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元属陕西行中书省,明置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甘肃省在我国西北部,元属陕西行中书省,明属陕西布政使司。宁夏在我国西北部,元置宁夏路,属甘肃和陕西行中书省,明置宁夏府,后改宁夏卫,属陕西布政使司。明朝陕西布政使司辖八府,二十一属州,九十五县。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二十九万四千五百二十六,口三百三十一万六千五百六十九。(《明史·地理志》)陕西与山西隔黄河为邻,古有秦晋之好的典故,元朝末年扩廓贴木儿父子势力强大后,首先是从山西定陕西,与陕西李思齐军决战于关中等地区,使陕西地区屡遭兵乱,明朝建立,晋王多次带山西军出塞外筑城屯田。《明史》、《明实录》记载:洪武十三年五月,洪武二十二年九月,洪武二十八年正月,永乐元年八月,四次大批移民于该地区。
陕西省合阳县梧桐《党氏族谱》记载,始祖党士真于明洪武四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处奉诏迁徙河阳、梧桐,迄今六百廿余载,延长县《古氏家谱》、宝鸡《王氏家谱》、韩城《王氏家谱》、武功《戴氏家谱》、彬县《陈氏家谱》、固源《郑氏家谱》、米脂《井氏家谱》、眉县《刘氏家谱》、岐山县《杨氏家谱》,澄城县马店村《孙氏家谱》,长宁村《贾氏家谱》等都明确记载其先祖迁自山西省洪洞县。西安市韩森寨文化馆刘德林来信说:“陕西省宝鸡地区扶风县吕公乡聚粮村刘家场人是由洪洞大槐树处迁来。”西北电动工程学院樊昌信函告说:“陕西省眉县阳峪乡刘家什村,居民大多姓刘,他们的祖先是山西省一棵大槐树下迁移而来。”宝鸡市龙泉中学李仲林函告:“陕西麟游县丈八乡店子壑口村,鸳鸯河村,刘氏先祖传说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移来的。”西安市陈伯林函告:陕西省彬县义门乡义门村的窦姓祖先是从洪洞迁移而来。陕西省高级法院戴冠函称:原籍是陕西武功县杨棱乡寨东村人,祖先是山西大槐树人。澄城县孙仲哲说:“在陕西澄城县广大地区盛传祖先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底下迁来的。我的原籍是澄城县罗家洼乡东马店村,有《孙氏家谱》序言记载先祖是从洪洞迁来的。”麟游县纪佳德来信说:“麟游县招贤乡永丰村漫湾小队赵加保同志谈,他的曾祖父说:其先祖是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集中,先迁到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叩村定居(当时有赵家石碑记载),赵加保的祖父于清朝迁来麟游县漫湾大队定居。招贤乡石家咀和邢安岭两个小队都是邢姓,他们也自洪洞迁移而来。”宝鸡县王宝生也说:我们这儿相当的一部分人说是从洪洞移来的。新疆喀什升市郑荣祥来信说:原籍陕西城固县孟营乡郑塘村人,从山西洪洞迁移的祖先是兄弟三人,分居三处,把铁锅砸烂,分拿锅沿、锅帮、锅底以便相认。北京市杨德颖信中说:原籍陕西米脂县,相传我的祖先是从大槐树下迁来,米脂井姓也是从洪洞迁来。合阳县粮食局李志斌函告:洪洞县“是我们李氏族祖的故乡。明建文年间,二世祖扶老携幼从大槐树下迁来合阳县南知堡槐园定居,因而从本族十世起,历代祖先名讳中嵌入了纪人、纪年,对后代子孙满怀期望,不忘先祖的12个辈分字:‘建文李景、春克乃心、敬承祖德’。现在,南知堡槐园李氏已传至22代。”又有王杰,陕西韩城人,清乾隆时状元,著名学者姚鼎为其神道碑撰文道:“公讳杰字伟人,王氏先世居山西洪洞迁陕西韩城。陕西移民以宝鸡、关中以及邻近山西的地区为多。”
甘肃省濮文全主编的《高台濮氏简史》记载:“根据民间传说和有关历史史志的记述,推断五坝堡濮家庄濮氏祖源,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一带,约在明代初年奉朝命西迁充边,途经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集中,辗转来到西北边陲——甘州卫地三工堡落户。嗣后,约在明朝万历年间,濮氏宗族中有一户人家,从三工堡来到五坝堡东土谋生,为当时本土八姓之一(其余七姓为:白、费、刘、谢、石、雷、张等)。自此,扎根本土,渐次繁衍。濮氏先祖来到本土后,历经沧桑,随着岁月的延伸,人口增殖,事业发展,家庭兴旺,遂脱离了三工堡宗室体系,另立了宗谱,修建了宗庙,编排了宗序,成为五坝堡濮氏一宗。起宗谱牒因年代久远已经失传,代代口口相传的两地宗族关系,至今影响深刻,思念故土的心绪始终不断。”镇原县王玉琴来信说:“我先祖世居琅琊郡,有家谱记载,在明朝建文帝年间,由山西大槐树下集中而迁居镇原,据载在大槐树下朝廷设有专门负责移迁的机构,办理迁移手续,并且有人护送移民。我先祖原是武将出身,有护送迁民之责任,来到现在的镇原县,在孟坝乡的什字乡落户。我王姓现有二千余人,分别是居住在镇原、孟坝、方山、庙集、平泉等地。”甘谷县金川乡原家庄原耀信中说:“甘谷全县土著仅有王、姚、李三姓,王姓在城东苍耳王村,姚姓在城北渭河畔姚庄,李姓在尉家沟,其余皆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湖北江陵赵金其也称:“原籍甘肃省张掖县,先祖是自洪洞县迁来,已传十五世。”天水市太系乡窝驼村张宏安函告:此地人都说,祖先是自洪洞大槐树下迁来的,我家是“玉柱张”,皇帝钦赐先祖“一玉柱”。
“蔺家堡子”,蔺家堡子,又名“卧龙岭”,地处洞清沟自然村,属礼县周蔺村管辖。位于东经,在西汉水长江上游。这里物产丰富,美丽富饶,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几百年来,“蔺家堡子”人繁殖生息在这里,这里的山水养育了这一方人,造就了“蔺家堡子”特有的的风土人情。
卧龙岭全貌
关帝庙,千年古槐全貌
始建于明朝万历年的古城墙
历经风霜的古城门
关帝庙始建于明朝初期,复建与1989年
走进关帝庙,古树的全貌呈现在我们眼前。树皮上长满苔藓,整个大树由三个大人手拉手也不能合抱,据了解,该树胸径达1.8米,主杆支分八支分向八方,有“卧龙岭 八卦古槐”之美称。整个大树犹如一把巨伞、将“关帝庙”遮盖的严严实实。冠幅为东西20多米、南北30多米,树高20多米。该树保存完好,树形优美,长势旺盛,独木成林,自成美景。 《据. 有关部门考证,该古树大约有1600年之久》大树根系已经无法提供大树之需营养,全靠大树根系上面绿苔为大树提供营养。冬季枝干如枯,夏季枝叶茂盛,神奇至极。
千年古槐,又称八卦槐据考证为“树龄为1600左右”
难能可贵的是,蔺家堡子保存着一块见证堡子悠久历史的石碑。二0一六年七月十五日,我联络礼县文物局、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单位,连同本村前辈老者一同对石碑碑文进行了校译报道,对蔺家堡子历史进行了勘察考证及蔺氏先祖迁移路线研究。
据洞清沟藺家堡碑文誌记载:且夫洞清沟之神山,上有关帝庙一座,曰大众葢。自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流贼大变,众民无所躲避。乃籍地利之峻极,神圣之威灵,议修堡寨。堡内並堡后三面尽属屯田地,一处于堡人“蔺邦魁”等众以为御贼之方……于今已有三百余年,由太平年院无人経守,匿失文契后代得知之。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间,反后有“薛含閠”之父无安生之地,寄居堡内,将堡内外屯地每年承纳租籽,“四斗五升”以为、 关帝庙香火之资,犹如先念“蔺现章”之父一样承租……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间,“薛含閠”在“徽地”暗抅来甄斤、换子偷卖堡前“公地一分”……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间……。人等执守而中、人犹恐日后遗失,故特立碑文,以为世世子孙承远为据。太清飞龙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夏四月穀旦堡(大寨)頭人周凌霄、蔺文学、马殿邦奠立。
风蚀雨打的石碑,矍铄的古树,以顽强的生命传达着礼县蔺家堡子人古老的生活信息——它们是堡子人生活劳作的见证和印记,是祖祖辈辈诉说过的历史,它与礼县的历史文化、人文山水、文物遗迹交相辉映,是构成礼县特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山川风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小浸润在蔺家堡子民俗文化里的我,虽然常年在外创业,但一直眷恋着家乡。家乡是我生命的摇篮,记载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和浓浓的牵挂,这种情愫已经融进了自己的生命,寻根蔺氏溯源也是关注家乡报效家乡的夙愿。我成立了“陕西启源文化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主要以史学考证、姓氏寻根联谊、文化传播等为中心。我查阅了《史记》(汉 司马迁著)《三国志》(汉陈寿著) 《礼县志》明、清版(礼县志史办编委会)《礼县文史资料》(礼县政协文史委编)《中共礼县党史大事记》(礼县党史资料办公室编)《尚书》《汉书》《史话秦州》等资料,研究了《蔺氏族谱》部分遗留及本村老人“蔺鼎新、蔺鼎科”二人口头传说先辈们遗传为“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至此”,有待我进一步考证补录。”
陕西、甘肃的移民分布在关中地区,宝鸡地区及邻近山西地区多一些,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山东、河南间接迁移去的。根据地方志、家谱、碑文及信函资料不完全统计,陕甘宁地区移民51县(市)。其主要分布:西安、铜川、宝鸡、岐山、武功、眉县、三原、户县、蒲城、韩城、大荔、合阳、白水、澄城、银川、青铜峡、石咀山、麟游、兰州、甘谷、天水、张掖、镇原、扶风、彬县、米脂、绥德、吴堡、周至、民乐、景泰、中卫、兴平、乾县、会宁、榆林、武威、商州、固原、华阴、古浪、洛南、商南、山阳、丹凤、城固、威南、靖远、平凉、庄浪、渭南、临泽、高台。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句歌谣直面地牵引出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事件——“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很多人幼时在爷爷奶奶身边承欢膝下的时候,总会有这样一个记忆,在某个星河灿烂微风蹁跹的夜晚,跟爷爷奶奶搬着小马扎坐在院子里,抬眼是满目繁星,耳畔有清风呢喃,爷爷奶奶的思绪也变得幽深久远,他们总爱牵着我们的手说起从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自3月10日起,意大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封城禁令。意大利的确诊人数一度全球最多,令外界颇为担忧。目前,意大利疫情已有趋缓迹象,但官方表示原定于4月13日结束的最严格措施还要延长至5月3日。意大利民事保护部门负责人、新冠病毒应急委员会专员博雷利4月15日指出,当天意大利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增至165155例,死亡病例增至21645例,治愈病例增至38092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征程上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同步推出“历史上的今天”栏目钩沉那些已然过去的“今天”启迪新时代的奋斗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在新征程上再创荣光2000年8月17日首批三峡移民抵崇明:到家了!2000年8月17日,由重庆市云阳县启程来沪的首批150户、639位三峡库区移民,乘坐长江“江渝9号”轮安抵上海崇明,并于中午全部到达新居安顿落户。
明朝初年的大移民又称洪武大移民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我们熟悉的瓦屑坝、山西洪洞它们一南一北构成了明朝初年巨大的移民集散地(明初移民图,参考《中国移民史》)(山西洪洞大槐树公园,摄影师@太白雪)安徽地跨南北是中国南北文化的交融地从移民来源上看淮河两岸地区
【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及时获取国际教育,科技,文化,经济及世界语(esperanto)最新资讯】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其建设时间之长、建设难度之大、涉及难题之多,是全世界范围内都不曾遇到过的。这其中,最大的困境,恐怕还在于水库修建区域的大量居民应该如何疏散。上百万人,背井离乡,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安置会成为巨大的不稳定因素,而如果妥善安置则不仅能完成项目,还能作为中国管理水平的样本以鉴后世。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自古以来,南海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菲律宾方却态度坚定的将南海“收入囊中”,此举引起中国的不满,双方矛盾一触即发。秉承着先礼后兵的原则,中方在此事上持续和菲律宾周旋,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逼迫菲律宾退让。
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5a级景区,是以寻根、祭祖为主体的唯一民祭圣地。洪洞大槐树移民时间主要以北宋末年南宋南迁开始,到了明朝之后达到了高潮,然后延续到清代中叶。明朝时期山西洪洞县的移民迁徙长达50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迁徙到各地的移民后裔达到亿计。可以说全球除了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关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和南疆库尔勒市哪个城市更适合定居?以下为网友的观点:@让飓风吹:我选库尔勒市!原因如下:乌鲁木齐污染较严重,尤其冬天更厉害,交通拥挤。库尔勒空气环境比乌鲁木齐好,水源丰富、干净,有全世界闻名的库尔勒香梨的地方,一定不差。@雨过田:乌鲁木齐作为新疆首府,它的消费环境较好、工作机会较多...
西班牙:西班牙有一种移民方式叫做非盈利移民,只需要你有足够的收入和存款就可以申请了,没有学历、语言等等要求。收入每个月大约需要2-3万人民币,存款个人申请大概要50万人民币,全家一起申请大概要100万人民币。此方式申请最重要的是证明你足够有钱,所以你的收入、存款高于标准那么申请成功率非常高。奥地利:奥地利的移民方式叫做配额移民,所谓配额就是奥地利每年会向全球发放固定数量的名额,招满即止。
摘要:在江苏省北部、山东省中部和南部、安徽省北部、河南省东部和中部、河北省南部以及其他部分省市,多年来流传着明朝初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传说,困扰着专家学者和广大寻根者。很多寻根爱好者多次到山西省洪洞县寻找自己祖居地,却次次都是失望而归。研究移民史的专家学者对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移民传说真实性持否定意见,但又找不到真正的移民源头。
移民到新疆哪个地方好(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和南疆库尔勒市哪个城市更适合定居)
山东大槐树23个姓氏名单(历史上山西大槐树移民共涉及869个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