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阳了”“多喝开水!”
“我发烧了”“多喝开水!”
“我嗓子痛”“多喝开水!”
在如今的疫情之下,“多喝开水”似乎已经跟相声捧哏口中的“那是啊”一样,成为了一句万能的安慰台词。

猫猫也要多喝开水!
成年人体内的水分含量约占体重的60-70%,但对于中国人而言,这部分水分或许都是开水。
开水,就是中国人的命根子。它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让我们这般如痴如醉?

中国人的命,都是开水给的
早在公元1883年,清朝著名美食家袁枚的孙子袁祖志游历欧洲各国,在总结东西方风俗习惯差异的时候专门强调:
“中土戒饮凉水,以防坏腹,泰西务饮冷水,以为除热。”
其实,“歪果仁”并非不喝开水,只是他们的开水往往沦为茶与咖啡的陪衬。在世界上,似乎也根本找不出另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对于纯粹的开水爱得如此这般深沉。

出于健康的角度考虑,开水的温度也不应过热;
超过65℃的热水不仅会灼伤口腔黏膜,更有着诱发食道癌的风险。
摄影/王晶
如果让我来给开水下个定义的话,它应该有两项必要特征:第一是必须要沸腾。喝开水的最初目的,是通过加热煮沸的方式,杀灭水中可能存在的病菌。
中国人对于开水的追捧,早已超过了杀菌消毒的最初目的。就算是达到直饮标准的纯净水,大家往往也会把它们煮沸后再趁热喝。所以开水的第二项特征则是要热,捧在手心里,暖到心坎上。
热衷于喝开水,并不是中国人的体质问题在作祟,毕竟与我们人种同源的日本与韩国一年四季也只喝冰水。喝开水,只是因为——我们习惯了。

福州,小女孩抱着热水瓶、
背着新书包奔向福州开往重庆北的绿皮火车。
对于平素冰阔乐、快乐水不离手的年轻人来说,喝开水已经成为了我们与长辈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根源。不过最近突如其来的疫情,又把封印许久的喝开水记忆重新拉回了现实。
在吞刀片般的喉咙剧痛之下,一杯35-40℃的温开水,入口远比凉水顺滑得多。平常一年四季都只喝凉水的我,在疫情之下也乖乖端起了保温杯。
所以,“多喝开水”并不是钢铁直男式的敷衍,它真的代表了在疫情下最为真挚的祝福!

写入中国人血脉的“喝开水基因”
中国人喝开水的历史,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

故宫锅炉房的工作人员用暖水瓶运送开水,
故宫的值班人员饮水就是这么解决的。
早在距今超过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农耕与畜牧的不同生活模式造就了我国与西方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
吃惯了牛羊肉的西方人,烹饪方式自然以烧烤为主。而我国先民则以大米、黍米为主食,相应地培养出了蒸与煮的烹调习惯。在一天的辛勤劳作之余能够喝上一口热腾腾的米粥,这是已然写入我们血脉中的“喝开水基因”。

我国古代的传统炊具,功能都是以蒸和煮为主。
在宋朝时,一种名为“熟水”的饮料成为了奶茶般的全民“快乐水”。著名的才女李清照就是豆蔻熟水的忠实拥趸,甚至还专门写词为它“带货”: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在豆蔻熟水面前,就连茶叶都丧失了竞争力。

在宋朝,熟水与香饮子是最受欢迎的全民饮料。
然而在没有保温杯和电热水壶的古代,想随时随地喝上一口热乎乎的开水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一项仅仅局限在上层社会的奢侈享受。
将水烧开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柴资源,对于时常连饭都吃不起的穷苦百姓来说,这笔燃料开支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罐罐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茶饮制作方式。
摄影/严肃
老百姓们并非意识不到喝开水的好处,而是实在无力负担。井水、河水,这些既不卫生又不稳定的天然水源就成了绝大多数人获取饮水的唯一渠道。
明朝言官杨涟因弹劾魏忠贤而惨遭陷害,于是“每晨起多饮凉水,以求速死”。在这些上层士大夫的眼里,饮用未经烧开的凉水,足可以直接与自杀划等号。他们奢侈的生活,与下层老百姓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喝开水,救得了中国人!
喝开水,不一定能治病,但可以防止人得病。

传统茶馆里的茶壶。
1932年,一场规模空前的霍乱疫情席卷我国23个省、306个市。电视剧《白鹿原》中那场毁灭性的瘟疫,就是对这场霍乱疫情的真实写照。在此等危急局面之下,曾在哈尔滨扑灭鼠疫疫情的伍连德博士临危受命,前往上海组织抗疫事宜。
霍乱通常通过不洁的饮用水传播。当时的上海还没有自来水,人们的生活用水通常取自周围的河流。往往上家人在洗衣服、倒马桶,下游的人们却在洗菜做饭。
伍连德博士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混乱的用水环境,已经成为了霍乱病情滋生蔓延的温床。想要消灭霍乱,首要措施就是解决老百姓们的饮水卫生问题。

从古井中打水,依然是许多人的生活常态。
将水烧开,就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消毒措施。因此,伍连德在上海大力推广开水房,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向周边居民售卖开水。
这种开水房的构造通常极为简单,只有一个灶台,以及若干烧水的水壶。因为灶台的样子像极了老虎,所以大家给这种开水房取了一个形象的别名:老虎灶。

老虎灶的外形,像极了一只大老虎。
据说遍布在广东的凉茶铺子,也是这种喝开水文化的延伸。
在全民喝开水运动的大力推广之下,上海的霍乱疫情得到了极为有效的控制。在这次疫情期间,上海病患的死亡率仅有7.4%,为全国最低。对比之下,就在距离华界仅有数街之隔的英法租界内,死亡率却达到了约30%。
纵观人类数千年与疾病抗争的医学发展史,我们真正消灭的传染病也不过只有天花一种。相比医学的进步,以喝开水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业,才是我们抵御疾病最基础的一道防线。

江苏省南通市,保温制品公司车间的工人正在精心生产保温内胆。
对于较早进入现代化的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大可不计成本地推广杀菌与反渗透技术,使得自来水达到可以直接饮用的标准。但在我国,通过煮沸来消毒杀菌的开水才是更符合国情的选择。
随着民国时期“新生活运动”与新中国成立后“爱国卫生运动”的推广,喝开水的习俗与廉价的开水房很快走向全国。全民喝开水,距今也只有不过短短七八十年的历史。

茶叶,是开水的最佳拍档。
摄影/咔咔
自来水与保温暖瓶的普及,使得随时随地在家喝上一杯温热的开水再不是什么难事。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开水铺子在上世纪80年代时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上海最后的老虎灶也在2013年时关停,成为了一代人逝去的童年回忆。
这种记忆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上大学时,每天提着暖壶去开水房打水,是比去图书馆、教室频率更高的“必修课”。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的开水房门前,
数百个暖水瓶从台阶上一直摆到了广场上。
一杯开水带来的温暖,足以驱散寒冬与疫情的阴霾。
所以,今天你喝开水了吗?
我以为我们这些研修生都来自中国,应该团结才是。没想到现实情况恰恰相反:早来日本的“前辈”们因为各种矛盾早就拉帮结派,两只巴掌数得过来的人头,却分成了两个派系。研修生制度,即日本接收外国劳动者的制度。这个制度的初衷是希望借国际合作,将日本的先进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然而,随着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社会老龄化严重,这个制度逐渐“变质”,研修生在日期间,大多学不到什么特殊技能,通常是在建筑业、金属成型业、食品加工业、农业等领域从事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与廉价劳动力无异。
这是非洲加纳集市上一处的火爆交易画面,而正在被人们拼命争抢的商品,正是被我们大多数人所丢弃的陈裤旧衣,这些来自于中美英等大国的生活垃圾。经过简单的打包后被大量运输到非洲,成为了非洲的民众眼里的抢手货,商贩手里的财富密码。今天的纪录片将带大家来到加纳,一起来看看这些被遗忘的宝贝,是如何征服非洲市场的。
2016年5月,一架飞机轰鸣着缓缓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降落。当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不少乘客脸上带着一丝丝疲惫。这是一架从非洲埃塞俄比亚起飞的航班,因此有不少外国人。大家带着大包小包,眼神中充斥着对中国的向往。在这些乘客中,有一个黑人有些“与众不同”,他随身携带的行李就只有一个轻便的背包,宛如进行一场国内短途旅行。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站。自从1969年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以来,人类对月球的兴趣从未减弱。然而,月球上也存在着许多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引发了各种猜测和争论。有人认为,这些现象是自然形成的,有人则怀疑,月球上可能隐藏着其他文明的存在。本文将介绍一些月球上最令人困惑的现象,并探讨它们背后的可能原因。
作为一个全球化时代的代表国家,美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公民在美国的分布和人数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人口流动的加剧,中国人在美国的数量逐渐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当我们得知统计数据显示的惊人数字时,许多国人不禁感到难以置信。本文将通过清晰的条理和客观的数据呈现,揭示美国目前的中国人数量,引发我们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和探讨。
首先我们来捋一下丫丫旅美的时间线。2003年,雌性大熊猫“丫丫”与雄性大熊猫“乐乐”一起抵达美国孟菲斯动物园开始旅美生涯。2013年,两只熊猫为期10年的租借期结束后,孟菲斯动物园与中国动物园协会签订协议,将租借期再延长10年。2022年12月21日,孟菲斯动物园宣布,将把旅美大熊猫丫丫和乐乐归还中国,结束20年的租借期。
日本动画电影《灌篮高手》去年在当地上映后票房火红,上个月到了中国票房同样出色,外界预计将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日本电影。表现如此亮眼,玄机何在?在中国福建福州一商场内,日本动画电影《灌篮高手》的人形立牌吸引民众拍照。(中新社)公开资料显示,《灌篮高手》最初是由日本漫画家井上雄彦创作的以高中篮球为题材的漫画,1990年开始刊载,1993年《灌篮高手》同名电视动画片播出,1996年6月宣布完结。
我,美国人,在中国生活近10年,会打麻将、用筷子,普通话很流利近十年前,我背井离乡,跨足太平洋,踏上了中国这片神秘的土地。起初,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美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也仅限于电影、新闻和书籍。然而,这十年的生活经历让我逐渐融入这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国度,我学会了打麻将、用筷子,甚至能用流利的普通话与当地人交流。
我们的伟大祖国已经过去了五千年的旅程,在五千年历史之间。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卓越创造,为人类文明做出不可灭绝的贡献。在这个新时代,中国技术和军事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并愿意与中国建立友好贸易关系。说到乌克兰这个国家,可能有点陌生。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原来它属于苏联的一部分,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成员共和国。
中国不仅是一个强大的、美丽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还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大国。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都是不容忽视和不容置疑的。特别是古代的中国,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对世界乃至周边国家的影响更为深远。在古代,越南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之一,越南的历史,也就是中国南部边境的历史。越南人都说:“从上学的第一天起,中国就占据了我们历史课的百分之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