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打满算我在莫斯科工作了差不多有一年,在这边我认识了不少华人朋友,与他们交流过程中,我也了解了一些当地华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下面就分享下我所了解到的当地华人生活。
在生活习惯上,俄罗斯人与欧洲人更为接近。许多中国人从东方文化的视角出发,会对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产生很大意见,甚至与其发生冲突。比如,经常让中国留学生感到困扰的是,室友或邻居的作息时间与他们有较大差异。俄罗斯学生通常晚上十一点左右开始做晚饭,锅碗瓢盆的嘈杂声、走廊里的说话声、房间里吵闹的摇滚乐或舞曲,一直持续到凌晨一两点。宿舍楼下还经常有人聚会到天明,他们开着汽车音响、抽着水烟、大声聊天,甚至互相飚车,引擎发出的巨大噪音影响了中国学生的休息。

另外,在俄罗斯的大街上,经常会出现向陌生人索要香烟的情况。而在中国,大街上很少有人主动与陌生人进行这样的“互动”,最多就是“借个火”,当然,现在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这样的行为也越来越少见。因此,许多中国人在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时,会不知所措,很难理解,一些不抽烟的人士还会感觉不自在。在中国,女性烟民占全体人口的比重较低,但在俄罗斯,女大学生在楼道口吸烟、女白领在街上匆匆丢下烟头继续工作的情景并不鲜见,这最初也很让中国人不解。
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如租房、砍价等,虽然不起眼,但着实也让莫斯科的中国移民们体验了一把文化差异,在中国,房子租出去之后,租客与房东形成了一种默契,若没有特殊情况,房东是不会到出租屋来的,有些房客还会更换锁芯,这样房东更是无法进入。但在俄罗斯,房东习惯随时到访出租屋,监督租户的行为,查看屋内设施的使用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这让华人很不适应。
在华人看来,房子租下来之后,就应该由租户自行使用,房东监督并无必要。当然,有些华人在做中餐时不太注意厨房的整洁,卫生习惯也不够好,这就容易引发双方矛盾。“砍价”文化在中国十分普遍,但在俄罗斯人眼里,这是不真诚、不信任的表现,不论是百货商店的柜台,还是地下通道的小贩,都奉行一口价成交的原则,绝不拖泥带水,在这一点上,华人们也会较难适应。
中国人有一种“吃请”的文化: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经常你来我往,互相请吃饭,体现关系上的亲密。但俄罗斯人更习惯aa制,除非在相当熟的朋友圈子中,才会“不分你我”,商量过后,由一人买单。一些中国人在与俄罗斯人交往的初期,为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经常请外国友人吃饭,后来却发现他们从不“回请”,便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认为俄罗斯人小气。在聚会方式上,中国人喜欢到餐厅或酒店大摆宴席,讲究排场和气派,而俄罗斯人则喜欢温馨隆重的家宴,享受制作美食和谈天说地的过程。
在与华人朋友交流过程中,当问到对俄罗斯人的性格有何印象时,许多华人都会回答一个字一一直。这不仅是指俄罗斯人说话不绕弯子,性格直爽,也是指他们行事直接,目的明确。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俄罗斯人会直接点出问题所在,不会像中国人一样考虑再三、心有城府。
中国人崇尚“中庸”,回答问题时喜欢说“无所谓”,这就容易让别人陷入两难境地,很难揣摩真实意图,而俄罗斯人一般会给出明确答案。中国人除了讲究含蓄、不轻易表露心事之外,还习惯于展现积极的一面,对陌生人“保持微笑和客气”,这有时却被俄罗斯人看作“虚伪”。
俄罗斯人会很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哭和笑都是真实的流露,很少故意遮掩。在行事风格上,俄罗斯人通常会选择更为直接的做法。就以“走后门”、“送礼”为例:在中国,“送礼”是门艺术,讲究如何用最恰当的理由,在最恰当的时机将礼送到合适的人手中,并使对方明白自己的需求;而在俄罗斯,程序就简单得多,只要将礼送给目标对象,再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就可以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俄罗斯人的做事方式与中国人相比,缺乏灵活性,显得更为刻板,不知变通,这也导致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低下:从机场海关,到机关办公室,“等待”成为了一种常态,这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中国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
在物质和精神的衡量上,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的偏好有所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物产丰富,在美食上颇有研究,经过历史上的多次饥荒,“民以食为天”的观念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使中国人将口腹之欲提到很高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使国人面临多样化的物质选择,消费精神日益上涨,仿佛物质就是生活的动力和追求。相比之下,俄罗斯人对美食、金钱等物质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更重视精神上的富足。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是,当俄罗斯老师问中国留学生们,你们最骄傲祖国的什么?他们通常会自信地说出“中餐”。而如果问俄罗斯人同样的问题,他们则会平静地回答“俄国文学”。
俄罗斯气候条件恶劣,物产并不丰富,从古至今,不论是由于外敌入侵,还是帝王开疆扩土,战争接连不断。再加上饥荒等自然灾害,俄罗斯人民的生存环境实在算不上优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列宁格勒围困”事件,直到今天仍是强大的俄罗斯精神的象征。
当前,在与西方的政治博弈中,俄罗斯遭遇多重制裁。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下降的情况下,多数民众仍保持镇定,生活安稳,也足以证明俄罗斯人内心的强大俄罗斯民族天生带有一种自豪感,对其他民族总是区别对待。从彼得大帝微服去欧洲学习开始,历史上,俄罗斯人的目光总是“向西看”,欧洲文化一直是俄罗斯人的效仿对象,这也让俄罗斯人对欧洲各民族产生了好感,更愿意与他们交往。

反观俄罗斯的亚洲面孔,包括来自中亚的劳工,来自中国的商人,还有少量来自日本韩国的留学生和企业驻俄代表,他们感受到的更多是俄罗斯人的高傲。在笔者的访谈过程中,中国移民经常提到,俄罗斯人不照顾不懂俄语的外国人,也不屑于讲英语,而是固执地只用俄语交流,让他们感到很不友好。
俄罗斯人比较团结,一旦遇到群体性的东西,比如办一个活动,或者什么赛事的话,俄罗斯人在一块的话就特别感觉到他们那种团结的气氛。他们喊的口号不是“加油”,而是“俄罗斯前进”。他们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很强。

对女性的尊重也是俄罗斯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男士要为女士穿脱大衣,进出都要女士先行,主动为女士开门、提重物,下公交汽车时扶住女伴的手…这些行为在国内不是很普遍,所以有些中国男士到了俄罗斯,很长时间也无法养成以上这些习惯,有时会引来俄罗斯女伴的不满。
气候问题在华人们的适应中是最微不足道的,几乎没有访谈对象向笔者强调过气候不适应的问题,来自北方,尤其是东北的移民,会认为俄罗斯的气候与家乡类似,很容易适应:而来自南方的移民则对俄罗斯充足的暖气赞赏有加。
俄罗斯宽广的国土造就独特而壮丽的自然景观,也为移民们提供了新奇探索的机会。莫斯科不够分明的四季、过于漫长的冬天,确实让某些华人稍有埋怨,但这也正是俄罗斯气候的独特之处,华人们也学着慢慢适应,利用这段时间沉静下来。大雪冰封了许多纷杂与肮脏,带来的纯净和安宁让心灵有机会探寻更加深处的秘密,伟大的俄罗斯思想的诞生正与这气候密不可分。

“民以食为天”,俄罗斯饮食与华人们早已适应的中餐有着较大差别。但在访谈中,移民们表示这方面问题其实不大。移民初期,会对俄餐有些不适应,中国东北来的移民则对俄罗斯饮食较为熟悉,能够很快接受。第一次尝试俄餐,可能会觉得种类少,口味单调,但吃习惯了之后,会发现俄餐其实营养丰富,在能量补给上也较为合理,能够很好地契合在俄罗斯生活的需求。
一些移民甚至爱上了俄餐中的黑面包,将喝茶吃甜点、早餐做三明治的习惯带到了国内。还有的移民开始深入探讨俄中饮食文化的不同:中国人将“吃”置于很重要的地位,而俄罗斯人似乎满不在乎,吃得较为粗糙、简单。这背后除了历史、人口、自然物产等因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相比于味蕾的贫困,俄罗斯人更害怕精神上的贫困。
我至今还记得刚到俄罗斯时的情景:“乘坐地铁,就发现地铁上大部分人都是手上拿着一本书或者一张报纸、杂志,在阅读,地铁里整个都很安静。只有我们几个中国人坐在那儿傻傻地看着他们,当时也没有手机。”俄罗斯人的阅读习惯世界闻名,书店数量多、种类全、管理先进,图书馆使用率高。部分移民也受此影响,开始买书,养成阅读的习惯。但由于语言能力不足、阅读目的驱使,大部分华人还是选择阅读中文书。

剧院和音乐厅对华人们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并不持久。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移民没有艺术品鉴的基础,只能从观赏的角度,对芭蕾、柴可夫斯基、以及一些话剧有一些表层印象,很多人仍将其作为俄罗斯“特产”,在有国内朋友到访的时候才一同前去观看,而没有使其成为真正的生活习惯。缺少专业知识和长年积淀,华人很难真正看懂芭蕾等舞台表演艺术,也就谈不上对这类艺术着迷,从而适应俄罗斯的文艺氛围。
各类博物馆也常充斥着中国人,但和剧院音乐厅一样,除了艺术专业学生、艺术品行业专家及爱好者,真正具有鉴赏能力的华人占少数。访谈中了解到,华人对俄罗斯古典绘画艺术较为熟悉,对主要画家和作品如数家珍,而且对其评价很高,认为功底深厚,注重传承,在结合东西方文明后,形成了独特的俄罗斯风格。
野外烧烤可以说是俄罗斯的一项特色活动。五月左右,春天到来的时候,整个俄罗斯都活了起来:小河边、森林里,人们带上自家的烧烤工具、大肉串、各式色拉,与三五好友一同享受欢聚的时光,这一活动方式也受到了中国移民们的欢迎。
总的来说,俄罗斯华人日子过的还算可以,华人们千里迢迢来到俄罗斯,除工作外,还要适应这里的生活。俄罗斯与我国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人民生活习惯等方面有诸多具体的差异,移民们经过长年累月的生活打磨,从惊讶和不理解,到逐渐接受,并与之相融合,为进一步充实在俄生活打下基础。
土耳其西北省份埃迪尔内与保加利亚接壤,当地的边境小镇长期主要依赖两国人员往来带来的商机,但自去年3月疫情在土耳其暴发后,游客踪迹难觅,经济一落千丈,许多商铺都在苦苦支撑!记者探访中发现,虽然现在土耳其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中国疫苗的到来,让当地民众看到了希望。flash version 9,0 or greater is required
#头条创作挑战赛#i. 语言差异和挑战中国人学英语多年仍未掌握流利的英语口语能力。这是因为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巨大的语言差异,学习英语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项挑战。尽管英语和汉语有些相似之处,但整体上它们有很大的差异。英语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在语法、词汇、发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巴基斯坦前总理伊姆兰·汗突然遭到了逮捕。据环球网报道,当地时间5月9日,这场冲突最终导致40多人受伤,30多人被逮捕,催泪弹空筒摆满了一大桌。而为了不再激化矛盾,警方暂时退出了他的住所所在的社区,法院也取消了对他的逮捕令。也因此,这次他突然被逮捕,才让外界觉得相当错愕。(警方发射的催泪弹空筒)当然,这也不能怪外界多想。
大家对于希腊的印象,大概是海水在岸边拍打,很多人在沙滩上晒着太阳,完全沉浸在蓝白相间的浪漫国度里。近几年,有很多华人选择移民希腊,他们在希腊开启了浪漫的生活。今天,就为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希腊的华人生活,以及这个国度的风土人情。希腊作为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这里的人民比较热情。不排斥外来人员,对孩子很友好。
《乘风2023》这档大型女团综艺终于开播了,看到一大群漂亮姐姐们在台上辛勤排练,互相打气鼓劲儿的画面,真是暖心又带感。这期节目不仅聚集了国内知名女星,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姐姐们参与其中,文化背景各异的组合无疑更添节目的看点。其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非古风戏腔天后唐伯虎莫属了。虽然之前听说她可能被淘汰的传闻,但首播当天唐伯虎高冷的古风造型一出场,就让所有观众都惊艳到了。
如果大家玩过《 如龙 》,想必对里面街友的场景印象深刻。你或许觉得里面的景象只是游戏效果,但事实上,现在日本不但有这样的贫民窟,而且要比游戏里展现的还要残酷许多。《 如龙 7 :光与暗的去向 》游戏截图▼ 翻翻 youtube,就会发现最近流量爆炸的日本 vlog 主题,并不是拍吃什么精致和风食物、看什么动漫文化、花前月下。
市面上推出移民项目的国家也越来越多,移民政策更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这导致很多人举棋难定、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全球最热门的5个老牌移民“大国”:英国,加拿大,澳洲,新加坡及美国的移民政策。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移民目的及个人背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项目。一、英 国英国一直是热门移民地点,透过现有签证在当地投资、工作、留学,住满指定年份后,便可申请英国永久居留权。
在西班牙准备长居的朋友,都将会有一张居留卡。这张带有个人信息,照片和一串外国人号码的小卡片就是本人在西班牙拥有合法居留的证明,受到西班牙移民局规范管理并且获得相应的外国人权利。根据来西班牙的途径和目的的不同,居留卡的类型也不一样,权利也有差别。比如持有学生居留的朋友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在西班牙完成学业但是不能够自由工作(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允许申请打工许可),持有老板居留的人可以在西班牙开公司但是不能为别人打工。
在日本,特别是在地铁没有很发达的地方都市,不少人都会选择以车代步。不过,日本的交通规则出了名严格,身为外国人一不小心便很有可能违反。本文会讲解在日本开车时的基本注意点,以及必须要留意的常犯交通规则。不想增加你的旅行或日常生活开支,就记得要好好遵守这些交通规则。开车的基本注意点首先是行车方向。日本车辆都是靠左行驶,因此驾驶席和方向盘都是在汽车的右边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936位真人的故事我是移民哥,70后武汉人,现在在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生活。曾经,我是移民哥,却因老师一句话,退学跑到了欧亚大陆边缘的小岛国——塞浦路斯,从此开启了我的开挂人生。曾经,我因骑摩托车没戴头盔,被警察拦住要送法庭,却因精通中英希腊语得到豁免,还意外成为政府的特邀翻译。后来凭实力成为当地唯一一个取得注册中文导游资格证的人,唯一一个当地政府联名推荐取得塞浦路斯国籍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