投资几乎为零;而“不三不四”的现状又使库区各县市宛若后娘养的“孩子”,当地政府无钱投资,工矿企业发展严重“贫血”,库区老百姓在贫困里挣扎,是不争的事实。
忠县:移民外迁船队
与其守穷,莫如外迁。国务院适时对三库移民的安置政策作出重大调整:2003年6月前,将库区农村移民近1/3外迁至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11个省市安家落户,前提是:接收地土地资源丰富,经济较发达。
政策如阳光雨露,播洒在三峡库区,滋润着12万农村移民兄弟的心田。难舍故土的离愁在胸间弥漫,对新生活的希冀亦在心中发芽……
哦,明天,明天将是启程的日子啊!
祖先的墓地前,匍匐着虔诚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点点白幡摇晃着无尽的哀思,滴滴乡愁燃点着恩怨炸响在峡江两岸的山坡,我的移民兄弟啊,你们在诉说什么?
移民船队
没看见已收割的自留地里,主人仍在凝望、仍在来回走动的身影么?
没看见已搬空的残墙内,主人仍在熟悉的方寸之间徜徉,用粗糙的双手抚摸着、侍弄着什么吗?
哦,8月13日的阳光,终于在难捱的等待里普照峡江两岸。
送别的码头上、汽车旁、相拥痛哭的母女话语哽咽……他们将故乡情、同志爱凝成泪珠,洒在送别的仪式里,溶入外迁的移民睡梦中,化作无声的牵挂和真诚的祝福。
移民船队过葛洲坝船闸
哦,一撮泥土,被主人包裹着上船,从此,一缕缕乡思在船仓弥漫;
哦,一株小树,被主人怀抱着上车,从此,故乡的树荫在车内伞状扩散……
带上一包种子吧,带上一罐故乡的水吧,我们的移民兄弟!有了种子有了水,还愁故乡的作物不能在异地生长么?要知道,故乡的种子里,蕴含着故乡人民的关爱啊!
送别不是永别,流泪不全是悲伤。我的移民兄弟啊,你们是12万同胞兄弟的先行者,在你们的目的地,同样有无数双期盼的目光,正在向你们聚焦。
外迁老姐妹
放心地走吧,我的移民兄弟!你们以“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外迁他乡,三峡工程不会忘记,我们的人民共和国不会忘记!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3年,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工程---三峡移民轰轰烈烈开始了。为了支援三峡建设,长江两岸共有20多个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将近130万库区人民,挥泪作别故土,叩别祖先,像漫天的尘埃,从此落尽了全国各地。他叫刘敏华,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人。身为三峡移民的他,正要将自己的家搬往另一处,不久后他的祖屋即将沉入水底。
我第一次听说三峡移民回迁,是北京奥运会的那年夏天。为了躲开京城的热闹,我从重庆乘船顺流而下。在奉节,我每天都会经过白帝城,爬上夔门峡的山壁,那里有一座八角亭,是长江上游最后的信号台。那年,三峡库区的水位还没涨到最高线。但从信号台望出去,江面开阔,仿佛一镜湖水,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险峻。奉节的老县城几乎已全部淹没。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2年,三峡移民工程正式启幕。131万移民远离故土,在新地重建家园。从移民工作初始,国家有关部委、各对口省市纷纷向库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为三峡库区的城乡建设“保驾护航”。20多年转瞬即逝,三峡移民工程对口支援之花早已结出累累硕果。原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引入资金总额1088亿元,无偿援助资金18亿元,共组织培训各类人才3.1万人次。
引言采访三峡外迁上海的移民中,刘叔是我遇到的一位态度非常“强硬”的人,采访过程中,刘叔甚至直接喊出,我就是上海人,我死都要死在上海。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今天我来到上海嘉定区的娄塘镇,据说这里在2004年的时候,接收了很多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2004年 9月1日,重庆云阳县的刘建军(故事里我们称刘叔)背着龙凤胎儿女抵达上海。
三峡移民:百万人口迁移的世界壮举2021年,是刘芳从重庆到浙江定居的第20年。20年前,带着简单的行李,刘芳一家从重庆辗转到了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定居。跨越1000多公里从袓国西南内陆到东南沿海,只为响应党的号召,支持三峡工程建设。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2年,三峡移民工程正式启幕。131万移民远离故土,在新地重建家园。从移民工作初始,国家有关部委、各对口省市纷纷向库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为三峡库区的城乡建设“保驾护航”。20多年转瞬即逝,三峡移民工程对口支援之花早已结出累累硕果。原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引入资金总额1088亿元,无偿援助资金18亿元,共组织培训各类人才3.1万人次。
重庆日报全媒体龙丹梅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2座城市、7座县城、94座集镇迁建,1400家工矿企业搬迁……这不是一组简单枯燥的数字,这是重庆为三峡工程按期蓄水、通航、发电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而移民的重点在重庆,重庆承担着85%以上的三峡移民任务。自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启动到全面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重庆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10万余人。
重庆开县县城一角2001年7月30日,对于镇安和后坝两镇的68户农民来说,是个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50辆军车和10辆客卧车组成的车队驮着他们的希翼,奔向四川省的威远和乐至县。这一天,325位移民将分乘10辆卧铺客车,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重庆市开县。记者随移民同行,从迁出地至迁入地,耳闻目睹,既感受到党的移民政策的温暖,也体味到地方政府和移民工作者的艰辛,更深刻认识了勤劳质朴的农村移民。
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车队2000年8月13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重庆三峡库区首批7000多外迁移民,在各级政府精心组织下告别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故土,走向新生活。这一天,重庆三峡库区数县的农村兄弟,扶老携幼,在送别的亲友簇拥下,一步三回头,乘上汽车,坐着轮船,奔赴陌生的天地……别了,我的乡亲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融媒体系列报道《我和我的党支部》 今天,为您带来由湖南电台携手重庆市万州区广播电视台等全国100家电台采制的《五溪村党支部:带领三峡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人间最美四月天。在重庆市万州区新田镇五溪村,满目果树繁茂,阵阵花果飘香,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一副生机盎然的山水画卷展现在前来采摘的游客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