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一场疫情席卷全球。生活在德国海德堡的托马斯·拉贝医生为了疫情防控焦头烂额,德国的医疗物资严重短缺,所以托马斯·拉贝接触的许多病人只能待在家里进行自我隔离。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托马斯突然决定给予中国大使馆写一封信求助,希望中国能够帮帮正在疫情中挣扎的德国。这就很奇怪了,托马斯是德国人,中国大使馆又能帮到他什么呢?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接到托马斯这封信之后,中国大使馆非常重视,南京市政府因为这封信,特意在物资紧张的情况下筹集了3万只口罩、200套防护服和620瓶药物送到了德国。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托马斯·拉贝有个了不起的祖父,人称“中国的辛德勒”的约翰·拉贝。

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拉贝以超凡的勇气保护了近二十五万南京市民的性命,他留下的《拉贝日记》更是证明日军侵华暴行的关键记录之一,约翰·拉贝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恩人,他的后人求助,中国当然不会拒绝。
1882年,拉贝出生在德国汉堡,他出生的年代正赶上世界大变革,殖民扩张,战争的阴影笼罩在全世界,殖民者们疯狂地掠夺财富。
作为一个普通人,拉贝对于外界的变化或许并没有那么敏感,他按部就班地在父母的指导下进入学校读书,但是在初中那一年,他那当船长的父亲突然病逝,家中遭逢变故,失去经济来源,于是,拉贝不得不提前步入社会。
拉贝曾经长期担任出口商贸公司的职员,因为职业的缘故,他走遍了全世界的很多地方。

1910年,拉贝来到了北京,并在北京和自己的妻子多拉相识,结婚。随后拉贝跳槽到德国西门子公司工作,继续在北京常住。
在中国漫长的生活经历让他对这个古老的国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北京定居之后,拉贝开始在自己的笔记中大量记录关于中国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这位德国公民对于中国的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和研究。
30年代,随着希特勒的上台,拉贝成为了纳粹党党员,这并非出自他本意,而是因为当时纳粹德国规定每一个德国人都必须加入纳粹党,一场更大的灾难正在向人类世界席卷而来。而此时此刻中国境内也并不太平,列强长期的侵略让这个古老的国度陷入内忧外患。

但与此同时,拉贝也记录下了很多宝贵的东西,那便是中国人民在困境之中的抗争,尽管在大多数西方人眼中,当时的中国是个极度落后和愚昧的国家。
可拉贝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中国人身上有难能可贵的品质,他欣赏这样的品质,愿意把中国人当做朋友。
1931年,由于工作调动,拉贝来到了南京,这是一座同样美丽的城市,而拉贝不知道,六年之后,这座城市将遭遇人类历史上最残忍的暴行。拉贝开始与家人在南京定居,那是一段相当愉快的时光。
他搬进了南京广州路小桃园10号别墅,同时拉贝注意到,在中国的众多西门子职员的子女都面临着入学教育的问题,所以天性热情的拉贝决定由自己牵头,在自己的别墅旁边修建一所德语学校。

由于办学的缘故,拉贝频繁的和德国大使馆接触,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从普通公民变成纳粹党,甚至因为他在德国人之中颇有威望,所以他还成为了纳粹驻南京分部的副部长。
这个职位对拉贝来说只是累赘,他已经功成名就,并不需要一个纳粹党员的身份来为自己获得荣誉,可是由于国家的规定,他又不得不接受这个糟糕的身份。
最开始,拉贝只是按部就班地帮助留在南京的德国公民解决一些问题,不过他没想到,这个身份在将来还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时间来到了1937年8月,这一年的夏天,拉贝带着家人来到了北戴河一带度假,但就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了来自日本的邮件。日本决心对南京发动攻击,毕竟当时的南京是中国的首都,首都沦陷,对于中国打击可想而知,而后来南京所遭遇的一切,每个中国人也都并不会忘记。

当然,日军对中国人丧心病狂,却并不打算对德国人动手,日本、德国、意大利同属于轴心国阵营,如果伤害了盟友的人,对日本没有好处,所以日本在攻打南京之前提前通知了城内的德国公民,让他们先行离开,免受波及。
但是在得到消息之后,拉贝眉头紧锁,他太清楚纳粹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同样是纳粹国家的日本,对于中国人的所作所为,拉贝一直看在眼里。他不断地看见那些血腥的屠杀,那些发生在古老土地上的罪恶,每当想起这些丑闻,拉贝的心中便有一种无法挣脱的悲伤。
拉贝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他厌恶战争,珍爱生命,而且在中国居住了许多年的他对这个国家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尤其是对于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他早已经把南京当做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如今南京要遭到日军侵害,他又怎么能够袖手旁观?

于是早已经接到日本警报的拉贝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要带着家人从北戴河立刻赶回南京,他并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什么,但是他想尽自己所能,在灾难来临之前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
拉贝回到南京的时候,城内死气沉沉,所有的南京市民都不敢出门,人们忙着在家里囤积水和食物,有人在忙不迭的修防空洞,街上时不时的路过扛着大包小包的难民,很多人都已经逃走了。
但更多的人根本来不及逃走,他们只能暗自祈祷,希望自己不要死在敌人的手中。
当时所有人都知道日军可怕,但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没能预料到,最后南京迎来的是一场如此惨烈的大屠杀。还有一部分军队留在了城里、广播里,国民政府苍白无力的说着,会尽力的保护南京市民的安全。

但拉贝能预感到,这些话不过是空话,政府的官员们都已经跑掉了,谁会真心地去保护普通人的安全呢?
留给拉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此刻拉贝也有些茫然,他不知道下一步日本人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更不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到底能帮多少人。
拉贝先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让工人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也修建了防空洞,这是一个属于德国人的院子,日本人再残酷,也不敢轻易的对这块地方进行轰炸,如果有必要的话,也许他能够收容一些逃到这里的难民。
这时候有两拨人都找到了他,一拨人是德国大使馆派来的,德国催促着留在南京城内的德国公民赶快离开,他们已经在港口准备好了一艘船,以拉贝的社会地位,他可以成为第一批离开的。

而第二拨人是此刻留守在南京城内的二十多个外国人,和拉贝一样,他们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因为工作的缘故被自己的国家委派到南京,而此时此刻他们和拉贝一样,并不想离开。
因为几十万条人命就摆在他们面前,他们的一个念头也许能挽救这些难民,人类的力量如此渺小,但有的时候也可以很伟大。
拉贝决心和这二十多个外国公民一起留下来,他们外国人的身份是天然的优势,日军不会对他们发动攻击。他们可以尽力地保护这座城市,保护那些在战争中挣扎的生命。
于是,这些留下来的好心的外国人在南京临时成立了一个叫做“国家安全区”的组织,拉贝被推举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主席。

拉贝当选为主席之后,立刻找到了日本大使馆,并提出希望能够在南京市区内成立一个安全区。作为普通人,他们没有办法阻止战争,但是按照国际惯例,平民百姓在战争之中不应该受到伤害,他们有权利躲到中立区受到保护。
但日本人很快就拒绝了拉贝的要求,甚至说明他们不会顾及什么安全区,即便拉贝等人真的设置了这样一个保护南京公民的中立区,他们也同样会发动攻击。
这让拉贝意识到,指望日本人的仁慈显然是不可能了,所以现在能够起到作用的,还是拉贝这些外国人的国际威慑。
在建设中立区的方案失败之后,拉贝等人决定在南京城内大量的设置安全区,这些安全区选定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共25个,其中有很多正是拉贝等人自己的住宅,几个人约定,到时候战争打响,他们会把南京城内的难民尽可能多的收入到自己家中,防止他们受到日军的伤害。

日本人暂时还没有打进城里来,但南京城内已经乱翻天,人们没有办法逃跑,也没有食物和水源,没有任何可以生存的条件,防空洞内人挤着人,甚至有人在防空洞内窒息而死。
这个时候拉贝再次挺身而出,他作为国际委员会的主席,开始帮助这些难民筹措生存物资,用自己的身份给日本大使馆施压,不断的从外面想办法弄来食物和水,以及医药资源。
同时,在一片混乱的情况下,拉贝不顾危险奔波在中国、德国、日本三国的大使馆,他希望能够有一个更有影响力的人站出来,帮帮这些可怜的中国人。他知道日本人很快就会打进来,日本人绝对不会有丝毫的仁慈,到时候这些中国的难民或许还是难逃一死。
然而三个国家的官员都没有理会拉贝的请求,有的是有心无力,有的只想冷眼旁观,总之,最后这一切还是要靠拉贝这些民间力量,12月12日,最后的时刻终于到来,南京城门被攻破,日军如潮水一般涌进了南京城。

那是所有中国人的噩梦,同样也是拉贝永远不会忘却的一个夜晚。
那天深夜,枪声四起,原本就混乱的南京城此刻彻底变成了人间地狱,日军冲进城内,见到人就杀,他们把人像畜生一样赶在一起,然后疯狂的开枪扫射。
有人举办起了屠杀比赛,以杀人来定胜负,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做一件残忍的事情,杀人成为了一种战争中的乐趣,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鲜血的味道。
防空洞在日军的攻击面前根本就是摆设,此刻,拉贝等外国人的家成了南京城里最安全的地方,只有这些地方日军才不会破门而入。

于是大量的中国公民涌向了拉贝的别墅,拉贝家的院子里从来没有挤过这么多的人,拉贝事先修筑的防空洞早就已经满了,拉贝家的房前屋后,甚至连房顶上都站满了人。
这个院子所承载的人口已经远远超出了本身的容量,但是能够多放进来一个人,就能救下一条性命,于是在那个绝望的夜晚,拉贝把自家的大门拉开,让中国公民在绝望之中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根据后来的统计,拉贝等人所修建的安全区最多的时候曾经容纳了近25万难民,而光是拉贝自家的院子就曾经就住了602个人。惨叫声每天都在南京城内回荡,拉贝度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没有办法睡觉,因为他的小院子已经成为了日军眼里的活靶子。
12月13日的早晨,有一群日军士兵疯狂地敲门,要求拉贝打开院门,把那些中国人交出来,还好拉贝是一个德国人,否则迎接他的早就是日本人手里的刺刀了。

拉贝害怕死亡和鲜血,他头一次直观地经历如此残忍的画面,但看着院中无数瑟瑟发抖的可怜人,他没有退缩,而是站在院门外与日军交涉,他亮出了自己的纳粹党员证,并表示,日军无权闯入一个德国公民的院子。
这让日本人不得不对拉贝妥协,如果他们真的直接闯进去的话,很有可能得罪德国,所以日本人的招数是不断上来骚扰,从白天到晚上,从无休止。短短几天时间,日本人已经登门不下上百次。
而拉贝为了这些中国公民的安全,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去驱逐他们,拉贝是一个糖尿病人,他的身体并不好。
而且在南京大屠杀爆发的时候,他早就已经上了年纪,长期的不眠不休,让拉贝的身体状况迅速恶化,但是他依然强撑着,因为还有很多人没有挣脱死神的魔爪。

大屠杀爆发的第二天,在安顿好院落里的众多难民之后,拉贝和几个外国朋友约定出门去看看,但是刚一走到大街上,拉贝就被震惊了。街道上早就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面目,曾经拉贝所熟悉的那些店铺和摊位全都被日军席卷一空,有些带不走的东西全都被日军砸了或者烧掉了。
满街都是尸体,甚至宽阔的街道容纳不了那么多的尸体,于是那些尸体一层一层地堆着,他们的身上满是刺刀和子弹造成的创伤,那些人前一天都还是活生生的,可此时此刻,他们全都停止了呼吸。
大街上还不断回荡着来自日本军队的笑声,杀的人越多,他们内心变态的欲望就越能够得到满足。
12月19日那天,一个年轻的男人和他的母亲满身血污地来到了拉贝的收容所门口敲门,可是拉贝刚想开门放他们进来,从巷子外面忽然窜进来一个日军宪兵,那个宪兵笑着拿出刺刀,一下子刺进了那个年轻男人的胸膛。

就当着拉贝的面,鲜血喷溅在拉贝的衣襟上,拉贝愤怒地咒骂着,可那个日本兵好像完全听不见,又笑着离开了,他们好像已经完全没有人性了,只是一群杀人机器。
为了尽自己的一份心意,拉贝和国际友人们决定走上街头,为那些惨死的南京同胞收尸,等到他们试图把尸体运走的时候,忽然又来了一群日本军人。
他们要求拉贝的人把尸体放下,不允许收尸,因为这些正是日本军队的战利品,是他们要炫耀的东西,他们绝不允许这些中国人如此体面的死掉,他们要让这些尸体在大街上腐烂,成为苍蝇的食物。
在拉贝的一生之中,他从未见过一群这样没有人性的家伙,为了保护更多人的生命,拉贝和他的伙伴们不得不轮流在街上巡逻,看到日本士兵屠杀中国人民,他们就上前去喝止,阻拦,挡在中国人的前面。

有些日本士兵忌惮他们外国人的身份不敢动手,但也有些日本士兵已经杀红眼,看到是外国人进来阻拦,依然上来拉拉扯扯,拉贝几次因为这样的事情和日本人起了争执,还险些受伤,还好,最终他还是熬过了那些苦难的日子。
转眼间,时间进入了1938年,原本南京城内的人们该欢度新年,可此时此刻恐怕没有人有心情去庆祝节日。外面每天都在有人死去,而在拉贝等人构建的安全区内,情况还算太平,新年临近,难民们给拉贝充满感激地送上一幅字,上面写着“你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
在这些难民的心中,拉贝这些外国友人是他们活下来的希望,甚至每当拉贝走进难民营的时候,便有人跪下来冲着他磕头,他们和拉贝语言不通,于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可是看到难民如此感谢自己,拉贝的心里没有办法产生喜悦,他反而更加的苦闷,因为他觉得自己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少了,他觉得自己接受这样的感激实在于心有愧,因为有很多很多的人依然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而他无能为力。
他在自己的日记里日复一日记载他看到的一切,被屠杀的公民,被毁掉的城市,残酷的侵略者,文字一遍又一遍重复着那些惨烈的记忆,拉贝无数次凝视着眼前这座城市,这一切本不该发生。
不久,拉贝又接到了德国政府寄来的信,他面临着被强制扭送回国的风险,因为他在南京城内所做的一切让日军倍感羞辱。日军认为,这个德国人在挑衅他们,拉贝为这样的指控感到愤怒,他给德国政府写信,一字一句控诉着日军的暴行,甚至还把信寄到了希特勒手里。

拉贝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没有任何错误,他也并不害怕指控,因为人类终究会意识到战争的残暴性,然而德国方面还是要求他回国,日本依旧是德国的盟友,相比之下,中国人的性命当然没那么重要。
于是拉贝不得不提前回到德国,他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但他并不后悔,他用最后几天时间把难民托付给自己其他的外国朋友,来不及好好的与这座城市道别,轮船便带着拉贝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故乡德国。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拉贝所在的西门子公司决定为这位优秀员工做担保,靠着西门子的声望,拉贝终于躲过了一场牢狱之灾,但他还是在德国遭到了很多人的排挤,对于这样一位和平主义者,一位内心充满仁慈的人,纳粹当然不会欢迎。

他度过了坎坷的后半生,但是中国人民从未忘记他,在战火硝烟散去之后,全世界也想起了这位伟大的人,他并非沙场名将,但是毫无疑问,他是勇敢的战士,25万人的生命因他而保全。
晚年拉贝生活困难,南京市民得知之后,纷纷捐款,甚至委托专人到欧洲采购食物送到拉贝手上,滴水之恩尚且涌泉相报,何况是救命大恩。
83年后,因为拉贝孙子的一封求助信,人们再次想起了那段历史。
对于拉贝,语言上的赞颂都永远显得不够,也许他墓碑上的话便足以盖过其伟大的人格: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约翰·拉贝。
                            巴基斯坦女孩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推进让很多不敢想象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对于中国的好兄弟巴基斯坦同样如此,一般而言,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但这个定律在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似乎不那么适用。有美国人觉得,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并没有表面上那般亲密,甚至有可能想美国和土耳其一样经营多年终究是塑料兄弟,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因此,有人发出疑问,当巴基斯坦人到中国会有怎样的待遇,此外住在中国又是什么感觉?
                            近日,“重庆市在tiktok上成功出圈”登上微博热搜,一位据说是居住在重庆的外国小姐姐在国际版抖音tiktok上发布了有关重庆的视频,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收获近1000万的浏览量,网友们都被重庆的建筑设计震惊了。5月28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联系上了拍摄视频的意大利26岁女生冯·鲁恩·雅丝敏(von roon yasmin),她还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茉莉花”,目前雅丝敏正在浙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她告诉记者这段视频在tiktok上的浏览量目前已经超过1200万。
                            大多数人进入公交、地铁等公众场合后都比较自觉,不高声喧哗。但也有例,近日,在广东广州就出现了一件令全车人愤怒的事,这是怎么回事呢?广州一地铁,列车停靠站点后,上来一个穿着很奇怪的女子,她身穿绿色衣服,戴着一顶同色的帽子,手里还拿着一个手提包。车上人很多,很多人都站在车厢里握着扶手。女子大概三四十岁的样子,看上去还比较年轻,所以进入车厢后并没有人为其让座。
                            前言:美国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称中国已经可以算是一个发达国家,但中国强调,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并不是发达国家,为什么中国不愿意丢掉发展中国家的帽子呢?什么发达国家?提到发达国家,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呢?一般想到的是那个国家有钱,人民有钱!在定义上,只有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高的情况下才能称之为发达国家。
                            据英国《镜报》2日报道,在英国,身体超重或行动缓慢的人通常会被军队拒之门外。现在,英国军队设立了一个特殊的减肥训练营,为那些希望入伍但体重不达标的人提供为期一个月的课程,帮助他们满足服役条件。负责招募新兵的尼克·麦肯齐上校谈及减肥营时表示:“这些身体条件不达标的候选者,要么动作迟缓,跑步速度太慢,要么就是体型过大,我们会通过4周的训练课程让他们达到最低标准要求。
                            据华人生活网在美国发布的报道,美国禁止中国公民买房的议案,正在各共和党州的众议院和参议院陆续闯关中。早在几个月之前,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南卡罗来纳州、得克萨斯州就先后出台了禁止中国人在美国置地买房的法案。而这几天,路易斯安那州和阿拉巴马州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而这两个州目前给出的提案更加激进。激进到什么程度呢?
                            我曾漂洋过海来到遥远的意大利,在这片充满浪漫与热情的土地上,我过着一段充实而惊险的生活。每当凌晨的钟声响起,我都会一个人独自走出家门,踏上那熟悉而陌生的街头,为了工作而奔波,为了梦想而拼搏。江南女子,飘洋而来。那个遥远的角落,充满了水乡的柔情和城市的喧嚣。然而,我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远方的旅程。来到意大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
                            近日,随着中国春节的临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泰国总理巴育、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等多国政要、国际组织领导人纷纷送来新春祝福。各国政要在祝贺春节时,有的用chinese,有的用lunar。那么,新年快乐,到底应该翻译成happy chinese new year还是happy lunar new year?
                            自嘲2015年12月15日,在苏富比拍卖行伦敦总部拍卖会上,一封带有毛泽东和朱德亲笔签名的英文信件(见上图),以91.8万美元的天价被一名中国私人藏家买走。1937年10月,新西兰记者詹姆斯贝特兰(james bertram)抵达延安,采访了毛泽东。他提议,可向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说些什么。于是毛泽东和朱德联名给艾德礼用中文写了这封信。
                            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聊聊移民圈那些事儿的自媒体人。今天我要和大家聊一聊澳洲的语言现状,以及中国人在澳洲的经济影响力。澳洲人口普查数据揭晓最近,澳洲统计局公布了人口普查数据,这是澳洲每五年进行一次的全国性的人口调查。其中,有一个数据让我感到非常惊讶,那就是中文普通话已经成为了澳洲第二大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