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闻社网站9月24日发表题为《中国数字游民放弃大城市,当起背包客寻求好去处》的报道。报道称,中国正在追赶一种全球趋势,很多精通技术的从业人员选择更廉价、风景更宜人的工作地点去常住,这些人被称为“数字游民”。报道摘编如下:
经过一天艰苦的工作,程序员理查德·郝(音)在一家咖啡馆里关掉了他的笔记本电脑,咖啡馆可俯瞰大理湖景,他在美景中享受着饮品。与中国数量不断增加的数字游民一样,他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搬到了这座以雪山、古寺和宝塔著称的云南旅游城市。
大理古城南门楼(新华社发)
郝先生现在受雇于深圳一家技术公司。而深圳远在东南方向大约1800公里处,那里有1700多万人口。他说:“我现在正常上班,上班时间也相对固定。只不过我不用去办公场所,现在有一些灵活性,我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中国正在追赶一种全球趋势,即很多精通技术的从业人员选择更廉价、风景更宜人的工作地点去常住。随着新冠疫情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两者间取得平衡,这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受欢迎。
中国兴起数字游民生活方式的背景十分独特。它在两种相当极端的工作态度之间提供了一条中间道路。一个极端是部分技术公司盛行“996”文化,即每天从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另一个极端是尽可能少工作。
支持数字游民生活方式的人认为,这种折中选择可帮助降低年轻人的失业率。很多具有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人的涌入也可帮助地方政府重振因疫情而失去大批游客的城镇。
西弗吉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蕾切尔·沃尔多夫说,数字游民生活方式将在未来就业中占据更大份额。她说:“我们现在还不太清楚的是,中国的工作文化是否准备好去适应这种趋势,而中国的从业者又在多大程度上愿参与其中。”
大理是一座人口只有70多万的城市,长期以来一直有背包客天堂的美誉。从老城步行大约10分钟就到了共享办公空间dali hub。和许多共享办公空间一样,这里有咖啡馆、办公桌和举办活动的场所。这座建筑的楼顶可以观山,还为数字游民提供住所,是希望按照自身情况安排工作的人的一个好去处。
但在中国,成为数字游民还面临多种障碍。很多人仍偏爱有保障的政府部门工作。此外,数字游民的流动状态和自主创业性质可能让他们难以进入覆盖医疗保险和养老金的社会福利体系。尽管如此,共享办公企业当前在一些地区不断涌现,这从某种程度上讲也要归功于互联网服务的改善。
老有“善”养地方探索导语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史无前例。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9.8%,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2035年左右,这一占比将超过30%。构建老龄友好型社会,加强养老服务保障,让老年人度过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是关系亿万家庭幸福的“国之大者”。随着养老需求日益多元化,养老护理已不再是简单的基础生活照顾,集慢病护理、医疗康复、康复辅具应用、健康管理、安全及急救知识等复合型看护照料模式,更为养老行业所需,养老+医疗+娱乐+旅游+教育+消费等不断拓宽养老新地带、催生养老
science technology每一代人都会老去……“数字移民”该怎样融入数字社会?本文已刊发在《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如需引用或转载,请以纸质版或下方电子期刊为准,并注明出处。此为微信推送版。 进退两难“数字移民”的数字社会适应问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正以超乎想象的力量和速度纵深延展,广泛又深刻地影响着工业时代以来所形成的人类文明形态。
如果要问网游圈里哪一个题材的游戏最赚钱,如果国战gvg排第二的话,就没其他游戏题材敢争第一了。你可以怀疑一个豹子头零充对游戏消费一毛不拔的劲头,但是你绝对怀疑不了那些氪金大佬对全服第一的执念。原因无二,你辛辛苦苦一年打工挣的那点钱,在人家土豪眼里就是一串数字,可能都抵不上他一个月的零用花销,与其拿去吃喝玩乐倒不如在游戏里拿个第一玩玩。
彭博新闻社网站9月24日发表题为《中国数字游民放弃大城市,当起背包客寻求好去处》的报道。报道称,中国正在追赶一种全球趋势,很多精通技术的从业人员选择更廉价、风景更宜人的工作地点去常住,这些人被称为“数字游民”。报道摘编如下:经过一天艰苦的工作,程序员理查德·郝(音)在一家咖啡馆里关掉了他的笔记本电脑,咖啡馆可俯瞰大理湖景,他在美景中享受着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