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823位真人故事
我是移民哥,是一名厨师。
12年前,师兄在日本买了一个3万元的相机,一下刺激到我。于是,我也跑到日本打工,月薪从4000元飙到了18000元。
到日本才发现,薪水虽然比国内高,但涨幅却不大,我去了12年,工资一直在18000元左右。店里的菜品更稳,30年没变过口味,还火得不行。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上餐速度,客人点完餐1-2分钟,菜就得上桌。
(我在日本街头)
1980年,我出生在辽宁阜新的普通家庭,读书成绩一般。初中毕业后,家人就送我去职校学了厨艺。毕业后一直在阜新的酒店上班,会做川菜、粤菜和辽菜。
2000年,我从阜新辞职去了沈阳闯荡,跳槽去了一家有100多名厨师的大酒店。
在大酒店当厨师,压力特别大,每个厨师要负责2-4个菜。酒店为了吸引顾客,还需要经常推出新菜品,要求我们10天左右就得更新自己负责的菜品。
只有口碑很好的菜品,才会被保留下来。对厨师来说,没办法静下心好好钻研提升,只是被逼研究新菜。
2006年,我在沈阳结婚了,紧接着有了孩子,用钱的地方更多了。
(2015年在日本时)
沈阳大酒店的厨师,在2010年左右,月薪4000元左右,其他行业很多仅有2000多元。
虽然收入还算不错,但为了攒钱,妻子买根葱都要货比三家。
正为钱发愁的时候,在日本干厨师的师兄跟我说,他买了个3万元的相机。我听后又吃惊又羡慕,这差不多是我一年的工资。
师兄刚去日本3个月,工资就达到了每月18000元左右,而且还管吃管住,所以每个月的工资基本都能存起来。
他建议我也去日本发展,当地的中华料理很出名,而且每一家生意都很火爆,比在国内干活简单。
至于语言,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店里除了老板,员工都是中国人,就算一句日语不会说,只要会干活,肯吃苦,不愁挣不到钱。
不过,一年只能回国一次,跟家人长时间分别,很难受。
(在日本逛街)
听了师兄的话,我决定去日本闯荡,漂泊的痛苦跟没钱的痛苦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当时去日本务工的人很多,算是一种潮流。跟家人商议后,他们也同意我出去试试,何况我有熟人在那,更有优势。
来到日本后,师兄介绍我去了一家小餐馆工作。刚去前两个月工资不算高,后来慢慢涨起来,也拿到了18000元左右。
日本的餐馆不卖早餐,只卖午餐、晚餐和宵夜,所以在日本干餐饮,会轮到上夜班。
在日本当厨师,和国内最大的不同是速度。中午顾客着急上班,所以要求出菜速度特别快,韭菜猪肝、干烧虾仁、青椒肉丝等菜,客人点完1-2分钟后,就能端上桌。
饮食行业,速度和口味很多时候是没法兼顾的。这样的情况下,菜大多是在水里打个滚,在油里走一圈就捞起来了。
(我2分钟做好的青椒肉丝)
之所以快,因为在前期做好了各种炒菜调料汁,菜也提前处理过,这也是提高效率的“秘密武器”。
工作久了,我发现店里的菜品,有的几十年都没变过。
我们店里有一道番茄紫菜汤,听说十多年都没有换过配方。还有一道西芹虾仁,在店里已经有30多年历史,比我当时岁数都大。
我刚去饭店工作的时候,老板就特意交代过,店里虽然卖中华料理,但是得按他的要求来。所以,我一开始还挺不习惯的。
在国内,我们灶台摆的是五颜六色的调料,但在日本,我们面前都是大桶大桶的汤汁。
不过既然要挣钱,那就得按别人的标准来。其实干习惯了,也就行了,工作没啥技术含量,每天做的菜都差不多。
(在日本工作的地方)
除了出菜速度快,和在国内干厨师不同,日本厨师得十项全能,不仅要炒菜、做面点,还得干买菜、洗碗、收拾等各种杂活。
我是移民哥,店里还有一个厨师是兼职,他不在时,厨房里的事,就是我一个人包圆。
刚去的时候,因为要上夜班,有时候下班都凌晨3点了,回家洗漱完只能睡5小时左右,就得起床去店里干活。
小饭馆就两个厨师,生意非常好,一天都在干活。有时太忙,饭都不想吃,只想安安静静靠一会养养精神。
虽然辛苦,不过挣得多,每个月钱一拿到手,我就赶紧寄回国内。凭借努力,我前后在沈阳给家人买了两套房子。
当时日本的中华料理很出名,也可以自己开个店,但父母只有我一个儿子,孩子也在国内上学,以后迟早是要回去的,就一直当厨师,没有开店。
(在日本旅游)
回国买房时,我在国内开了个小餐馆。可惜,因为各种原因没开下去,再加上已经不适应国内的厨师生活,面对房贷压力,我又回到了日本。
没几年就赶上了疫情,和国内管控不同,日本大街小巷照常营业,我们餐馆只是减少营业时间而已,只到晚上9点。
最严重的时候,每天的感染人数增长速度像窜天猴一样。后来我也感染了,当时缺医少药,就吃了两片从国内带过来的感冒药,居然很快就好了。
疫情之前,我每年都会回国一次,而疫情暴发后,3年没回过家,来回机票加两边的隔离费用,起码3万元左右。
(在日本旅游时)
孩子上中学,父母年迈,每月的房贷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妻子在家照顾,也没法上班,只有我一个人挣钱,虽然每月薪水过万,但压力还是很大的。
和很多在外打工的同胞一样,我也时刻想念着家人,平时只能通过视频联系,不管打多少电话,都替代不了陪伴。
今年3月,我终于买到了回国的机票,临行前给家人带了很多礼物,包括儿子心心念念的乐高。
最后礼物塞满行李箱,超重了。给亲人的礼物舍不得拿掉,只好把自己的东西往外拿。飞机落地后,一路转高铁到达了心心念念的城市。
刚到沈阳高铁站出口时,老远就看到来接我的妻子和儿子,当时真是相顾无言,唯有心里泪千行。
(回国后和家人出去玩)
凌晨5点,坐在车里看着眼前一闪而过的高楼大厦,熟悉又陌生,竟一点困意也没有。
回家后,我不停地给父母妻儿做饭,好似能弥补这几年缺失的陪伴。后来又到亲戚家轮流做客,吃了很多东北地道美食。酱肘子、韭菜馅饼,新鲜的饺子......
我一直很喜欢吃韭菜馅饼,已经3年没有吃到了。主要是日本的韭菜很贵,不仅菜贵,各方面物价都很高,我很多时候都舍不得。
看到我大舅子开了家小餐馆,卖东北当地美食,生意红红火火的,特别为他高兴,听说已经挣到买好几套房的钱了。
有时候我也在想,自己厨艺不差,人也勤快,为何饭馆开不下去?
(在日本住的地方)
不过人生没有可比性,不用羡慕别人,也不需要自我否定。我尝试过,努力过,证明自己不适合走这条路,那就老老实实做好眼前的事,说不定能有别的转机。
两年前,我闲来无事,就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在日本当厨师的日常,开始看的人很少。
不过东北人自带幽默基因,我拍的视频真实接地气,到现在,已有20多万粉丝,还接到了广告。工作之余,我打算好好拍视频,也算多一条挣钱路径。
我们这行职业病很多,长期站立让会导致腰椎不好、静脉曲张、腱鞘囊肿等疾病。
去年6月,我突然腰疼得没法下床。好在没啥大问题,就是长期劳作,疲劳过度,医生开完药,休息一周就好了。
说来大家可能不信,我来日本12年,薪水变化幅度不大,始终在18000元左右,日语只会说一句“你好”。
(我们店里卖30多元的炸春卷)
虽然不会说日语,但我在日本生活一点都不受影响,同事都是中国人,不存在交流问题。
不管上街还是旅游,随处可见的标识标牌,都有汉字的影子,连蒙带猜也能知道大概意思。
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不过很多习俗跟中国非常不一样。
他们待人接物特别礼貌,见面都会相互鞠躬,吃饭时更是谦让。我在饭店曾看到两个日本女士,一直相互点头说感谢的话。
如果说他们讲礼貌,但有时候又显得不近人情。
只要是出去吃饭,哪怕是情侣、夫妻也会aa制。住在一个屋子的人,孩子工作挣钱后,也必须给父母出房租、生活费。
好在平时很少跟日本人打交道,闲暇时候,很多老乡约着一起玩,所以也不存在文化习俗的误会。
(去逛商场)
其实这么多年,我只在两家店干过。因为日本换工作是很麻烦的事情,要开离职证明、办理保险、换居住地址等,有很多复杂的手续要办。
我目前干得还不错,老板和同事也好相处,没有换工作的打算。
春天万物复苏,正是好好努力的时候,所以,短暂的相处后,我也即将回到日本,继续做好厨师工作,继续这漂泊的生活。
希望以后把本职工作做好的同时,再把自媒体做好,有更好机会时,就回国发展。
当初为什么要学武术?我觉得我肯定是傻了才去学的武术。初高中在练武术,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到了大学,我还在练武术,为了一个好的成绩。即使我很疲惫,我很辛苦,但还是在坚持。内心觉得纵使再累再苦,还有很多让我坚持下去的理由。也正是这些理由,让我我嘴上说着再累,也无法放弃武术。有人说:这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有人说:这是一个“创业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微时代”、一个“星座时代”、一个“自修时代”……
在距离泰国首都曼谷以北700公里,泰北铁路的终点,有一座美丽的古城,它就是被人们誉为“北国玫瑰”、“养老天堂”的清迈。清迈是一座是比曼谷还要悠久古老的城市,自1296年作为兰纳王朝的都城算起,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如今,古城遗迹保存完好,城内寺庙林立,城区依山而建滨河穿城而过,城里除少数酒店、银行、购物中心和外国领事馆的建筑比较现代化外,其余建筑大都古色古香,保持着浓郁的泰北风格。
在日本留学毕业后,如何能获得日本永驻权?今天就来超详细解说一下。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工资高待遇也不错,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也比较完善,因此不少赴日留学的同学在毕业后想长期(5年以上)留在日本,想要长期留在日本要么选择归化(入籍)要么取得日本永驻权(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绿卡),但咱们国家和日本是都不承认双国籍的,我想不会有人选择放弃自己的祖国国籍吧,所以只能争取早日拿到日本永驻权。
时隔三年,成田机场终于又爆了。根据日本国家旅游局(jnto)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成田机场国际的旅客人数达到了 167万人,是2022年1月的7倍。其中,外国旅客人数为103万6401人,这也是自疫情发生以来, 时隔3年首次突破100万人。外国旅客人数和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1月相比,恢复了近7成左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注意到去非洲的中国人与黑人女性结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猜测,但这并不仅仅是巧合。事实上,这背后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了解。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跨文化婚姻的发展和融合。文化互补,相似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站。自从1969年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以来,人类对月球的兴趣从未减弱。然而,月球上也存在着许多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引发了各种猜测和争论。有人认为,这些现象是自然形成的,有人则怀疑,月球上可能隐藏着其他文明的存在。本文将介绍一些月球上最令人困惑的现象,并探讨它们背后的可能原因。
在2023年1月8日的《韩国时报》中称,经过统计厅数据显示,2022年韩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7.5%,该占比到2025年时将超过20%,这也意味着韩国从2025年开始将进入超级老龄社会。经过系统模拟后续推测,2044年这一占比上升至36.7%,韩国将超越日本(36.5%)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更令韩国人感到震惊的是,
美国普通老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拥有巨大的地域范围和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美国的普通老百姓生活有很大的差异。(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在大部分城市和乡村地区,普通美国老百姓通常过着相对舒适和富裕的生活。他们有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在购房、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方面享有相对充裕的资源和选择权。
导读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年来,为卢旺达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双方的深度合作促进了卢旺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了卢旺达乃至整个非洲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非洲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卢旺达已准备好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新机遇。未来,中非将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增进双方人民福祉,推进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一带一路”合作。
3月22日,中国驻缅甸大使馆表示,近期,缅甸国内安全形势复杂,各种恶性事件频发,中国企业和公民亦被波及。近日,仰光、勃固等地发生在缅中国公民遭抢遇害案件。某中资企业附近发生严重爆炸。仰光多家中资制衣厂发生火灾,造成较大财产损失。针对上述形势,中国驻缅甸使馆再次提醒在缅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安全形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各项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