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450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min
著名喜剧演员金凯瑞在电影《楚门的世界》里演过一个毕生都活在真人秀里的人物“楚门”,他的梦想是有朝一日前往斐济。
楚门的“出海”愿望。
不过,要是他真的到了那里,大概也会产生一点心理落差:这个南太平洋岛国与万里之遥的印度颇有些相似。原因很简单,在斐济总人口里,印度(包括巴基斯坦)裔占去了半壁江山,当地的商业几乎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中。
斐济的南洋岛。
太平洋上的“小印度”
有人要问了,印度人在历史上并没有航海的传统,是如何从印度洋跑到太平洋去的?说到底,这还是英国殖民者的责任(1874年斐济沦为英国殖民地)。斐济地处南纬15-22°之间,属于典型的热带气候,十分适合种植园经济发展。话说回来,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不是什么好事,这一点看看英国人在西印度群岛的所作所为就很清楚了。
在从斐济原住民手里巧取豪夺了大片肥沃土地后,种植园主们需要的还有劳动力。但土著人数有限,再加上他们的生活态度比较随意,不太愿意从事受时间约束的工作,因此仅仅依靠他们远不能满足种植园对劳动力的需要。要是早个几百年,也不是什么问题,搜索关键词“黑奴”一目了然。时代毕竟在进步,19世纪的英国已经名义上废除了奴隶制,因此只能想别的主意。
英国人将目光投向了英属印度。1879年1月,31名印度“契约劳工”来到斐济, 开始在种植园从事高强度、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开启了印度人移民斐济的大门。由于他们吃苦耐劳,也十分适应当地的热带气候,且有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因此特别受种植园主的欢迎。一批又一批印度人通过契约劳工的方式陆续从南亚次大陆到达这个太平洋岛国。
所谓“契约劳工”,比奴隶的待遇要好一些。一个入境移民在完成了合同上规定的五年服务并在法庭强加于他的任何额外延长期限届满之后,便可以领到工业户口证,成为一个“自由人”。如果他愿意,这时可以自出旅费返回印度。但他作为一个自由人也可以再次签订为期五年的合同,或者在同样长的时间内作为一个自由劳动者受雇于任何雇主,从事一门手艺或行业,或在一小块土地上定居。问题在于,种植园主给出的报酬过于低廉,成为“自由人”的契约劳工根本承担不起回印度的旅费,于是,多数劳工及其亲眷后裔就此定居在斐济。如此一来,印度人移民斐济,虽然最初是被迫而为,甚至被骗而为,但到1956年,印度族斐济人已经占据了总人口的49% ,而斐济本土人口却只占据总人口的43% 。斐济就此成为南太平洋地区唯一一个外来人口超过当地人的地区。
斐济土著妇女。
1970年5月,斐济获得独立,国会议席是这样分配的:25个全国议席中,斐济族人和印度族人各占10席,其他人占5席。印度族的人多势众,也反映在斐济的政局演变上。1987年,印度人在大选中再次获胜,蒂莫西·巴万德拉(timoci bavadra)成为斐济历史上第一位印度裔总理。1999年,马亨德拉·乔杜里(mahendra chaudhry)又在大选中获胜,当选斐济总理。尽管这两位总理都因斐济人主导的军队发动政变而下台,后者也不能不承认印度人在斐济政治版图中的一席之地。这方面的一个有趣例子就是,世界上只有两个以北印度主要语言(印地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其中一个当然是印度,而另一个就是斐济(虽然斐济印度斯坦语与印地语存在细微的差别)。
契约劳工遍天下
实际上,随着1833年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的废除,英国海外殖民地的种植园经济普遍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为了填补空缺,加勒比、印度洋、非洲的英国殖民地政府不约而同地转向印度,寻求廉价充足的劳动力来源。“英帝国从印度北部内陆、东部沿海等地招募近1500万印度人运往英属海外殖民地远至纳塔尔、毛里求斯、圭亚那、特立尼达、苏里南和斐济等地来顶替以前的奴隶,充当甘蔗种植园劳工”。
1870年特立尼达移民许可证。
上面提到的“纳塔尔”是英属南非的一个省。当地沿海一带气候湿润,适宜种植甘蔗等农作物。结果英国人如法炮制,开始从印度引进契约劳工。从纳塔尔的印度契约劳工制开始到结束(1860-1910),大约有约15万印度人在南非定居。
南非历史上以臭名昭著的种族隔离政策闻名,印度人自然也蒙受其害。1893年,“圣雄”甘地作为律师来到南非,就遇到了他以前在印度或英国从未遇到过的问题。他穿着时髦的正装外套、熨烫的裤子、锃亮的鞋子,戴着头巾,还有客户提供的头等舱的住宿。结果,白人反对他进入头等舱,铁路官员也坚持让他坐三等舱。由于甘地的反抗和拒绝,他们干脆把他和他的行李都扔下火车。
尽管如此,经过抗争,南非的印度人还是逐渐赢得了比黑人更高的地位。1977年,印度人与其他有色人种获得了在政府任职的资格(此前为南非白人垄断),1982年,有色人种又在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的框架内获得了一个单独议院。到1994年,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后,在曼德拉内阁中,十六位成员中有五位印度裔部长,尽管当时印度裔只占南非总人口的3%。
1835年,英国废除奴隶制,英属印度人进入毛里求斯充当劳动力。
实际上,南部非洲最早的食糖生产起源于毛里求斯的种植园,纳塔尔引进印度契约劳工也是跟毛里求斯统治当局学的。与其他一些地方不同的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毛里求斯只是一座孤悬于大洋之中荒无人烟的小岛,这里的居民都是“后来者”。在1834至1907年间,超过45万的印度契约工人进入毛里求斯,主要在甘蔗种植园和制糖工业就业。考虑到海上旅途的艰难,真正离开印度的人肯定要多得多。比如有一次,从印度本地治里开来了几条船,在毛里求斯港口停泊检疫。“在一条二百二十四个人的船里死了一百三十个人;没有一条船随带医生……”尽管如此,1871年,印度裔人口在毛里求斯总人口里所占比例还是达到了67%。毛里求斯就此成为一个以印度裔移民为主体的多元族群国家。但与斐济的情况不太一样,由于毛里求斯原本是法国殖民地,基于法语的克里奥尔语(混合语)成为当地的通用语言,就连人口占绝对优势的印度人最后也采用了这种语言。
但在其他方面,毛里求斯的“印度风”还是非常显著的。比如,印度教的主要节日“湿婆节”是国定假日。而其开国元勋西沃萨吉尔·拉姆古兰(seewoosagur ramgoolam,1900-1985)也是印度裔,其父亲是在1896年乘坐“印度斯坦”号轮船抵达毛里求斯的。而拉姆古兰的葬礼也是以印度教仪式举行的。1992年,毛里求斯改行共和(此前奉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首任本土产生的总统卡萨姆·乌提姆(cassam uteem)的祖先也是从印度北方邦移民而来的。
近水楼台东南亚
至于地理接近的东南亚也是印度向外移民的又一个主要聚集地,今天在东南亚的每一个国家都可以找到印度人的身影。需要说明的是,古代东南亚虽然与印度在文化、宗教上有密切联系,以至于一些西方学者把除今天越南北部地区以外的东南亚其他地区的早期国家都叫“印度化国家”,但那时候的印度移民,数量早已无从得知,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也早已与本地居民融为一体了。因此,今天我们见到的东南亚地区的那些印度人及其后裔,是在近现代才从印度次大陆大规模移民到当地的。
其中,缅甸与印度接壤,自然首当其冲。经过三次英缅战争之后,1886年,英国正式吞并缅甸,将其作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这样一种行政上的联系自然为印度人移居缅甸大开方便之门。(属于刹帝利种姓)从军或者充当警察、看守;来自印度南部的泰米尔切提人和泰卢固切提人以及来自印度北部的马尔里人和巴萨人从事银行和商业活动;泰米尔和泰卢固的低级种姓则从事农业劳动。
其结果就是,缅甸一度成为印度移民最多的国家之一,高峰时期的1931年超过100万人。当时光是缅甸最大城市仰光就有多达21万印度人,占全市人口的53%。有人断言:“战前在仰光如果一个人不会说印度斯坦语,就无法生活。”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众多印度人的存在使仰光在二战之前被看作“是印度人的城市”,而他们普遍使用的印度语言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是仰光商人中的通行语言。另外一些专门放高利贷的切提人又乘机把缅甸南部很多最好的稻田控制起来(1936年占25%),而缅甸人则沦为佃农。只不过, 随着缅甸的独立,印度人失去了往日风光。如今在缅甸的政治、经济版图上,印度人的地位已微不足道,只留下一个“罗兴亚人”问题让缅甸与孟加拉国政府头疼不已……
缅甸的“罗兴亚人”。
而在马来亚(以马来半岛为主体包括新加坡的区域),印度人的主要来源则仍是劳工。除了一般的“契约劳工”之外,还有一种“凯加奈制度(kangani)。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1938年。它与“契约劳工”不同,使用中间人(工头),引入负债担保模式,为种植园招募劳工,往往没有合同或固定的服务期限,还会雇佣整个家庭运送到种植园服务。印度劳工于1860年开始进入马来亚,主要在甘蔗和咖啡种植园工作。而这一时期移居新加坡的印度人里有一些人充当信贷商和文职人员,但大多数则在码头当苦力。1921年,马来亚和新加坡的印度人已达47.2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移民马来亚的印度移民中,因地利之便,南印度出身者占了绝大多数。而其中又以泰米尔(淡米尔)人独占鳌头。1921年,南印度人占马来亚印度人口总数的94%,而其中87%是泰米尔人。今天,新加坡的四种官方语言中只有泰米尔语而无印地语,就是这个原因。
新加坡外来劳工。
如今,印度人已成为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第三大族群。尽管其人口分别不足两地总人口的10%,但在政治舞台上颇为活跃。马来西亚有一个印度人国大党,在历次选举中以印度裔代表的面貌出现。更有趣的是,马来西亚前首相,至今尚未淡出政界的马哈蒂尔(1925- )虽然一贯被看作马来人的利益代言人,但论起血统,他其实也是印度人后裔。他的父系拥有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血统,19世纪才来到马来亚定居。至于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新加坡,政坛也不乏印度裔的身影。李光耀的亲密伙伴、被视为新加坡国父之一、南洋理工大学的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以其命名的拉惹勒南(1915-2006)就是泰米尔人。当然,严格说起来,他的祖先来自斯里兰卡而非南亚次大陆,倒也算不上严格意义的“印度裔”。不过,新加坡第三任总统蒂凡那(chengara veetil devan nair,1923-2005)的祖源却是明白无误的喀拉拉邦,算是确定无疑的“印度裔”了。
据说,现今的海外印度人已是世界第三大移民群体,其人数仅次于英国人后裔和海外华人。印度海外印度人事务部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0月,印度的海外人口超过了3123万,分布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耐人寻味的是,海外印度裔得以出将入相的地区,无一例外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无论有心或是无意,正是伦敦当局打开了印度人向整个“日不落帝国”流动的闸门。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今海外印度裔在伦敦入阁拜相,倒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
end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043位真人的故事我叫天麒@印度天麒哥,1994年出生于印度北部的斋普尔。我的印度名字akash 是天空的意思。来中国后,一个好朋友说,麒麟是中国的瑞兽,代表吉祥平安。所以就用这两个组合,给我取了天麒这个中文名字。大学毕业后,我在印度教英文,意外接触汉语后竟一发不可收拾。自学感觉很不过瘾,只得辞掉工作到中国留学。
现在去印度旅行的人很多,印度的经济不发达,但人口众多。印度贫富差距绝大,穷者家徒四壁,富人富可敌国。很多人都知道,印度存在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人分为不同的等级。虽然印度法律上已经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印度的种姓思维根深蒂固。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无处不在。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印度存在种姓等级,那么外国人如果移民到印度,一般会处于什么等级?
美国是一个国家意识淡薄的国家。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就是各州联合的一个共同体。从根本上,主权在州而不在国。州是第一位的,国是第二位的。有州方有国,而非有国才有州。所以了解了各州,也就深入了解了美国!美国50州美国自1776年建国,历经两个世纪的开疆扩土,领土由最初的北美十三州拓展成如今雄踞北美的“霸权”超级大国,傲视群雄。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国家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除了旅游可以加深交流外,很多人也会选择出国定居,而当国外把同一个国家的“外国人”聚集在一起后,就会形成一个群体,比如中国人去了美国后,有一条很有名的街道叫唐人街,而现在世界上的唐人街,不仅仅是在美国,在英国,日本,还有印度,都有华人的聚集。但并非每一个国家的唐人街都很热闹,美国的唐人街举世闻名,也是因为当地的华人普遍比较富裕,与印度这条唐人街相比,显得有些破败。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各国经济发展和工资水平的故事,例如俄罗斯、法国、德国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印度的工资水平。不得不说,近年来,印度的发展非常猛,已经超过了英国、法国。当然,印度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14.1亿人,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那么,印度普通人的工资水平,到底怎么样呢?
关于在美国的华人和印度人之间的区别,有一句话广为流传:一家公司里进来一个印度人,陆续会进来一群印度人;而一家公司里进来一批华人,他们会只剩下一个。同样是亚裔,印度人在美国职场的地位比华人高很多。有名的大企业如“ibm、微软,到alphabet、twitter,到联邦快递、adobe、德勤”等等,其ceo都是印度人
文丨科普10克编辑丨科普10克引言:英制时期,即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历史时期,持续了近两个世纪。在这段时间里,印度成为了大量海外移民的源国,吸引了来自不同背景和社会阶层的人们寻求新的机会和生活方式。历史背景英制时期是指印度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属印度时期,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标志着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对印度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印度首都新德里夜景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虽然国土面积远远少于中国,但是印度的耕地面积却比中国多,加上大部分区域处于热带,土地肥沃,因此农业产出是中国的数倍。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印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其实还和中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为何在三十多年之后,却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2012年的一天,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市田家村正在举办一场热闹非凡的婚礼。这场婚礼吸引了几乎全村的人来围观,主要原因是新娘子是一个来自印度的年轻女孩。鞭炮齐鸣,奏乐响起,只见新娘穿着中式婚礼的传统服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新郎······这位新娘名字叫所罗门·莫迪娜,来自印度。小时候的莫迪娜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到了上学年龄之后,学习也十分努力。
在世界上有些国家,出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原则,往往对外国人给予一定优待,让他们能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一丝善意。不过,在南亚的印度却不是这样,虽然2019年度针对外国人的犯罪案件仅为409件,远低于过去两年的517例和492例,不过,印度依仍是针对外国人犯罪数量较多的国家。一份印度政府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在印度发生的针对外国人的犯罪案件最多的是首都德里,占比高达30.1%,其次是马哈拉施特拉邦(11.7%)和卡纳塔克邦(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