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张友明一行13人来到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开展医疗援助工作,那是中国向非洲派出的第一支医疗队。
这60年来,湘雅二医院医院累计派出25批共60人赴塞拉利昂、津巴布韦以及阿尔及利亚开展援助工作,是湖南省参加援非工作最早、派出人数最多的三甲医院之一。
开拓:在最艰苦的地方救死扶伤
1963年,中国第一批援非医疗队赴阿开展援助,从北京、上海、湖南、湖北等地遴选了13名医疗队员,张友明作为妇产科专家,就是其中一员。
如今已90岁高龄的她,当年还只有30岁,刚刚晋升主治医师不久。当年5月,她作为援非的“开荒医生”,在两年半的时间里,成功实施了上千台手术,帮助很多非洲孩子平安来到世界,被当地女性称为“最信任的人”。
85岁的骨科教授李贺君翻开厚厚的相册,用指尖抚摸着队员的合影,喃喃说道:“当时的弗里敦市,终年蚊虫滋生,疟疾肆虐,与糟糕环境相对应的,是十分稀缺的医疗设备和人才。当时,塞拉利昂医护人员只有几十人。”
这位老教授还清晰记得,在短时间内,医疗队们迅速将我国援建的全套医疗设备安装,包括手术室改建、手术床的安装、消毒准备等基础性工作。
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医疗队员们接诊的病人来自塞国各地,甚至还有来自邻国的病人。每当看到门诊台前那挤满的人群中,无数双眼睛满含对健康的渴求和对医生充满敬意,让李贺君和他的队友们感到一份职业的神圣和自豪。
坚守:“那份尊重和感谢,不只是对我,更是对我的祖国”
思念,是几乎所有援非队员必经的“心灵大考”。援非队员们却将这份“思念”,化作工作的动力。
“每天看到医院门口伫立的国旗,顿感肩上的责任。”55岁超声诊断科的彭清海是中国(湖南)第22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年龄最大的一名队员。作为“老大哥”,他也时常与队友谈心,还细心地统计了队友生日组织集体庆生,将医疗队营造凝聚出了“家”的温馨。
2012年10月1日,泌尿外科李益坚、骨科周政作为湖南第12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来到津巴布韦mutare市的一个偏远地区,顶着烈日,为当地300多名居民送医送药。
当得知当天是中国的国庆节时,当地官员和在场的群众一起唱起了生日快乐歌。“他们有节奏地喊着‘西努瓦、西努瓦’。我的眼泪突然就流了下来,我听得懂,他们是在喊‘中国、中国’。我知道,那份尊重和感谢,不只是对我,更是对我的祖国。”周政至今回忆起那份尊重,都心潮澎湃。
在一代代医务人员的接续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来到中国医疗队所在的医院,并康复出院。据不完全统计,湘雅二医院援非的医务人员中,医务人员在非洲医治了几十万名患者。在这里,他们是最受欢迎的人。
因“光明行”创新项目4次赴非的眼科教授李芸,至今记得一幕这样的画面:“他们在看到我的那一刹那,有的会对着我大笑、舞蹈,有的会对我竖起大拇指,有的会使劲和我握手,还有的站起来和我拥抱。”
使命:共抗疫情,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暴发。3月31日,塞拉利昂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塞友好医院又作为塞国主要定点收治医院。彼时湘雅二医院罗开忠、朱斌、杨卉、卢盛四位正在非洲,罗开忠是感染科医生,卢盛是感染科护士。原计划6月结束任务回国他们,也与队友共同决定延期回国,坚守塞国的抗疫一线。
疫情期间,兼顾个人防护的同时,罗开忠和卢盛带头开展防护培训、收治病人、指导民众正确对待疫情,消除恐慌。截至回国之前,中塞友好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77人,治愈72人,其中还包括当地3名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患儿。
与此同时,感染科副教授王文龙作为中国(湖南)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在非洲大陆驰行3600公里,走访72家机构和单位。“我们深入隔离病房与临床医务人员讨论病例,向当地民众普及预防知识,向政府高层建言献策、答疑解惑,提交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建议书》。”王文龙说,“新冠防控重点在防,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尤为重要,我把这个观念传递给了非洲的医护人员,很值得。”
不仅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医务人员也是国家“春苗计划”的志愿者,为海外的侨胞接种新冠疫苗。“共免费接种国产新冠疫苗约3600余剂次。”中国(湖南)第22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放射科刘欢介绍,古巴驻塞拉利昂大使夫妇也对国产疫苗青睐有加,亲自前往中-塞友好医院接种。
造福:授人以渔,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2016年2月和6月,湖南省向塞拉利昂分两批派遣了20名医务人员作为中国(湖南)第十八批援塞医疗队,其中8位都来自湘雅二医院。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高级临床工程师滕朝宇任队长同时兼任中塞友好医院中方院长,参与医院事务管理,协助塞方改进管理、创立特色科室,希望把这所医院建成“西非最好的医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滕朝宇和队友们都意识到,在这里,他们存在的最大价值,不仅在于完成了多少例高难手术,而更在于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水平。教学演示、手术带教、技能培训……医疗队先后开展了30多次授课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传、帮、带”医疗教学工作,覆盖500多人,培训了40多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基本上都能够独当一面。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60年来,一代又一代援非医疗队员通过临床诊疗、防病防疫、药械捐赠、培训带教等方式,为非洲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世界闻名的碎片大厦英国创新者签证英国创新者签证2023年4月13日起,英国政府终止了备受欢迎的初创者签证(start-up visa).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发布了最新的创新者签证(innovator founder visa)。创作者签证有望成为最受中国留学生,尤其是最受创业创新型中国留学生群体的欢迎。
离开秘鲁,我们顺势南下,来到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我国在拉美地区“好朋友”不多,除了委内瑞拉,智利应该算一个。中国也是智利最大的贸易伙伴。众所周知,智利是全世界最狭长的国家,阿根廷人经常数落智利人睡觉的时候需要把脚伸到太平洋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也让智利人形成了独特的性格,也导致智利跟周边几个领国的关系都处的不太好。
这是《自拍》第249期真实故事如果你有故事,请私信我露娜/口述默然/撰文蒂姆/编辑我叫露娜(@三皮和露娜),今年29岁了,是一个生活在武汉的外国新娘。我爸爸是亚美尼亚人,妈妈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混血,所以我身上一共有三种血统。有意思的是,我和老公也是跨国婚姻。他叫裴波,是我在武汉旅游时遇见的一个湖北男生。
大多数人进入公交、地铁等公众场合后都比较自觉,不高声喧哗。但也有例,近日,在广东广州就出现了一件令全车人愤怒的事,这是怎么回事呢?广州一地铁,列车停靠站点后,上来一个穿着很奇怪的女子,她身穿绿色衣服,戴着一顶同色的帽子,手里还拿着一个手提包。车上人很多,很多人都站在车厢里握着扶手。女子大概三四十岁的样子,看上去还比较年轻,所以进入车厢后并没有人为其让座。
对中国人来说,印度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有着古老的文明,一些原始的风俗至今保留着。着是促进包括我在内的中国人,想去印度旅游的最大动因。当我来到印度后,从加尔各答到西孟加拉邦,我走了很多的路,看到了一个非常不同的印度。在加尔各答的希尔达车站,印度人排队时推推搡搡,争抢位置,并开始大喊大叫。我旁边的一位印度人告诉我,在印度,这种行为被认为是正常的和可以接受的。
对于生活在美国的华人,一个好的移民律师必不可少。那么,在海量的律师广告里,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移民律师呢?第一点.选择有执照的律师选择合适的移民律师,最重要的是要看看这个律师是否有执照。大家都知道在美国想考律师执照并不容易,需要有足够的法学教育背景,还要通过专业考试才能取得律师执照,有当律师的资格。
近日,女艺人姜尘在自己的社交网站上晒出自己在美国生活的画面,视频是经过几天的视频画面进行剪辑的。看来姜尘是十分想要把自己的生活展示出来,有不少网友们都吐槽姜尘这是在炫富。因为在视频里,姜尘和闺蜜一大早就去吃高档餐厅,并且还故意炫富。出行的时候晒出自己坐着私人飞机的画面,每天都是拎着不少奢侈品包包,炫富程度可是相当的明显。
60年前,张友明一行13人来到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开展医疗援助工作,那是中国向非洲派出的第一支医疗队。这60年来,湘雅二医院医院累计派出25批共60人赴塞拉利昂、津巴布韦以及阿尔及利亚开展援助工作,是湖南省参加援非工作最早、派出人数最多的三甲医院之一。开拓:在最艰苦的地方救死扶伤1963年,中国第一批援非医疗队赴阿开展援助,从北京、上海、湖南、湖北等地遴选了13名医疗队员,张友明作为妇产科专家,就是其中一员。
一种名为“辣木籽”的果实,商家称经常吃能够改善糖尿病、便秘等病症,还能预防亚健康。这种果实真有那么神奇吗?在这提醒消费者,辣木籽能治病的神奇效果只是商家炒作的噱头。试吃半个多月才知道受骗“商家宣传,食用辣木籽三个月左右,血糖就能稳定,能让糖尿病人摆脱药物。其实,辣木籽就是一种普通食品,没有宣传中所说的效果。
在2023年1月8日的《韩国时报》中称,经过统计厅数据显示,2022年韩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7.5%,该占比到2025年时将超过20%,这也意味着韩国从2025年开始将进入超级老龄社会。经过系统模拟后续推测,2044年这一占比上升至36.7%,韩国将超越日本(36.5%)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更令韩国人感到震惊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