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5日,一列满载三峡移民的列车先后于早晨和中午停靠到了邹城、兖州和济南火车站,新增三峡移民开始入迁山东。在20天内,将有735户3046名三峡移民正式迁徙到我省。
2000年,作为试点,我省的广饶县接收了首批来自三峡库区重庆忠县的611位移民。
2002年,我省的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济宁、淄博、泰安等市共接收安置了7049名三峡移民。
2004年我省确定由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8市承担新增三峡库区重庆开县移民的安置任务。其中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济宁各400人,泰安和威海各300人。3000人为协议人数,受人口的自然增减因素影响,统计到8月1日,我省将要安置人数为3046人。
我省的新增移民入迁工作于8月5日正式开始。
当天,401名和397名移民已分别抵达了他们在济宁市和济南市的新家。
8月6日,409名移民和315名移民将分别抵达青岛市和威海市。
8月16日,410名移民和401名移民将分别抵达烟台市和潍坊市。
8月25日,将分别有417位移民和296名移民抵达淄博市和泰安市。

至此三峡库区移民山东已经接受完毕。
山东省对三峡工程外迁移民资金决算情况进行了民审计,山东省三峡移民基本实现“迁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基本没有回流。

最主要原因还是山东对移民的政策措施得当。
第一,山东省8市的32个县(市、区)、97个乡镇(办事处)、187个村被确定为新增移民安置点。8市经济较为发达,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耕园地分配方面,调整稳产高产的耕园地11013.44亩,满足移民耕作需求,达到人均1.09亩,高于山东省农民平均水平。
第二,这些市交通便利,电力、通讯、医疗、教育、商业、社会保障等综合条件较好。在移民建房方面,建设移民统建房2446套26.48万平方米,人均26.23平方米。
第三,审计结果表明,山东省较好地完成了三峡移民安置任务,在管好用好中央移民资金的同时,截至2011年6月底,山东省积极筹措地方配套资金达13761.3万元,人均移民补助1.36万元。

回溯历史,从第一批移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年。在库区移民定居后,刚开始也存在水土不服,生活习惯不适应等问题,当地政府也给予了心理辅导。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们已经渐渐习惯并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有些人还在回忆自己年少时离开的家乡。多少给人一种少小离家的感觉。


2018年央视做了一个采访,采访一个方面从三峡搬迁到山东的一个村民熊德国,每一个移民都有一个活生生的故事。

当年正直壮年的他们有的已经已经当起了爷爷,曾经年轻的孩子们做了不同的工作,有了自己的生活,并成了地地道道的当地人。
这场声势浩大的百万移民搬迁,国家给予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移民们背井离乡不远千里来到了远方,也谱写了一曲舍小家顾大家的温暖人心的篇章。
                            郑守仁院士撰稿,这本书记录了三峡工程的“秘方”由郑守仁院士亲自撰稿,生晓高、翁认红、陈磊撰写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筑物设计及施工技术》(上下卷),由长江出版社出版发行,近260万字。郑守仁院士秘书龚国文介绍,本书堪称一部三峡工程设计及施工纪实,它记录了整个三峡工程各个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与科技创新、施工过程的攻关与创新。
                            为加深人民对“三峡移民精神”的了解,更好地宣传三峡移民精神,让三峡移民精神深入到群众中去,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感,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志愿青春行,共续万州情”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2023年7月18日于万州三峡移民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图为实践团观看三峡移民纪念馆相关书籍 王世馨 供图“志愿青春行,共续万州情”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进入三峡移民纪念馆后,通过相关书籍以及文献资料了解到了三峡移民全过程;从最初制定三峡计划、移民方针,到移民试点、依法移民,再到移民搬迁、安置规划,以及后续工作安排、库区产业发展……无不
                            重庆日报全媒体龙丹梅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2座城市、7座县城、94座集镇迁建,1400家工矿企业搬迁……这不是一组简单枯燥的数字,这是重庆为三峡工程按期蓄水、通航、发电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而移民的重点在重庆,重庆承担着85%以上的三峡移民任务。自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启动到全面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重庆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10万余人。
                            上海是新中国经济制度的探索之地:新中国的第一家国营公司,“公私合营”率先启动,市场经济打开新局面,第一家外资企业在此落户……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界面新闻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合作,特邀当代上海研究所原所长马学新担纲顾问,复盘上海70年“创业史”,回顾上海经济发展的100个重要瞬间。从奔流不息的浪潮中回望那些曾奠定中国当代经济结构、制度的关键节点,既是致敬,也是思考。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3年,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工程---三峡移民轰轰烈烈开始了。为了支援三峡建设,长江两岸共有20多个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将近130万库区人民,挥泪作别故土,叩别祖先,像漫天的尘埃,从此落尽了全国各地。他叫刘敏华,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人。身为三峡移民的他,正要将自己的家搬往另一处,不久后他的祖屋即将沉入水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融媒体系列报道《我和我的党支部》 今天,为您带来由湖南电台携手重庆市万州区广播电视台等全国100家电台采制的《五溪村党支部:带领三峡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人间最美四月天。在重庆市万州区新田镇五溪村,满目果树繁茂,阵阵花果飘香,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一副生机盎然的山水画卷展现在前来采摘的游客面前。
                            【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及时获取国际教育,科技,文化,经济及世界语(esperanto)最新资讯】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其建设时间之长、建设难度之大、涉及难题之多,是全世界范围内都不曾遇到过的。这其中,最大的困境,恐怕还在于水库修建区域的大量居民应该如何疏散。上百万人,背井离乡,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安置会成为巨大的不稳定因素,而如果妥善安置则不仅能完成项目,还能作为中国管理水平的样本以鉴后世。
                            12019年,一个老汉背着一树桃花的照片,击中了很多中国人的心。背桃树的移民十年前他作为三峡库区的移民,穿着解放鞋、背着这树桃花在屋檐下沉默了好久,最终含着眼泪踏上了一条陌路。他叫刘敏华,是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山民。而这张照片的背后,还有与他同样经历搬迁的百万余人。每一帧都在诉说着一段历史的变迁与难以言说的心酸.......
                            十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片土地发生的变化被卫星记录。三峡大坝巍然横亘于悠悠江水之上,从太空可见沿坝顶直线向东北三四百米,就是许家冲村。许家冲村是最早一批三峡移民新村,建村之初一片荒芜。“竹喧归浣女”曾是江边的美丽风景,但同时,大量含磷洗涤剂直接入江,污染了水质和生活环境。如今,这种习惯有了变化。
                            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车队2000年8月13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重庆三峡库区首批7000多外迁移民,在各级政府精心组织下告别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故土,走向新生活。这一天,重庆三峡库区数县的农村兄弟,扶老携幼,在送别的亲友簇拥下,一步三回头,乘上汽车,坐着轮船,奔赴陌生的天地……别了,我的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