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移民外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大工程,为了解决三峡库区的贫困问题,数以万计的人们选择离开家园,迁往全国各地。2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们来看,当时的选择是否明智?在重庆的人们是否比外迁的人们更幸福?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外迁的库区人们
三峡库区在工程建设之前一直是一个相对贫困的地区,受淹影响,人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因此,当外迁政策出台时,许多人选择离开家园,寻找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当时,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人们基本都选择到县城去购买房子。当时刚兴起商品房,当时房价不贵,只需三五万就可以买到一套房子。有些房子是单位或私人修来卖的更便宜,两三万就可以买一套。
整家整家的搬迁
而对于经济条件稍差一点的人们来说,他们在县城买不起房子,只能选择外迁。无论是迁往重庆还是其他城市,相对于当时的三峡库区而言,这些地方都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希望通过外迁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更好的生活。
外迁对于三峡库区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转折点。虽然人们离开了家园,但他们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为自己和家人寻找更好的生活。同时,这也为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契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峡库区逐渐走出了贫困,实现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现在重庆三峡库区所有的地区都已脱贫,逐步走向繁荣阶段。
让我再看一眼,船要开了
1. 经济发展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庆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一个直辖市,重庆在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相比之下,一些外迁的地方可能发展相对较慢,尤其是那些相对偏远的乡村地区。
2. 社会环境
重庆作为一个大城市,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教育和文化娱乐等资源。而一些外迁的地方可能相对较为落后,公共服务可能不如重庆完善。
移民的房子早已修好
3. 群体融合
在外迁的地方,一些人们可能对外来人口持有排外态度。这种排外心理可能导致外迁人员在当地融入社会的困难。而在重庆这样的大城市,人们更加开放包容,外来人口相对容易融入社会。
4. 家庭情感
虽然外迁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家乡才是他们最温暖的地方。即使在外迁的地方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家乡的亲人和朋友的联系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这也是一些人选择留在当地的原因之一。
我都感动哭了,奶奶这辈子不知还会不会回来
当时的三峡移民外迁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为解决库区的贫困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在当时,外迁的人们选择离开家园,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然而,20多年过去了,重庆的经济发展、社会环境以及群体融合等方面都相对较好,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家乡的情感联系仍然是他们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再见吧老乡,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
总而言之,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原因和依据。无论是外迁还是留在当地,关键在于每个人能否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发展方向。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并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待遇。在此感觉外迁的为一位朋友,欢迎你们随时回家乡看看。
重庆开县县城一角2001年7月30日,对于镇安和后坝两镇的68户农民来说,是个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50辆军车和10辆客卧车组成的车队驮着他们的希翼,奔向四川省的威远和乐至县。这一天,325位移民将分乘10辆卧铺客车,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重庆市开县。记者随移民同行,从迁出地至迁入地,耳闻目睹,既感受到党的移民政策的温暖,也体味到地方政府和移民工作者的艰辛,更深刻认识了勤劳质朴的农村移民。
永兴县移民新区。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许清文 郴州报道平坦宽敞的硬化道路延伸到家门口,干净整洁的秀美屋场坐落于移民村,绿意盎然的蔬果园遍布在庭前院后,晶莹纯朴的笑语声荡漾在美丽的现代乡村……金秋时节,走进永兴三峡移民安置点,一幅“山清、水秀、户净、路畅、村美、业旺”的现代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水通路畅、瓜果飘香、庭新院净、村美业旺、和谐安定的背后,是永兴县委县政府的真切关怀与不懈努力,是永兴县移民工作者的一路坚守、一路护航、一路前行。
三峡移民:百万人口迁移的世界壮举2021年,是刘芳从重庆到浙江定居的第20年。20年前,带着简单的行李,刘芳一家从重庆辗转到了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定居。跨越1000多公里从袓国西南内陆到东南沿海,只为响应党的号召,支持三峡工程建设。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12019年,一个老汉背着一树桃花的照片,击中了很多中国人的心。背桃树的移民十年前他作为三峡库区的移民,穿着解放鞋、背着这树桃花在屋檐下沉默了好久,最终含着眼泪踏上了一条陌路。他叫刘敏华,是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山民。而这张照片的背后,还有与他同样经历搬迁的百万余人。每一帧都在诉说着一段历史的变迁与难以言说的心酸.......
新手写作不易,请读者朋友们给我一个小小的点赞,这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大叔外迁上海南汇22年后为何直言不稀罕上海户口?大叔说“有苦难言”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叔怎么说,以下是我记录的和大叔的对话,你好大叔,你们这里有三峡移民你知道?我就是从三峡移民过来的,2001年来的,我那个时候就是拖家带口的从老家万州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现在故乡就没有了。
引言采访三峡外迁上海的移民中,刘叔是我遇到的一位态度非常“强硬”的人,采访过程中,刘叔甚至直接喊出,我就是上海人,我死都要死在上海。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今天我来到上海嘉定区的娄塘镇,据说这里在2004年的时候,接收了很多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2004年 9月1日,重庆云阳县的刘建军(故事里我们称刘叔)背着龙凤胎儿女抵达上海。
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车队2000年8月13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重庆三峡库区首批7000多外迁移民,在各级政府精心组织下告别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故土,走向新生活。这一天,重庆三峡库区数县的农村兄弟,扶老携幼,在送别的亲友簇拥下,一步三回头,乘上汽车,坐着轮船,奔赴陌生的天地……别了,我的乡亲
我第一次听说三峡移民回迁,是北京奥运会的那年夏天。为了躲开京城的热闹,我从重庆乘船顺流而下。在奉节,我每天都会经过白帝城,爬上夔门峡的山壁,那里有一座八角亭,是长江上游最后的信号台。那年,三峡库区的水位还没涨到最高线。但从信号台望出去,江面开阔,仿佛一镜湖水,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险峻。奉节的老县城几乎已全部淹没。
前言三峡移民外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大工程,为了解决三峡库区的贫困问题,数以万计的人们选择离开家园,迁往全国各地。2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们来看,当时的选择是否明智?在重庆的人们是否比外迁的人们更幸福?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外迁的库区人们一、当时的选择三峡库区在工程建设之前一直是一个相对贫困的地区,受淹影响,人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引言采访三峡外迁上海的移民中,刘叔是我遇到的一位态度非常“强硬”的人,采访过程中,刘叔甚至直接喊出,我就是上海人,我死都要死在上海。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今天我来到上海嘉定区的娄塘镇,据说这里在2004年的时候,接收了很多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2004年 9月1日,重庆云阳县的刘建军(故事里我们称刘叔)背着龙凤胎儿女抵达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