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6日晚,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揭晓。
法国作家安妮·艾尔诺(annie ernaux)摘得这一桂冠。
安妮·埃尔诺是谁?
安妮·埃尔诺,当代法国文坛上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1940年生于法国滨海塞纳省的利勒博纳。代表作有《空衣橱》、《位置》、《一个女人》、《单纯的激情》、《耻辱》、《事件》、《占领》等。长篇小说《悠悠岁月》获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2009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
自传体小说 《位置》和《一个女人》分别创造了五十万和四十五万册的销量,引起了法国文学界的关注。其中,《位置》荣获了1984年雷诺多文学奖。
2021年11月,获得英国皇家文学学会国际作家终身荣誉奖。
颁奖词的肯定
这次诺奖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她出生于1940年的法国滨海塞纳省,在诺曼底的小城度过了少年时光。虽然家庭贫困,但父母拼尽全力供她读书,希望她能获得成功。
她善于观察生活,从自己的经历与回忆中去探索人的内心世界。透过她的作品,我们也能窥探到法国社会下层人民真实的生活情况以及两性间不平等等社会矛盾。
她每一次发布新作品,都会引起法国文学界不小的争论。1984年,她凭借小说《位置》获得法国雷诺多文学奖。2008年,她又以小说《悠悠岁月》荣获法国杜拉斯文学奖。可以说是颇受肯定。
在她的创作中,她从不同的角度,始终如一地审视了一个在性别、语言和阶级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她的创作道路漫长而艰辛。
中国网友买光库存
网友们反应很快,在京东网上,去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悠悠岁月》的库存很快被抢光。
《悠悠岁月》一经出版就获得了法国当年的“杜拉斯文学大奖”。采用“无人称自传”的方式,实际上是在自己回忆的同时也促使别人回忆,以人们共有的经历反映出时代的演变,从而引起人们内心的强烈共鸣。大到靠前风云,小到饮食服装,家庭聚会,乃至个人隐私,无不简洁生动。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世界的进程,实际上写出了集体的记忆。小说的时间跨度有六十年,因此无论什么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很熟悉的内容和很清晰的记忆。
《悠悠岁月》的译者是吴岳添(1944—),江苏常州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作品有专著《法国小说发展史》和《法国现当代左翼文学》、译著《论无边的现实主义》和《社会学批评概论》等。
去年金狮奖影片改编自她的原著
在诺贝尔奖官网www.nobelprize.org上,有一个投票选项:你读过安妮·埃尔诺的书吗?投票人数不算多,633人当中,有85%选择了no。
这位第16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的作家原著你也许还没来得及读,但是和她有关的电影你也许看过——
她是去年金狮奖电影《正发生》的原著作者以及编剧。
《正发生》原计划于2022年2月2日在法国院线上映,后提前至2021年11月24日。电影讲述了在上世纪60年代的法国年轻女学生安妮怀孕后想要堕胎的心路历程和行为举动,将女主人公安妮的无助、痛苦、决绝等复杂情绪展现在观众面前。从“4周”到“10周”,随着影片中的数字不断增加,观众也随之一起经历了这场持续近三个月的“战斗”。
安妮·埃尔诺的《事件》中的故事情节并非虚构,作家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以自传体的形式回忆了自己在1960年代堕胎的经过。作家曾于1974年在第一部小说《空衣橱》(les armoires vides)里间接描绘过这段经历,但是没有详细展开,直到2000年,她出版了《事件》。埃尔诺在访谈中表示,多年来,这段记忆一直如影随形,紧紧萦绕在她的心头。在接受《人道报》的访谈中,安妮·艾尔诺提到当年自己加入了堕胎和避孕解放运动,但是她没有在《343荡妇宣言》上签字,是因为当时她嫁给了一位官员,公开宣布曾堕过胎就好像一颗炸弹。安妮·埃尔诺也直言,堕胎的经历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改变了她的生活,以至于1964年1月20日至21日的夜晚对她来说已经成为某种纪念日般的存在。
在《事件》一书的扉页,安妮·埃尔诺引用了米歇尔·莱里斯(michel leiris)的话:“我有两个心愿:事件变成写作,写作成为事件。”
这个月底三本新书和中国读者见面
对各位喜欢法国文学的读者们来说,很快就能看到安妮·埃尔诺的新书在国内出版了——《一个男人的位置》《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女孩的记忆》这三本安妮·艾尔诺的自传体小说将于10月底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
《一个男人的位置》:在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两个月后父亲去世了,安妮·埃尔诺以此为契机,讲述了一个男人的一生。他出生于世纪之交,不得不早早离开学校,先是当农民,然后在工厂做工,后来成为诺曼底一家小杂货店的店主,直到1967年去世。他自我克制,勤奋工作,谨言慎行,努力维持着一个男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却始终无法摆脱对滑落回下层社会的恐惧。
作者用冷酷的观察揭示了困扰她父亲一生的耻辱,以及因阶层限制带来的父女之间的疏远和痛苦。这本父亲的传记也是一名知识分子女儿背叛的故事——背叛她的父母、她的成长环境,在亲情和耻辱之间,在归属和疏离之间的分裂。
《一个女人的故事》:这是安妮·埃尔诺对母亲和女儿、青春和衰老、梦想和现实的感人叙述。在母亲死于阿尔茨海默症后,作者开始了令人生畏的时光倒流之旅,她试图捕捉真正的女人,那个独立于女儿而存在的女人,那个出生在诺曼底小镇、死在巴黎郊区医院的老年病房里的女人。她探讨了母亲和女儿之间既脆弱又不可动摇的纽带,将她们分开的疏远的世界,以及我们必须失去我们所爱之人这一无法逃避的事实。在这部平静而有力的致敬作品中,埃尔诺想要为她的母亲争取最大的公平:将她描绘成她自己。正如作者所说:“现在我写我的母亲,就像该轮到我重新让母亲出生。”
《一个女孩的记忆》:这本新书中,安妮·埃尔诺重温了1958年夏天在诺曼底担任夏令营辅导员的经历,并讲述了她与一个男人度过的初夜。当他移情别恋时,她意识到她已经把自己的意志交给了他,像是没有了主人的被征服者。六十年后的今天,作者发现自己可以抹去中间的岁月,重新回忆这个她曾想完全忘记的年轻女孩。将那个夏天不可磨灭的记忆带入现实,埃尔诺发现,她写作生涯的重要和痛苦的起源是建立在耻辱、暴力和背叛的基础之上。
文章|酒馆茶舍简析在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随着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开始,其境内的犹太人生活开始受到影响。他们作为法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少数民族,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公民权问题。本文试从这一时期犹太人在阿尔及利亚境内的生存状况、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犹太人政策上的转变、以及法国政府与犹太人组织的矛盾等方面来分析犹太人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面临公民权问题时所做出的努力及其影响。
欧盟国家大多经济不错,教育医疗福利都不会差,移民后过去生活非常合适。同时欧盟国家很多还是申根国家,可以同享欧盟申根福利,护照免签实力非常强大,亨利指数排名上,那些排名靠前的国家中欧盟国家占了大多数。有数据表明欧盟接收移民的数量世界第一,已经远超美国。有人说拿到了欧盟护照就等于拿到了欧盟27国的永居,因为你可以在这些国家自由通行、居住、学习和工作。
法国不能申请永居你知道吗?按照政策18个月后申请家属,月入两个w。法国能否申请永居?答案是不可以的。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法国工签政策。法国是非移民国家没有永久拘留证,只有长期拘留证。法国的绿卡一般只能就是长期拘留。按照当前的政策出师在法国居住5年以上,就可以申请法国的10年的长期拘留。10年以后可以继续签发法国公签,申请配偶和孩子。
coucou,我是移民哥,你们这一周过得如何呢?正文共:5909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答应我要看完哦!最近快到开学季,相信很多即将来法国或者已经在法国度过一年的你们最忙的事情大概都是续居留吧,因为一般都是七八九月份的样子,拿到了长居卡,才能够安安心心地直接开学嘛,好了,话不多说,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在法国如何续学生居留哦~
如今全球化趋势加快,中国学子们在求学之路上有了更多选择。这是孩子们的幸福,也是父母们的挑战。为孩子选择怎样的学习环境、创造什么上升条件等等,这些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将取决于父母的视野和格局。下一代的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孩子们自身的努力,父母们的选择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法国整体教育水平较高,教育质量居世界第五位。
张曼玉在法国的生活7月7日,有网友发现,知名女星张曼玉已经定居在法国巴黎,法国巴黎一直是一个浪漫的城市。或许这也是张曼玉之所以会选择在这里定居的原因。对于已婚人士来说,法国巴黎适合度假,可是对于单身人士来说,法国巴黎则适合久居,甚至是定居。因为在这里生活的人总是懂得浪漫,而从其他地方来的人,也都冲着这一种浪漫而来。
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国际分歧,促进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法国总骚乱 也给中国提个醒:移民不能乱入 欧盟弄不好都会解体法国近期发生的骚乱,其根源之一是警方暴力执法和移民政策问题。骚乱始于法国警方对一名非洲裔青年的暴力执法,这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抗议和骚乱。然而,这种暴力执法并非个案,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法国,首都巴黎,位于欧洲西部,北邻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东接意大利、摩纳哥,南连西班牙、安道尔,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海洋性、大陆性、地中海型和山地气候并存。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总面积550000平方千米,海岸线2700千米,陆地线2800千米,本土划为13个大区、94个省。截至2023年1月,法国人口为6804万人,主要为法兰西民族,大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法语。
17岁,北非,移民后裔。 这是此次引发法国全国性骚乱的关键词。尽管已经搅得全法甚至领国都火光冲天,然而在法国,这些却是不能明说的“禁词”。 这种绝对的“政治正确”到了什么程度?为什么移民问题和种族问题,在法国如此敏感?又对政治格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观察者网专访旅法二十多年的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郑若麟,深度解读此次法国暴乱。
继日本、美国、韩国本周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旅客进行检测后,英国和法国也收紧中国入境旅客防疫措施,要求他们入境前提交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对入境旅客进行随机筛检。欧盟过去几天密切磋商,欧洲疾病预防管制中心(ecdc)29日才表示,目前在欧盟范围内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施强制采检"不合理",称欧盟民众的免疫力高于中国"正在流行的变异株或后来取代它的变异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