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上岁数的人,都喜欢说一句话,“老家就在大槐树”。大槐树出自“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自己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呢?这与明朝的大规模移民活动有着莫大的关系。整个明朝期间,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共有18次之多,涉及人口百万和当今的十八个省市的五百多个县。
每次政府有目的、有计划的强制性移民,规模都非常大,位于交通要道旁边,人口稠密的洪洞县自然就成了重要的移民集散中心之一。
洪洞县的这个移民集散中心有多重要?甚至在此地广济寺还设立了局住员,负责给集中起来的移民编号,移民们领取到“凭照川资” 之后,便散奔向冀、鲁、豫、皖各地。
广济寺旁有一棵茂盛的大槐树,树上有一老鸹巢窝。移民们强忍离乡之苦,那棵茂盛的大树和树上那个老鸹窝,成为他们记忆中故土的象征,深深地融进了移民后裔们的血脉中,成了现今一亿多华夏子孙心目中故乡的象征,成了他们萦回梦绕的精神家园。
据《明史》、《明实录》及大量家谱、碑文等史料记载,移民们的目的地主要是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北京等地,陕西、甘肃、宁夏页游少量移民。
如:河南地区的移民以洪武年间迁入者居多,永乐年间次之。据方志、家谱、碑文资料统计,移民中有95%以上来自于山西洪洞县。
河北、北京地区的移民,据家谱、碑文等资料分析,大多是永乐年间自洪洞县迁入的,这与该地区“靖难之役”期间战乱破坏严重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
迁往山东地区的移民主要分布于黄泛区的东昌、济南、兖州、青州等府,涉及今天山东的六十多个县市。移民迁入后,多以姓氏为村庄、屯名,也有以故土的县名为名的,如丁官屯、随官屯、胡官屯、李营、屯留营、长子营等。
如此大规模、强制性的移民活动,必定会在民俗学上有强烈的反应,民间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生理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双脚的小脚指甲是复合型的,也就是有两片小脚趾甲。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民间有两种解释:一是当时押送移民的官员们为防止移民中途逃跑,就强行在他们的小脚趾甲上砍一刀作为记号,伤愈之后,移民们的小脚指甲就变成了复合型的了。
二是,当时政府规定,家有两个儿子以上的民户,除留下小儿子外,其余的儿子都必须迁出。母亲为将来寻找儿子方便,便将被迁徙儿子们的小脚指甲都咬成了两瓣作标记。
复合型的小脚指甲这种生理特征,成为大槐树移民的遗传基因,也遗传给了他们的后代。所以,如何检测自己是不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后裔?看看自己的小脚指甲是不是复合型的就知道了。当然,这只是民间说法。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民俗上的反映。为防移民中途脱逃,押解他们的政府官员就会用一根大绳子将移民双手反绑之后连成一串,由于路途遥远,天长日久这些人就形成了背着手走路的习惯,而他们的后代也在耳濡目染中沿袭了这一生活习俗。
押解途中,人们的大小便都要请求押解官员解开被绑着的双手才能完成,于是一有人喊“解手”,人们就知道行进队伍中有人要大小便了。久而久之,“解手”就成了移民群体中“大小便”的特殊代名词。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大槐树若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在很多北方人的记忆里,多多少少都会有着关于洪洞县的回忆,只要向老人问起,就很少有不知道洪洞县大槐树的。更有一些关于这段历史的传说在民间口口相传,比如用镰刀将小脚趾的指甲劈成两瓣,以证是大槐树后裔,以便后人寻祖。
大家都知道李嘉诚有2个儿子,分别是李泽钜、李泽楷。李泽楷的风流史已经街知巷闻,前有为他生了三个儿子的梁洛施,后有年轻女友相伴。与弟弟李泽楷不同,李泽钜从出世开始,就被父亲李嘉诚精心栽培,有意训练他为接班人。李泽钜除了妻子之外,几乎很少有桃s绯闻。李泽钜的妻子也不同于梁洛施这类急功近利的女艺人,她有着自己一套嫁豪门"秘诀"。
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5a级景区,是以寻根、祭祖为主体的唯一民祭圣地。洪洞大槐树移民时间主要以北宋末年南宋南迁开始,到了明朝之后达到了高潮,然后延续到清代中叶。明朝时期山西洪洞县的移民迁徙长达50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迁徙到各地的移民后裔达到亿计。可以说全球除了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5a级景区,是以寻根、祭祖为主体的唯一民祭圣地。洪洞大槐树移民时间主要以北宋末年南宋南迁开始,到了明朝之后达到了高潮,然后延续到清代中叶。明朝时期山西洪洞县的移民迁徙长达50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迁徙到各地的移民后裔达到亿计。可以说全球除了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前言:“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歌谣,在我国流传甚广。不仅是山西省境内,就连千里之遥的安徽省以及江苏省都有不少人听过,甚至不少人说洪洞(tóng)县大槐树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过大家听过归听过,能够把这句话中涉及到的历史变迁讲明白的人就少之又少了。很多人在年幼时,听长辈们娓娓道来先祖的故事,得知山西大槐树的历史。
在元朝近百年的统治下,中原地区民不聊生,自然灾害频有发生,加上统治者的高压统治,终于在元末导致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人口大量减少。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发生了“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明朝时期,当时将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洪洞大槐树这个地方,再分批迁往其他省份。
在元朝近百年的统治下,中原地区民不聊生,自然灾害频有发生,加上统治者的高压统治,终于在元末导致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人口大量减少。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发生了“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明朝时期,当时将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洪洞大槐树这个地方,再分批迁往其他省份。
河南地处黄河流域,又有华北大平原的肥沃土地,古时候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正是因为这样,河南地区经常战乱不断,黄河又连年决口,造成百姓苦不堪言。但即使这样,很多人也不愿意离开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历史上河南人的迁徒一直都在,但是比较大规模的有五次吧!不过每次河南人的迁移,都是一场无奈之举。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的那么坏。——莫泊桑《一生》天涯咫尺间,秋风萧瑟了落叶,枯黄的缱绻着不了情,是根的呼唤,是土地的呐喊。落叶归了根,浮云化了雨,我漂泊的心无处安放,哪里是我的故乡?年前轻狂铅华洗,雨打梦中湿莲花,一个翻飞的梦,是我心心念念的理想。落叶总是念着根,流水总是思着海。恋,恋,恋,一场繁花落,念,念,念,无处可言诺。
洪洞大槐树李姓移民表 平定李氏一支始祖讳江, 于明洪武初由平阳府洪洞县迁居平定县州南营街, 后迁居西锁簧村; 临清李氏一支始祖讳伯当, 于明永乐年间自洪洞迁居临清县城西北肖家寨村; 临清李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临清县肖寨村; 新密李氏一支始祖讳政, 世居洪洞, 自永乐年间迁豫, 兄弟三人,长居密县, 次居洧川, 三居新郑, 迄今已传二十一世; 威县李氏一支始祖自明洪武末年由洪洞县二十五里方保村迁于威县直隶广平府曲周县城东北九十里的油坊村, 大始祖住魏家寨, 二始祖住李家店, 本生始祖行三讳三老
山东大槐树23个姓氏名单(历史上山西大槐树移民共涉及869个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