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傲骨是一个人的灵魂,历经千年岁月不会被侵蚀。一个国家也需要这样的风骨。伊朗因其特殊的地缘、宗教、能源等原因,在历史上,在当下,始终是大国博弈和拉锯战之地,也是中东的是非之地。
伊朗因深受波斯文明的熏陶,自我感觉良好,加之屈辱的历史经历、艰难困苦的现实困境,让伊朗变得愈发"特立独行"。伊朗在中东备受独立,但也要维护好自己的风骨。那伊朗为何有此等魄力?这要从他的前世今生当中找到原因。

伊朗
伊朗自认为是位"富贵公主",伊朗的祖上是具有辉煌而悠久历史的波斯民族。在伊朗看来,即便是土耳其也是不可以与它同日而语的,土耳其虽位于地中海东岸,是古希腊文明的五大区域,但波斯帝国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是不一般的,可以称得上是第一个世界性的帝国。
伊朗认为"第一"的头衔不是人人可套的。波斯帝国的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如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曾用心地学习传承波斯帝国的官僚体制。
伊朗一直沉迷于旧王朝时期的尊贵与荣光之中。伊朗不仅看不起阿拉伯人,甚至对西方国家也不以为然。伊朗会讽刺阿拉伯人是"吃蚂蚱的人"。

阿拉伯人
伊朗末代国王还曾傲娇地说过,欧洲人还只会把饭撒在地上用手抓着吃的时候,伊朗人早已学用勺子刀和器皿优雅、文明地用餐了。
伊朗的地理位置太好,位于东西方的要冲之地,这位具有"盛世美颜"的"贵族公主"自然成为世界各国觊觎的对象。历史上伊朗并不太平,屡屡被侵占,既有欧洲国家来犯,也有近邻阿拉伯帝国,美国和苏联当然也对这块土地垂涎三尺,甚至蒙古大军都霸占过。
连年征战对波斯国的综合实力造成了致命性的损伤,阿拉伯人在二三十年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将波斯帝王全境收入囊中。

伊朗
7世纪对于伊朗来说,是暗无天日,其不但被阿拉伯人征服,就连宗教信仰都被剥夺了,被迫改信伊斯兰教,伊朗只能选择了处于被压迫地位的什叶派教义。头仍旧昂得高高的,这是伊朗人最明显的特质。
即便在军事上被征服,波斯不得不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被阿拉伯统治者视为下等社会阶层。但伊朗认为"瘦死骆驼比马大",骨子里是不甘屈于人下的。伊朗认为其有着高贵血统,被野蛮的敌手统治,也掩盖不了其高贵的本质。
连阿拉伯人都不可否认的是,特别是在阿拔斯王朝时,在阿拉伯统治者与波斯贵族共同治国的格局下,文明程度较低的阿拉伯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波斯文明的影响。

什叶派
伊朗还将波斯旧有的一些文化传统、国家事务管理、军队治理的经验袭用了下来,让波斯文化渗透入阿拉伯人的心中。
伊朗在与阿拉伯人交往和融合过程中,始终坚信波斯文明和文化的优越性,始终坚信自己高等一人,保持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民族认同,始终不愿被阿拉伯同化。
伊朗从来就不屑与中东地区为伍,这是因为伊朗觉得自己的祖上波斯民族可以让其荣耀一身,"寄人篱下"之时,伊朗也要尽力保存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以图来日的振作与复兴。

伊朗
傲娇的伊朗看来,中东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根本没资格和其平起平坐。平民一时是当家做主起来了,但平民终究是没有公主的高贵血统。
被欺凌的历史,也让伊朗变得"草木皆兵"式的敏感,在与中东各国相处时,没有丝毫的安全感,戒备心永远是被放在首位的。面对重大问题时,伊朗总是会想到很"周到",用最复杂的眼光来看待外部国家的意图,这也导致了伊朗在中东处于孤立地位。

中东的阿拉伯人
更重要的是波斯和阿拉伯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没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减弱,反而变得更加激烈和难以调和。这是因为伊朗一直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盘活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伊斯兰世界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就是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教权之争。
被阿拉伯征服后,伊朗信徒不得不改信伊斯兰教,但伊朗却反而将伊斯兰教波斯化,重塑了什叶派,即便起初什叶派与逊尼派相比"人丁单薄",但在伊朗的运作下,在萨法维王朝时期建立了以什叶派为国教的宗教体系。
伊朗利用什叶派与中东的阿拉伯世界的逊尼派分庭抗礼,而且把影响力扩散到各个领域。伊朗国内的什叶派教众人数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而沙特以逊尼派为国教,什叶派为少数派。

伊斯兰世界
沙特所辖的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的一半左右都位于什叶派的聚集区。沙特什叶派信徒为沙特石油工人的主体,他们为沙特石油工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由于教派分歧却反而不能享受相应待遇。
长期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这激起了什叶派信徒的怨恨。沙特的什叶派信徒组成了社会中反对派的主力军,成立了各种反政府组织。不止沙特国内有什叶派信徒,其他中东国家国内也都有。
伊朗是什叶派国家,在地区影响力迅速上升之后,伊朗试图构建什叶派势力核心圈,并通过各种方式来支持海湾各国的什叶派反政府组织。伊朗此举无疑会加重中东地区国家对其的仇恨。

什叶派
伊朗对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构成了巨大挑战,美国联手中东地区的盟友体系针对伊朗崛起,以便更好地遏制伊朗发展。
中东这片区域在二战后就已成为了美国地缘战略的重心之一,伊朗起初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为重要的战略盟友和支柱。剧情发生反转是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和伊朗关系瞬间断裂,并持续交恶了40年。
伊朗从美国的战略盟友角色转为美国中东战略推行的最大障碍国。

美国
伊朗发展壮大后,特别是伊朗在核武能力、导弹计划和什叶派地区扩张三方面的迅速崛起,让美国感到伊朗是一个能挑战其在中东主导地位的地缘强国,直接损害了美国及其中东盟友的安全与经济利益。
美国有着这样一个传统逻辑,就是不允许世界任何地区出现可挑战自己霸权地位的强国。伊朗的强大自然会招来美国的"恨"。加上伊朗的"不听话",常常对美国"叫板",这更让美国对其咬牙切齿。
近年来,美国的综合国力相对衰退,特朗普政府为了以较低的成本继续维持美国的主导地位,伊朗这个"出头鸟"自然成为其中东政策主要的针对目标。

特朗普
俄罗斯乘机介入,高调地与伊朗加强全方位的合作,反对美国制裁伊朗,这对美国形成了明显的挤出效应,并逐渐呈现与伊朗"合流"之势。美国遏制和打压伊朗势在必行。
伊朗和中东地区周边国家的关系本不融洽,这恰好是美国与这些国家"结盟"的政治基础。伊朗与以色列是不共戴天的死敌,与沙特是水火不容的战略对手,还有不少貌合神离的邻居,或对伊朗鄙夷不屑,或视伊朗为眼中钉、肉中刺早已想拔之而后快。
以色列和沙特都深知和伊朗来场单打独斗,是会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的,站队美国是牵制伊朗的不错手段。美国早就看穿了这一点,故而美国力挺了以色列和沙特这两个最重要的中东战略盟友。

俄罗斯政府
特朗普政府对盟友的支持是"无底线",美国单方面无限制地满足以色列的安全需求,全力支持以色列在中东的突出军事优势。以色列的自身安全得到了更强有力保障,而且在地区事务中底气更足。
美国给予沙特的支持犹如一支强心剂,不仅有巨额的军售和能源大单,而且坚定支持沙特与伊朗争夺地区领导权。
美国这样支持以色列和沙特也是向中东地区的其他国家释放明确的信号:谁像以色列、沙特那样支持美国对付伊朗的话,谁就能得到经济和安全上的"实惠",美国会帮助其摆平国内麻烦。谁不这样做或者犹豫不决,那只会受到美国的冷落甚至惩罚,伊朗就是不站队的例子。

美国政府
在中东,美国有着无可取代的地区领导地位,做美国的盟友可以和美国享有"共同利益"。实际上与美国交朋友,不用交心而是只要交利益。美国要求盟友承担更多的防务支出,并在中东地区冲在遏制伊朗的前线,美国则在"幕后"领导。
美国美其名曰为盟友国的安全作保,其实把盟友国对抗、孤立伊朗与充当盟友国"保护伞"直接挂钩。
美国既然要在中东总体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遏制伊朗,并保持好对中东的主导权,美国自然会运用地区盟友针对伊朗这一招,这会加剧伊朗外部战略环境变得更为险恶。

美国
海湾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决定了地处海湾地区的国家都会将其视为自身的核心利益区,并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遏制和削弱对手,以谋求自身在海湾地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其实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围绕海湾权力的争夺由来已久。
伊朗和中东地区其他国家的关系紧张可以追溯到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伊朗在这之后热衷于大力输出革命,这直接导致了伊朗与中东地区绝大多数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起来,甚至是恶化。
伊朗和沙特的矛盾尤为突出,在伊朗的"输出革命"中,对以沙特为代表的海湾君主制政权予以了猛烈抨击,以此来煽动沙特民众推翻"非法的"沙特王权。

伊朗
1979年11月,沙特国内接连发生了宗教极端派武装占领的骚乱事件,这些事件背后都是伊朗在"搞事情"。当时沙特只能"忍气吞声"。
在冷战结束后,中东地区局势的发展发生了变化,埃及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大为减弱,想要争当阿拉伯世界领袖的梦想逐渐破灭。这空位伊朗想要坐上去,沙特也不想放弃。为了争夺地区的主导权,伊朗与沙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伊朗和沙特的积怨已久,两国本就在宗教问题上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石油等现实问题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伊朗是海湾地区的八国之一,但只有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在处理与地区阿拉伯国家关系上,也时常捉襟见肘。

埃及
沙特为了更好地制衡伊朗,采取了联盟策略。通常综合国力处于相对劣势国家,为了抵御强国的蚕食,会选择"抱团取暖"。
又由于派系不同,海湾阿拉伯国家如沙特、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为了联合抗衡伊朗,在沙特的倡导下六国的联合应运而生。1981年5月,在六国的响应下,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得以成立。
这一"海合会"的宗旨十分明确,就是为了加强海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并借助各种可利用资源来遏制和打压强邻势力的上升,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一致抵御强邻伊朗和伊拉克扩张。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
伊朗也不是好欺负的主,为了抵抗"海合会"对其地缘政治和战略优势的争夺,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伊朗利用各种现实利益为饵,让卡塔尔和阿曼对"海合会"若即若离。对于阿联酋,伊朗是软硬兼施,一方面利用对大、小通布岛和穆萨岛的主权要求来施压阿联酋,另一方面又利用在经济上同阿联酋的密切联系,来安抚、拉拢阿联酋。
伊朗还策动了巴林什叶派反政府组织,给巴林王室和沙国内特制造麻烦。这让"海合会"对伊朗的仇恨进一步加剧。沙特是"海合会"的主要倡导者,对于伊朗分化"海合会"内聚力,削弱其整体实力的行径,极为反感和愤怒。

巴林什叶派反政府组织
沙特利用了伊朗对巴林和阿联酋的领土要求,顺势激发了阿拉伯民族情绪,这一行为直接加深强化巴林和阿联酋对波斯人的敌意和拒斥。伊朗这个"波斯人"被视为人人喊打的"过街鼠"。
沙特还将借助"海合会"的内部机制来巩固和强化内聚力,让"海合会"的成员国利益紧密捆绑在一起,共同对抗伊朗。针对亲伊朗的卡塔尔,17年6月,沙特联合埃及等四国对卡塔尔实施了禁运和制裁。

沙特
"海合会"用行动告诉成员各国,反对伊朗不许有"叛徒"或者是"墙头草",甚至连出现任何"杂音"都是不被允许的。
波斯帝国的辉煌历史,让伊朗从骨子里觉得自己和中东其他国家是不一样的,不屑于中东国家为伍。在向大国迈进的道路上,伊朗势必要与中东各国争资源,面对美国的施压,也无所畏惧,宁可当个"孤家寡人"。
                            本文授权今日头条原创首发中国与伊朗签署了25年合作协议。伊朗媒体指出协议将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在伊朗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规模有4,000亿美元;第二,石油和贸易用人民币和数字人民币结算;第三,北斗卫星支持伊朗的导弹。对中国和伊朗来说,这种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是双赢的。中国需要伊朗的石油,需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伊朗也需要中国的投资和北斗卫星。
                            伊朗目前的总人口达8502万,在中东地区,虽然同样是穆斯林国家,但伊朗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波斯人。这一点很多人容易搞混淆,以为中东一带全是阿拉伯人。伊朗和沙特,这两个中东领头羊国家,矛盾已久,这次能在我国的斡旋下重新修好,实属不易。此举也为两国在上合组织中的合作提供基础,伊朗已经是正式成员国,沙特对正式加入上合兴趣极大,目前是对话伙伴国。
                            自上个世纪我国开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并且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加上近几年我国与俄罗斯在经济、军事、科技方面合作往来日益频繁,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发展壮大。结合种种因素,在美国眼里,中国俨然成为了其称霸全球的“重要障碍。”美国开始在政治和经济上打压中国,渲染“中国威胁论”,使得很多国家与中国的合作不断疏远。
                            近日,中国驻伊朗大使馆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提醒在伊朗的中国公民尊重当地公序良俗。文中提到,近日某中国公民在伊朗旅行时有违背当地公序良俗的行为,并在社交媒体上炫耀,造成不良影响。此事一经公布,立即在国内网络上引起了热议。有网友发现,一名在伊朗旅游的小伙曾拍摄多条与伊朗当地女性有关的视频,其中有些言行与伊朗当地公序良俗相违背。
                            中伊合作已经确定了,而且中伊战略也达成共识,两国都认为中伊合作前景光明,伊朗很多政客和专家也支持中伊合作。但在推进中,总出现一些杂音,令人奇怪。近期在伊朗举办的一次中伊发展的研讨会上,就有伊朗政客发出阴阳怪气的话。查了一下这位名叫哈米德的人,却对这次研讨会不以为然,甚至提出一些不满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发展模式不适合伊朗。
                            欧洲的黄金签证能够以较为优惠的价格为投资者提供第二留居权或公民身份,因而为广大移民者所青睐。但如果放眼全球,我们仍会发现许多值得选择的提供黄金签证的国家,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一、安提瓜和巴布达可以通过向国家发展基金捐款至少10万美元,立即获得这个加勒比国家的公民身份。还有一条房地产方案,价格为40万美元。
                            近些年我国与伊朗之间的关系越发密切,合作也越来越多。不过,在最近的一次媒体采访中伊朗外长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对我国表达了一些不满。根据伊朗国家电视台透露的消息,当地时间7月18日,伊朗外长于在采访中伊朗外长评价了我国对“波斯湾三岛”主权问题的看法。“波斯湾三岛”指的是位于霍尔木兹海峡西侧的大通布岛、小通布岛、阿布穆萨岛三座岛屿,伊朗和阿联酋对其主权长期存在争议,但目前岛屿主要是被伊朗实际控制。
                            我,伊朗人,娶中国妻子,生三个孩子,在中国14年,有这四点认知作为一个伊朗人,我从小就对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充满了好奇和向往。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和工作,终于有机会来到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在中国,我不仅找到了事业的机遇,更收获了幸福美满的家庭。我娶了一位中国妻子,我们共同育有三个可爱的孩子。在这片热土上,我度过了14年的时光,这段经历让我对中国和人生有了深刻的认知。
                            我们的伟大祖国已经过去了五千年的旅程,在五千年历史之间。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卓越创造,为人类文明做出不可灭绝的贡献。在这个新时代,中国技术和军事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并愿意与中国建立友好贸易关系。说到乌克兰这个国家,可能有点陌生。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原来它属于苏联的一部分,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成员共和国。
                            伊朗移民观察组织(imo)负责人萨拉瓦蒂(bahram salavati)警告说,在疫情之后,可能会出现“移民潮”。伊朗移民观察组织成立于2018,是伊朗谢里夫理工大学的一个研究机构,负责监测数据,并对移民问题进行分析,特别是政策制定者。萨拉瓦蒂星期一在接受采访时说,自疫情开始以来,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