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三峡外迁上海的移民中,刘叔是我遇到的一位态度非常“强硬”的人,采访过程中,刘叔甚至直接喊出,我就是上海人,我死都要死在上海。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
今天我来到上海嘉定区的娄塘镇,据说这里在2004年的时候,接收了很多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
2004年 9月1日,重庆云阳县的刘建军(故事里我们称刘叔)背着龙凤胎儿女抵达上海。而他们也正是属于外迁上海的最后一批三峡移民,今天我们的故事主角就是这位刘叔。以下是采访内容,
怎么来的,坐船来的啊,我们那个时候有400多人,就是坐那个江渝轮船到的上海宝杨路码头,我们就是最后一批外迁上海的移民。我们这一批啊,都是安置在嘉定区这边,你像华亭啊,外岗啊,娄塘啊,徐行这几个镇,我就落户在这儿嘛。

移民船“江渝一号”
你问这个你问对人了,我是移民哥,我那个时候就是在我们村里帮助搞移民工作,这个政策很多啊,你像包安置啊,就是按照你这个户口本上的人口,给你提供安置房,安置地,安置款,这都有,国家考虑的很全面,也是怕我们来了不能安心生活,所以这个安置工作做的很全面。
工作方面啊,解决就业问题,给我们搞职业培训,免费发放这个招聘的信息,发放农具这些,搞生产嘛,没有这些东西你怎么生产?

三峡移民船
还有你像这个小人(小孩)的教育啊,给我们移民搞这个免费义务教育,还有资助移民的子女读书,也是有这个条件的,像家庭确实困难,单亲家庭啊,家里劳动力缺失啊,这种特殊家庭,都会资助,那个政策很好的!
医疗补助也有,有移民医疗保障,小孩生病啊,大人生病啊,这些都给你考虑到了,生病花钱多啊,有国家补助,自己就花的少嘛!
我们外迁到上海很好啊,这边有的福利政策基本都有,就是很照顾我们移民。
选啥选,哪有的选哦,哪些人需要搬迁,都是上面规定的,不是你谁想搬迁都能搬迁的,搬到哪里也不是自己说了算,都是上面定好的。
那个时候就是按照三峡水库水位线以下,房子土地就要淹掉得到吧,我就是拖家带口的过来的。我过来的时候两个娃嘛,我父母去世的早,就我和我老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一起过来了。

三峡移民拆除老家的房子
他们现在好啊,我儿子女儿都是在这边读书,都读了大学,现在都成家了,他们在奉贤,浦东那边,也经常过来,自己创业嘛,搞电脑的,条件都还不错,他们的小孩能读私立学校。
我过来的时候30打一点嘛,那个时候就是砖瓦匠,在老家那边盖房子的,到了这边,就跟我们一起过来的人搭个工程队干工地,可挣钱啊,比在我们云阳老家挣的可多了!当初来上海还是来对了。

干活的农民工
我不回去啦,肯定不回去啦,回去干啥嘞,我那一辈的人都没什么联系,亲戚也是分散到别处啦,我们这边一起过来的几个老家伙下下棋,这边养老金,医疗都很好,回去也不方便,子女也都在这边发展的很好,肯定回不去了。现在回去祖坟都在水下面,我们那个时候号召迁坟,咋迁,我们那个地方,很不好搞啊,交通不方便,那个时候就是在山上讨生活,我就是上海人,户口在这儿,以后肯定死都要死在上海了,别的地方也没咱得地儿啊,你说是吧!

上海嘉定
跟刘叔聊完,我也是感受很多,他们这一批移民算是政策非常好的,移民过来还年轻,脑子灵活,上海这边好挣钱,给了子女很好的教育条件,刘叔把两个子女都培养成大学生已经很不错啦!刘叔的晚年应该会很幸福吧。
对于刘叔身上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文末留言。
**三峡移民工程多伟大?140万人移民新城,淹没水下的古镇复制重建**自古以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探索的命题。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人类不得不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寻求平衡,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三峡移民工程就是一个经典的例证,它既展示了人类技术的巅峰,又凸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责任。
引言采访三峡外迁上海的移民中,刘叔是我遇到的一位态度非常“强硬”的人,采访过程中,刘叔甚至直接喊出,我就是上海人,我死都要死在上海。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今天我来到上海嘉定区的娄塘镇,据说这里在2004年的时候,接收了很多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2004年 9月1日,重庆云阳县的刘建军(故事里我们称刘叔)背着龙凤胎儿女抵达上海。
引言采访三峡外迁上海的移民中,刘叔是我遇到的一位态度非常“强硬”的人,采访过程中,刘叔甚至直接喊出,我就是上海人,我死都要死在上海。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今天我来到上海嘉定区的娄塘镇,据说这里在2004年的时候,接收了很多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2004年 9月1日,重庆云阳县的刘建军(故事里我们称刘叔)背着龙凤胎儿女抵达上海。
2019年冬天,一张一个男人背着一树桃花的照片,忽然出现在互联网上,击中了许多中国人的心。照片的主人公,是来自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山民,刘敏华。十年前的春天,作为三峡库区移民的刘敏华,「在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永别时,小心翼翼地带上了家门口的一棵桃树」。 ①屋檐下静默的男人,和他狭长背篼里那株盛放的桃花,激起观看者胸中无限心事。
新手写作不易,请读者朋友们给我一个小小的点赞,这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大叔外迁上海南汇22年后为何直言不稀罕上海户口?大叔说“有苦难言”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叔怎么说,以下是我记录的和大叔的对话,你好大叔,你们这里有三峡移民你知道?我就是从三峡移民过来的,2001年来的,我那个时候就是拖家带口的从老家万州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现在故乡就没有了。
孙大侃 丨作者导读:为什么说四川人是独一无二的?即便上网搜索“四川人”,也没有多少人能说明白。一些学者将四川人与北方人和南方人作了一番比较后,干脆下了一个定义:不南不北四川人。还有说四川人是亦正亦邪构成的特殊材料,四川人的“邪”,可能是只有四川人才能领会的词,中性偏褒,并不是“邪恶”,而是含有不按常规出牌等含义。
前言三峡移民外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大工程,为了解决三峡库区的贫困问题,数以万计的人们选择离开家园,迁往全国各地。2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们来看,当时的选择是否明智?在重庆的人们是否比外迁的人们更幸福?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外迁的库区人们一、当时的选择三峡库区在工程建设之前一直是一个相对贫困的地区,受淹影响,人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引言采访三峡外迁上海的移民中,刘叔是我遇到的一位态度非常“强硬”的人,采访过程中,刘叔甚至直接喊出,我就是上海人,我死都要死在上海。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今天我来到上海嘉定区的娄塘镇,据说这里在2004年的时候,接收了很多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2004年 9月1日,重庆云阳县的刘建军(故事里我们称刘叔)背着龙凤胎儿女抵达上海。
三峡移民是指因三峡工程建设所致而需要搬迁的居民。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程,需要数以万计的人搬离旧居,重新安置到新的家园。其中一部分居民被安置到了上海崇明岛。对于这些三峡移民来说,能够被安置到上海崇明是一种幸运。崇明岛处于上海市区以外,是一个干净、宜居的地方,而且有很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政府为了保障移民的生活,还提供了丰富的帮助和扶持政策。
20多年前我国有计划地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移民那就是三峡移民三峡电站属于世界级的大工程100万三峡移民同样也属于世界级的大工程小编耗时3个月根据官方权威资料收集整理的云阳10万三峡移民史值得所有云阳人阅读、收藏、转发175米水位线上的云阳老县城今云阳镇那么,是真的要10万人移民他乡吗?移民有哪些分类?他们移到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