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处黄河流域,又有华北大平原的肥沃土地,古时候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正是因为这样,河南地区经常战乱不断,黄河又连年决口,造成百姓苦不堪言。但即使这样,很多人也不愿意离开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历史上河南人的迁徒一直都在,但是比较大规模的有五次吧!不过每次河南人的迁移,都是一场无奈之举。
从历史上来分析,晋朝的八王之乱使得河南最有文化的人跑到江南避乱,从此造就了江南出才子。北宋末年河南最聪明的生意人跑到浙江后造成现在浙江人聪明能干。明朝时胆子最大的河南人跑到福建,爱拼的福建人拼出来世界级大企业。民国时期的河南人迁移,因为战争和饥荒造成的。最后一次,则是在和平环境下的自由选择。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五次迁徙:
第一次大迁徙:公元(220-589年)南北朝期间,中原地区连年战争,加之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连带干旱和瘟疫等的影响,河南人在这长达400年的时间内,大量北方汉人中的精英不堪忍受异族的非人统治,纷纷南迁,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大迁徙。使得江南与南下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闽南话、闽北话、客家话、甚至南通话,基本上都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
这一段时期,典型的事件就是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残忍程度可想而知。
第二次:发生在北宋末期,因金兵大举进攻开封,开封沦陷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河南人,很难在金兵的统治下活命。没办法大批商人农民,又一次被迫向南迁移,这次大部分人迁移到了今天的浙江。这也是导致当时北方人口的锐减。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事件就是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之后,南宋的首都在临安府成立,大批的河南人忍受不了金人的统治,大批南下,来到了今天的浙江地区。
第三次是明朝开国初期。
不过这次不是战争导致的迁移,而是朝廷强制百姓大迁移的事情。元朝末年的时候,社会动荡,发生过很多的自然灾害,再加上战争因素,就让很多地区的人口突然之间减少了很多,好多城市都快要成为一座空城了,人尽皆知的是大名鼎鼎的扬州城只有18人。而山西、河南在这些地区当中的受灾情况是最小的,所以人口的缺失比较少,再加上还有很多其他地方跑来的受灾人群,所以山西、河南的人口就比较多。
朱元璋上位之后,为了能够让各地人口均分,就决定强制执行人口迁移,其中大部分河南人迁徙到了今天的福建。
第四次人口大迁徙:河南人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大迁徙。
第四次人口大迁徙,发生在近代。先是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中原的河南人往西北方向的西安等地逃亡;其次在1938年,国民党军队在逃跑路上为了阻止日军南下,居然丧心病狂地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导致河南、安徽和江苏三省的44个县市受灾,死亡了89万多人,河南人民不得不逃离家园,向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迁徙;最后是1942年的中原大饥荒,河南人民又一次处于水深火热中,由于当时不顾百姓死活救灾不力,导致饿死了300多万人。为了逃荒,河南人沿着陇海铁路向西北迁徙。至今,在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一些城镇,都有着很多河南人及其后代。
第五次大迁徙就是发生在现在。由于河南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工业基础又薄弱,无法吸收大量人口就业,加之南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非常快,所以很多河南人来到这里,粗略估计,保守的也有一千多万。
从历史上来看,其中的三次人口大迁徙与战争有关。第三次的迁徙是为了全国人口均等,而最后一次的人口迁徙,则是在和平环境下的自由选择,追求的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自愿的。
邹庄村空中俯瞰图。栽种时如何协调足够的工人、如何确保栽种质量……8月22日上午,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邹庄移民新村会议室,“大邹庄建设当前重点工作推进会”正在进行。这项重点工作,是指“千亩草莓种植大棚项目”。按照计划,草莓最迟9月3日进行种植,年底便可产生效益,为村民增收。邹庄移民村辖5个村民小组,175户750人。
莆田市地处海峡西岸的福建中部沿海,素来被誉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特别是在这里发祥并传播海内外的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潮汕、湛江、海南、龙岩,南平到处都是莆田祖先移民过去,莆田人遍布各地,那么问题也来了,莆田人是从哪里过来的呢,莆田人的祖籍又在哪里呢?提到莆田人的祖籍,先说一个词语就是八姓入闽。
据《卫报》日前报道,美国总统拜登的父母是爱尔兰裔,但他的母亲非常讨厌英国,以至于她拜登还透露自己的母亲曾访问过英国,在酒店下榻时得知自己房间的床是英国女王睡过的后,非常抗拒,宁愿在酒店地板上睡一晚都不愿意在床上睡,但拜登却很乐意彰显自己拥有爱尔兰血统的这一事实。拜登和他的母亲。 图源:《每日电讯报》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河南及中原地区流传已久的民谚。但是何时、何因从山西移民中原,众说纷纭,矛盾百出,在人们思想上已成了久悬未决的谜。20世界80年代地名普查中,因洪洞移民问题涉及舞阳半数以上村名的含义、来历和建村时间,促使我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查阅明清史志未找到依据。1983年以来...
从青葱少年到花甲老人,今年67岁的冯月华,离开故土已50多年,但又好似从未离开——她每天喝的水都是来自故乡。如今,那里是无锡地区唯一一座大(ⅱ)型水库、江苏省六大水库之一,也是100多万宜兴居民的“大水缸”——横山水库。为了横山水库的建设,2000多名像冯月华一样的村民,告别祖祖辈辈生活过的故土,迁移到他乡重建家园。
莆田,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称。人们了解莆田,以前的时候是因为这里的妈祖庙。近年来是因为莆田人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创造力。走进莆田,我们会发现,在这个近300万人口的城市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始出河南固始县,到了福建创莆田”。我们的导游姓傅,是莆田当地人。在她的解释下,我们逐渐了解到,原来绝大部分莆田人的老家是河南固始县。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河南及中原地区流传已久的民谚。但是何时、何因从山西移民中原,众说纷纭,矛盾百出,在人们思想上已成了久悬未决的谜。20世界80年代地名普查中,因洪洞移民问题涉及舞阳半数以上村名的含义、来历和建村时间,促使我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查阅明清史志未找到依据。1983年以来...
昨天和湖北的朋友聊天,他的孩子在当地的重点初中就读,孩子的户口还在河南,他正在纠结是否给孩子迁户口到湖北,避开河南高考的千军万马!是啊,谈及高考,对于人口大省的河南考生有说不尽的辛酸,省内就一所211学校—郑州大学,高考难度大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换个赛道,会不会让孩子离名校更近些呢?据统计,2022年河南高考人数已经达到125万位列全国第一,第二名山东省80万,中间相差将近一半!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一个王朝,被后世以“盛唐”与“强汉”、“刚明”并列,唐朝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空前盛世。贞观盛世,唐朝周围的亚洲国家,如“琉球”、“日本”、“高丽”等,这些国家或向唐朝称臣,或与唐朝建立外交关系,现代我们被外国人称为“唐人”也是由于唐朝的的历史沿革。一、唐朝末年百姓移民的原因
就在前天下午,2019年的第一场雪落在灵宝寺河山,漫山遍野红彤彤的苹果上,落上薄雪,分外好看。这场雪,由西自东,依次落在三门峡、洛阳、焦作、郑州等多个城市。灵宝,河南最西端,三门峡最重要的城市。1976年2月9日,灵宝一支马车带着九个人的建矿队伍开进了深山老林中的枪马峪,铲下了挖金子的第一锹。去年,灵宝以62.5吨的黄金产量,名列中国十大产金县第二位,这也是灵宝连续34年获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