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之旅|我在吉尔吉斯斯坦
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一个实地走访世界各地,关注全球华人的旅行者。
今天我采访华人市场里的个体户小刘,来谈谈吉国的华人的地位如何?
我问小刘,在吉国的华人人数有多少?小刘说,市区(比什凯克)就有上万了,最高峰时期,你在比什凯克坐一辆公交车,你都起码能碰上一个中国人。
我问,吉国的华人主要来源哪里?
小刘说,全国各地都有,有新疆的兵团的,也有东北人,南方人中的福建人很多。
我发现比什凯克全城有几十家中餐馆,甚至每一条街都有一两家,是我见过中餐馆密度仅次于新加坡和纽约、吉隆坡的城市。
小刘说:“吉国华人之所以多,主要原因就是签证好拿,比如在哈国,这个国家不欢迎中国人过来做生意长居,所以一年的商务签费用是在吉国的好多倍。而吉国,相对来说,对华人的政策比较宽松的。”
我调查了很多当地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总体总结来说,印象不好。
主要原因在于,90年代第一批到吉国的华人,整体素质不高。
比如说蹲在地上吃饭,讲话声音太大、随地吐痰等等,这种比较差的形象充斥了吉国本地人的脑海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到现在还是没有消失。
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中国低价产品铺天盖地地覆盖了这个国家,“中国货质量低”的刻板印象同样留在当地人印象中。
我问:“你觉得华人的地位在吉国如何?”
小刘说:“我认为在吉国,华人的地位仅高于印度人(吉国有大量的南亚医学专业的留学生,准确说全世界各地全都是印度留学生)。”
我在吉国的时候,一路去不同城市,每次被问到:“你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还是日本人?”
我回答:“中国人”
对方通常就没有下一句话了。
后来我把这个对话场景复述给当地华人,当地华人说,如果你说自己是韩国人,对方可能会跟你多聊几句。
(从我个人感受来说,吉国人对华人的印象确实不算正面。)
接着,我又采访了另外一位吉国本地人小森,在他的描绘中,华人的形象也是负面的。
他说:“中国很多企业到了吉国做工程,开矿……但是中国人吃驴肉、这导致一些村民把邻居家的驴偷了卖给中国人,中国人还吃青蛙,很多当地学生为了赚钱就去田里抓青蛙卖给中国人。”
我说,这种现象可能存在,但是并不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吉国人把这种比例很小的事件充实整个中国人的形象?
当地华人解答我说:“这个国家的人相对来说,比较闭塞,又是一个9成为山地的内陆国家,金银矿铜油气,啥资源都缺,但是最不缺的是‘盛行的民族主义’,”
华人小周说,中国在吉国援建了大量的公路,不仅没有得到当地人的感恩,反而是被嫌弃中国人修的公路质量不好,两三年就开始破了……
我说,这种情绪存在很普遍吗?
小周说,几乎是主流看法……在这里中国这个词,就是质量不好,低端的意思……
同时,西方资助的自媒体推波助澜,该国互联网上充斥着对华负面的新闻,更加导致华人在该国地位不佳。
无论如何,即使说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如何“井底之蛙”,但至少来说,吉国从签证政策上,比哈国对华人要友善非常多。
如今吉国除了有大量的民间个体华人,还包括小米、华为、中兴……等一众高科技企业。
同时,还有道路、基建、铁路、私营和国营的企业。
吉国应该是中亚华人比例最高的国家。
另外,华人也需要从自身上提高素质,才能提升中国人的形象。
(但是我认为这个现状很难改变,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而移居中亚这样的穷国的华人,本身在国内并不属于中产以上。所以我们只能把对中国人形象的期待放在未来的几十年,90后作为生力军成为中国形象以后。)
小周说,他2008年来吉国的时候,当地人都认为中国是一个很穷的国家。
到现在,他们可能会认为在吉国的华人很有钱,但是你问他们中国是什么样子,其实大部分人也不是很清楚,纵使这里99%的商品来自于中国。
“但是,有一个现象,只要去过中国的吉国人,都会被中国的发展所震惊,然后会在中国人面前比较客气、谦卑。”
每当有类似弗洛伊德抗议事件发生,国内总会有一种言论甚嚣尘上,说华人在美国的地位不如黑人,因为华人不热衷政治,不懂得抗争,所以连黑人都不如。每当看到这样的言论,很多人心情都很复杂,对自己的同胞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但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同的。首先,不要把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划上等号。论社会地位,华人整体上属于受教育水平和高收入群体,大多从事受人尊敬的职业,社会地位是很高的。
王风在美国生活了22年,最近头一次萌生了学枪、买枪的想法。他最初来美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落脚,随后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中国城附近生活了十年,如今居住在芝加哥近郊。“以前觉得某些特定区域才存在治安隐患,不太用得上(枪支)。”王风告诉《凤凰周刊》,“枪支的确有看家护院的作用,但一旦被犯罪分子或偶发性情绪失控者使用,杀伤力巨大。
在大家印象里,缅甸是东南亚贫穷落后且又非常混乱的国家,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中国人喜欢去缅甸做生意呢?缅甸的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与当地政局动荡息息相关,就近代50年里的时间,缅甸当地就发生过多次武装冲突,缅甸官方政府虽然极力压制下来了,自身却千疮百孔,导致更多地方武装冲突,缅甸无力镇压,只能分化自治。缅甸地域划分是7个省和7个邦,其中在7个省市生活的多数是缅族人口,而7个邦多以地方少数民族为主的人口生活。
你好我是华人志的无忧君,我找到了最适合中国人移民的10个“新家园”。子曾经曰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是,我这事业要是搞不成了,就坐个小木筏出海去。孔子说得很好,但什么样的小木筏可以经受大海的风浪?出海的目的地该怎么选?他老人家并没有说。不过还好有勇敢智慧的人民群众,千百年来,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赌注,以不输于哥伦布的冒险勇气,跳上舢板,扬帆出海,寻找新家园。
出生在中国,生长在中国,最后却助外国发展,还反过来卡中国科技的脖子? 有这样一组惊人的数据,约25万华人在美国硅谷工作,其中,清华毕业生超2万人。 美媒甚至曾嘲讽:中国精心培养的人才,有一半都留在了美国。 而回看美国科技发展史,便见证着这股“中国力量”。 谷歌,曾吸纳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吴恩达,致力于“谷歌大脑”;微软,曾吸纳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专家沈向洋,运营微软小冰;全球顶尖的材料科学家中,前6名均为华人,大多为美国效力,将中国材料工业甩在身后……
相关数据统计,加拿大人口总数为3446万人,华裔有176万人,占加拿大总人口比重5.1%,排在所有族裔第七位。加拿大不少城市都能看到华人扎堆住在一起,比如说温哥华有50万华裔,走在路上说不定就能遇到好几个华人。 美版知乎上有人提问:中国移民在加拿大的生活是怎样的?一个外国人回答让我感到震惊。他发帖说:
在美国,一场无数华人梦寐以求的旅程正在蓬勃展开,吸引着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和工作人员。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更高层次物质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而这片金光闪闪的国度,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镀金”圣地。奔向美国的潮水迈入21世纪,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拥有着极具吸引力的经济、教育、科技和文化资源,这无疑成为无数华人心中的“热土”。
新加坡是发达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高,同时对语言没有要求,许多人能够用中文、英文和马来语交流。在新加坡有些岗位只要你会中文就可以,语言环境对中国人来说很便利也很好适应。本人在新加坡打工有十年,无技术工普遍都是一万人民币左右,具体看你的能力和岗位,技术工种一般薪资要高很多。因为新加坡很小很发达,和中国的上海北京差不多,所以吃饭一个月花2000元人民币左右,住的好一些需要2000~3000人民币。
中国人组团在海外建国?面积远超20个宝岛,我们能去生活吗?一位古代的中国人,曾漂洋过海建立起一个共和国,甚至面积都有20个台湾省那么大,这个国家如今在哪,我们能去生活吗?其实这个国家叫做兰芳大统治共和国,而它的建立还伴随着一段传奇的故事。18世纪初,我国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尴尬时期,我国人民备受战乱之苦,再加上多年的自然灾害,导致很多农民长期都颗粒无收,为了谋划生路,人们只好下海共谋生计。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48位真人的故事我叫何波@芬兰波哥,祖籍江苏,1972年出生于上海。90年代,父母作为访问学者带我来到芬兰,为了面子我选择留在国外生活。刚开始,异国的生活并不顺遂,整个国内不足1000华人,工作很难开展。摸爬滚打11年后,我的生活逐步进入正轨,还娶了德国留学生。直到孩子出生,我突然心生恐惧,不得不告别生活27年的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