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庄村空中俯瞰图。
栽种时如何协调足够的工人、如何确保栽种质量……8月22日上午,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邹庄移民新村会议室,“大邹庄建设当前重点工作推进会”正在进行。
这项重点工作,是指“千亩草莓种植大棚项目”。按照计划,草莓最迟9月3日进行种植,年底便可产生效益,为村民增收。
邹庄移民村辖5个村民小组,175户750人。2011年6月,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村民们从16公里外的九重镇原油坊岗村,搬迁至此,成立新的建制村。
10多年来,邹庄村民的生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芝麻开花节节高。
九重镇镇党委书记周保全表示,“在产业发展之上,我们也注重激发老百姓的内在动力,邹庄村由原来的输血,基本完成了向造血的转变。”
新村再换新颜
宽阔整洁的水泥路、美观大方的光伏路灯、灰白相间的仿古墙面、错落有致的楼房小院、赏心悦目的花草绿化……步行在邹庄移民新村,能感受到农村的清新气息,也让人觉得像是走在干净的城市街道。
“搬迁以前,也想过把老房扒掉盖新房,但哪有那个实力。”8月22日,65岁的村民邹新柱向澎湃新闻感叹,搬迁前,他家是1987年盖的老房,已经漏雨。如今的居住环境,当时不敢想象。
村委会副主任邹会彦是“二代移民”,他的母亲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丹江口水库建设移民湖北,之后又搬了回来。
这次移民前,邹会彦三兄弟还没有分家,13口人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盖的三间瓦房和两间偏房里。听说要搬到邹庄移民新村,大家来看后,发现房子漂亮,交通设施也很好。
“老村交通出行不便利,那时候哪有水泥路?收庄稼都是泥里来、泥里去。”邹会彦回忆,搬过来时,楼房盖得好好的,可以“拎包入住”。
干净漂亮的邹庄村。
这几年,村里更是在人居环境上狠下功夫,对院前院后、排水、绿化都做了提升改造,效果肉眼可见。学校、卫生所、健身广场、村民服务大厅……邹庄移民新村的基础设施,更是越来越完善。
自2011年以来,邹庄村驶入产业发展“快车道”。移民搬迁后,邹庄村先后发展烟叶种植面积300余亩,户均增收2000元。邹庄村还利用南水北调移民村产业发展资金,与京都果园农业有限公司建立丹江绿色果树园基地;发挥紧临渠首快速通道的区位优势,把全村662亩土地流转给公司,发展莲藕、猕猴桃等特色产业,打造集采摘、住宿、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带动本村移民每年就业15000人/日,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8万元。同时,邹庄村通过引进投资、入股企业等,村年集体收益达30余万元。邹庄村还建设扶贫车间、引进藤编企业,让村中老人、妇女都有活儿干。
“我们怀念老家,但更愿意住在新家。”有村民感慨说,现在,村里搞草莓基地,也是为老百姓服务,“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智慧农田让种地像“玩游戏”
邹庄村人少地少,发展受限,就此,淅川县创新乡村振兴模式,成立大邹庄联合党总支,将邹庄村与周边3个村联合起来,一体化布局,一体化发展,并提出两个千亩计划:一千亩的智慧农田,一千亩的高效农田。
2014年,村民邹会议流转了100多亩土地,注册家庭农场,种植玉米和小麦。今年春耕时,趁下象棋间隙,他拿出手机,打开软件,说一声“三号基地,三号灌区开始浇水”,一公里外,浇水管自动从地里伸出,便开始浇灌。
“以前浇地要好几天,现在,一天就能弄完。”邹会议说。
邹会议使用的,是邹庄村今年开始施工的智慧农田项目。该项目由县里统一出资安装,将5g和物联网技术用于农业生产,种地就像玩手机小游戏,能实现灌溉、施肥、施药的自动化、智能化,还能自动测报虫情、监控土壤墒情等。目前,这种设施已经安装600多亩。每亩投资4800元,可以使用20年。使用该设施后,每亩浇水只要5元钱,化肥能省180元,而且省人工,增产增收。
与此同时,村里经过实地考察和详细核算,将收益好、见效快的草莓、苕尖产业,确定为千亩高效农田的发展方向。
邹庄村移民在京都果园务工
8月22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看到,数百座钢构的温室大棚矗立在田间。有村民顶着高温在搭棚,还有村民在耕地。大邹庄掘井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邹新献介绍,搭棚、耕地、水利施工同步进行,“上午六点到十一点,下午两三点到七八点,争分夺秒。最迟9月3日将进行种植,年底便可产生效益。”这些农田种植以草莓为主,考虑到土地因素,会隔换种植苕尖。
邹新献介绍,草莓种植合作社鼓励村民自愿入股,每人每股本金1000元,基本全部村民都有入股。草莓种植收益的80%归股民所有,15%归合作社,5%归联合党支部作为村集体收益。村民每股每年分红保底150元,据初步估算,村民每年每股分红在2000元左右。
正在现场搭棚的村民张好善告诉澎湃新闻,他的两个儿子在外打工,自家原本有20亩地,今年流转出去十五六亩,闲暇时便出来干活。搭棚每天100元,已经干了二十多天,估计靠搭棚今年就能赚五六千。等草莓开始种植,活也少不了。
“土地流转每亩每年800元,务工有收入,产业发展起来有分红。咱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张光先说。
九重镇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镇党委书记周保全表示,该镇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已建好,红色旅游、产业旅游、乡村旅游即将破局。其中,红色旅游线路大部分设在邹庄,要把这条旅游线路擦亮。“在产业发展之上,我们也注重激发老百姓的内在动力,邹庄村由原来的输血,基本完成了向造血的转变。”周保全说。
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介绍,该县将省委、市委“五星”支部创建与县内产业发展红旗、文明宜居红旗、社会治理红旗等“三面红旗”争创活动相融合,在全县开展“星旗同创”活动,促进乡村振兴,统筹做好移民后续发展稳定工作,确保移民工作高质量发展,让移民群众在新家园安居乐业。
校对:栾梦
随着各地高考线的公布,分数这个话题,再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有人说“考得好不如生得好”,意思是有些地方可谓“高难度模式”;例如河南、河北。有些则被家长们视为“高考天堂”,例如京津沪以及部分偏远地区;能以更低的水平入读大学。如今又一省份因为本科线创新低,被外界视为新晋的“高考天堂”。黑龙江高考本科线低至287分,外地考生深表羡慕
灵宝燕子山 郑攀 摄王又又 | 文上周五,豫记小伙伴应邀去参加灵宝的一个旅游推介会。“灵宝,就是那个产苹果的地方吗?”“dei!”提起灵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苹果。灵宝的苹果太有名了,特别是灵宝寺河山的,简直就是苹果中的贵族。但,灵宝除了苹果还有旅游资源!?灵宝位于河南最西边,豫秦晋三省交界处,位置相对于一省而言较偏,再加上苹果的光环又太大,使我们总是忽略它其他方面。
在中国大部分的省份,民间都流传着一个关于山西洪洞大槐树的移民传说。传说中,很多人都说自己的祖先来自山西洪桐县。他们大多是在元末明初因为战乱、瘟疫和饥荒的背景下,被官府通过押解的方式,强制迁移到了现在的居所。在这则关于大移民的故事当中,被人提及次数最多的关键词包括大槐树、老鸹(鹳)窝、解手、小脚趾甲有复瓣等等。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河南及中原地区流传已久的民谚。但是何时、何因从山西移民中原,众说纷纭,矛盾百出,在人们思想上已成了久悬未决的谜。20世界80年代地名普查中,因洪洞移民问题涉及舞阳半数以上村名的含义、来历和建村时间,促使我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查阅明清史志未找到依据。1983年以来...
莆田市地处海峡西岸的福建中部沿海,素来被誉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特别是在这里发祥并传播海内外的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潮汕、湛江、海南、龙岩,南平到处都是莆田祖先移民过去,莆田人遍布各地,那么问题也来了,莆田人是从哪里过来的呢,莆田人的祖籍又在哪里呢?提到莆田人的祖籍,先说一个词语就是八姓入闽。
一眨眼就到了7月中旬,各个地区已经陆续开始公布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截至目前,已经有宁夏、辽宁和河南三个省份公布了方案,而其他省份的调整方案马上也将与大家见面。目前,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并不算高,对于企业退休人员来说,在今年的养老金调整中补发1000元难吗?按目前的情况,大部分省份的养老金调整补发都会在7月份落实到位,因此养老金的补发就是补前面6个月的钱,6个月1000元,意味着每个月养老金调整增加金额要达到166.7元。
阅读前先点关注,以便您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比心??这是地球人物纪讲述的第266位人物。她叫小梦,老家是河南的,10岁时跟随父母来到新疆,毕业后回到新疆发展,因为缘分又嫁回了河南,生下一个儿子,她还是觉得新疆适合她,发现还是新疆好,孩子带到上幼儿园的时候她把孩子带到新疆娘家上学,跟父母一起投身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昨天和湖北的朋友聊天,他的孩子在当地的重点初中就读,孩子的户口还在河南,他正在纠结是否给孩子迁户口到湖北,避开河南高考的千军万马!是啊,谈及高考,对于人口大省的河南考生有说不尽的辛酸,省内就一所211学校—郑州大学,高考难度大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换个赛道,会不会让孩子离名校更近些呢?据统计,2022年河南高考人数已经达到125万位列全国第一,第二名山东省80万,中间相差将近一半!
就在前天下午,2019年的第一场雪落在灵宝寺河山,漫山遍野红彤彤的苹果上,落上薄雪,分外好看。这场雪,由西自东,依次落在三门峡、洛阳、焦作、郑州等多个城市。灵宝,河南最西端,三门峡最重要的城市。1976年2月9日,灵宝一支马车带着九个人的建矿队伍开进了深山老林中的枪马峪,铲下了挖金子的第一锹。去年,灵宝以62.5吨的黄金产量,名列中国十大产金县第二位,这也是灵宝连续34年获得荣誉。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河南及中原地区流传已久的民谚。但是何时、何因从山西移民中原,众说纷纭,矛盾百出,在人们思想上已成了久悬未决的谜。20世界80年代地名普查中,因洪洞移民问题涉及舞阳半数以上村名的含义、来历和建村时间,促使我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查阅明清史志未找到依据。1983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