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这个词在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些方言中有着“冲突”,“争斗”之意,于是,南方一些身份的地方史之中,经常会出现带有此字眼的特殊方言型地方术语,而这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1853年,发生在台湾台北的一些大规模斗殴——“顶下郊拼”。
19世纪以来,中国人地矛盾尖锐,福建等大陆居民移居台湾速度加快,很快台湾地区资源也呈现紧张之势,这些移民通常以乡土或纽带集结在一起,抱团与其他团体争夺资源,这便是“分类械斗”,而清政府在台湾公权力不彰,使得台湾府成为全中国最混乱的一个府。

台湾械斗多发区域
台湾北部地区也是如此,乾隆、嘉庆之后,台湾对面的福建泉州府大批居民移居台北艋舺,此地渐渐大盛,产生了“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美称,这里的“府”即台湾府城,在今天的台南地区,台湾岛最开始开发的都是南方,这里距离大陆较近,而且是台湾的平原区,适合开发;“鹿”指的是鹿港,台湾第一个由汉人开发的城市据点。其发达肇因于1784年(清高宗乾隆49年)清朝政府仿鹿耳门及厦门模式设立专员管理,开放“福建泉州府晋江县所属蚶江口”与“台湾府彰化县鹿仔港”来往通商。此后行郊云集、商务发达,迅速成为中部第一大港;而此时,艋舺(今台北市万华区)也渐渐崛起。

清代台湾主要市镇
但是,有移民就会有争斗嘛。
当时的艋舺,移民于艋舺的,有两大族群,一为居于八甲庄的福建泉州同安籍移民;另一派则是泉州三邑(晋江、惠安、南安)人,这其中三邑人比较多,来的也比较早。这其中同安人主要和厦门一带的人做生意,于是他们居住地方被称为“厦郊”,后传为“下郊”;而泉州三邑商人,则称做“顶郊”,多与泉州、福州等地贸易。
这些不同乡土的人住在一起,自然有不少冲突,有的是利益纠葛,有的就是文化冲突,1738年,艋舺的三邑人因为北台湾有瘴疠之气,瘟疫死者甚众,于是奉祀由原籍晋江县泉安龙山寺分香而来的观音菩萨香火,建成艋舺龙山寺。于是后来此寺庙称为三邑人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当然,这个体系中同安人的下郊是被排除在外的。

艋舺龙山寺
19世纪,艋舺移民渐多,同安人为主的下郊,与三邑人的顶郊的冲突升级,最关键的利益是艋舺码头的泊船权利;而同安人也有自己的信仰——乡土神霞海城隍,双方也经常因信仰不同而开打。
终于在1853年,冲突总爆发,被称为“顶下郊拼”或“四县反”(反为方言中大规模叛乱之意)。
事件起因说法不一,地方志的记载如下:
“因码头力伏口角而引起之分类大械斗, 俗称顶下郊拚。 同安人聚居之八甲庄被焚掠,双方损失颇不赀。而艋舺市街自经此次人为之浩劫后,元气大伤。”——《台北市志》
也有说法是双方争抢收割稻谷、或者是因为同安县地处泉州府、漳州府两府(意即比起偏北的三邑,同安地理上较接近漳州;今日同安隶属厦门市)交接,台湾的同安人于18世纪末开始的台湾泉漳械斗中,立场过于中立,并不援救同属泉州府的三邑人,使得三邑人想报复等。

当然,这不重要,总之双方积怨很久了。同安人对于顶郊三邑人霸占码头与艋舺龙山寺深感不满,蠢蠢欲动,而三邑人有所察觉,在寺庙里开会,决定主动出击,八月,械斗开始。
不久设于艋舺的新庄县丞署,海山堡潭底公馆等两官署,遭两方人马焚毁。
这不是一般的打群架,这是战争规模的械斗,三邑人虽然人数多,但他们所居的龙山寺与旧街(今西园路),蕃薯市街(今贵阳街)三地与同安人所居之八甲庄,正好隔着安溪人所建的艋舺清水岩祖师庙且池沼遍布,三邑人难以大规模攻击,于是他们向中立者泉州安溪头人白隆发借道,威逼利诱,欲毁安溪人信奉的祖师庙,以便攻进八甲庄,并承诺事成之后,会帮助安溪人重建庙宇,白隆发被迫同意,将清水祖师神像徙出,任三邑人烧毁庙宇(但三邑人在械斗事件后却毁约)。
三邑人一边进攻,一边将同安人房屋全数焚毁。而败逃之同安人,不得不放弃艋舺码头的地盘,由同安大老林佑藻率领,逃往大稻埕另辟商埠,后来并在大稻埕建了霞海城隍庙,奉祀从顶下郊拼中救出的霞海城隍神像(至今该庙侧殿旁祀殉难于顶下郊拼的38位同安乡勇壮丁,并以“义勇公”称呼之。)

三邑人进攻方向(黑)与同安人败走方向(红)
三邑人胜利了,得到了大部分地盘,但他们并未依约帮助艋舺祖师庙的重建工作,白隆发责问三邑人,三邑人只捐献了一对龙柱,略表意思,白隆发也无可奈何,只好向安溪人募款重建。
不过三邑人好景不长,后来艋舺河沙淤积,不易停泊,船只大多改停大稻埕。大稻埕于是逐渐取代艋舺,成为北台湾的商业贸易中心,大稻埕同安人反而得到了利益,真是阴差阳错。
不过这事情使得双方彻底对立,经19世纪末期两族群许多地方士绅努力,才渐次有所改善。不过到如今,族群纷争仍多少还是受其影响。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日关系逐渐缓和,引发了一股探亲潮。这股潮流涌现的背后,是日本侵华时遗留的问题。日本曾殖民东北,移民了近十二万妇女,成为战争的帮凶。然而,战争结束后,这些日本妇女的归宿却成为了一大谜团,日本政府也不愿正视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看看这些妇女的命运究竟如何,以及这段历史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几年前,一到周末深圳人纷纷涌去香港,旅游和购物成了他们最享受的一种消费方式。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完全逆转!近几个月,深圳可谓是被香港人“挤爆”了!!自今年香港与内地通关之后,掀起一股港人到深圳消费的热潮。愈来愈多的港人趁着假期“北上”消遣,每到周末就有数十万港人涌入深圳吃喝玩乐。那么,港人北上消费为何如此火爆?
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聊点移民圈那些事儿的移民规划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的话题是:移民香港最近简单的方法也有风险!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你要提前准备。香港,一直以来是不少人士首选的移居之地,因为香港有着多方面的优势,比如:成为香港永久居民后,可以免签证到很多国家,出行非常方便;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进驻当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香港来内地发展,很明显的就是一些港台艺人来内地,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其实这么多香港人愿意居住在内地,除了香港与内地的融合不断深入,部分香港居民看到内地机遇过来一展宏图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内地给香港居民给出的各种优惠政策。尤其是在教育、养老、住房、税收等方面给出的巨额优惠,不仅吸引香港人踏上前往内地定居的旅程。
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西安举行,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专访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讲师、历史学博士任宝磊,讲述中国与中亚五国历史的有趣话题。中亚五国为何都叫“斯坦”?中亚五国指的是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个国家。这五个国家的名字中都带“斯坦”,那么“斯坦”是什么意思呢?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的通知精神,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广东省386个受理点于9月1日起全面启动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受理工作。今天“花城+”来到广州番禺分局办证中心见证激动人心的一刻▼▼▼香港籍退休夫妇申办内地居住证 来自香港的杨阿姨和她丈夫,一听说广州可以申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早上9点就来到番禺分局办证中心排队。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763位真人的故事我是移民哥,祖籍江西丰城,在台湾生活已经第56个年头了。我在一个大家庭里长大,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教育影响,父亲教我勤练书法,学习少林南拳,在我离开家上大学后,要求我写家书“汇报”收获和感悟。父亲告诉我,身为中国人,要立德、立功、立言,在做人、做事和做学问这三件事情上,要学习一辈子。
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2022年的夏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李小姐,一个来自北京的优秀女性。她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硕士学位,曾经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过,有着丰富的专业经验和技能。她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去香港发展,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和文化。她为什么想去香港呢?原因有很多,比如: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吸引着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和商机。
导读在前面一期中,我们和大家介绍过,港澳台华侨生联考和普通高考的差异。当时主要是从各科宽泛的介绍一些。这一期咱们就结合具体的考试卷情况,做一个对比。真题卷比较!港澳台华侨生联考对比普通高考知识差异有多少!语文许多省份高考用全国卷,全国卷的特点是大小阅读占用的比例很高。阅读、文言文和诗歌等跟港澳台联考相对比较接近,但是
近些年,受到疫情影响,赴港读书成为不少人的选择,香港留学也成为热门留学目的地。不少人通过读书、专才、优才等计划赴港定居。最近,香港香港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又称投资移民计划)再次被提起。香港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于本月初举行会议,简介施政报告政策。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建议,政府可重新推出「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让投资指定数额的人士移居香港(性质类似投资移民),振兴目前低迷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