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2月11日电题:(新春见闻)“华人老家”洪洞大槐树:数万移民后裔的乡土记忆
作者刘小红
常言道,老家就是越老越想回去的地方。2019年春节期间,素有“天下故乡,华人老家”之称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园内处处彰显着老家年味儿,在外漂泊许久的八方游子们终于“回家”,阖家团圆、守岁祈福……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山西洪洞的大槐树是很多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也是亿万移民后裔心中“家”和“根”的象征。春节期间,这里人流如潮,每一个人都在诉说着他们的思乡情。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摄
此间,洪洞大槐树景区推出第十三届洪洞大槐树民俗中国年活动,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非遗更能彰显老家年味儿。在景区民俗村里,随风旋转的五彩风车、金黄剔透的糖画、惟妙惟肖的面人,已不多见的非遗手工艺品总是能让游客久久驻足,让孩子们新奇不已,家长们倍感亲切,“这是童年的记忆,老家过年的味道”。
在景区内的院落里,土坯墙、神祗画、灶台土炕、织布机、农具、老粗布、草编筐、剪纸等,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景区茶楼处给“连手”们带上一份来自老家的礼物,让游子们将老家的记忆留在心底。
在景区民俗村里,随风旋转的五彩风车、金黄剔透的糖画、惟妙惟肖的面人,已不多见的非遗手工艺品总是能让游客久久驻足,让孩子们新奇不已。 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摄
来自山东的周斌先生激动地告诉家人:“来回穿梭的梭子、咔咔作响的机杼,奶奶坐在灯旁脚踩踏板,两只手来回投梭接梭,这是我做梦都想的儿时场景!”
在洪洞老家,祭祖祈福是家家户户必有的仪式。在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里,“寻根、祭祖、祈福”是不变的主题,也是海内外游子回家之时为先祖送上的最庄重的礼仪。古大槐树处,终于回乡的游子为先祖请香、点灯祈福;大槐树旁,人们将写好心愿的祈福带悬挂周围祈盼心想事成;献殿内,传统《祭祀》中的饮福受胙让游子们体验参与分享着祭祖后的供品;祭祖堂前,孩童用心在祈福牌上书写下新年祈愿……
在景区内的院落里,土坯墙、神祗画、灶台土炕、织布机、农具、老粗布、草编筐、剪纸等,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摄
来自福建的刘先生表示,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带着最朴实的乡土记忆,一菜一汤都飘散着最亲切的家的味道。
据了解,元末明初,洪洞大槐树下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如今,大槐树移民子孙繁衍遍布中国各地,并辗转迁徙海外。因此,每年回乡祭祖的移民后裔络绎不绝,形成了丰富的移民传说和悠久的祭祖传统。记者11日从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了解到,春节期间,洪洞老家接待海内外游客近9万人,同比增长7.53%;门票收入近300万人民币,同比增长6.35%。
听乡音识乡亲、叙乡情忆乡愁,处处散发着浓郁老家民俗风情和独特根祖文化气息的洪洞老家,总是能让弥足珍贵的根祖亲情镌刻在每一位奔波在外的家人心底,让古槐后裔们坚守着的初心。
记住回家路,莫忘根祖情。(完)
常言道,老家就是越老越想回去的地方。 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摄常言道,老家就是越老越想回去的地方。 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摄中新网太原2月11日电题:(新春见闻)“华人老家”洪洞大槐树:数万移民后裔的乡土记忆作者刘小红常言道,老家就是越老越想回去的地方。2019年春节期间,素有“天下故乡,华人老家”之称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园内处处彰显着老家年味儿,在外漂泊许久的八方游子们终于“回家”,阖家团圆、守岁祈福……
笔者曾多次实地走访过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和大兴区长子营镇,并前往国家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包括北京、河北等地地方志,如《通州志》《大兴区志》等,发现均有大量对大明洪洞大槐树移民的记载,这恰恰和《明实录》《明史》里有关洪洞大槐树移民记载进行了确凿的相互印证,加之近年来相关姓氏家谱等资料汇集,形成了完整的互证链条,使明代长达50余年的洪洞大槐树移民史实成为不争的事实。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的那么坏。——莫泊桑《一生》天涯咫尺间,秋风萧瑟了落叶,枯黄的缱绻着不了情,是根的呼唤,是土地的呐喊。落叶归了根,浮云化了雨,我漂泊的心无处安放,哪里是我的故乡?年前轻狂铅华洗,雨打梦中湿莲花,一个翻飞的梦,是我心心念念的理想。落叶总是念着根,流水总是思着海。恋,恋,恋,一场繁花落,念,念,念,无处可言诺。
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5a级景区,是以寻根、祭祖为主体的唯一民祭圣地。洪洞大槐树移民时间主要以北宋末年南宋南迁开始,到了明朝之后达到了高潮,然后延续到清代中叶。明朝时期山西洪洞县的移民迁徙长达50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迁徙到各地的移民后裔达到亿计。可以说全球除了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当我们打开网页,随便一搜“山西洪桐大槐树”,便可以看到很多有关大槐树移民的文章。其中有人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明初大槐树移民的后代。时至今日大槐树移民的后代不断开枝散叶,其人数早已接近了2亿人,而且范围也遍布全国各地,包括宝岛台湾。除此之外,在河南、山东、河北的很多家庭里,都会有一本代代相传的族谱,打开族谱就能发现,这些人大都是洪桐大槐树移民的后代。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句歌谣直面地牵引出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事件——“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很多人幼时在爷爷奶奶身边承欢膝下的时候,总会有这样一个记忆,在某个星河灿烂微风蹁跹的夜晚,跟爷爷奶奶搬着小马扎坐在院子里,抬眼是满目繁星,耳畔有清风呢喃,爷爷奶奶的思绪也变得幽深久远,他们总爱牵着我们的手说起从前。
在中国大部分的省份,民间都流传着一个关于山西洪洞大槐树的移民传说。传说中,很多人都说自己的祖先来自山西洪桐县。他们大多是在元末明初因为战乱、瘟疫和饥荒的背景下,被官府通过押解的方式,强制迁移到了现在的居所。在这则关于大移民的故事当中,被人提及次数最多的关键词包括大槐树、老鸹(鹳)窝、解手、小脚趾甲有复瓣等等。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句歌谣直面地牵引出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事件——“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很多人幼时在爷爷奶奶身边承欢膝下的时候,总会有这样一个记忆,在某个星河灿烂微风蹁跹的夜晚,跟爷爷奶奶搬着小马扎坐在院子里,抬眼是满目繁星,耳畔有清风呢喃,爷爷奶奶的思绪也变得幽深久远,他们总爱牵着我们的手说起从前。
在元朝近百年的统治下,中原地区民不聊生,自然灾害频有发生,加上统治者的高压统治,终于在元末导致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人口大量减少。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发生了“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明朝时期,当时将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洪洞大槐树这个地方,再分批迁往其他省份。
大凡上岁数的人,都喜欢说一句话,“老家就在大槐树”。大槐树出自“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自己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呢?这与明朝的大规模移民活动有着莫大的关系。整个明朝期间,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共有18次之多,涉及人口百万和当今的十八个省市的五百多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