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蜗牛时大家率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是童年那首《蜗牛与黄鹂鸟》,还是法国的名菜法式焗蜗牛。
但是不论是哪一种,都没咱们今天说的这种蜗牛“恐怖”,毕竟它的个头甚至比成年男性的手掌还要大,这种长得像“变异种”的蜗牛正是非洲大蜗牛。
比成年人手掌还要大的非洲大蜗牛
那么,什么是非洲大蜗牛?为什么它能长这么大?这种蜗牛也是一种食材吗?中国人到底喜不喜欢吃蜗牛?实际上,非洲大蜗牛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已经在中国泛滥成灾了。
不过,为什么这种在非洲人眼中的超级美味,中国吃货面对它时却显得犹豫不决或者说不敢吃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种比手掌还大的蜗牛。
非洲大蜗牛的老家在非洲的东部,人们有时也叫它玛瑙蜗牛。这种蜗牛的体型确实很大,成年个体的长度一般在7到8厘米,不过也有非常“变态”的能长到20厘米。这种长度在我们眼中,应该就不符合蜗牛可爱的形象了,甚至看起来有些恐怖。
非洲大蜗牛,又叫褐云玛瑙螺
事实上,这家伙不仅看起来恐怖,本身也确实是恐怖的“存在”。咱们都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所以非洲大蜗牛能长这么大除了有基因自带的优势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因为它是“超级干饭王”。
据悉,作为杂食性生物,非洲大蜗牛不仅吃农作物、蔬菜、花卉,如果实在无食可吃的时候,甚至会吃水泥和同类的尸体。
不挑食的非洲大蜗牛
因此,别看这家伙爬行的速度很慢,破坏起生态那可是丝毫不手软。更重要的是,非洲大蜗牛的繁衍能力非常的强。
作为一种雌雄同体的生物,非洲大蜗牛在繁殖阶段只要相遇就能交配,毕竟每个个体都有两套生殖系统。
研究显示它们从交配到产卵需5到7天,一次可产卵150到300粒,孵化仅需7到10天。在我国南方,非洲大蜗牛每年可产卵4次,平均寿命5到6年,一生产卵可达6000余粒。
非洲大蜗牛每次可达200枚卵
除了超强的繁衍能力和不挑食以外,生物学家表示非洲大蜗牛的生命力也很强。
简单来说,这种生物在面对低温或者高温的环境时,会将身体缩回进入“休眠期”,等待时机成熟再苏醒。
并且哪怕是滴水不进,它也能存活将近8个月。
这种恐怖的繁殖能力再加上超强的适应性,使得非洲大蜗牛入侵其他地区的时候不用费什么力气。
要问它们是如何远渡重洋入侵中国的,一般认为是人为导致的。
我国首次发现非洲大蜗牛是在厦门大学的校园当中,根据推测应该是当时从新加坡引进的植物当中夹带了它的卵,然后让其“落地生根”了。
厦门大学
那么,从以上的介绍来看,非洲大蜗牛似乎除了能生、并且杂食性破坏农作物和植物以外,也没有什么过于严重的危害。
甚至在非洲,它还是当地人非常喜欢的一种食材,这样的话,为什么不派出“中国吃货”去消灭这些泛滥的非洲大蜗牛呢?
蜗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能算作一种食材,但实际上它确实是能吃的,并且一度与干贝、鲍鱼以及鱼翅并称为世界四大名菜,不仅富含高蛋白,脂肪含量还非常低。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中国吃货不敢吃呢?
法式焗蜗牛
这是因为非洲大蜗牛的杂食性使得它成为了各种病原体的中间宿主,比如血吸虫、广州管圆线虫之类的。
因此,如果食用非洲大蜗牛,很可能直接被这种寄生虫感染,从而出现发烧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有学者在2000年和2004年对广州市非洲大蜗牛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进行调查,感染率分别为44.2%和27.3%。并且非洲大蜗牛爬过的蔬菜和水果上,均有可能存在残留的病原体。
非洲大蜗牛身上有着数不清的寄生虫
可见,不仅食用非洲大蜗牛会对人体带来各种危害,就连意外吃到它爬过的食物都可能会被病原体感染。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中国吃货也对其敬而远之,毕竟口感和味道再怎么“神仙”,也没有自己的生命健康重要。再者,按照中国的饮食习惯来说,大家对蜗牛这种食材确实也不感兴趣。
至于为什么其在非洲是美味,除了有饮食习惯不同的因素,更重要的应该是非洲本来就物资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哪还管得了食材是否安全健康?只要能吃饱,能被抓来吃的都可以作为食材。
在非洲集市上售卖的非洲大蜗牛
值得一提的是,非洲大蜗牛在中国泛滥之后,还带来了其他的危害。
咱们在上文中说了这家伙不挑食什么都吃,别看行走得特别缓慢,但是一路走一路吃,这就导致当地的农作物、园艺作物等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相关资料显示:在云南边境一带的马关、麻栗坡等县的部分地区,当地长期以来种植的十字花科蔬菜由于非洲大蜗牛危害猖獗而无法种植,只能改种红薯、芋头等根块茎类蔬菜,改变了农业生物和种植制度,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田园杀手
更重要的是,这些非洲大蜗牛在爬行的时候还会留下大量的排泄物和粘质性痕迹。
这就导致那些本来看起来水灵新鲜的作物或者植物,变得十分“恶心”。
此外一些非洲大蜗牛在死亡之后,还会腐烂招来很多的苍蝇,污染环境。
正是因为这些特性,早在2003年时,国家环保局和中国科学院就已经将它列为了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之一。
不过,当一个外来生物成功入侵之后,想要将其消灭就显得异常困难了。
那么,针对泛滥成灾的非洲大蜗牛,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限制它继续这样猖狂下去呢?
在中国泛滥的非洲大蜗牛
生物入侵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灾难,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最头疼的事情。
非洲大蜗牛作为首批被列为入侵物种名单的生物,一直都是我国生物学家关注的焦点。
对于泛滥的非洲大蜗牛应该做什么,专家认为应该从以下的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就是针对非洲大蜗牛的栖息地,进行破坏,让它们无法顺利的藏匿和繁衍。
要知道这一入侵物种非常喜欢潮湿的环境但是又是陆栖蜗牛,所以非常怕水。因此针对那种非洲大蜗牛泛滥的农田,如果有条件可以实施“水旱轮作”的种植方式。
“水旱轮作”
其次就是从物理防治入手,这也算是最简单粗暴的一种。要知道非洲大蜗牛的个头虽然大,但是爬行速度确实比较缓慢。
因此在其繁衍和觅食的时候,人们还是很容易发现并且捕捉它们的,这样的话就能够将其捕捉后使用石灰处理再进行掩埋。
云南省麻栗坡县非洲大蜗牛危害严重的3个村落,曾组织村民进行人工捕杀,在3年时间内捕捉蜗牛数量达43.8万只。
云南省麻栗坡县
第三就是利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在非洲大蜗牛栖息地的附近放置针对它的杀虫药剂,直接对其进行“毒杀”。不过这种方法很可能会污染当地的环境,因此使用之前需要慎重考虑。
最后就是按照“食物链法则”当中的一物降一物来进行防治了,虽然这种蜗牛在“蜗牛界”当中凭借着超大的体型可以横着走,但是人就存在着各种天敌。
比如说扁平虫和玫瑰蜗牛等等,不过这两种生物也存在着入侵的风险,如果引入之后消灭了非洲大蜗牛,却使得它们泛滥,那么目的依旧没有达到。
玫瑰蜗牛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常常说中国吃货可以用“吃”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其实更多时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因为在食材的选择方面,中国吃货还是非常挑剔的,不论是泛滥成灾的非洲大蜗牛还是簇拥在河道中的清道夫鱼,都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在缅经商的中国人来说,最近被家人“问候”的频率明显增多。在缅甸多个大城市,近来爆炸、抢劫案频发,作案手法也愈加猖狂。3月28日上午,缅甸克钦邦八莫市连续发生3起爆炸事件,致至少1人身亡、9人受伤。前一晚,一名男子在克钦邦首府密支那市某加油站驾车经过时,遭到持枪抢劫。据悉,劫匪为三名年轻男子,他们骑着两辆摩托车,冒充缉毒警察查车的样子将车开走。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多元文化和多种族的社会结构。从最早的欧洲殖民者到后来的大规模移民浪潮,每个移民携带着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共同构建了美国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让很多人对美国抱有特别的向往。美国相比中国的发达生活条件相比于中国,美国拥有着更为发达的经济和生活条件。
新加坡之启蒙印象80后的我,在小时候对国家、历史、民族和地域的概念其实是相对模糊的,似懂又非懂,所以在上初中以前,新加坡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是因为小时候电视上会播放一些电视剧,里面的人讲着奇怪“口音”的普通话,但又演绎着熟悉的古装故事。特别是在小学暑假时,我和姐姐一起看着这个不同版本的“神雕侠侣”时,姐姐会吐槽说,这是新加坡拍的,没有香港拍的好看。
中国和伊朗同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两国友谊历久弥新。在中共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伊朗总统莱希对习近平再次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表示热烈祝贺。莱希总统强调,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伊朗始终愿加强对华合作。在“变乱交织”的百年变局中,中伊两国如何携手为世界贡献更多稳定性、确定性?最近,侠客岛专访了伊朗驻华大使克沙瓦尔兹扎德。
中国交通大学的基因工程师们公布了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库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指出,中国人的基因与非洲人口基因有极大差异,汉族人群的基因可以分为7个亚群。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采访了中国人类学家,企图搞清楚所得数据有何益处。? sputnik / lida stanchenko民族自豪感与自我表达:汉服何以在中国引领潮流,它是否将走向西方?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移民哥”。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中国,一个拥有世界第一人口数的国家,与排名第二的印度人口相差无几。然而,由于我国的出生率较低,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传言不断涌现。人口众多曾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助推器。随着百姓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人开始渴望换个生活环境,移民到其他国家生活,而发达国家成为了首选目标。
今天,“中美统计新冠死亡标准不同”上了热搜,甚至有人说,如果按中国的标准,美国三年新冠实际根本没有死亡110万,而是只有几万人。这个说法是真的吗?事情的起因是昨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医疗服务的有关情况。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回答记者提问“判断新冠死亡的标准是什么”时,称国家卫健委最近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印发了通知,主要有两个方面: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摒弃封闭与保守,中国迎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这段历史被视为一段摸索与成长的时期,也是一段收获最丰厚的时期。而在这个引领国家前行的伟大历程中,一位坚毅而睿智的领导干部,以其非凡的胆识和思想开明,深深地铭刻在时代的记忆里。回首1990年,当那条沈大高速公路迎来通车时...
前言:美国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称中国已经可以算是一个发达国家,但中国强调,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并不是发达国家,为什么中国不愿意丢掉发展中国家的帽子呢?什么发达国家?提到发达国家,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呢?一般想到的是那个国家有钱,人民有钱!在定义上,只有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高的情况下才能称之为发达国家。
最近,晓岚和一群老外去芬兰旅行,我的旅伴里有芬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韩国人,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们却玩得挺投缘,我常常用自己蹩脚的英文跟他们介绍自己的国家,以及我所生活的重庆!他们对我们的地大物博充满好奇以及浓厚的兴趣,他们当中来过中国的只有2人,而且也只去了一个城市,对中国的了解都来自电视、网络或ins上热门的旅游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