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发现火星上也有了“文家市”!湖南这个红色小镇是如何“登”上火星的?
4月28日,根据我国月球与行星地名库(lpnd)发布的“天问一号着陆区附近地理实体命名”公告,其中有3个地方被命名为“文家市”。
文家市镇是浏阳市南部地处湘赣边界的一个历史小镇。有网友不淡定了,若遵循先到先得原则,火星上的中国地名是否就代表这块属于中国?如果能上火星,如何“玩转”这些中国名镇?听听专家怎么说。
火星上有22个中国地名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于 2022 年 3 月 9 日正式批准了位于天问一号着陆点附近以及可能的巡视区域内的22个正式地名,包括大家熟悉的平乐、西柏坡、文家市、窑店、天柱山、漠河等。
火星上以中国地名来命名的,是否就代表这个地方属于中国了?“‘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在着陆点及附近代表中国有命名权。”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肯定地表示,但不代表这个地方就属于中国。
△“着巡合影”。
从探索月球到成功着陆火星表面,世界上成功的国家并不算多,“命名权遵循一定的命名规则,代表一种能力和荣誉。”
目前月球上的中国名达35个。iau于2021年5月24日公布,批准中国提议在嫦娥五号降落地点附近的8个月球地貌的命名申请。这8个地貌名有天船地基、华山及衡山,还有中国著名人物裴秀、沈括、刘徽、宋应星及徐光启。
2030年后人类有可能登上火星
既然火星上也有了“文家市”,那么火星旅游和定居是否也能安排起来?为了便于理解,杨宇光先说月球。
中国、前苏联和美国都曾经从月球拿回过样本。如美国航天员6次任务共带回382公斤的月岩和月壤样品;中国嫦娥五号首次带回1.73公斤的月球“土特产”。
那么火星呢,至今为止没有任何国家能从那拿回样本。为何?太远……
月球距离地球约为38万公里,从地球发射飞船,最快4天能到月球。而火星与地球相距的平均距离却是2亿公里,最近点也超过了五千万公里。按照当前的航天水平进行计算,人类从地球发射飞船到达火星最近点,保守估计单程半年多。
△黑白图像。
目前人类在太空中停留最长的时间是803天,由前苏联/俄罗斯宇航员克里卡廖夫创造。往返火星所花费的时间要超出这个记录,航天员所面临的心理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这是距离问题。再看成本,上述1.73公斤的月壤,已经花掉极大的投入成本。若把人送到火星,“登陆火星已极其困难,更别说从火星返回了。”杨宇光说。一些科普数据供参考,若完成一次往返任务需要3年的话,或光航天员的食物就得10吨起。
根据马斯克的星舰计划,他将在2024年派遣第一批志愿者乘坐spacex星舰前往火星。有人说,这是一场没有回程的旅行。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是不可能发生的。”杨宇光说,没有回程的旅行,涉及道德伦理,国际上都还未开展讨论研究,所以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换个角度说,人类目前还未掌握移民火星的技术,所以本世纪内,人类不可能移民火星。但不代表——2030年后人类不可能登上火星。
建立定期轮换值守的火星科考站
如果说把大象放进冰箱分三步,那么人类要想登陆火星,也可以分这三步。
△火星彩色图像。
第一步解决成本问题。国际空间站投入已超过千亿美元,去火星登陆这件事,成本远超过国际空间站的所有投入。解决了钱的问题,就能有机会试验,就有可能实现火星短期访问。
其次是技术问题,含火星表面起飞技术、防辐射技术等。火星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又比月球大得多。火星表面起飞技术是首要关注的内容。目前送到火星最大的物体就是毅力号火星车,约1吨多点。送航天员的话,着陆火星的载人飞船至少几十吨以上,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从地球飞到火星、着陆火星……从技术上具备能载人往返火星的条件,一定程度上也等于可以“火星旅游”了。
最后一步,改造火星环境或建一个闭环的生态系统。“从气候看,火星表面温度很低,辐射严重,只有重建全球性磁场,才能防止辐射和大气流失。”杨宇光说,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力掌握改造火星的技术。那么,改造火星环境行不通,闭环生态系统呢?
“生物圈二号”(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的失败,证明人类也没有能力在火星上建立闭环的生态系统。所以,人类在本世纪不具备移民火星的可能性。但是,杨宇光指出,人类应在火星表面建立长期有人居住的、定期轮换值守的科考站,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现代天文学以及宇航技术的进步,让人们认识了太阳系空间,对我们的近邻火星也有了很多的了解,而且人类一直想登陆火星去看一看,更是一直有大规模移民火星的梦想,其实这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火星的大气层是个问题,虽然火星大气层的成分和地球大气层相似,但火星的大气压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左右,人类在上面呼吸是非常困难的,那么我们能改造火星的大气层吗?
火星,这颗人们熟悉的类地行星,有何神秘之处?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类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实现吗?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郭文彬 摄 人类为何对火星“情有独钟”?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此前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人类火星探测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到今年6月底,全球共实施了44次探火活动。
科学前沿观天下 笃学明理洞寰宇每到10月份,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总能吸引无数的目光。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来自瑞士的米歇尔·马约尔(michel mayor)教授,以表彰其在天体物理学领域的突出贡献。mayor曾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即人类永远也不可能“逃离”地球,移居到太阳系以外的星球上。随着2019年诺奖的揭晓,这一偏激的论调再次受到了广泛关注…
各种科幻电影里,人类把火星当作移民太空的目的地。现实中,浩瀚星空,人类都争相选择火星作为探测目标。2020,火星将会很热闹,美国、中国和阿联酋都有去火星的计划。人类为什么如此执着于火星?这或许要从人类的火星情结说起。人类的火星情结人类对火星始终充满了向往。有人说,我们的生命原本就是来自火星,也有人说,地球的现在就是火星的过去。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移民哥”,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火星真的是有去无回吗?宇宙中有很多被科学家认为是超级地球的行星,它们有着与地球非常相似的众多结构与元素。在这其中就有火星,它甚至还被称为是地球的孪生姐妹。那既然如此,为什么火星被评为人类有去无回的星球呢?马斯克与火星
这是很多人疑惑的一个问题。这些人认为,即便地球的沙漠改造,也要比火星容易百倍,为什么人类要舍近求远,不把地球好好经营,却要投出巨资开发远方的星球呢?这种想法是对宇宙及其生命认识的浅薄所致,是普通人与高瞻远瞩的科学家们的思维区别。改造好地球,让人类生活的更惬意,这是一个短期行为,当然这个短期不是人们认为的今天或明天,也不是100年200年,而是1000年甚至10000年、10万100万年。
殖民火星是许多人的梦,但决不是马斯克的梦,因为他知道那只是一张单程票,第一批火星“殉道者”名单里不会有埃隆·马斯克的名字,甚至永远都不会有他的名字。马斯克与火星小白鼠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去火星的“100万探险者”一路上会遭遇什么吧。火星是一颗遥远的星球,它距离地球最近时也达到5500万公里,最远则超过4亿公里。
月球是个不毛之地,人们为啥一定要去那里鼓捣基地呢?尤其是老美,一天到晚扬言要重返月球,并建设基地。现在还有许多人连老美上世纪登月都还严重怀疑呢,谈什么“重返”?然后嗤之以鼻:哼!那么,人类为什么要建月球基地?人类终究要走出地球的,而要走出地球,月球就在家门口,是无法回避的第一站。如果这第一站都过不了,就别吹到什么深空了。
1.盗梦空间影片讲述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的造梦师,带领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艾伦·佩吉扮演的特工团队,进入他人梦境,从他人的潜意识中盗取机密,并重塑他人梦境的故事。作为诺兰的科幻三部曲,质量毋庸置疑,甚至可以与星际穿越所媲美。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盗梦空间》是一部集艺术审美和技术追求于一体的美国商业类型科幻大片,该片让主人公带领观众在梦境与现实间游走,如此虚实结合的设计或许会让观众产生疑惑,不清楚主人公身在梦境还是现实,所以导演为影片制造了很多元素来区分梦与非梦的状态。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电影《星际穿越》,影片的最终就是人类掌控了引力,实现了全体进入太空,在制造的巨型空间站中生活,避免了在地球上灭亡的结局。借此想说明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移民到底是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呢?毕竟移民的人数越多,难度自然是越大,这里除了起飞所需的火箭要越来越“给力”(也就是要能把那些人都带上宇宙),其次进入太空后,所在的空间站也需要极其庞大,并且各种基础生存系统都要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