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结婚人数屡创新低,不婚、晚婚现象或已成趋势。据民政部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结婚人数为683.3万对,创下1980年以来的新低。
这不只是发生在中国,日本、韩国都有相似趋势。此前有一种说法是,韩国40岁出头的新娘就比20岁出头的要多——在2022年结婚的韩国女性中,40-44岁的人数(1.09万人)多于20-24岁的人数(1.01万人)。这已经是韩国连续两年出现该现象。网友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晚婚现象。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数据包含了韩国女性的再婚数据。下图就展示了韩国2022年的结婚人数和初婚人数对比,在韩国2022年的女性初婚数据中,40-44岁的人数为4738,不到20-24岁(9013人)的一半。
因此,与网友看法一致的其实是另一个数据,韩国初婚年龄集中在30-34岁。

十年间,中国的平均初婚年龄逼近30岁
从中日韩的历年数据来看,初婚年龄推迟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从下面这张图,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平均初婚年龄在十年间变化最大,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都推后了近4岁。2020年,中国的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是29.4岁和28岁。

在韩国,30岁之后结婚成为常态,韩国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在2016年就已经突破30岁,在2022年变成30.8岁。
恋爱和婚姻不再是韩国人的必需品。早在2011年,面对高房价、高物价、就业难等社会问题,韩国就出现了“三抛世代”(sam-po generation)的说法,意指抛弃爱情、婚姻和生育的一代年轻人。后来该词还派生出“五抛世代”“七抛世代”等说法,进一步发展成放弃人际关系、购置房产、梦想和希望的一代。
在韩国盛行的恋爱综艺节目,也开始拥抱多元化的非传统关系。像是《不要结婚,要同居》(living together without marriage)、《别人的恋爱》(his man)这两档韩国恋综,前者关注选择不结婚的情侣,后者以lgbtq(同性恋等性少数群体)群体为主角,它们都反映出韩国社会里恋爱观和婚姻观的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主任李婷告诉澎湃新闻,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结婚成本的上涨、婚恋观念的转变、女性的职场理念变化等原因都影响着平均初婚年龄的推迟。
“以前我们说婚姻更多是一种人生的基石,但随着婚姻成本的不断上升,婚姻越来越变成一个顶石,就是说需要积攒到足够的物质基础,才能去考虑婚姻。”李婷说。
此外,婚姻匹配的难度进一步增加了。李婷认为,现代青年既想寻找到能满足精神共鸣的伴侣,又想对方能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大大提升了寻找到合适结婚对象的难度。另一方面,娱乐文化产品对生活的填充,使得婚姻不再是年轻人的必需品。
晚婚背后:初婚人数大幅下降
在中日韩三国中,韩国女性的晚婚现象最为突出。
据韩国统计局2022年的数据,30-34岁成为韩国女性最主要的初婚年龄段,首次超越了20-24岁年龄段。另外,更多的韩国女性选择在35岁以后结婚——相比十年前,中日韩女性在35岁以后初婚的比例分别增加了8.1%、2.3%和9.6%。
晚婚的背后,是中日韩的初婚人数在不断下降。其中,中国女性初婚人数的变化最显著,该数值在十年间下降了超六成。
李婷说,中国结婚对数的减少,与适龄结婚人口总量减少、长期存在的性别比失衡等原因有关。她补充说,过去十年,婚姻挤压现象比较严重,适龄单身男性数量要多于适龄单身女性数量,部分男性因此被“挤压”掉,难以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2022年,日本约有50.5万对新婚夫妇,尽管比上年略有增加,但仍比2019年的59.9万对有明显差距。而韩国在2022年约有19.2万对夫妇登记结婚,创下历史新低。

在晚婚等潮流之外,一个新的趋势是传统的婚恋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姐弟婚”越来越普遍了。在2022年韩国20-39岁的初婚夫妇中,“姐弟婚”的比例比20年前上涨了8.26%,达到了19.85%。换言之,该年龄段内五分之一的韩国初婚夫妇属于“姐弟婚”。
早在2013年,韩国人口统计部门的代表就指出:“由于越来越多的女性倾向于晚婚,年长的女性与年轻的男性结婚的比例不断上升”。一篇发表于《亚洲人口研究》的论文进一步探究了“姐弟婚”现象,并发现其数量自1993年以来持续上升。
该研究分析,由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率增高,为避免因结婚生子影响事业和自我实现,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晚婚,而这导致她们可选的配偶范围减小。因此,一些女性选择嫁给教育和(或)收入低于自己的年轻男性。
此外,上述研究还指出随着性别比、女性就业率和女性企业家比例的增加,“姐弟婚”将会更加普遍。
除韩国外,中国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姐弟婚”比例上升的现象,比如安徽、杭州。最近杭州发布的2022年婚姻登记数据显示,女方比男方大1-4岁的“姐弟婚”占女性结婚总数的19.31%,已经连续三年上升。
提示:阅读本文约3分钟!最近,新加坡由于通胀的问题,似乎大家都呼喊着两个字:没钱!但是,出去消费的欲望却丝毫没有减弱,毕竟新元还是很坚挺,出去消费还是蛮划算!那下半年在新加坡干什么赚钱?先看一组数据!目前,亚洲多个地区接连宣布松绑边境管制,让旅游业突然又热炽起来。旅游预订网站也发现,亚洲地区也成了新加坡人年底假期的出游首选,十个最热搜城市,亚洲就占了七个。
如果要问你,男人和女人有区别吗?你肯定会说区别大了,而且中医不是常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嘛,一阴一阳能一样吗?可是中医大家郭生白老先生却经常说,男人和女人我看都一样,别说男人女人了,中国人和外国人也都一样。那么他为什么这样说呢?郭老在大医传承讲座中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发现了生命本能,才有了生命系统的医学。
繁华的城市建设是离不开每一位城市建设工人的辛勤劳动的,目前,机械制造和加工行业中,特殊的金属焊接工种,是我国加工制造业稀缺人才,高级蓝领,待遇比白领还要高很多。但是,我国的平均工资水平还是很低的。目前国内电焊工的平均工资在3000人民币左右,一年合计三四万左右。但是,在国外薪资就不一样了,同样是稀缺人才岗位,在国外相比较于白领,蓝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要好很多!
中国美女战场上被俘?近日外网疯传,一中国籍女子加入俄罗斯私人军事公司“瓦格纳”,在俄乌战争中被乌军生擒,这则消息引发众多网友关注。中国+女性+雇佣兵+俄乌冲突,这几个关键词叠加在一起,真的是赚足了眼球和流量。(外网上的推文)长江云新闻记者找到了这篇外网推文,乍一看像模像样,文中是这样描述的:“根据乌克兰国民卫队亚速旅发言人的报道,乌军成功俘获了一名瓦格纳部队的女性雇佣兵。
虽然感觉在我们国家的生活很和平,但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是处于动荡之中的,战乱、袭击不断。就在前段时间,巴基斯坦的一辆大巴车突然爆炸,然后坠入深谷,共造成13人死亡,其中9人是中国公民。根据巴基斯坦提供的信息,7月14日,这辆大巴车上载着30名乘客,开往达苏大坝工地。这辆大巴是承建巴基斯坦开普省达苏水电站项目的中方企业的通勤班车,因此大部分乘客都是来自中国的工程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总会看到许多离谱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有韩国人在巴基斯坦旅游时,居然冒充中国人。这不仅让人惊讶,甚至有些啼笑皆非。这件趣事被一位日本网友佐藤惠琪在美版知乎上提出,引起了全球网友的热议。"韩国人装扮成中国人,在巴基斯坦享受免费的待遇,这个故事听起来就像是戏剧的开头。我们在美版知乎上找了许多评论,首先来看看许多日本网友怎么评论这件事的呢?
2012年4月,湖南人廖险峰在老挝第二大城市琅勃拉邦的超市开业了,这家超市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当地最大的超市。廖险峰有一个心愿,他还要在继续开设连锁店,将他的超市打造成老挝的“沃尔玛”。老挝中央政府直接表示,如果他能够开3家超市,就扶持他的企业在老挝上市。中国人在国外做生意的很多,有一部分人就能够做到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甚至被国家重视、被总理接见。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移民哥”,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清华北大是所有莘莘学子的梦中情校,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北梦,作为中国境内最顶级的学校,清华北大在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是国内顶尖首屈一指的。可虽然清华北大培养了许多人才,可近些年,我们却发现这些人才并没有为国家所用,许多清北顶尖人才都选择了出国,定居国外,为其他国家服务,网友不禁调侃道这是在为他国做嫁衣。
迪拜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机会的非典型“新兴市场”,拥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各种全球顶级基础设施,比如全球最高的哈利法塔、以及每晚动辄几千美元的帆船酒店。因此,不少外国人前往迪拜淘金,其中就有中国人。迪拜是中东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场,很多中东、非洲的批发商选择到迪拜进口中国的一些小商品,中国生产的几块钱甚至几毛钱的小玩意只卖差价就可以赚不少,部分中国人在迪拜从事这种生意,有的人租个十平米的小摊位,一年能赚150万以上。
近日,一个油管博主的视频在大温某华人论坛得到热烈讨论,楼主发出灵魂拷问:“加拿大中年华裔美女回国摆地摊,你觉得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先来看看这个粉丝量还不到2万的视频博主的身份。油管的个人介绍页显示博主贝奇姐所在地是加拿大,2017年9月28日就开通了油管账号,但直到1年前才开始分享vlog。算不上是很勤奋的博主,大约1个月发两个视频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