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英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逐渐成为仅次于语文、数学之外最重要的基本学科。
从小学到大学,英语教育贯穿始终,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所重视,尽管有人提出把英语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下调,但目前看来可能性并不高。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虽然目前中国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英语依然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全球通用语,况且各类权威科学期刊、论文也基本都是用英语撰写的,只有掌握了语言的工具才能促进我们自身更好的发展。

当下中国的年轻人都热衷于自由行,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和城市,真实体验那里的风土人情,不需要导游,不当“上车睡觉、下车尿尿”的怨种游客。
但这样的旅行必须具备足够强的语言能力,要能跟当地人交流,会用外语订机票、订酒店、问路等等,门槛并不低。
特别是对于英语不好的人来说,出国自由行目的地的选择就要窄的多,只能选择华人较多的地方,远一点的比如北美的加拿大,近点的就是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
特别是新加坡,华人竟然占到全国总人口的74%,中国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去新加坡旅游,说中文就行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最近,新加坡有两个年轻人走上街头,给路人做随机中文测试,他们让被选中的年轻人读一篇中文新闻稿件。
虽说路人一看就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华人,但是读起中文来却都是磕磕巴巴,读错音、不认识的情况非常普遍。连蒙带猜地读完,依然是一问三不知,如果说中文满分十分的话,这些路人的中文水平也就在4-6分的水平徘徊,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试想当你怀揣着仅靠中文就能游遍新加坡的美好愿望来到这里,却只能跟新加坡人连比划带猜搜肠刮肚蹦出几个蹩脚英语单词的时候,旅行的体验感是否会大打折扣。
难道新加坡的华人都是所谓的“香蕉人”,亦或是他们的教育中缺失了中文教育这一环吗?

要知道现在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人祖上可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老百姓,根据史料记载,早在1320年,中国人汪大源来到新加坡,就惊喜地发现早就有中国人在此定居。
1821年,厦门港一艘帆船扬帆起航,上面搭载了的正是中国首批入驻新加坡的移民,从此华人在新加坡生根发芽、开枝散叶,迅速成为当地人口最多的族群。
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华人总数占到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长期以来,新加坡跟马来西亚都是一体的,直到1959年,新加坡才成立了自治邦,准备跟马来西亚划清界限。
根据惯例,总理的人选一定会在人口优势族群中产生,经过选举,华人李光耀成为了自治邦政府总理。
在李光耀的运作下,1965年,新加坡彻底脱离马来西亚,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并于10月加入英联邦。

人口构成方面,新加坡除了大量华人之外,还有部分印度人和马来人的群体,那么国家成立后,官方语言的选定就显得至关重要。
经过综合考量后,华人总理李光耀力排众议,将英语定为新加坡的第一官方语言,汉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次之。
明明说汉语的华人占比最高,李光耀自己也是华人,可他为什么要把英语作为国家的官方语言呢?

2011年,李光耀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正式对这个问题做了回答,他说:
“尽管新加坡人口以华人为主,但来新加坡投资建厂的都是说英语的人,所以为了发展经济,必须把英语作为我们的官方用语。”
李光耀虽然出生在广东,但是从初中开始就在当地一家英国私立学校接受西方教育,18岁时因为成绩优异,拿到了英国女王奖学金,去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专业。
因为从小就在英语环境里学习,所以李光耀骨子里对英国文化和英语都是非常推崇的,以至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称他是“苏伊士运河以东唯一的英国绅士”。

在李光耀的字典里,大不列颠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度,他的思想一度沉浸在“日不落帝国”的幻想中,所以他领导下的新加坡也要衷心追随英国的脚步。
既然铁了心做英美的忠实跟班,怎么能不在新加坡大力推广英语教育呢。
当然,李光耀没有把汉语作为第一官方用语,也有其他的考量,他不想因此体现华人高人一等的地位,不想激化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之间的矛盾和种族冲突,而选择相对中立的“英语”作为官方用语比较公平,三大族群都不会有什么怨言。

另外,李光耀虽然生在中国,可是却并不擅长汉语,他觉得汉语最大的“弊端”就是太深奥了,想精通汉语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要长年累月的积淀,还要深刻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特别是中文里的诗词歌赋,一个字就能生出好几种变化,引出不同的意境,如果没有合适的语言环境和良好的文化熏陶,完全不知怎么入门。
再加上当时中国还没有实现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并不发达,对于李光耀来说,如此大费周章去学习汉语,却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太不划算。
而学习英语则完全相反,投入不多,见效明显,毕竟新加坡此时80%的生意都是和英美在作,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自打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的“国父”之后,政府的公务人员就必须精通英语,听说流利才行,所有的学校也都把英语作为基础学科,从娃娃开始普及。
至于三大族群原先的语言,则只能作为兴趣课,亦或是跟着爸爸妈妈在家里讲讲,只要迈出家门,则必须讲英语。
为了强化英语第一官方用语的“国策”,李光耀甚至不惜亲手毁掉第一所海外华人大学——南洋大学。
南洋大学的建校史颇具传奇色彩,是在无数海外爱国华人的捐赠下成立的,其中有商界精英,也不乏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草根一族。
漂洋过海远渡重洋的他们,依旧渴望能够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建起一所专属于华人,老师都能讲一口汉语的高等院校,让他们的下一代能够接受正统中国文化的熏陶。

只可惜,这么一所寄托着无数华人梦想和希望的南洋大学,还是海外第一所华人大学,开办仅仅10年,就开始被李光耀的新政府不断打压,被迫于1980年更名并校,关张大吉。
这就是摆在新加坡华人面前血淋淋的现实,因为在李光耀的字典里,决不允许新加坡有一个专门说汉语的学校存在。
李光耀如此针对南洋大学,也可见他推行英文第一的执念有多么强烈,甚至不惜得罪千万华人。
无数华人骂李光耀数典忘祖,骂他是英美的走狗,可是却不能否认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新加坡弹丸之地,是名副其实的小国,你不能指望小国去讲什么原则、谈什么民族尊严,对于小国来说,活下去才是第一位的。

李光耀很懂得“制衡”之策,他非常善于在几个大国之间斡旋,从中为新加坡攫取最大的利益。
他一边从美国大量购入最新武器装备,开放本国的海军基地;一边将中国视为最大贸易伙伴,在各个重大项目中展开合作;至于俄罗斯这个“不确定因素”,新加坡素来敬而远之,与其交流甚少,为的正是避免麻烦。
中美两边都讨好,两下不得罪,这就是李光耀治下新加坡的生存之道,归根结底,他只是新加坡的总理,一个全心全意为了本国人们谋福利的政客罢了。
事实证明,李光耀作为新加坡总理还是很成功的,把一个弹丸小国打造成名噪一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全亚洲最富裕的地区,绝非浪得虚名。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吃了一波英语的红利后,李光耀开始逐渐意识到英语一家独大带来的负面影响,他在回忆录中称:
“我去到很多企业考察,见到了不少应届毕业生,他们的英语都很流利,眼神却躲躲闪闪,似乎缺乏自信,反观那些讲汉语的学生,他们的神情更加自然,情感也明显比(英语生)丰富一些。”

的确,语言是文化的投射,不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只是学到些皮毛罢了,而且一个不学习本民族语言的人,一定会产生自我认知偏差,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1979年,李光耀痛定思痛,推出了“讲华语运动”,鼓励民众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普通话,只可惜并没有掀起什么学习中文的热潮。
毕竟英语第一官方语言的政策当时就是你定下来的,这么多年过去大家也早就习惯了,特别是政府、学校都在说英语,怎么可能因为你喊了句口号就来个180度大转弯呢。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新加坡的贸易往来愈发频繁和紧密,中文作为当地第二官方语言的价值日趋显著,更多当地人开始自发学习中文、看中文报纸、杂志,收看中文节目。

2005年,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山东大学、南洋理工共同创立的孔子学院正式落户新加坡。在新加坡出生的华语乐坛著名歌手林俊杰正担任新加坡的汉语宣传大使,也在引领着当地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潮。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纵观世界经济,中国风景独好,不管美元如何贬值,人民币始终坚挺。作为一向见风使舵的李光耀总理,也不失时宜地开始到处宣扬自己的华人身份,希望得到中国的青睐。
李光耀在2009年普通话推广活动中表示:
“两代人之后,普通话就将成为我们新的母语。”

从此之后,原先被弃如敝履的中文老师成了香饽饽,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表里,汉语课成了必不可少的存在。特别是对于华人子弟来说,学习汉语不但是一门工具,也是找回民族自信尊严的必由之路,学生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发现了这门语言之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源远流长。
不过学习语言总需要一个过程,新加坡当下的现状就是街上的人们大多都能说汉语,但是论熟练程度跟普及了60年的英语相比还是差出一大截。
打个比方,他们的中文程度大抵就跟中国大多数人的英语程度类似,简单的沟通交流还可以,说深说快可就原形毕露了。

尽管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已经在2015年去世了,但他对新加坡的美好愿景一定会实现的。
然而照目前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加坡的第一官方语言一定会变成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到那一天,新加坡的华人们一定会挺起胸膛,以自己的华人身份而骄傲。
届时中国人再去狮城旅游,就再也不需要为语言不通而发愁,新加坡的华人们也一定会用最纯正的普通话,欢迎来自故土亲人们的到访。
01 许绍雄许绍雄被观众称为“金牌绿叶”,被tvb同事称为“奔驰雄”。许绍雄是早期tvb第一个开奔驰上班的演员。许绍雄本人不仅有钱而且出身显赫。许绍雄外公的妹妹是鲁迅先生的妻子许广平。许绍雄的曾祖父是慈xi的干儿子。前不久许绍雄还晒出他和周令飞的合影。周令飞是鲁迅的孙子。周令飞叫许绍雄表哥。不得不说,周令飞和鲁迅先生长得太像了。
上半年新加坡刚刚宣布,将大幅提高移民门槛,投资移民费用从1000万新元直接翻倍,到2000万,约合人民币9300万,四舍五入就是一个亿。还有一则消息,新家坡的租房价格一年内上涨30%,有大量人口涌入这块弹丸之地。新加坡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跑新加坡?长期来看,移民新加坡会是个好选择么?01.短期看
新加坡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移民国家,移民在新加坡人口中占据很大比例。每年都有来自全球各地的人向新加坡移民局提交申请,数据显示,新加坡每年pr获批量都保持在3万人左右。众所周知,新加坡虽然是个发达国家,但社会老龄化一直很严重,再加上生育率持续走低,导致新加坡对年轻人的需求非常旺盛,特别是各行各业的人才。
新加坡的移民项目作为移民门槛最高的国家之一,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金融、创业和人才移民。其中,创业移民因其申请条件灵活、审批速度快而受到人们的欢迎。新加坡自雇移民是近年来创业移民项目中通过率最高的,很多人通过自雇移民成功获得绿卡。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新加坡的自雇移民是什么?1.项目简介新加坡自营移民是指申请人在新加坡成立公司,依托国内商业背景,自营高管,以新加坡公司为载体,向人力资源部申请自营工人ep。
新加坡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配置和一流的教育水平,是近两年很受华人欢迎的移民目的地。而且,新加坡没有移民监,在拿到新加坡身份之后,可以灵活地选择居住地,并且还能享受新加坡身份的一系列福利待遇。那么,如何移民新加坡?本文给大家推荐两个性价比比较高的移民项目,希望能对您有帮助~一、新加坡自雇移民
目前,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申请移居海外,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移民新加坡。与大多数移民热度非常高的国家相比,新加坡可能是一个相对低调的国家,但却受到很多中国人喜爱的国家。 新加坡一向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着称,是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稳定的政治环境、健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在亚太地区优越的战略位置,使新加坡成为创造财富的理想之地。
“彷徨的人们需要个方向,新加坡暂时成了这个方向。”尽管只有一个半北京朝阳区的大小,尽管风景单调、没有四季、资源匮乏,新加坡这个位于马来半岛南段的小岛,被雀跃的新移民们视为一个应许之地——至少是一个过渡之地。有创业者称新加坡为 “东南亚的首都”,意思是它是有潜力的市场,值得重视;它也是一个效率更高的地方,开一家公司最快只需要一天,填几张表即可;一个基础设施更好的地方,甚至还有两所全球排名前 15 的大学。
移民是件耗时耗力的事情,一般都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此外,大部分人最关注的是移民的费用这些费用因国家和个人情况而异。以新加坡为例,移民费用一般包含以下几项:5)房产评估:评估值的2%;工商局调档费:200-500元人民币方案a:投资500万新币在银行存款、资本市场产品、信托投资、保险产品或其他金融投资产品中;投资200万新币于政府指定房产,并投充值产品的组合式投资。
以前我们也提到过,很多建筑工种在国外都还是很受欢迎的,并且国外的待遇也不差,只要自己有技术,能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去国外务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实这个爱尔兰的建筑木工,停了好几年,但是在2020年初的时候,爱尔兰移民局又重新对咱们中国开放劳务市场,开放了建筑木工,不过这个配额真的很少,只有几十个。
每个国家都有移民政策和移民项目,适用于不同身份背景的人,目的是吸纳人才,帮助国家发展,比如新加坡就有至少九种移民方法,涵盖了各类人才,适用人群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来选择。今天给大家分享新加坡移民的9个方法,非常全面,值得收藏。方法1、教育移民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去新加坡读书的方式移民,这也是非常多年轻人的首选,一是能接受更优越的教育,提升学历,增强竞争力,二是有更大机率移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