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高考线的公布,分数这个话题,再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有人说“考得好不如生得好”,意思是有些地方可谓“高难度模式”;例如河南、河北。
有些则被家长们视为“高考天堂”,例如京津沪以及部分偏远地区;能以更低的水平入读大学。如今又一省份因为本科线创新低,被外界视为新晋的“高考天堂”。
“同分不同命”,估计是很多家长都发现的规律和现实。因为高考难度系数的差异,以及录取名额和生源数量比例等问题,同一院系在各地的录取分数有差距,这很正常。

但是,本科线降到不足300分,这似乎还是“首例”。今年黑龙江高考的分数线公布之后,很快引发国内家长的关注。
先看看重点线,文科430分、理科408分,这在以前基本是二本线。而本届的普通本科线,文科341分,理科更是低至287分。专科批次则只有160分。

对于专科大家倒不是很意外,全国各地都存在一百多分读大专的院校,只能说混个学历。但能被评为本科级别,再怎么说也是相对正规和有实力的“正经高校”。
如果287分就能上本科,真是令外地的考生羡慕不已啊。特别是来自高考大省,平日压力很大的同学,看完这样的分数段有种“怀疑人生”的感觉。
在自己的生源地可能连公办大专也考不上的分数,去黑龙江竟然是本科?羡慕之余,也存在不少吐槽和嫉妒的声音。

例如笔者就刷到一位来自河北的家长,直言:“我们这的孩子起早贪黑,可人家考这点分竟然能上本科”。若是调侃可以理解,但如果真觉得东北学生轻松,就是说风凉话了。
实话实说,笔者认为相对于河南等省份,东北的考生确实会更轻松一点。但因为黑龙江的本科线低,就觉得东三省的同学随便学一点就能考大学,就有些肤浅了。
就说沈阳吧,看看东北育才等重点高中每天几点放学,老师和同学什么状态,家长为争取教育资源付出哪些努力和成本。就会知道东北的家庭对子女教育有多重视。

这并非省会城市的特例,比如笔者所在的小城市,虽然工资不及省会、学校不如省会,可家长们的内卷指数并不低。
200元的口红不舍得买,但200元一节的辅导课和兴趣班家长却毫不吝啬,这是许多家庭的常态。说东北孩子轻松,属实是误解。以下3点才是分数线低的根源。
首先便是生育率低。在计划生育时期,东北便是最积极响应的;尤其城市地区,几乎普遍是一家一娃,独生子女率名列前茅。这跟很多“大省”里平均仨娃的背景明显不同。
而现在即便“放开”,选择要老二、老三的家庭也很有限。经常上网的朋友可能听说了,黑龙江这边初婚年龄已经延迟到31岁,晚婚程度位于全国榜首。

第二,许多家长在吐槽时,忘了高校招生的模式;高考本质是看学生在当地的次位和共同竞争的人数,并非分数本身。所以填报志愿的选择,以及生源地考生数量,对录取结果发挥影响力。
东北生育率低所以学生没那么多,不需要3个人抢一个人的教育资源。分数线低只说明好学生和差生差距大。
第三,降低分数线是为了“留人”,这是黑龙江在回应中给出的一个解释。东三省中,黑龙江由于气候、位置和经济等原因,年轻人外流可能更为明显些。留住学生也是种自救方法。

严格地说,在黑龙江读专科和末流本科,确实变得更容易了。但是不要把名义上的本科线,跟实际的二本录取标准混淆。
理科生287分,只代表“过线”;而过线和录取完全是两回事。一般这种情况是给“底层本科”和民办本科留余地。满足考生和高校招生的双向需求。
虽然取消了三本的概念,但原本“血统纯正”的公办二本,录取标准并不会因为名义上的本科线降低,就同步降低。东北学生想考重点院校,想进985、211大学,照样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考场外的东北家长)
东北人重视教育,卷得更厉害。这里也要提醒到达本科线的考生,千万别掉以轻心。为避免滑档,在填报时有必要选标准低的院校。
你如何看待黑龙江本科线新低?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一帮大神又出来作妖了,吹嘘移民海南高考多么多么容易,这些人要么是房产中介,要么是办证中介,无非是忽悠一些家长花钱办理海南户口或卖房子。我们来看看去年海南高考的各项数据。2022年高考各省一批线/特招线上线数据排名省市高考人数(万人)上线人数上线率1北京4.872241346.02%
河南地处黄河流域,又有华北大平原的肥沃土地,古时候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正是因为这样,河南地区经常战乱不断,黄河又连年决口,造成百姓苦不堪言。但即使这样,很多人也不愿意离开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历史上河南人的迁徒一直都在,但是比较大规模的有五次吧!不过每次河南人的迁移,都是一场无奈之举。
在经历了一次不如意的高考录取后,来自河南郑州的张军决定陪读小女儿,并在西安已陪读近5年。然而,类似张军的数以万计的河南家长们对于高考录取结果的不满,推动了一股名为“高考移民”的潮流。据第一财经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河南家庭希望通过“移民”来改变孩子的命运,而目标地点涵盖陕西、新疆、西藏、青海等省份,以及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线城市。
灵宝燕子山 郑攀 摄王又又 | 文上周五,豫记小伙伴应邀去参加灵宝的一个旅游推介会。“灵宝,就是那个产苹果的地方吗?”“dei!”提起灵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苹果。灵宝的苹果太有名了,特别是灵宝寺河山的,简直就是苹果中的贵族。但,灵宝除了苹果还有旅游资源!?灵宝位于河南最西边,豫秦晋三省交界处,位置相对于一省而言较偏,再加上苹果的光环又太大,使我们总是忽略它其他方面。
m女士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年龄分别10、8、3.因为一直在深圳从事线上中学教育行业,对华侨生联考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因为她很多的客户,都是在海外接受中学教育,在当地没办法找到优质的考试培训机构,为了参加华侨生联考,不得不在国内寻找线上培训。通过长期观察,她发现很多只有中等水平的孩子,成绩非常普通,最后通过华侨生联考都能入读前20的985高校。
阅读前先点关注,以便您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比心??这是地球人物纪讲述的第266位人物。她叫小梦,老家是河南的,10岁时跟随父母来到新疆,毕业后回到新疆发展,因为缘分又嫁回了河南,生下一个儿子,她还是觉得新疆适合她,发现还是新疆好,孩子带到上幼儿园的时候她把孩子带到新疆娘家上学,跟父母一起投身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从小女儿上小学4年级开始,张军已经在西安陪读近5年了。这名来自河南郑州的学生家长,有两个孩子。虽然大儿子今年已经大学毕业,但最终在郑州参加高考后的不理想的录取结果,却让张军一直充满遗憾,“如果当时能早点来(西安)就好了。也不至于连个‘211’都没上成。”第一财经采访发现,从郑州到西安,不少河南家长,都希望能通过“移民”,改变孩子的命运。
在经历了一次不如意的高考录取后,来自河南郑州的张军决定陪读小女儿,并在西安已陪读近5年。然而,类似张军的数以万计的河南家长们对于高考录取结果的不满,推动了一股名为“高考移民”的潮流。据第一财经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河南家庭希望通过“移民”来改变孩子的命运,而目标地点涵盖陕西、新疆、西藏、青海等省份,以及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线城市。
在高考界,流传这样一句话:同分不同命,考得好不如生得好。虽然整体而言,高考是最公平的考试,但是教育发展水平、高校资源、考生数量以及民族成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之间高考的竞争程度其实区别很大。比如,河南、广东高考的竞争程度堪称“地狱模式”,各批次的录取分数线都要高于其他省份,录取率却低得可怜;北京、上海、天津、西藏、青海、宁夏由于高校资源多、考生数量少或者加分、专项招生政策等影响,各个批次的录取分数线都很低,录取率却很高,属于高考“优惠模式”。
河南地处黄河流域,又有华北大平原的肥沃土地,古时候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正是因为这样,河南地区经常战乱不断,黄河又连年决口,造成百姓苦不堪言。但即使这样,很多人也不愿意离开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历史上河南人的迁徒一直都在,但是比较大规模的有五次吧!不过每次河南人的迁移,都是一场无奈之举。
西藏高考移民政策2023年(2023年,西藏高考移民政策将如何影响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