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步入2020年,突然爆发了新冠疫情,这着实把人们弄了个措手不及,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许多的企业停工停产,这让好多企业家大老板叫苦连天,纷纷抱怨生存艰难,想尽一切办法希望能得到国家政府的帮扶。而此时,却有这么一个人显得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不但没有一丝一毫的抱怨,反而还主动的捐物捐款,他就是中国的玻璃大王--曹德旺。
疫情刚爆发起来的时候,曹德旺利用海外的公司,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分别从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采购了防护服、口罩、消毒液等价值1000万的医用物资。
后来,他想想光这些还是不够,就又拿出1个亿,8000万捐给疫情比较严重的武汉,2000万捐给了自己的老家福建,用作疫情防护。过了大概20天左右,曹德旺又一次为疫情捐出了4000万元。
他的这个举动让无数国人钦佩不已,只要国家遇到了困难,他一定不会袖手旁观,从1983年开始,曹德旺的个人捐款金额累计起来已经超过了110亿元人民币。他捐助的范围也是很广的,社会救灾、助学、扶贫这些方面他都涉及到了,所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中国首善”。
1946年5月曹德旺出生于福建福清市一个贫寒的家庭,可以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九岁时才进入学校上学,十四岁时就又被迫辍学了。当时,生产队让他家领养了一头牛,小曹德旺顺其自然的成了一个放牛娃,这样还可以为家里挣几个工分。一年后,为了多挣些钱补贴家用,曹德旺又开始跟随父亲做一些小生意,从此时开始,他应该算是正式步入了经商生涯。为了生计他拉过板车、倒卖过水果、烟丝、修理过自行车。
少年时期贫困的生活经历,让曹德旺在对金钱的认识上,要比同龄的孩子深刻好多。在他的潜意识里,挣钱就是为了生存,他对挣钱的不易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这种困苦的生活状态从他少年时期,一直伴随着到他事业开创前。
生活困苦的经历没有让他心生抱怨,反而催生了藏在他内心深处的慈善之根。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深受母亲的影响,小小年纪就意识到,具有同情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母亲一直教育他说:“人在贫穷的时候,也不耽误热爱生活,就算饿着肚子也不能失了气节和骨气。”
而父亲不但早早的把他带入了生意圈,同时还让他学会了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父亲的教导已经深深的刻入他的脑海:“需要花一万的时候就要花一万,可以省一分的时候,就要省一分,可以挣一分的时候,就要努力挣回来,我的钱够吃够喝就可以了。”
1976年的时候,曹德旺到一家主要生产水表玻璃的厂子当采购员,但是由于工厂经营不善,导致年年亏损。后来,也就是1983年,曹德旺毛遂自荐承包了玻璃厂,没想到当年就工厂就扭亏为盈了。在经营玻璃厂的这段时间,曹德旺也在用心的观察,他发现咱们国内市场上的汽车玻璃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过来的,价格也是非常昂贵。
此时的曹德贵心里已经暗暗的打定了主意,发誓一定要做出属于咱们中国自己的玻璃。从这个时候起,曹德旺的人生已经开始在转变了,他首先四处奔波,从国外购进了先进的设备和图纸,然后又广招并下了大力度培养技术人才,开始专门研究制造汽车玻璃。
产品刚刚进入市场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形势是一片大好。于1987年开创成立了福耀玻璃有限公司。从此,我国汽车玻璃依赖进口的现象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福耀玻璃逐渐已经成为中国汽车玻璃领域的龙头老大。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商,曹德旺想进一步把产品做到全球化,所以决定走向世界去美国建厂。2013年10月份的时候,曹德旺投资2亿美元建立了福耀玻璃美国公司,并计划在俄亥俄州建立玻璃生产工厂,用来供应美国汽车市场。
如今的福耀汽车玻璃已经是名扬四海,通过有关数据显示,咱们国内70%的汽车玻璃都是用的福耀,在全球的汽车玻璃市场上,福耀玻璃就占了25%。从这些数据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福耀玻璃
都算得上是汽车玻璃行业的大哥大。
曹德旺带领福耀玻璃走向世界,不但打破了国外进口汽车玻璃对中国市场的垄断,还成功的让中国制造在世界上挺直了民族脊梁。在一次记者采访时曹德旺表示说:“之所以在美国建厂办企业,并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而是为了改变美国人对中国人以及对咱们国家的看法。”的确,咱们的玻璃大王真的做到了。
在很早之前,曹德旺因为考虑到公司的发展,就把全家移民到了美国。但是在他心里福耀玻璃,永远都是咱们中国自己的玻璃,企业是中国的企业,而不是美国的企业,所有的成就都是中国人的。所以,在关于他的采访和报道中,“国家”“民族”“责任”是他经常会用到的词。
随着福耀的日益壮大,曹德旺也越来越觉得 “福耀”这个词,将来说不定就是中国汽车玻璃的代名词,如果曹家成为美国公民,那么在不远的将来,福耀玻璃就会成为美国的了。曹德旺越想越感到不安,为了对国家负责,决心主动退出美国国籍。并且对儿女下令,如果不愿意退掉美国国家,那么以后就没有资格继承曹家的财产。
“其实穷并不可怕,最怕的是缺少了志气。想要摆脱贫穷,必须要自己去努力和拼搏,人格的完整是做人的基本标准,别人的信任非常重要。
穷要穷的清清楚楚,富要富的明明白白,在外面要把腰挺直了,不要在别人面前丢了自尊。”母亲这些话已经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也是因为这些话,让曹德旺成为了一个时时心系祖国的“中国首善”。
作为全球经济最强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的发展模式存在着差异。过去40年来,中国凭借着廉价而又丰富的劳动力,以及各种税收优惠等政策,不断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企业来建厂。这些企业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也带来了税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们在中国建厂,将产品卖给中国消费者,获得丰厚利润,可以说是双赢。中国也发展成为了制造大国,世界工厂,拥有制造供应链优势。
1976年的春天,倒春寒还未“鸣金收兵”,瓢泼大雨又昼夜不停。福建珛头镇山兜农场里的人,只能困在屋里发呆。彼时30岁的曹德旺,闲来无事,约了一同在农场干活的老吴和小林,一起品茶、喝酒,胡天侃地。突然老吴提到了水表玻璃。“你知道吗?这么小的一块,”他用手比了一个小圆,“可以卖到5角钱,很赚钱吧!”看到曹德旺眼前一亮,老吴又立马承诺他要是想做,自己有渠道、有办法帮忙。
刚刚步入2020年,突然爆发了新冠疫情,这着实把人们弄了个措手不及,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许多的企业停工停产,这让好多企业家大老板叫苦连天,纷纷抱怨生存艰难,想尽一切办法希望能得到国家政府的帮扶。而此时,却有这么一个人显得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不但没有一丝一毫的抱怨,反而还主动的捐物捐款,他就是中国的玻璃大王--曹德旺。
提起曹德旺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很深刻,他是我国著名的企业家,也是“中国首善”,他累计捐出的财产高达110亿元人民币。很多人都不理解曹德旺为什么会如此热衷于做慈善,他这样回答:“做企业是为了学会做事,做慈善是为了学会做人。我的事业能够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我欠社会的太多。人要有良心,我对社会始终抱着感恩的心态,我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帮助社会。
富贵倘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近些年来,选择移民国外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人愈发的多,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但就美国来讲,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绿卡极其难以获得。但有这样一个人,他主动放弃了美国绿卡,选择回到中国,半生所学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在玻璃制造业为中国制造铺砖引路。30年商海沉浮,不忘初心,他就是“玻璃大王“曹德旺。
最近一条被淹没在娱乐新闻中的大事件,被我们打捞起来——中国首善曹德旺又做了件“载入史册”的大事,他大手一挥,壕捐100个亿,号称要建造一所福耀科技大学。天啊!这样值得关注移民哥了解了,原来车用的异型玻璃,当时一块得五六千,大多是从日本美国的进口货,就是说2000块的玻璃进口就翻倍卖。利润之高,引起了曹德旺的注意。
2019年8月21日,一部纪录片《美国工厂》在美国上映,片子一上映,便引起了轰动。因为该片发行公司的负责人是奥巴马,而片子里唯一的主演是来自中国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前美国总统与中国商人?两个不同领域的超级网红为何会凑到一起?难道曹德旺真的如网友所说,要移民美国?对于网友们的质疑,曹德旺用亲身经历和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3次问财,1次问命最后一次幸得老和尚指点迷津玻璃大王曹德旺四问石竹山是如何一步步改变命运的呢?从一个一文不名的贫困青年,到几十年捐款260亿的中国首善,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曹德旺,一手创建了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厂,并成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汽车玻璃供应商,都说寒门出贵子,从草根到企业家的逆袭,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著名企业家曹德旺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一辈子的工人,不是好工人”,这句话就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曹德旺是我国著名企业家,福耀玻璃创始人,董事长,福耀玻璃也是名扬四海,而曹德旺先生也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他说的话当然值得思考。曹德旺如何理解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曹德旺想表达的应该是,不管人身在何处,处于何种地位,何种职位,都不能安于现状,不能不思进取!
有人说,曹德旺宁愿去美国投资,却不愿意在国内建厂。为什么曹德旺宁愿去人工、地价昂贵的美国建厂,而不愿意留在国内建厂呢,从曹德旺自叙中,我们可以窥探出他不愿在国内建厂的深度原因。首先,国内扣税太厉害。在中国建厂房,虽然地价、人工便宜,但是在中国建厂,税收成本是非常昂贵的,可能一百万的收入,税就去掉了58万,辛辛苦苦挣的钱,一大半进不了自己的口袋,这换谁都不愿意干吧,虽然情怀有时候会影响企业家的投资选择,但是民营企业最终还是靠利润才能活得下去的,这点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