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张友明一行13人来到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开展医疗援助工作,那是中国向非洲派出的第一支医疗队。
这60年来,湘雅二医院医院累计派出25批共60人赴塞拉利昂、津巴布韦以及阿尔及利亚开展援助工作,是湖南省参加援非工作最早、派出人数最多的三甲医院之一。

开拓:在最艰苦的地方救死扶伤
1963年,中国第一批援非医疗队赴阿开展援助,从北京、上海、湖南、湖北等地遴选了13名医疗队员,张友明作为妇产科专家,就是其中一员。
如今已90岁高龄的她,当年还只有30岁,刚刚晋升主治医师不久。当年5月,她作为援非的“开荒医生”,在两年半的时间里,成功实施了上千台手术,帮助很多非洲孩子平安来到世界,被当地女性称为“最信任的人”。
85岁的骨科教授李贺君翻开厚厚的相册,用指尖抚摸着队员的合影,喃喃说道:“当时的弗里敦市,终年蚊虫滋生,疟疾肆虐,与糟糕环境相对应的,是十分稀缺的医疗设备和人才。当时,塞拉利昂医护人员只有几十人。”
这位老教授还清晰记得,在短时间内,医疗队们迅速将我国援建的全套医疗设备安装,包括手术室改建、手术床的安装、消毒准备等基础性工作。

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医疗队员们接诊的病人来自塞国各地,甚至还有来自邻国的病人。每当看到门诊台前那挤满的人群中,无数双眼睛满含对健康的渴求和对医生充满敬意,让李贺君和他的队友们感到一份职业的神圣和自豪。
坚守:“那份尊重和感谢,不只是对我,更是对我的祖国”
思念,是几乎所有援非队员必经的“心灵大考”。援非队员们却将这份“思念”,化作工作的动力。
“每天看到医院门口伫立的国旗,顿感肩上的责任。”55岁超声诊断科的彭清海是中国(湖南)第22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年龄最大的一名队员。作为“老大哥”,他也时常与队友谈心,还细心地统计了队友生日组织集体庆生,将医疗队营造凝聚出了“家”的温馨。
2012年10月1日,泌尿外科李益坚、骨科周政作为湖南第12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来到津巴布韦mutare市的一个偏远地区,顶着烈日,为当地300多名居民送医送药。
当得知当天是中国的国庆节时,当地官员和在场的群众一起唱起了生日快乐歌。“他们有节奏地喊着‘西努瓦、西努瓦’。我的眼泪突然就流了下来,我听得懂,他们是在喊‘中国、中国’。我知道,那份尊重和感谢,不只是对我,更是对我的祖国。”周政至今回忆起那份尊重,都心潮澎湃。

在一代代医务人员的接续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来到中国医疗队所在的医院,并康复出院。据不完全统计,湘雅二医院援非的医务人员中,医务人员在非洲医治了几十万名患者。在这里,他们是最受欢迎的人。

因“光明行”创新项目4次赴非的眼科教授李芸,至今记得一幕这样的画面:“他们在看到我的那一刹那,有的会对着我大笑、舞蹈,有的会对我竖起大拇指,有的会使劲和我握手,还有的站起来和我拥抱。”
使命:共抗疫情,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暴发。3月31日,塞拉利昂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塞友好医院又作为塞国主要定点收治医院。彼时湘雅二医院罗开忠、朱斌、杨卉、卢盛四位正在非洲,罗开忠是感染科医生,卢盛是感染科护士。原计划6月结束任务回国他们,也与队友共同决定延期回国,坚守塞国的抗疫一线。
疫情期间,兼顾个人防护的同时,罗开忠和卢盛带头开展防护培训、收治病人、指导民众正确对待疫情,消除恐慌。截至回国之前,中塞友好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77人,治愈72人,其中还包括当地3名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患儿。
与此同时,感染科副教授王文龙作为中国(湖南)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在非洲大陆驰行3600公里,走访72家机构和单位。“我们深入隔离病房与临床医务人员讨论病例,向当地民众普及预防知识,向政府高层建言献策、答疑解惑,提交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建议书》。”王文龙说,“新冠防控重点在防,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尤为重要,我把这个观念传递给了非洲的医护人员,很值得。”
不仅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医务人员也是国家“春苗计划”的志愿者,为海外的侨胞接种新冠疫苗。“共免费接种国产新冠疫苗约3600余剂次。”中国(湖南)第22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放射科刘欢介绍,古巴驻塞拉利昂大使夫妇也对国产疫苗青睐有加,亲自前往中-塞友好医院接种。
造福:授人以渔,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2016年2月和6月,湖南省向塞拉利昂分两批派遣了20名医务人员作为中国(湖南)第十八批援塞医疗队,其中8位都来自湘雅二医院。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高级临床工程师滕朝宇任队长同时兼任中塞友好医院中方院长,参与医院事务管理,协助塞方改进管理、创立特色科室,希望把这所医院建成“西非最好的医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滕朝宇和队友们都意识到,在这里,他们存在的最大价值,不仅在于完成了多少例高难手术,而更在于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水平。教学演示、手术带教、技能培训……医疗队先后开展了30多次授课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传、帮、带”医疗教学工作,覆盖500多人,培训了40多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基本上都能够独当一面。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60年来,一代又一代援非医疗队员通过临床诊疗、防病防疫、药械捐赠、培训带教等方式,为非洲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由于未能与代表影视制片公司利益的电影和电视制片人联盟(amptp)达成新协议,美国演员工会和广播电视艺人联合工会(sag-aftra)宣布将于当地时间13日凌晨3时正式开始罢工。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影视行业演员首次罢工,也是近60年以来美国演员工会首次和编剧工会一起罢工。amptp在声明中表示,他们对sag-aftra决定退出谈判深感失望。
国与国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文化差异。也许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却造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随着我们国家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国家和中国有了经济文化上的来往,这样的"小误会"也就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啦。先不提大洋彼岸的西方国家,单说咱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中日韩三国的文化有着相似的文化基因,有有其各自的文化特色,各国的人民在交往的过程中自然也有着很多的小故事。
这是《自拍》第291个真实故事如果你有故事,请私信告诉我孙光/口述小问/撰文呱呱/编辑我是移民哥,北京人,80后。我原来在乌克兰做生意,踏踏实实过着日子,俄乌一发生冲突,我成了难民。带着全家逃出乌克兰,走了半个欧洲,仍没找到落脚地。等回到乌克兰了,也许家已经不存在了,房子可能毁掉,生活被战争碾碎,难以复原,只有慢慢去粘合、重建。
豹纹裤,扎辫子。日本拳手擂台挑衅。身穿豹纹裤,扎着马尾辫,在擂台蹦蹦跳跳的这位正是来自日本的拳手森田次郎。此人不仅在擂台跳舞,挑衅我国选手,更是在赛前扬言道:中国格斗太老化,没有一个能打的全部都是弱鸡。这次去中国挑战就是为了打出自己的名气,我国小将方彤霸气应战。从表情可以看出,想必是要在擂台好好的教训这位狂妄的日本拳手。
有这样一个国家,国土面积甚至不到500平方公里,但却是旅游的极好去处,这个国家就是帕劳。在其兴旺的旅游业中,很大一部分游客都是中国人,可以说中国游客的光顾使该国的旅游业更加繁荣了。而帕劳不仅没有积极和中国搞好关系,反而将中国游客拒之门外,其拒绝的理由竟是因为要保护环境,令国人很是气愤,而帕劳做这一切却仅是为了讨好日本和美国。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贡献。其中,美国是一个吸引了大量中国移民和留学生的国家。那么,现在有多少中国人生活在美国呢?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令人惊讶的事实。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人口。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移民哥移民哥了解了日本的人才政策,那么,中国人留在日本工作,难道只是因为日本的工资高吗?其实不是,根据2022年的调查,中国人才在日本的平均年收入是1,200万日元(约合74万元人民币),而中国城镇居民的平均年收入是8.5万元人民币,差距并不大。而且,日本的物价也比中国高很多,比如房租、交通、医疗等。
中国第一飞人移民哥,是亚洲最顶尖的翼装飞行员,世界排名前十。他专门挑战世界各地的险峻山谷,从高处一跃而下的瞬间,没有任何动力装置,全靠张开双臂在空中飞行,由于过程几乎是贴着悬崖或山谷,非常考验身体控制方向的技巧,意外死亡率高达30%,是极限运动中非常高难度的项目。美国翼装飞行员jeb corliss翼装穿越天门洞
cnn最近报道了一个中国人偷渡美国的故事,还挺奇幻的。他开奶茶店,疫情让他的生活无以为继,于是决定偷渡美国。他离了婚,把两个孩子交给父母照顾,然后申请了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的一个语言学校,拿到护照后4月份出发。经过几次中转到达基多后,再分段坐公交车行驶1000多英里到达哥伦比亚,徒步3天穿过巴拿马的热带雨林。
中国食品终害人害己!国外商品“歧视”明显:不买来自中国的食材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中国食品的质量问题不仅对国内消费者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国外对中国食材的“歧视”现象也日益明显,许多国家都不愿购买来自中国的食品原料。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也是对中国食品行业整体水平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