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处黄河流域,又有华北大平原的肥沃土地,古时候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正是因为这样,河南地区经常战乱不断,黄河又连年决口,造成百姓苦不堪言。但即使这样,很多人也不愿意离开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历史上河南人的迁徒一直都在,但是比较大规模的有五次吧!不过每次河南人的迁移,都是一场无奈之举。
从历史上来分析,晋朝的八王之乱使得河南最有文化的人跑到江南避乱,从此造就了江南出才子。北宋末年河南最聪明的生意人跑到浙江后造成现在浙江人聪明能干。明朝时胆子最大的河南人跑到福建,爱拼的福建人拼出来世界级大企业。民国时期的河南人迁移,因为战争和饥荒造成的。最后一次,则是在和平环境下的自由选择。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五次迁徙:
第一次大迁徙:公元(220-589年)南北朝期间,中原地区连年战争,加之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连带干旱和瘟疫等的影响,河南人在这长达400年的时间内,大量北方汉人中的精英不堪忍受异族的非人统治,纷纷南迁,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大迁徙。使得江南与南下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闽南话、闽北话、客家话、甚至南通话,基本上都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
这一段时期,典型的事件就是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残忍程度可想而知。
第二次:发生在北宋末期,因金兵大举进攻开封,开封沦陷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河南人,很难在金兵的统治下活命。没办法大批商人农民,又一次被迫向南迁移,这次大部分人迁移到了今天的浙江。这也是导致当时北方人口的锐减。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事件就是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之后,南宋的首都在临安府成立,大批的河南人忍受不了金人的统治,大批南下,来到了今天的浙江地区。
第三次是明朝开国初期。
不过这次不是战争导致的迁移,而是朝廷强制百姓大迁移的事情。元朝末年的时候,社会动荡,发生过很多的自然灾害,再加上战争因素,就让很多地区的人口突然之间减少了很多,好多城市都快要成为一座空城了,人尽皆知的是大名鼎鼎的扬州城只有18人。而山西、河南在这些地区当中的受灾情况是最小的,所以人口的缺失比较少,再加上还有很多其他地方跑来的受灾人群,所以山西、河南的人口就比较多。
朱元璋上位之后,为了能够让各地人口均分,就决定强制执行人口迁移,其中大部分河南人迁徙到了今天的福建。
第四次人口大迁徙:河南人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大迁徙。
第四次人口大迁徙,发生在近代。先是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中原的河南人往西北方向的西安等地逃亡;其次在1938年,国民党军队在逃跑路上为了阻止日军南下,居然丧心病狂地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导致河南、安徽和江苏三省的44个县市受灾,死亡了89万多人,河南人民不得不逃离家园,向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迁徙;最后是1942年的中原大饥荒,河南人民又一次处于水深火热中,由于当时不顾百姓死活救灾不力,导致饿死了300多万人。为了逃荒,河南人沿着陇海铁路向西北迁徙。至今,在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一些城镇,都有着很多河南人及其后代。
第五次大迁徙就是发生在现在。由于河南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工业基础又薄弱,无法吸收大量人口就业,加之南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非常快,所以很多河南人来到这里,粗略估计,保守的也有一千多万。
从历史上来看,其中的三次人口大迁徙与战争有关。第三次的迁徙是为了全国人口均等,而最后一次的人口迁徙,则是在和平环境下的自由选择,追求的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自愿的。
昨天和湖北的朋友聊天,他的孩子在当地的重点初中就读,孩子的户口还在河南,他正在纠结是否给孩子迁户口到湖北,避开河南高考的千军万马!是啊,谈及高考,对于人口大省的河南考生有说不尽的辛酸,省内就一所211学校—郑州大学,高考难度大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换个赛道,会不会让孩子离名校更近些呢?据统计,2022年河南高考人数已经达到125万位列全国第一,第二名山东省80万,中间相差将近一半!
据《卫报》日前报道,美国总统拜登的父母是爱尔兰裔,但他的母亲非常讨厌英国,以至于她拜登还透露自己的母亲曾访问过英国,在酒店下榻时得知自己房间的床是英国女王睡过的后,非常抗拒,宁愿在酒店地板上睡一晚都不愿意在床上睡,但拜登却很乐意彰显自己拥有爱尔兰血统的这一事实。拜登和他的母亲。 图源:《每日电讯报》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安徽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安徽省的合肥市、阜阳市、宿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安徽省的亳州市。亳州市是安徽省的第8大城市,同时也是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之一。常住人口接近500万,合计下辖了4个区县。那么,亳州市4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莆田,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称。人们了解莆田,以前的时候是因为这里的妈祖庙。近年来是因为莆田人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创造力。走进莆田,我们会发现,在这个近300万人口的城市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始出河南固始县,到了福建创莆田”。我们的导游姓傅,是莆田当地人。在她的解释下,我们逐渐了解到,原来绝大部分莆田人的老家是河南固始县。
河南地处黄河流域,又有华北大平原的肥沃土地,古时候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正是因为这样,河南地区经常战乱不断,黄河又连年决口,造成百姓苦不堪言。但即使这样,很多人也不愿意离开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历史上河南人的迁徒一直都在,但是比较大规模的有五次吧!不过每次河南人的迁移,都是一场无奈之举。
灵宝燕子山 郑攀 摄王又又 | 文上周五,豫记小伙伴应邀去参加灵宝的一个旅游推介会。“灵宝,就是那个产苹果的地方吗?”“dei!”提起灵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苹果。灵宝的苹果太有名了,特别是灵宝寺河山的,简直就是苹果中的贵族。但,灵宝除了苹果还有旅游资源!?灵宝位于河南最西边,豫秦晋三省交界处,位置相对于一省而言较偏,再加上苹果的光环又太大,使我们总是忽略它其他方面。
阅读前先点关注,以便您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比心??这是地球人物纪讲述的第266位人物。她叫小梦,老家是河南的,10岁时跟随父母来到新疆,毕业后回到新疆发展,因为缘分又嫁回了河南,生下一个儿子,她还是觉得新疆适合她,发现还是新疆好,孩子带到上幼儿园的时候她把孩子带到新疆娘家上学,跟父母一起投身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一个王朝,被后世以“盛唐”与“强汉”、“刚明”并列,唐朝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空前盛世。贞观盛世,唐朝周围的亚洲国家,如“琉球”、“日本”、“高丽”等,这些国家或向唐朝称臣,或与唐朝建立外交关系,现代我们被外国人称为“唐人”也是由于唐朝的的历史沿革。一、唐朝末年百姓移民的原因
河南地处黄河流域,又有华北大平原的肥沃土地,古时候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正是因为这样,河南地区经常战乱不断,黄河又连年决口,造成百姓苦不堪言。但即使这样,很多人也不愿意离开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历史上河南人的迁徒一直都在,但是比较大规模的有五次吧!不过每次河南人的迁移,都是一场无奈之举。
“父母在,不远游”,不过却有很多学子志存高远,基础教育阶段,一直在父母身边读书,高考结束后,迫不及待想要报考省外大学,感受不同地区的风土文化,还能挣脱父母的束缚。读书考大学,毕竟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学生高中毕业后,已经成年,拥有自己的人生选择,因此,每当看到学生报考省外大学后,家长也不好用亲情羁绊,即便心有不甘,也不会过于强求,不过依然对学生的未来充满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