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安徽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安徽省的合肥市、阜阳市、宿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安徽省的亳州市。亳州市是安徽省的第8大城市,同时也是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之一。常住人口接近500万,合计下辖了4个区县。那么,亳州市4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安徽省是我国中部六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华东地区的省份。安徽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按照2020年的统计数据,安徽省总人口6100多万人。在我国各个省份中,6000万人口以上的省份,并不是很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人口基数意味着发展潜力巨大。2022年,安徽省的gdp总量超越了4.5万亿,人均经济达到了非常不错的水平。
目前,安徽省总计下辖了16个地级市,分别是:合肥市、马鞍山市、淮北市、宿州市、阜阳市、蚌埠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芜湖市、亳州市、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宣城市、黄山市。其中,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全国万亿gdp城市、安徽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
2022年,安徽粮食播种面积10971.3万亩,粮食总产量820.02亿斤,属于全国的产粮大省之一。与此同时,安徽省的瓜果蔬菜等产品,大批量供应江浙等地。2022年,安徽省蔬菜播种面积1153.8万亩,总产量2538.1万吨。瓜果播种面积148.3万亩,总产量402.2万吨。
亳州市是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也是安徽省北部的重要城市之一。亳州市属于安徽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2022年,亳州市粮食总播种面积1313.2万亩,粮食总产103.3亿斤。占全省12.6%,居全省第2位,连续3年稳产在100亿斤以上。同时,亳州市也是我国的瓜果蔬菜主要供应区之一。2022年,亳州市蔬菜产量325.3万吨,瓜果产量59.3万吨。
2022年,亳州市常住人口490多万。亳州市以平原为主,地形结构平坦,2022年,亳州市户籍人口达到了660多万人。2022年,亳州市gdp总量达到了2100多亿。目前,亳州市下辖了1个区、3个县,分别是: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那么,亳州市4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国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在元朝统治时期,全国被划分为10个行省。其中,江苏北部、安徽北部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基本上以长江为省界。苏南和皖南的部分地区,则隶属于江浙行省管理。在这一阶段,合肥等地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的省会在开封府,河南江北行省下辖了12个路、7个直隶府、34个散州、182个县。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划分,把全国划分为南北直隶十三个省。其中,南直隶管理了江苏、安徽、上海等大片地区。17世纪中期,清朝基本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清朝定都北京,北直隶更名为直隶省。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对于江南省,清朝非常重视,认为“直隶外,为省者十有五,而江南为大”
江南省的人口众多、面积非常辽阔、经济发达、水网密布,并不利于管理。1667年,康熙皇帝在位的第6年,江南左、右布政使,更名为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安徽、江苏的名字。1760年,乾隆皇帝在位的25年,安徽省、江苏省的区划框架,已经彻底稳定下来。
清朝嘉庆皇帝在位时期,安徽省下辖了8个府、5个直隶州,分别是: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颍州府、六安州、泗洲、和州、滁州、广德州。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时期。安徽省连接南北,各地军阀反复混战,对安徽各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同时,安徽北部陆续遭受了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百姓们的日子很苦,急需休养生息。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
出于管理安徽各地的需要,1949年5月,我国组建了皖北行署区、皖南行署区。行署区属于建国初期的临时性区划,除了皖北、皖南行署区之外,还出现了旅大行署区、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等一系列的行署区。过分复杂的区划,并不利于经济建设和管理。1952年8月,皖北、皖南行署区被撤销,重新组建了安徽省。
建国以后,亳州下辖的几个县,一直隶属于阜阳专区管理。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阜阳专区更名为阜阳地区。7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安徽省下辖的各个地区,陆续开始了区划调整。
1986年,阜阳地区下辖的亳县被撤销,组建了亳州县级市,仍然隶属于阜阳地区管理。历经10多年时间的发展,为了区域发展的综合考虑。1998年,鉴于亳州县级市的发展,亳州市被升级为省辖市(副地级)。2000年,亳州市被晋升为地级市,原来的亳州县级市被撤销,组建了谯城区。
同时,阜阳地级市下辖的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等3个县,划入了亳州地级市管理。截至2000年,亳州市1个区、3个县的区划框架,已经形成。出于经济区域考察的全盘考虑,进入21世纪以后,亳州市陆续组建了高新区、南部新区等几个新区。这几个新区属于功能型区划,一般不会计算在内。
亳州市属于安徽北部重要的工业型城市,在白酒、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现代中医药等领域,拥有很强的竞争力。近年来,在花茶类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制造的发展,也非常迅猛。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莆田,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称。人们了解莆田,以前的时候是因为这里的妈祖庙。近年来是因为莆田人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创造力。走进莆田,我们会发现,在这个近300万人口的城市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始出河南固始县,到了福建创莆田”。我们的导游姓傅,是莆田当地人。在她的解释下,我们逐渐了解到,原来绝大部分莆田人的老家是河南固始县。
随着各地高考线的公布,分数这个话题,再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有人说“考得好不如生得好”,意思是有些地方可谓“高难度模式”;例如河南、河北。有些则被家长们视为“高考天堂”,例如京津沪以及部分偏远地区;能以更低的水平入读大学。如今又一省份因为本科线创新低,被外界视为新晋的“高考天堂”。黑龙江高考本科线低至287分,外地考生深表羡慕
一眨眼就到了7月中旬,各个地区已经陆续开始公布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截至目前,已经有宁夏、辽宁和河南三个省份公布了方案,而其他省份的调整方案马上也将与大家见面。目前,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并不算高,对于企业退休人员来说,在今年的养老金调整中补发1000元难吗?按目前的情况,大部分省份的养老金调整补发都会在7月份落实到位,因此养老金的补发就是补前面6个月的钱,6个月1000元,意味着每个月养老金调整增加金额要达到166.7元。
“都知道大槐树下发生的移民,我们都是大槐树底下人。”春节假期刚过,河南三门峡王氏一家错峰出游回到洪洞大槐树老家,在祭祖堂拜祖后接受景区人员现场采访时这样说。得知工作人员同样姓“王”,他们又说“我们当地也流传着‘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在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寻根、祭祖、祈福”是不变的主题。每年像王氏一家来祭祖的移民后裔不计其数,还有很多带着自家珍贵的纸质家谱资料,前来寻找移民线索或者向景区捐赠家谱的虔诚寻根人。
从青葱少年到花甲老人,今年67岁的冯月华,离开故土已50多年,但又好似从未离开——她每天喝的水都是来自故乡。如今,那里是无锡地区唯一一座大(ⅱ)型水库、江苏省六大水库之一,也是100多万宜兴居民的“大水缸”——横山水库。为了横山水库的建设,2000多名像冯月华一样的村民,告别祖祖辈辈生活过的故土,迁移到他乡重建家园。
春秋时代,亳州属宋国与陈国。战国后期,宋国被齐国灭亡,后五国伐齐,宋地被列国瓜分。秦代设置郡县制,亳州属砀郡。西汉时,增设州行政区,亳州属豫州沛郡。东汉时,亳州仍属豫州沛国。三国时,亳州属魏国豫州谯郡。西晋时南北实现统一,亳州属豫州谯国。南朝宋时期,亳州属豫州陈留郡。南朝后期,长江以北被北齐占据,亳州属南兖州陈留郡。
昨天和湖北的朋友聊天,他的孩子在当地的重点初中就读,孩子的户口还在河南,他正在纠结是否给孩子迁户口到湖北,避开河南高考的千军万马!是啊,谈及高考,对于人口大省的河南考生有说不尽的辛酸,省内就一所211学校—郑州大学,高考难度大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换个赛道,会不会让孩子离名校更近些呢?据统计,2022年河南高考人数已经达到125万位列全国第一,第二名山东省80万,中间相差将近一半!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汉字经历了从简单的象形文字,到复杂的结构性文字,再到今天的现代汉字演变的历程。汉字的演变历程汉字最早起源于中国约五千年前的商朝时期,当时的汉字是简单的象形文字,如人、马、鸟等。这些文字的形状就是对实物的简单模仿。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数量逐渐增加,同时也变得更加复杂。
莆田市地处海峡西岸的福建中部沿海,素来被誉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特别是在这里发祥并传播海内外的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潮汕、湛江、海南、龙岩,南平到处都是莆田祖先移民过去,莆田人遍布各地,那么问题也来了,莆田人是从哪里过来的呢,莆田人的祖籍又在哪里呢?提到莆田人的祖籍,先说一个词语就是八姓入闽。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河南及中原地区流传已久的民谚。但是何时、何因从山西移民中原,众说纷纭,矛盾百出,在人们思想上已成了久悬未决的谜。20世界80年代地名普查中,因洪洞移民问题涉及舞阳半数以上村名的含义、来历和建村时间,促使我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查阅明清史志未找到依据。1983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