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个不毛之地,人们为啥一定要去那里鼓捣基地呢?尤其是老美,一天到晚扬言要重返月球,并建设基地。现在还有许多人连老美上世纪登月都还严重怀疑呢,谈什么“重返”?然后嗤之以鼻:哼!
人类终究要走出地球的,而要走出地球,月球就在家门口,是无法回避的第一站。如果这第一站都过不了,就别吹到什么深空了。这就是人类必须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的最根本原因。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地外天体,与地球平均距离只有38.4万千米;而且这个天体还很大,直径3476千米,是八大行星中最小行星水星的71%,质量是水星的22.5%;在太阳系200多颗行星卫星中,月亮排行老五,而且月球是一个岩石刚体星球。
月亮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地球有这样一个兄弟相伴,是自己的福气,地球上之所以形成生命,与月球有很大关系。
既然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都不利用,那不是傻子吗?因此请那些嗤之以鼻的人们把“哼”收回去吧。人类要走出地球,就必须先征服月球,否则都是扯淡。
1、是人类走向深空的跳板。月球基地将成为人类走向深空的训练营,人类要熟悉了解外星环境,就必须先了解月球环境;由于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1/6,且没有大气阻力,未来人类走向深空的飞船将在月球发射,对飞船结构的改进和节省燃料都有重大意义。
2、月球上有人类需要的宝贵资源,地球上稀缺。如氦-3,是核聚变的优质燃料,地球储量整体只有500千克,而月球储量有百万吨之多,100吨可供人类核聚变发电用1年,月球氦-3可供人类用1万年。
除了氦-3,月球上还有较丰富的铀、钍、钾、氧、硅、镁、铁、钛、钙、铝、氢等元素。人类要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就必须在月球上建立生产、加工、转运基地。
3、月球的真空、低重力条件,是地球上科研难以复制的特殊环境,对科学研究有特殊的利用价值。如研究月球、地球、太阳系起源;低重力条件下生物微生物遗传工程;深空生命保障、人造生物圈等等,都比地球条件好多了,因此月球将成为区别于地球的特别科研中心,各国都将在那里设置自己的科研分支机构。
4、旅游景点。未来将在月球上建立深空旅游中心和太空商业中心,月球将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甚至成为商业活动中心,比如世贸会或许在那里召开也未可知。人们还将以那里为跳板,前往火星甚至更远的天体旅游探险。
5、为了保障人类在月球上进行以上活动,一系列科研、生产、生活设施将在月球建立起来,尤其是供氧、供水、供电等生命支持保障系统将先行建立,为此月球最终会出现常住人口,形成月球城市。若干年后,形成区别于地球人,土生土长的月球人,这将大大提升人类繁衍存续的机会。
前面说的那些建设任务,有些是长远目标,有些是现在就需要解决的。因此建设可能会分四个阶段:
第一步,先在月球上建设月球基地前哨站,也就是为永久基地做准备的临时基地,这个阶段至少需要10年;
第二步,在前哨站基础上,将月球临时基地升级为永久基地,有人长期驻守,这个阶段大概需要10年;
第三步,在月球已建成的基地基础上,扩张建设,形成集深空探索、旅游、生产、生活综合功能的基地群,这个阶段大概需要10年;
第四步,以基地集群为基础,形成功能更加齐全的月球城市,从此月球生活转入常规化、正常化,人类月球种族开始独立出现,这个阶段大概需要20年。
这样一弄,大概就要到本世纪末了。因此可以预见,到本世纪末,普通人就有机会去月球旅行了,看我文章的朋友能坚持到那一天,得到这份幸运吗?
人类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登陆过月球,迄今只有12个人踏上过月面,且一泡尿也没撒在月球上。当然,那时人类还没有在太空环境下户外撒尿的条件和能力,登陆月球宇航员们的排泄物大概都带了回来。
从那以后,人类再也没有造访过月球。那么现在就有了在月球上建设基地的能力吗?我想是的。虽然50年来再也没有人重返过月球,但这50年,人类文明和航天科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飞行器早就飞遍了所有太阳系行星,还到过小行星、彗星,飞得最远的旅行者一号已距离我们229亿千米,早就飞过了距离我们最远的系内行星,向太阳系外飞去。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时代,航天能力也早已今非昔比。尤其人类“基因变异”出了个异类埃隆·马斯克,把飞天技术大大往前跨进了一步,让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的日程大大缩短。
对马斯克来说,月球基地实在是小儿科,他的目标是要在几十年内,要在火星上建设一个100万人的城市!
老美已经启动2024年重返月球计划,任务有三项:其一在月球背面登陆,勘察月背情况,并在月球轨道和月表培训前往火星的宇航员,为载人登陆火星做准备;其二在月球轨道建立空间站,命名为月球之门,起到登月缓冲和深空飞船的中间站支援作用;其三,为建设月球基地打前站,包括选址定位,建设简易临时居住地等。
2024年能否按期实现载人重返月球,从目前美方发出的消息,似有困难,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要从nasa的月球着陆器招标说起。重返月球计划nasa只是将任何货物送到月球之门空间站,而从月球之门空间站转运到月球来回的穿梭机则招标民间公式承担。nasa曾经声称,将会招标两家公司承担这项任务。
问题就出在经过竞标,nasa发现只有一家公司,也就是马斯克的spacex公司符合条件,因此合同签给了马斯克。由此,引起参与竞标失败的蓝色起源公司的愤慨和不满,县政府投诉未果后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样迫使nasa不得不暂停合同执行。
第二点是nasa日前宣称,登月宇航服加工制造可能2024年无法完成,这样载人重返月球计划很可能会发生延滞。但nasa官员表示,登月计划不会取消,最迟将在2025年实施这项任务。
我想,不管后续计划有什么困难或者会拖延多久,可以确定的是,这项计划一定会启动,重返月球和建设月球基地的计划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是可行的。
不管未来有多少国家参与,从目前的形势预判,只能是航天老大老美走在前头。
早在十几年前,老美就制定了一个月球太空城建设计划,拟投资1000亿美元,分三步走:先建设临时基地,常驻人员十几人到几十人;在此基础上再建成一个小型永久基地,常住人数增加到百人,形成开采、冶炼、运输整套生产系统。
随后的第三步,是在月球上建设一个可以容纳1000人的月球太空城,生产、生活、娱乐设施日趋完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可以自供自给,甚至“出口”地球。
第二步的永久基地蓝图也早就公布:占地约8000平方米,是一座圆顶3层建筑,直径64米,每层高4.5米,墙壁和屋顶用混凝土建造,内外墙之间以及屋顶都覆盖着厚达0.7~2.5米厚的月壤,起到用于保护基地免遭宇宙射线和太阳风侵袭,以及小陨石撞击的危害。
在建筑内部,还设有一个圆形防空洞,一旦建筑物受损,大气外泄,人们可以躲进这个早就储备好应急生存物资的洞中避难,这样,月球的先遣居民们的生存就有了双保险。
俄罗斯、日本、欧空局都有月球基地计划,咱中国这几年航天科技也飞速发展,自然也不会落后,也有自己的月球基地计划。但问题是,这些国家目前连载人登月都没有实现,要解决这个问题都差不多还要10年时间,因此独立建设月球基地的计划至少还要在10年以后。
早在2008年7月,美国、印度、韩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就签署了一个联合探月协议,共同发起了名为“国际月球网络”的探月活动,计划逐步在月球上建立数个科学站。因此这些国家的宇航员恐怕会搭上老美的车,或以合作方式一起登陆月球,从而享有月球基地的一杯羹。
因此,联合探索开发月球,是缩短那些还无法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国度差距的唯一出路。咱们现在与老美关系敏感而微妙,未来有没有可能在航天合作上有所突破?难以预料。
nasa审查了十多个月球基地的不同设计方案,最开始的基地就是由在地球上做好的圆柱形登月舱构成,每个会被放在月球登陆器顶部,被送到月面。这个基地开始可以容纳4人,每人次在月球驻留180天,补给按照每年两次载人任务同时送到。
最初的几年,依靠太阳能电池板蓄电供电。月球每个月约有14天白天和14天夜晚,白天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降到-183℃,因此确保电力供应,是维持室内恒温,宇航员安全生存的最重要保障。
而在户外的工作,则主要由机器人操作。2030年后,一个功能较为齐全的宇航员基地就会建成,这时候的月球基地,就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了。
生存保障自给设施主要有:
采用太阳能和核反应堆提供能源:月球上没有大气,无风无雨,白天一片炽热阳光,辐射强度是地球的1.5倍,因此太阳能是月球最好能源来源;同时,在月球上建设核反应堆,太阳能和核发电供电,实现双能源供应方式,解决月球基地所需能源问题。
这样,就能保障月球基地的照明、供热、采暖,生产制造等电力问题。如果可控核聚变发电技术能够推上运用,可利用月球丰富的氦-3资源,燃料取之不尽。
就地取材解决空气和水:科学家研究发现,月球沙土中有许多含氧的铁矿物,这样就可以用月球沙土制造淡水和氧气。方法是自动挖掘机采集月面的沙土,并通过智能机械选出含氧的铁矿物,然后通过氢与含氧铁矿物反应还原,便可得到淡水;有了水,通过电解水就能得到氧气和氢气。氧气经液化储存起来,就能够供基地居民长期使用。
经测算,1吨氧可以维持10人在月球1年需要,而制造1吨氧,只需要120吨月球沙土,但开始使用的氢气需从地球运送,以后就能够自产自给。
食物可依靠月球温室种植业和养殖业得到:这些年,科学家们已经在国际空间站培育出100多种“太空植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燕麦、萝卜、西红柿、甜菜、卷心菜等等,而且研究并证实了在太空失重条件下,植物种子不但能够在月壤中发芽,而且出芽率更高,生长更快,开花抽穗也更早。
科学家们还在空间站试验了动物生育和养殖:在太空站环境,果蝇、蜜蜂照样能够交配产卵筑巢;鹌鹑蛋、鱼卵在空间站呆了59天,回到地球依然能够孵化;哺乳动物老鼠在空间站依然能够交配受孕生下小崽子。这些都为人类在月球上建立种植业和养殖业,解决食物来源奠定了基础。
解决好这些生存基本需要的同时,还可以建设工厂,利用月球资源生产出各种生活生产必需品,这样月球就真的成了世外桃源,不但可以自给,还能出口到地球。而彼时地球人的时尚,或许就是得到来自月球的一件太空衣呢。
就说这些吧,能不能实现,那就拭目以待吧。谢谢阅读,欢迎讨论。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脚下的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球,而且地球还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围绕着地球运动。后来以哥白尼和布鲁诺为代表的早期科学家们,否认了地心说,开始认为地球是在绕太阳做运动,再后来伽利略手工打磨组装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用它观测了月球,发现了许多环形山,最重要的是伽利略发现了木星和土星也呈现圆球形状,并且它们也拥有同样呈现球体的卫星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7月14日发表署名娜姆拉塔·戈斯瓦米的题为《中国为何要前往火星》的文章,内容编译如下:2020年是执行火星任务的理想年份,因为今年地球与火星的距离比较近。这样的机会每26个月出现一次,使我们能以较少的时间和燃料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三个火星任务会在7月中旬至8月成行:美国“毅力”号探测器、阿联酋“希望”号探测器和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
澎湃新闻 李晶昀 综合报道2022年7月13日,北京通州北关,超级月亮与燃灯佛舍利塔同框。ic 图“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1969年的今天,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次在月球留下人类足迹,从此7月20日被定为人类月球日。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可是,我们对月球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在我们已知的行星中,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非常少。目前,我们只有一个类地行星——地球——是已知的宜居行星。但是,科学家正在通过各种手段探测宇宙,寻找其他宜居行星的存在。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大约4000颗潜在的宜居行星,这些行星是在各种天文观测和研究中发现的。以下是其中几颗重要的潜在宜居行星:比邻星b:比邻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之一...
人类移民外太空?这可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想法!作为一名互联网文章作者,我非常愿意为您展开这个令人憧憬的话题。我们一起探索一下人类移民外星的可能性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日益深入。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宇宙中存在着无数颗行星,其中有些可能适宜人类居住。那么,人类是否有可能在未来移民外太空呢?
最近,亚马逊雨林已经连续燃烧了三个星期,每分钟就烧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森林,这只是地球环境的一个缩影,地球病了,用人类的话说,癌症晚期。只能暂缓地球环境恶化而不可逆转,当然,最后自食其果的只是人类自己,地球并不会消失,人类必须要自救。于是乎,各国心有灵犀的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造火箭运动,中国的长征九号,俄罗斯的安加拉火箭,nasa的sls火箭,spacex的bfr重型火箭,这些火箭的推力足以把人类送往火星乃至于更遥远的深空。
中国古代的九大人类迁移1.秦时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都咸阳。“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估计总人口在70 万以上。2.秦时往移民河北,河南,内蒙古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 年) 派大将蒙恬率30 万大军向河套(即所谓“河南地”) 征伐。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 年) 收复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后,设置34 个县,重设九原郡。
北京时间9月28日晚23点30分,美国宇航局(nasa)在华盛顿总部的詹姆斯·韦伯礼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有评论认为,火星表面有流动水,可能意味着火星地下也有水,若得到确认则对寻找外星生命还是移民火星都意义非凡。不过,“火星上存在流动水”在各种科幻小说中早已不新奇。
殖民火星是许多人的梦,但决不是马斯克的梦,因为他知道那只是一张单程票,第一批火星“殉道者”名单里不会有埃隆·马斯克的名字,甚至永远都不会有他的名字。马斯克与火星小白鼠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去火星的“100万探险者”一路上会遭遇什么吧。火星是一颗遥远的星球,它距离地球最近时也达到5500万公里,最远则超过4亿公里。
人类一直向往着太空的奥秘,而地球的唯一伴星——月球,就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站。如果人类能够在月球上建造基地,就可以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深空探测。但是,在月球上建房子并不容易,需要克服很多技术和环境的挑战。月球上建房子首先,#月球#上的环境非常恶劣。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处于高真空和强辐射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