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英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逐渐成为仅次于语文、数学之外最重要的基本学科。
从小学到大学,英语教育贯穿始终,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所重视,尽管有人提出把英语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下调,但目前看来可能性并不高。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虽然目前中国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英语依然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全球通用语,况且各类权威科学期刊、论文也基本都是用英语撰写的,只有掌握了语言的工具才能促进我们自身更好的发展。
当下中国的年轻人都热衷于自由行,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和城市,真实体验那里的风土人情,不需要导游,不当“上车睡觉、下车尿尿”的怨种游客。
但这样的旅行必须具备足够强的语言能力,要能跟当地人交流,会用外语订机票、订酒店、问路等等,门槛并不低。
特别是对于英语不好的人来说,出国自由行目的地的选择就要窄的多,只能选择华人较多的地方,远一点的比如北美的加拿大,近点的就是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
特别是新加坡,华人竟然占到全国总人口的74%,中国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去新加坡旅游,说中文就行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最近,新加坡有两个年轻人走上街头,给路人做随机中文测试,他们让被选中的年轻人读一篇中文新闻稿件。
虽说路人一看就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华人,但是读起中文来却都是磕磕巴巴,读错音、不认识的情况非常普遍。连蒙带猜地读完,依然是一问三不知,如果说中文满分十分的话,这些路人的中文水平也就在4-6分的水平徘徊,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试想当你怀揣着仅靠中文就能游遍新加坡的美好愿望来到这里,却只能跟新加坡人连比划带猜搜肠刮肚蹦出几个蹩脚英语单词的时候,旅行的体验感是否会大打折扣。
难道新加坡的华人都是所谓的“香蕉人”,亦或是他们的教育中缺失了中文教育这一环吗?
要知道现在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人祖上可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老百姓,根据史料记载,早在1320年,中国人汪大源来到新加坡,就惊喜地发现早就有中国人在此定居。
1821年,厦门港一艘帆船扬帆起航,上面搭载了的正是中国首批入驻新加坡的移民,从此华人在新加坡生根发芽、开枝散叶,迅速成为当地人口最多的族群。
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华人总数占到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长期以来,新加坡跟马来西亚都是一体的,直到1959年,新加坡才成立了自治邦,准备跟马来西亚划清界限。
根据惯例,总理的人选一定会在人口优势族群中产生,经过选举,华人李光耀成为了自治邦政府总理。
在李光耀的运作下,1965年,新加坡彻底脱离马来西亚,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并于10月加入英联邦。
人口构成方面,新加坡除了大量华人之外,还有部分印度人和马来人的群体,那么国家成立后,官方语言的选定就显得至关重要。
经过综合考量后,华人总理李光耀力排众议,将英语定为新加坡的第一官方语言,汉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次之。
明明说汉语的华人占比最高,李光耀自己也是华人,可他为什么要把英语作为国家的官方语言呢?
2011年,李光耀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正式对这个问题做了回答,他说:
“尽管新加坡人口以华人为主,但来新加坡投资建厂的都是说英语的人,所以为了发展经济,必须把英语作为我们的官方用语。”
李光耀虽然出生在广东,但是从初中开始就在当地一家英国私立学校接受西方教育,18岁时因为成绩优异,拿到了英国女王奖学金,去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专业。
因为从小就在英语环境里学习,所以李光耀骨子里对英国文化和英语都是非常推崇的,以至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称他是“苏伊士运河以东唯一的英国绅士”。
在李光耀的字典里,大不列颠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度,他的思想一度沉浸在“日不落帝国”的幻想中,所以他领导下的新加坡也要衷心追随英国的脚步。
既然铁了心做英美的忠实跟班,怎么能不在新加坡大力推广英语教育呢。
当然,李光耀没有把汉语作为第一官方用语,也有其他的考量,他不想因此体现华人高人一等的地位,不想激化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之间的矛盾和种族冲突,而选择相对中立的“英语”作为官方用语比较公平,三大族群都不会有什么怨言。
另外,李光耀虽然生在中国,可是却并不擅长汉语,他觉得汉语最大的“弊端”就是太深奥了,想精通汉语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要长年累月的积淀,还要深刻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特别是中文里的诗词歌赋,一个字就能生出好几种变化,引出不同的意境,如果没有合适的语言环境和良好的文化熏陶,完全不知怎么入门。
再加上当时中国还没有实现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并不发达,对于李光耀来说,如此大费周章去学习汉语,却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太不划算。
而学习英语则完全相反,投入不多,见效明显,毕竟新加坡此时80%的生意都是和英美在作,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自打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的“国父”之后,政府的公务人员就必须精通英语,听说流利才行,所有的学校也都把英语作为基础学科,从娃娃开始普及。
至于三大族群原先的语言,则只能作为兴趣课,亦或是跟着爸爸妈妈在家里讲讲,只要迈出家门,则必须讲英语。
为了强化英语第一官方用语的“国策”,李光耀甚至不惜亲手毁掉第一所海外华人大学——南洋大学。
南洋大学的建校史颇具传奇色彩,是在无数海外爱国华人的捐赠下成立的,其中有商界精英,也不乏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草根一族。
漂洋过海远渡重洋的他们,依旧渴望能够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建起一所专属于华人,老师都能讲一口汉语的高等院校,让他们的下一代能够接受正统中国文化的熏陶。
只可惜,这么一所寄托着无数华人梦想和希望的南洋大学,还是海外第一所华人大学,开办仅仅10年,就开始被李光耀的新政府不断打压,被迫于1980年更名并校,关张大吉。
这就是摆在新加坡华人面前血淋淋的现实,因为在李光耀的字典里,决不允许新加坡有一个专门说汉语的学校存在。
李光耀如此针对南洋大学,也可见他推行英文第一的执念有多么强烈,甚至不惜得罪千万华人。
无数华人骂李光耀数典忘祖,骂他是英美的走狗,可是却不能否认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新加坡弹丸之地,是名副其实的小国,你不能指望小国去讲什么原则、谈什么民族尊严,对于小国来说,活下去才是第一位的。
李光耀很懂得“制衡”之策,他非常善于在几个大国之间斡旋,从中为新加坡攫取最大的利益。
他一边从美国大量购入最新武器装备,开放本国的海军基地;一边将中国视为最大贸易伙伴,在各个重大项目中展开合作;至于俄罗斯这个“不确定因素”,新加坡素来敬而远之,与其交流甚少,为的正是避免麻烦。
中美两边都讨好,两下不得罪,这就是李光耀治下新加坡的生存之道,归根结底,他只是新加坡的总理,一个全心全意为了本国人们谋福利的政客罢了。
事实证明,李光耀作为新加坡总理还是很成功的,把一个弹丸小国打造成名噪一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全亚洲最富裕的地区,绝非浪得虚名。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吃了一波英语的红利后,李光耀开始逐渐意识到英语一家独大带来的负面影响,他在回忆录中称:
“我去到很多企业考察,见到了不少应届毕业生,他们的英语都很流利,眼神却躲躲闪闪,似乎缺乏自信,反观那些讲汉语的学生,他们的神情更加自然,情感也明显比(英语生)丰富一些。”
的确,语言是文化的投射,不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只是学到些皮毛罢了,而且一个不学习本民族语言的人,一定会产生自我认知偏差,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1979年,李光耀痛定思痛,推出了“讲华语运动”,鼓励民众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普通话,只可惜并没有掀起什么学习中文的热潮。
毕竟英语第一官方语言的政策当时就是你定下来的,这么多年过去大家也早就习惯了,特别是政府、学校都在说英语,怎么可能因为你喊了句口号就来个180度大转弯呢。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新加坡的贸易往来愈发频繁和紧密,中文作为当地第二官方语言的价值日趋显著,更多当地人开始自发学习中文、看中文报纸、杂志,收看中文节目。
2005年,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山东大学、南洋理工共同创立的孔子学院正式落户新加坡。在新加坡出生的华语乐坛著名歌手林俊杰正担任新加坡的汉语宣传大使,也在引领着当地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潮。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纵观世界经济,中国风景独好,不管美元如何贬值,人民币始终坚挺。作为一向见风使舵的李光耀总理,也不失时宜地开始到处宣扬自己的华人身份,希望得到中国的青睐。
李光耀在2009年普通话推广活动中表示:
“两代人之后,普通话就将成为我们新的母语。”
从此之后,原先被弃如敝履的中文老师成了香饽饽,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表里,汉语课成了必不可少的存在。特别是对于华人子弟来说,学习汉语不但是一门工具,也是找回民族自信尊严的必由之路,学生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发现了这门语言之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源远流长。
不过学习语言总需要一个过程,新加坡当下的现状就是街上的人们大多都能说汉语,但是论熟练程度跟普及了60年的英语相比还是差出一大截。
打个比方,他们的中文程度大抵就跟中国大多数人的英语程度类似,简单的沟通交流还可以,说深说快可就原形毕露了。
尽管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已经在2015年去世了,但他对新加坡的美好愿景一定会实现的。
然而照目前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加坡的第一官方语言一定会变成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到那一天,新加坡的华人们一定会挺起胸膛,以自己的华人身份而骄傲。
届时中国人再去狮城旅游,就再也不需要为语言不通而发愁,新加坡的华人们也一定会用最纯正的普通话,欢迎来自故土亲人们的到访。
新加坡是一个美丽、繁荣的国家,由于距离中国近,治安稳定,和国内文化相通,因此吸引很多华人移民移居。2023,新加坡移民有哪几种方式?一起来看看吧。一、新加坡移民有哪几种方式?1.创业自雇创业自雇是指申请人在新加坡注册并经营一家新企业,自雇为董事或高管,为自己申请自雇准证ep。持有自雇准证满2年后,在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申请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
目前,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申请移居海外,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移民新加坡。与大多数移民热度非常高的国家相比,新加坡可能是一个相对低调的国家,但却受到很多中国人喜爱的国家。 新加坡一向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着称,是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稳定的政治环境、健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在亚太地区优越的战略位置,使新加坡成为创造财富的理想之地。
新加坡是全球金融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也是亚太地区重要的贸易、物流和航运中心。近年来,全球很多高净值人士移民新加坡,在这里生活、定居,或是发展事业。比如facebook联合创始人萨维林、金融大鳄罗杰斯、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澳大利亚矿产大亨廷克勒、新西兰商人钱德勒,海底捞创始人李西廷等人。一、为什么有钱人都爱移民新加坡
在国内,大专毕业生与本科生及研究生相比要弱势很多;大专毕业生若要选择继续深造,完成本科再完成研究生课程最少也需要5年(2年专升本以及3年研究生课程)。也有很多学生选择去英国、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留学,花费的时间、金钱不可计算。 新加坡拥有国际化教育机构以及卓越的学术成就,中英双语的语言环境、华人文化以及相对便宜的留学费用吸引了众多国人前来求学。
新加坡打工的坑你有遇到吗?到新加坡打工你最怕的是什么?是不是怕掉坑里?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可能遇到的坑:综合薪水。是不是有很多人掉进了综合薪水的坑?不能说所有都不靠谱,只是有一些确实是过度宣传了,一些甚至能给你打个对折,老员工薪水。一些人是不是以为别人能拿到自己也一样可以?可是你只看到了老员工能赚多少,你又知道老员工可能已经干了十年八年了吗?
手里有1个亿,才能股民新加坡。一提到新加坡,就有人瑟瑟发抖。新加坡家族办公室不是要至少1个亿吗?这个门槛也太高了,中产家庭也玩不起。有这个想法可以理解。但其实存在一点误区,因为股民新加坡有更便宜的方法,那就是pic自雇股民,也叫做小家办。方法就是在新加坡创立公司,就是投资金融产品。公司的收入就是投资带来的收益。
新加坡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配置和一流的教育水平,是近两年很受华人欢迎的移民目的地。而且,新加坡没有移民监,在拿到新加坡身份之后,可以灵活地选择居住地,并且还能享受新加坡身份的一系列福利待遇。那么,如何移民新加坡?本文给大家推荐两个性价比比较高的移民项目,希望能对您有帮助~一、新加坡自雇移民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提升和网络信息大爆炸,全球流动和信息共享变得越来越容易。世界那么大,我们总想出去看看。护士这个职业作为全球范围内的紧缺型人才,在出国发展这方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01中国的护士想要出国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简而言之,护士出国可以分为3种途径:直接出国做护士、留学转工作、住家保姆/养老院后转工作。
新冠疫情肆虐新加坡3年,近日,新加坡官宣疫情终结!人们坐公交地铁也不需要戴口罩了,边境也将全面开放。至此,新加坡的“疫情时代”彻底结束了!新加坡的抗疫小组,用3年的时间,交出了一个完美的答卷!当然除了抗疫外,近几年新加坡在很多领域仍然都是佼佼者!图源:网络人均gdp 亚洲第一根据statisticstimes的数据,新加坡2021年人均gdp为6万多美金,排名全球第8,亚洲第一。
新加坡的公民和pr的审批向来是谜一样的操作,大家都不知道新加坡“选”人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网传,在入籍新加坡公民的时候,政府会查看申请人的财富和净值信息,“钱很重要”吗?5月8日,新加坡前进党议员梁文辉在国会上以相似问题询问内政部长尚穆根——自2000年以来,新加坡批准了多少名拥有至少5000万美元的高净值人士以及家属的公民权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