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发现火星上也有了“文家市”!湖南这个红色小镇是如何“登”上火星的?
4月28日,根据我国月球与行星地名库(lpnd)发布的“天问一号着陆区附近地理实体命名”公告,其中有3个地方被命名为“文家市”。
文家市镇是浏阳市南部地处湘赣边界的一个历史小镇。有网友不淡定了,若遵循先到先得原则,火星上的中国地名是否就代表这块属于中国?如果能上火星,如何“玩转”这些中国名镇?听听专家怎么说。
火星上有22个中国地名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于 2022 年 3 月 9 日正式批准了位于天问一号着陆点附近以及可能的巡视区域内的22个正式地名,包括大家熟悉的平乐、西柏坡、文家市、窑店、天柱山、漠河等。
火星上以中国地名来命名的,是否就代表这个地方属于中国了?“‘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在着陆点及附近代表中国有命名权。”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肯定地表示,但不代表这个地方就属于中国。
△“着巡合影”。
从探索月球到成功着陆火星表面,世界上成功的国家并不算多,“命名权遵循一定的命名规则,代表一种能力和荣誉。”
目前月球上的中国名达35个。iau于2021年5月24日公布,批准中国提议在嫦娥五号降落地点附近的8个月球地貌的命名申请。这8个地貌名有天船地基、华山及衡山,还有中国著名人物裴秀、沈括、刘徽、宋应星及徐光启。
2030年后人类有可能登上火星
既然火星上也有了“文家市”,那么火星旅游和定居是否也能安排起来?为了便于理解,杨宇光先说月球。
中国、前苏联和美国都曾经从月球拿回过样本。如美国航天员6次任务共带回382公斤的月岩和月壤样品;中国嫦娥五号首次带回1.73公斤的月球“土特产”。
那么火星呢,至今为止没有任何国家能从那拿回样本。为何?太远……
月球距离地球约为38万公里,从地球发射飞船,最快4天能到月球。而火星与地球相距的平均距离却是2亿公里,最近点也超过了五千万公里。按照当前的航天水平进行计算,人类从地球发射飞船到达火星最近点,保守估计单程半年多。
△黑白图像。
目前人类在太空中停留最长的时间是803天,由前苏联/俄罗斯宇航员克里卡廖夫创造。往返火星所花费的时间要超出这个记录,航天员所面临的心理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这是距离问题。再看成本,上述1.73公斤的月壤,已经花掉极大的投入成本。若把人送到火星,“登陆火星已极其困难,更别说从火星返回了。”杨宇光说。一些科普数据供参考,若完成一次往返任务需要3年的话,或光航天员的食物就得10吨起。
根据马斯克的星舰计划,他将在2024年派遣第一批志愿者乘坐spacex星舰前往火星。有人说,这是一场没有回程的旅行。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是不可能发生的。”杨宇光说,没有回程的旅行,涉及道德伦理,国际上都还未开展讨论研究,所以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换个角度说,人类目前还未掌握移民火星的技术,所以本世纪内,人类不可能移民火星。但不代表——2030年后人类不可能登上火星。
建立定期轮换值守的火星科考站
如果说把大象放进冰箱分三步,那么人类要想登陆火星,也可以分这三步。
△火星彩色图像。
第一步解决成本问题。国际空间站投入已超过千亿美元,去火星登陆这件事,成本远超过国际空间站的所有投入。解决了钱的问题,就能有机会试验,就有可能实现火星短期访问。
其次是技术问题,含火星表面起飞技术、防辐射技术等。火星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又比月球大得多。火星表面起飞技术是首要关注的内容。目前送到火星最大的物体就是毅力号火星车,约1吨多点。送航天员的话,着陆火星的载人飞船至少几十吨以上,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从地球飞到火星、着陆火星……从技术上具备能载人往返火星的条件,一定程度上也等于可以“火星旅游”了。
最后一步,改造火星环境或建一个闭环的生态系统。“从气候看,火星表面温度很低,辐射严重,只有重建全球性磁场,才能防止辐射和大气流失。”杨宇光说,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力掌握改造火星的技术。那么,改造火星环境行不通,闭环生态系统呢?
“生物圈二号”(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的失败,证明人类也没有能力在火星上建立闭环的生态系统。所以,人类在本世纪不具备移民火星的可能性。但是,杨宇光指出,人类应在火星表面建立长期有人居住的、定期轮换值守的科考站,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电影《星际穿越》,影片的最终就是人类掌控了引力,实现了全体进入太空,在制造的巨型空间站中生活,避免了在地球上灭亡的结局。借此想说明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移民到底是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呢?毕竟移民的人数越多,难度自然是越大,这里除了起飞所需的火箭要越来越“给力”(也就是要能把那些人都带上宇宙),其次进入太空后,所在的空间站也需要极其庞大,并且各种基础生存系统都要准备好。
这是很多人疑惑的一个问题。这些人认为,即便地球的沙漠改造,也要比火星容易百倍,为什么人类要舍近求远,不把地球好好经营,却要投出巨资开发远方的星球呢?这种想法是对宇宙及其生命认识的浅薄所致,是普通人与高瞻远瞩的科学家们的思维区别。改造好地球,让人类生活的更惬意,这是一个短期行为,当然这个短期不是人们认为的今天或明天,也不是100年200年,而是1000年甚至10000年、10万100万年。
月球是人类移居火星的一个过渡基地,建立月球基地是当前不少国家的重点问题,对于月球的探索也是加大了各方面的力度,包括前期,日本,印度 等国家也宣布登陆月球的计划,看来月球真的是人类的必经之地了。近日,加上美国宣布重返月球的计划,不得不说月球开始成为人类的新“殖民地 ”,美国可能成为首个移居者。美国科学家称,通过对月球岩石样本的新研究发现,月球的内部实际上可能是潮湿的,并不是表面的这样干燥。
从大小外形上看,金星更像;从气温环境地貌成分来看,火星更接近。现在人类似乎是已经遗弃了金星而宠起了火星,已经把火星当作了人类第一个地外殖民地,对火星的探测不断进行着,而且已经有了2033年左右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火星更受人类或者说科学界的青睐,就充分说明了火星环境更接近地球,或者说更符合人类移民的生态要求了。
斯蒂芬·霍金在前几年宣传的观点是:要防止人类潜在的灭绝。我们人类,也许是所有自然界中的物种,都面临着一系列考验。我们已经开发或正在开发或被滥用的技术正在慢慢地摧毁我们。尤其是近几年越来越明显。第一,局部冲突不断还有核武器威胁。第二,我们的化石燃料引发的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即将到来的其他技术包括生物战,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
“人类从哪来,未来又会到哪去”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按照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人类的来历其实非常简单也非常普通,就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一样,是由简单生物一步步慢慢演化而来。事实上,虽然进化论已经提出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是仍然有许多人并不认同进化论,或者说对进化论的内容并不是全部认同。反对者们认为进化论并不能解释或者适用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现代天文学以及宇航技术的进步,让人们认识了太阳系空间,对我们的近邻火星也有了很多的了解,而且人类一直想登陆火星去看一看,更是一直有大规模移民火星的梦想,其实这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火星的大气层是个问题,虽然火星大气层的成分和地球大气层相似,但火星的大气压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左右,人类在上面呼吸是非常困难的,那么我们能改造火星的大气层吗?
水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且最靠近太阳的行星。轨道周期是87.9691天,116天左右与地球会合一次,公转速度远远超过太阳系的其它行星。水星因快速运动被称为墨丘利(mercury),是罗马神话中飞速奔跑的信使神。水星是表面昼夜温差最大的行星,大气层极为稀薄无法有效保存热量,白天时赤道地区温度可达432°c,夜间可降至-172°c。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地外星系的探索和憧憬就没有停止过,古有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现在有人类想要移居地外星球的美好愿望。而如今人类对于广袤宇宙的探索技术更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那么距离人类移居地外星球还有多久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目前太阳系内除了地球还有哪个星球最适合未来人类进行移民呢?目前在太阳系内最适合移民的星球就是火星,因为这颗星球位于太阳系的宜居带内,而且距离我们足够近。
如果“为什么要去外太空?”是一道多项问答题,想必答案将会非常多。地球资源会枯竭,养不活将来会像蚂蚁一样多的人类;未来某一天,人类可能像恐龙一样,因小行星碰撞而灭绝;人类自己也会毁于内乱或者崛起的ai。 当然我们也有一些不会显得那么狼狈的逃跑理由,比如人类就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动物,天生爱冒险。对于人类来说,黑漆漆的外太空一直有股不可抗拒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