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建城史始于公元前11世纪左右,古代巴国的首都江州。秦国灭巴国后,筑巴郡城(江州城),南北朝时期置楚州,隋开皇年间,以渝水(古代嘉陵江下游靠近长江那一段叫渝水)绕城,改称渝州,故重庆简称渝。宋徽宗时期,改渝州为恭州。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沿用至今。
古代巴国
重庆拥有悠久的移民历史和丰富的移民文化,从重庆正式得名到现在也有831年了。现有3100万左右的人口,如果以这个时间点来进行划分,之前居住在重庆地区的人口为本地土著,后面为迁入的移民为“外省人”,那么现在的重庆人大概只有10%是土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重庆历史上三次大移民活动来了解一下现在重庆人基本都是来自哪里的。
(一)湖广填四川
可以说是湖广填自四川奠定了近现代重庆社会的根基。重庆现在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但在历史上四川跟重庆没有必要分得太清楚。四川得名就来自宋朝的川陕四路,重庆(夔州路、梓州路)本来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发生在明清之际的湖广填四川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不清楚的朋友也可以看下小编之前写的关于四川移民的文章。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当时重庆的情况: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攻占重庆。 之后重庆被大西军、清军、南明军队轮番占领、蹂躏十余次,最后几乎沦为空城。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到康熙二年(1663年),以清廷四川总督李国英重筑通远门为标志性事件,长达19年的重庆争夺战才告一段落。 据《重庆通史》记载: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之后,康熙四年(1665年),重庆主城(即渝中半岛)全城仅剩3000人左右。
湖广填四川移民路线图
需要注意“湖广填四川”是个大的地理概念,湖北麻城孝感当时是个中转站,并不是说祖籍都是哪里。移民包括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南方省份,甚至还包括北方的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山东等地。其中,湖北占15%,湖南占10%,江西占15%,江苏、浙江10%,陕西10%,云南、贵州15%,安徽5%,广东、广西占10%,福建、山西、甘肃占5%,河南、山东占5%。当代四川和重庆人口中近 80%的家庭是清代“湖广填四川”大移民的后裔,重庆现在也有多处见证移民的禹王宫。
另外现在还有不少重庆人,在家只说客家话,出门才说重庆话。他们也是湖广填四川时期从广东移民过来的,像现在荣昌区盘龙镇就有4万多人会讲客家话,另外还有巴县、涪陵、合江、合川等地也有客家人居住。
(二)下江人
“下江人”原本是重庆、四川人对长江中下游客商的称谓,却因为这场国难,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抗日的大后方,被国民政府定为永久陪都。一场悲怆的大迁徙将数十万“下江人”带到重庆,抗战前重庆人口30万,抗战结束时重庆市区人口125万左右,很多下江人抗战结束后回老家了,但也有很多留下来了。今天下江人已经融入重庆土著中了,看上去和当地人没两样,却还带着各不相同的外地口音。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去看下重庆电视台摄的《下江人》。
抗战时期的重庆码头
下江人来自于全国各地,但主要是长江中下游来的人。抗战期间从江、浙、沪随厂或部队迁移到当时重庆的行政官员,军队、文职员工及家属。抗战时,来重庆的上海人多如牛毛,很多爱国实业家把企业迁移到了重庆,像现在的重庆天原化工、重钢、冠生园以及重庆复旦中学、 辅仁中学都有当年上海的影子。 小编有一个重庆同学就是下江人的后代,爷爷是江苏宜兴的,奶奶则是浙江来的军队中的医生。
(三)三线建设
重庆历史上曾经三次成为直辖市。1939年、1950年和1997年,58年间重庆经历了三次直辖,中间的时间属于四川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其中1950年,当时是叫中央直辖市。当时全国划分为六大区,有13个中直辖市;整个西南地区,就只有重庆。
1964年,三线建设全面开始,重庆成为三线建设核心城市。60年代的三线建设有大批沿海的企业向重庆迁移。1964年至1968年,从上海、江苏、东北等地内迁三线职工27万余人,占重庆当时企业职工的1/4以上。1975年,重庆主城区三线建设内迁而来的外来职工达到最高峰,总人数43.5万人左右,占当时重庆市区人口的1/4。
三线建设期间,部分内迁职工人数统计表
另外现在重庆全市有少数民族人口190万左右,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大约140万人。重庆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的石柱、秀山、酉阳三个自治县及黔江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渝东北地区的巫山、巫溪、云阳、奉节、万州及渝东南与渝东北交界地区的涪陵、丰都、武隆等区县也有一定规模的土家族居住。重庆人的祖先巴人主要来自陕西的城固,分为两个分支:其中白虎巴人有五姓:巴、向、覃、樊、郑,龙蛇巴人有七姓:罗、朴、咎、鄂、庹、夕、龚,巴人大部分成为今天的土家族。
重庆土家族主要居住区
最后简单聊一下重庆有趣的知识点:重庆人很喜欢骑摩托,作为国际大都市重庆坚持不禁摩,摩托车产量曾经接近全国一半;重庆小面在重庆人心中的地位要高于火锅,重庆人口中的二两和三两小面只是大小碗的意思,而不是实际重量;正宗的重庆火锅都是红油锅,没有鸳鸯锅,微辣不是象征性的放点辣椒,而是象征性的少放点辣椒,也是重庆对吃火锅最后的妥协。
大重庆
引言采访三峡外迁上海的移民中,刘叔是我遇到的一位态度非常“强硬”的人,采访过程中,刘叔甚至直接喊出,我就是上海人,我死都要死在上海。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今天我来到上海嘉定区的娄塘镇,据说这里在2004年的时候,接收了很多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2004年 9月1日,重庆云阳县的刘建军(故事里我们称刘叔)背着龙凤胎儿女抵达上海。
湖广会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长江河畔的古东水门一侧,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由高墙环绕的三大院落组成,即禹王庙、齐安公所、广东公所,总称湖广会馆,系湖广籍官商绅士集资兴建的驻渝(重庆)工商行帮机构。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庙始建于明末清初,清乾隆二十六年《巴县志》记“禹王庙,在东水门内...
在保持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六个国家的长期居留或移民难度相对较小。 捷克捷克是德国附近较早提到的移民选择。与繁荣的西欧相比,捷克东欧确实不是太平繁荣时期华人宜居的首选。但捷克不仅拥有历史古都布拉格和境内无数的建筑古迹。除了卖感情,这个国家还被经济学智库定位为世界第八,最新的全球和平指数。捷克共和国常年保持在10名左右,与朋友相对熟悉的日本和新加坡处于同一水平,这对可能发生战争的人来说可能比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重要。
6月2日,重庆市云阳移民新县城环绕北部新区的“乡愁栈道”已初步建成向游客开放。据悉,该栈道是整个滨江文化长廊的一部分,建成后属于全免费“开放式公园”,沿途摆放的上千个老物件令人追忆故园风、领略三峡情。根据建设规划,老县城经典地标“大东门”“菜市街”“会仙桥”“川东码头”等怀古情结在这里浓缩浮现。滨江栈道沿双江大桥东岸长1.8公里,其中最险要的一段长600多米,充分借鉴了三峡船工拉纤的栈道痕迹,秉承流域文化里的航渡故道特色。
1994年,国务院确定山东省重点对口支援忠县。就在那一年,重庆忠县从此与山东省结下不解之缘。25年来,山东省对忠县开展资金、项目、移民等多方面的援助与支持,有力促进了忠县经济社会发展。 11月20日中午12点,在忠县复兴镇夏家山居民点,刘纯群拧开水龙头,准备洗菜做饭。而在以前,他们家生活用水可没有这么方便。
“黄务大集”上汇聚了上百家商户,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商品从新鲜的肉禽蛋奶,到种类繁多的干果糖茶、火红的对联窗花,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无不透着节日的喜庆。天气虽冷,却阻挡不了百姓的购物热情,前来购物的居民们往小拖车上装着一份份的年货,一股浓浓的年味在这里弥漫开来。看见外国留学生一行人的到来,摊主们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热情邀请大家品尝各类年货小吃。
四川境内的湘方言,主要是明清两代尤其是清朝早期“湖广填四川”人川的湖南籍移民带来的。据史料看,四川的人口在明末清初时土著不多,例如,据清初合川县的户口统计,全县当时总户数为168户,清朝以前的土著为61户,其中土著古户40,明朝以前由外地迁人的4户,明朝时迁入的16户,时间不明的1户。可见大多数住户都是元末明初和清朝前期移入的。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文化中尊贵祥瑞的象征。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用。这种身具五彩,花纹繁复的神秘鸟类,它的踪影似乎只出现在神话传说、古文典籍中。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的亲眼见证过这类神鸟的神姿呢?然而在2015年的时候,一位来自山西运城陆县柳林河村的六旬老汉郭存锁,却信誓旦旦表示,自己曾在自家后山的土丘上,亲眼目睹到了三只凤凰的身影。
你有没有想过拥有一个可以让你自由出入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护照?你有没有想过拥有一个可以让你享受全球最低的税率和最高的生活质量的国籍?你有没有想过拥有一个可以让你在海外安全地投资和经商的身份?如果你有这些想法,那么你一定要了解一下圣卢西亚移民项目。圣卢西亚是一个位于加勒比海的岛国,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2023年最容易移民的国家,对比了那么多,还是觉得应该是日本。不管日本人接不接受,事实就是,目前的日本已经成为了移民国家,并且这个转变是不可逆的。根据202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显示,传统观念中的非移民国家日本,已成全球第四大移民国家。前三分别为德国、美国和西班牙。这里的移民定义,是在当地合法滞留90天以上的外国人。
移民到新疆哪个地方好(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和南疆库尔勒市哪个城市更适合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