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6日晚,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揭晓。
法国作家安妮·艾尔诺(annie ernaux)摘得这一桂冠。
安妮·埃尔诺是谁?
安妮·埃尔诺,当代法国文坛上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1940年生于法国滨海塞纳省的利勒博纳。代表作有《空衣橱》、《位置》、《一个女人》、《单纯的激情》、《耻辱》、《事件》、《占领》等。长篇小说《悠悠岁月》获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2009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
自传体小说 《位置》和《一个女人》分别创造了五十万和四十五万册的销量,引起了法国文学界的关注。其中,《位置》荣获了1984年雷诺多文学奖。
2021年11月,获得英国皇家文学学会国际作家终身荣誉奖。
颁奖词的肯定
这次诺奖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她出生于1940年的法国滨海塞纳省,在诺曼底的小城度过了少年时光。虽然家庭贫困,但父母拼尽全力供她读书,希望她能获得成功。
她善于观察生活,从自己的经历与回忆中去探索人的内心世界。透过她的作品,我们也能窥探到法国社会下层人民真实的生活情况以及两性间不平等等社会矛盾。
她每一次发布新作品,都会引起法国文学界不小的争论。1984年,她凭借小说《位置》获得法国雷诺多文学奖。2008年,她又以小说《悠悠岁月》荣获法国杜拉斯文学奖。可以说是颇受肯定。
在她的创作中,她从不同的角度,始终如一地审视了一个在性别、语言和阶级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她的创作道路漫长而艰辛。
中国网友买光库存
网友们反应很快,在京东网上,去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悠悠岁月》的库存很快被抢光。
《悠悠岁月》一经出版就获得了法国当年的“杜拉斯文学大奖”。采用“无人称自传”的方式,实际上是在自己回忆的同时也促使别人回忆,以人们共有的经历反映出时代的演变,从而引起人们内心的强烈共鸣。大到靠前风云,小到饮食服装,家庭聚会,乃至个人隐私,无不简洁生动。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世界的进程,实际上写出了集体的记忆。小说的时间跨度有六十年,因此无论什么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很熟悉的内容和很清晰的记忆。
《悠悠岁月》的译者是吴岳添(1944—),江苏常州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作品有专著《法国小说发展史》和《法国现当代左翼文学》、译著《论无边的现实主义》和《社会学批评概论》等。
去年金狮奖影片改编自她的原著
在诺贝尔奖官网www.nobelprize.org上,有一个投票选项:你读过安妮·埃尔诺的书吗?投票人数不算多,633人当中,有85%选择了no。
这位第16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的作家原著你也许还没来得及读,但是和她有关的电影你也许看过——
她是去年金狮奖电影《正发生》的原著作者以及编剧。
《正发生》原计划于2022年2月2日在法国院线上映,后提前至2021年11月24日。电影讲述了在上世纪60年代的法国年轻女学生安妮怀孕后想要堕胎的心路历程和行为举动,将女主人公安妮的无助、痛苦、决绝等复杂情绪展现在观众面前。从“4周”到“10周”,随着影片中的数字不断增加,观众也随之一起经历了这场持续近三个月的“战斗”。
安妮·埃尔诺的《事件》中的故事情节并非虚构,作家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以自传体的形式回忆了自己在1960年代堕胎的经过。作家曾于1974年在第一部小说《空衣橱》(les armoires vides)里间接描绘过这段经历,但是没有详细展开,直到2000年,她出版了《事件》。埃尔诺在访谈中表示,多年来,这段记忆一直如影随形,紧紧萦绕在她的心头。在接受《人道报》的访谈中,安妮·艾尔诺提到当年自己加入了堕胎和避孕解放运动,但是她没有在《343荡妇宣言》上签字,是因为当时她嫁给了一位官员,公开宣布曾堕过胎就好像一颗炸弹。安妮·埃尔诺也直言,堕胎的经历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改变了她的生活,以至于1964年1月20日至21日的夜晚对她来说已经成为某种纪念日般的存在。
在《事件》一书的扉页,安妮·埃尔诺引用了米歇尔·莱里斯(michel leiris)的话:“我有两个心愿:事件变成写作,写作成为事件。”
这个月底三本新书和中国读者见面
对各位喜欢法国文学的读者们来说,很快就能看到安妮·埃尔诺的新书在国内出版了——《一个男人的位置》《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女孩的记忆》这三本安妮·艾尔诺的自传体小说将于10月底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
《一个男人的位置》:在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两个月后父亲去世了,安妮·埃尔诺以此为契机,讲述了一个男人的一生。他出生于世纪之交,不得不早早离开学校,先是当农民,然后在工厂做工,后来成为诺曼底一家小杂货店的店主,直到1967年去世。他自我克制,勤奋工作,谨言慎行,努力维持着一个男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却始终无法摆脱对滑落回下层社会的恐惧。
作者用冷酷的观察揭示了困扰她父亲一生的耻辱,以及因阶层限制带来的父女之间的疏远和痛苦。这本父亲的传记也是一名知识分子女儿背叛的故事——背叛她的父母、她的成长环境,在亲情和耻辱之间,在归属和疏离之间的分裂。
《一个女人的故事》:这是安妮·埃尔诺对母亲和女儿、青春和衰老、梦想和现实的感人叙述。在母亲死于阿尔茨海默症后,作者开始了令人生畏的时光倒流之旅,她试图捕捉真正的女人,那个独立于女儿而存在的女人,那个出生在诺曼底小镇、死在巴黎郊区医院的老年病房里的女人。她探讨了母亲和女儿之间既脆弱又不可动摇的纽带,将她们分开的疏远的世界,以及我们必须失去我们所爱之人这一无法逃避的事实。在这部平静而有力的致敬作品中,埃尔诺想要为她的母亲争取最大的公平:将她描绘成她自己。正如作者所说:“现在我写我的母亲,就像该轮到我重新让母亲出生。”
《一个女孩的记忆》:这本新书中,安妮·埃尔诺重温了1958年夏天在诺曼底担任夏令营辅导员的经历,并讲述了她与一个男人度过的初夜。当他移情别恋时,她意识到她已经把自己的意志交给了他,像是没有了主人的被征服者。六十年后的今天,作者发现自己可以抹去中间的岁月,重新回忆这个她曾想完全忘记的年轻女孩。将那个夏天不可磨灭的记忆带入现实,埃尔诺发现,她写作生涯的重要和痛苦的起源是建立在耻辱、暴力和背叛的基础之上。
今年上半年爆火的电视剧《狂飙》为平台狂赚17亿?竟然一个奖都没拿到!《狂飙》黄瑶说实在的,高启强诧异的怀疑到人生,居中的扮演者黄瑶可以说是真人不露相,因为大家最后都没有料到送高启强进监狱的,竟然是这位瘦瘦小小的女性。20年的养育之恩,瞬间化为乌有;杀父仇人,不共戴天!高启强式的小恩小惠罢,把黄瑶全家都毁了,一点点福利能收服得了从下生根发芽的仇恨内心?
继日本、美国、韩国本周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旅客进行检测后,英国和法国也收紧中国入境旅客防疫措施,要求他们入境前提交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对入境旅客进行随机筛检。欧盟过去几天密切磋商,欧洲疾病预防管制中心(ecdc)29日才表示,目前在欧盟范围内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施强制采检"不合理",称欧盟民众的免疫力高于中国"正在流行的变异株或后来取代它的变异株"。
法国,一直被称之为“浪漫之都”。这一称号的来源,便是来自于人们在互联网上所看到的各种别致的景色和建筑和充斥着艺术气息的法国人文风情。但是网上所报道出来的资料,往往都不是最为现实的,他们只会把最好的东西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不会让大众们看到法国真实的一面,那便是现今法国的各地,因为移民的到来,早就不像以前那样的纯粹。
法国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从福利来讲法国移民可以说是移民大国优选了。移民法国,可以享受的福利高达400多种,从怀孕5个月开始一直到死亡都有福利补贴。各国福利占gdp支出:法国34.9%;德国27.6%,英国25%,加拿大23.1%;澳大利亚22.5%。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移民法国的福利有多好!法国福利的特点是,
比利时, 欧洲西北部国家。它是欧洲最小、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自 1830 年独立以来,一直是由世袭君主立宪制领导的代议制民主国家。最初,比利时实行统一的政府形式。然而,在 1980 年代和 90 年代,比利时采取了一些措施,将比利时变成一个联邦国家,权力在法兰德斯、瓦隆和布鲁塞尔首都地区之间共享。
随着大家的收入提升,出国旅游也成为家常便饭,很多人甚至经常游览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各国,被很多国人誉为旅游的首选之地,因为欧洲的国家面积很小,几天的时间就可以游览不同国家的景色,体验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这几年很多人都爱去欧洲游玩,尤其是法国。法国是欧洲历史悠久的国家,因为历史文物保存完好,加上文明世界法国大餐,所以每年也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游客,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中国游客,然而中国游客到法国并不是为了旅游和美食,而是为了购买飞天茅台,这是为何呢?
张贤亮在巴黎的日子作 者:郭 凝张贤亮与郭凝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高远摄于1993年张贤亮走得潇洒,一生精彩,抡圆了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留下作品《灵与肉》《肖尔布拉克》《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其中九部拍成电影。他投入二十年心血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成为国家级5a景区,已有两亿文化资产。
如何才能移民法国?途径详解法国在文化、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对世界有重大影响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欧洲大陆主要的政治实体之一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申根公约和八国集团成员国途径方法:一、出生移民法国国籍法中,无论父母是否为法国人,只要孩子出生在法国,孩子从11岁其至少在法国生活5年,即可获得法国国籍。
华人社团为大区政府捐赠和协助购买了2亿只口罩 在法国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旅法华人团体和个人千方百计从中国购买口罩,支援当地的一线医护人员。 6月23日,巴黎大区议会主席佩克莱斯(valérie pécresse)考察77省碧西圣乔治市(bussy-st-georges)时,感谢大区内华商、华人为当地抗疫做出的贡献。
1973年9月,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中国,周总理亲自接待。17日,上海虹桥机场,周总理亲自送别!沿途彩旗飘飘,锣鼓滔天,人流如织,人们呼喊着”中法友谊万岁“的口号,让远来的蓬皮杜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尊重。欢送仪式之后,蓬皮杜等人已经登上了飞机。此刻,天空已经乌云密布,顷刻之间,豆大的雨点飞了下来。按照外交礼仪,外宾的飞机要绕机场一周以示感谢,主人要目送飞机驶离之后才能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