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8日电 题:烧烤、马面裙、纸翻花……中国文化出海原来这么酷
从“8d魔幻”的重庆,到网红美食众多的长沙,再到因烧烤圈粉的淄博,近年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凭借自身特色迅速走红,甚至“出圈”海外,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新渠道。
中国城市的活力和感染力从何而来?中国城市青年文化建设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城市文化如何“向外输出”?近日,荷兰青年汉学家、《北京周报》编辑顾问潘妧纱(elsbeth van paridon)和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导刘江红做客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就相关话题展开对话。
潘妧纱表示,中国城市青年文化的发展变迁,其实是中国整个国家的成长故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等收入群体增加,城市青年活力迸发。刘江红则提到,新一代的中国青年具有好奇、开放和协作的特质,他们追求个性化消费,是城市创新的源泉之一。未来要继续让城市“潮”起来,“酷”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安居乐业,也让外国青年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对话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2023年的五一小长假,淄博成为全中国最热门的网红城市。小白(潘妧纱),您如何看待淄博的走红?欧洲有过类似的城市吗?
潘妧纱:对西方国家而言,政治已经盖过了很多东西,他们将政治化叙事置于其他一切之上。提到中国时,他们似乎忘记了这个国家的14亿民众。但我“千禧一代”的朋友们都很喜欢看中国的同龄人在做些什么。
好在现在淄博走红了,“千禧一代”的年轻人纷纷涌向淄博,品尝当地烧烤,让淄博登上国际新闻头条。淄博的走红正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领域仍然富有生机,无论是在时尚潮流、功夫,还是在像淄博烧烤这样的饮食文化领域。
至于人们一夜之间云集一地的现象,我在欧洲几乎没见过。我认为,这正是中国的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力量日益壮大所产生的一些积极影响。
中新社记者:刘院长,您会怎样向外国友人介绍淄博?您认为中国的网红城市吸引外国友人的点是什么?
刘江红:我可能会用一句话,叫做“一座用烟火来治愈你的千年古都”,来概括淄博“出圈”的三个特点。
淄博是一座千年古都,除了烧烤,淄博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是蒲松龄等名人的故乡。
“烟火”二字指出了淄博因烧烤而走红的特点。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我们所谓的“烟火”不只是吃的东西,而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间能够放松心情,畅所欲言,品味人生。就如汪曾祺所说,“我以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淄博烧烤就是中国人用热情好客创造的生活抒情诗,能够治愈人心。
中新社记者:曾经有一篇英文媒体报道,讲述了中国的手机应用让德国一座城市变成了网红打卡地的故事。刘院长,您认为中国的流行文化已经在向全球输出了吗?
刘江红:目前在短视频等新的媒体形式的帮助下,向世界输出的中国流行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一是日常的文化娱乐。现在外国友人对中国的了解很多还是通过长城、熊猫这类经典的形象,以及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麻将和武术等等。二是影视、文学作品。比如以刘慈欣为代表的科幻作家的作品,受到许多外国文学爱好者的喜爱。三是“中国风”文创。例如被热议的“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汉服的一种),还有很多已经融入衣食住行的文创产品。四是网络原生的文化产品。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游戏《原神》目前已经在150多个国家上线,在海外很受欢迎。五是网络文化。例如非遗“纸翻花”,通过外国博主的rap配音走红海外社交媒体。
中新社记者:从滑板到露营、从咖啡厅到艺术区,青年活动、青年社区正成为中国城市中靓丽的风景线,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二位觉得现在中国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何特点?中国城市中的青年文化近年来有哪些新潮流、新变化?
潘妧纱:关于中国城市青年文化的发展变迁,我认为其实是中国整个国家的成长故事。经济先发展带动中等收入群体增加,衣食住行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青年文化的发展,其实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是如何不断成长的。这个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当属“中国风”正式出现。“中国风”意味着中国从关注外部的全球品牌,转向关注内部。
刘江红:的确,中国年轻人更加追求个性化的文化,也更有创新意识。
中国这一代的城市年轻人有三个特质:好奇,开放和协作。其中,“好奇”是说年轻人会通过各种方式随时随地去学习,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精神;“开放”是指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城市年轻人在中国和外国文化的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体系;协作是形容年轻人非常愿意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来推进一个项目。
基于这些特征,以“趣缘”为基础的城市青年消费潮流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年轻人消费和参与社交活动更多是出于对某事的兴趣爱好,而非其他。
中新社记者:小白(潘妧纱),如果说国外的年轻人喜欢通过涂鸦等方式表达自我和参与城市文化建设,您认为中国青年是如何构建自己的社区和文化的?和西方的年轻人有何异同?
潘妧纱:2022年,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z世代,流行起了“户外风”,追求一种去户外享受自然、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尚风格。2023年,结合了“户外风”和运动风氛围的都市风流行起来。这和人们亲近自然以及户外活动的需求紧密关联,也与刘老师提到的年轻人的新兴趣有关。
另外,过去几个月,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搭子”社交。它是指在网上寻找一起旅行、一起吃饭、一起八卦、一起打麻将的“搭子”。我认为这是另一种和人建立联系的尝试,也是中国年轻人跟随潮流并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化的一种方式。
从城市文化构建上讲,欧洲和中国的情况有些类似。年轻人都是通过社交媒体构建新的文化潮流,但中国的城市文化更新颖、更年轻。
中新社记者:小白(潘妧纱),您有许多外籍朋友。外国青年人在中国城市生活的感受是怎样的?他们对中国城市的文化建设有何看法?
潘妧纱:作为在华外籍人士,我们首先要适应的就是中国速度。中国速度太快了。这就好像是,在欧洲需要三个月才能做完的事,在中国三天就完成了。比如,每天我骑自行车去上班的时候,都看到一些明显的变化。很多朋友有和我有一样的感觉。以北京为例,每天我们都能以骑车、走路或其他方式,在历史中穿行。
有时,我禁不住会停下来想,这里真是太棒了。这主要是因为一切都在发展和变化。这里的时尚、美食、语言、“淄博现象”,以及网上各种爆火的事情,都让生活变得非常精彩。谁不想要这样的生活呢?我喜欢住在这里,我的朋友也和我一样。
中新社记者:建设城市文化,不仅关乎潮流,更要传播城市的历史和底蕴。如何通过城市文化建设,让外国青年体味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刘江红:中国传统文化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两个核心点。
创造性转化,就是要让城市“潮”起来,为年轻人所喜欢。比如现在很多城市有城市音乐会,还有改造的工业园区,给年轻人提供了社交休闲的平台。
创新性发展,就是要让城市“酷”起来。我认为这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现在年轻人中的一个新潮流是博物馆“打卡热”,很多博物馆也推出了“网上博物馆”的功能,这也有利于帮助外国青年走近中国的传统文化。
潘妧纱:城市建设必须让人感到真实自然,而非刻意营造。保持真实自然和方便参观是重中之重。城市建设也不能急于求成,应做好规划。(完)
· 这是第4478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7k+·· 刘子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抢菜记2022年,集物质文明之大成的上海陷入“菜荒”,令上海和全国人民始料未及。作为大上海一户普通人家,我家经历了从楼栋精准封控、我家单独封控、小区封控到上海整体封控的全过程,抢菜也成为近期家庭生活的一大主旋律。
中新社北京7月28日电 题:烧烤、马面裙、纸翻花……中国文化出海原来这么酷从“8d魔幻”的重庆,到网红美食众多的长沙,再到因烧烤圈粉的淄博,近年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凭借自身特色迅速走红,甚至“出圈”海外,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新渠道。中国城市的活力和感染力从何而来?中国城市青年文化建设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在非洲当酋长是什么体验?最近,浙江台州侨商赖剑峰火了他在非洲尼日利亚被加冕酋长有封地100多平方公里这事儿还喜提热搜!不少网友表示“羡慕”台州小伙是怎么当上非洲酋长的?今天,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联系上了远在非洲的赖剑峰听听他在那边当酋长的故事浙江商人只身闯非洲办起了两家工厂1987年出生的赖剑峰是一位典型的浙商
近日,一个油管博主的视频在大温某华人论坛得到热烈讨论,楼主发出灵魂拷问:“加拿大中年华裔美女回国摆地摊,你觉得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先来看看这个粉丝量还不到2万的视频博主的身份。油管的个人介绍页显示博主贝奇姐所在地是加拿大,2017年9月28日就开通了油管账号,但直到1年前才开始分享vlog。算不上是很勤奋的博主,大约1个月发两个视频的节奏。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什么?大家在中学时肯定都背过这个地理问题,答案是什么呢?巴拿马运河。一、“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属于船闸式运河,由巴拿马共和国拥有和管理,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从一侧的海岸线到另一侧海岸线长度约为65千米(40英里),而由加勒比海的深水处至太平洋一侧的深水处约82千米(50英里),宽的地方达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
在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大家言论自由的权利,而有些人却滥用该项权利,随意编造不符的事实,对别人进行不属实的人身攻击,而由于大多数人却不会因为这种事件而选择起诉,但是这种行为确实会触犯相关的法律规定。今天就跟找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相关的法律知识吧!近日西安奔驰维权女车主在维权后卷入债务纠纷,甚至被指“诈骗”“携款700万私逃”。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前言2018年,一则惊天噩耗传遍了中朝两国各大媒体:一辆满载中国游客的大巴车,在朝鲜黄海北道上坠毁,32人当场死亡!朝鲜最高领导金正恩得知后,立即亲赴一线坐镇救援,并积极与我国取得联系。整场行动尽显两国友谊。
十年前,国办引进了一对特殊的夫妇。女生端庄大方,长着一张好脸,是个大美女,而男生则是个胖老外。虽然现在异国情调似乎不寻常,但见到这样的男人还是有些新鲜,因为这个男人重达400斤,站在女生面前就像一堵墙。一个是东北人漂亮女孩,另一个是400斤的胖子。如此“截然不同”的情侣,让网友想起了真人版的《美女与野兽》。
与中国接壤的尼泊尔,有个地方被称为艳遇之都,那就是首都加德满都。艳遇总是被很多旅行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是在尼泊尔艳遇真的没那么简单。实在很不想写这些东西的,可是最近一些当地朋友跟我讲八卦,加上我自己在尼泊尔亲眼所见,知道愈多,我心情就愈沮丧。真的不想再听到这样的事情了,决定把这些事情写出来,提醒要去尼泊尔的人,尤其是女生要小心。
在全世界看来,东亚地区的人民是全世界最勤劳的一批人,尤其是中国人,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强调过了,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我们永远都要受罪在前,享受在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甘愿享受在生活之中,每天喝喝酒,吃吃肉,遛遛弯儿,这一天就过去了。什么所谓的名利在这些人眼中都一钱不值。每次谈到这种生活理念总有人会说,人家生活条件好,早已名利双收,不享受等什么,不是咱们想不明白,不是咱们不骄奢淫逸,花天酒地,咱老百姓还得忙着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呢,不奋斗的话,我们吃什么喝什么,总不能张着嘴迎着西北风灌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