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举世瞩目;水库建设百万移民,史无前例。围绕三峡建设,中国累计搬迁安置移民超百万,如此大规模外迁移民是三峡工程的首创,没有先例可循。党中央以其非凡的协调组织能力、百万移民以可贵的奉献和自强精神,在世界面前亮出了“中国奇迹”。
上下一心破解移民难题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通过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作为一项国运所系的重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除了建设任务外,最艰巨的就是淹没区的“百万大移民”。上百万人告别故土重新安置,数千万平方米的房屋被拆除,上千家工矿企业进行迁建,几十万亩农田被淹……能否完成这一规模空前的行动,考验着三峡工程的成败,更考验着中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峡移民工作。为了妥善解决移民搬迁安置,2001年国务院颁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制定了“开发性移民”方针,力求实现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百万大移民”同样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全国20多个省市、50多个部委的对口支援行动迅速展开,截至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建成之时,对口支援已为库区引入资金近244亿元,实施各类合作项目近2900个,全国11个省市先后接收安置外迁移民16万多人。
走出夔门天地宽,再建美好新家园。
自我奉献创造水利奇迹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三峡工程是一座历史丰碑,三峡移民则是托起这座丰碑的基石。
听惯了家乡的号子,看惯了江上的白帆,三峡儿女祖祖辈辈生活在长江边,都说故土难离,然而,为了支持三峡工程,百万三峡儿女“舍小家,为国家”,做出了移民搬迁的抉择。正是百万群众的无私奉献,有力支持了三峡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确保了工程各项效益如期实现,换来了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凤凰涅槃。
许多的移民在搬迁时,总是要带走一些自己用惯的农具,吃惯的辣椒,牵顺的耕牛……这些普普通通的东西,凝结了三峡移民艰苦奋斗的坚强品格,也包含着三峡移民勤俭淳朴,迁往新家再创新业的决心和信心。
自强不息开辟崭新天地
移民们含着泪水辞别旧家,又用辛勤的汗水建设新家,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开创出生活的新天地。
湖北三峡库区的秭归县郭家坝镇的邓家坡村,905户人家2678人,家家种脐橙,并凭脐橙这一种水果实现了振兴,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成为湖北省第一个年收入过亿元的脐橙专业村。
三峡大坝建成后,秭归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全年均可产橙子的产区,在秭归县郭家坝镇邓家坡村,在2017年已有80%的移民户收入达10万元以上,10%的移民户收入超过40万元,成为湖北省首个脐橙亿元村。作为三峡库区最大移民城市,重庆万州近年来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水果、苗木、乡村旅游等生态产业,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百万移民在重建家园中迸发出来的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是我们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集中体现,三峡百万移民的奉献与自强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稿源:荆楚网
故乡是一座孤岛,成年后只能在他乡遥遥凝望。想念故乡的桃花树、想念村边潺潺的流水,可惜这些只能存在于回忆中。1992年,随着一纸文书的下发,100多万人的命运就此改变。在这100多万人眼中,故乡就是那长江三峡蜿蜒碧绿的江水。生产发展日趋完善,经济上升让人喜上眉梢的同时,环境保护也迫在眉睫。在国际发展大会中,联合国向各国提出建议,要保护自然环境,退耕还林,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自然潜力,造福子孙后代。
重庆日报全媒体龙丹梅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2座城市、7座县城、94座集镇迁建,1400家工矿企业搬迁……这不是一组简单枯燥的数字,这是重庆为三峡工程按期蓄水、通航、发电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而移民的重点在重庆,重庆承担着85%以上的三峡移民任务。自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启动到全面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重庆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10万余人。
2004年8月5日,一列满载三峡移民的列车先后于早晨和中午停靠到了邹城、兖州和济南火车站,新增三峡移民开始入迁山东。在20天内,将有735户3046名三峡移民正式迁徙到我省。2000年,作为试点,我省的广饶县接收了首批来自三峡库区重庆忠县的611位移民。2002年,我省的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济宁、淄博、泰安等市共接收安置了7049名三峡移民
67岁移民夫妻在上海浦东新区住450平洋房,千万补偿不愿意拆迁?如今为何一天要打三份工?22年与千里之外的80岁老母亲一面都不见,是什么缘故?最近在上海浦东新区惠南镇某村游玩,听说附近有移民村,就是从三峡那边搬迁过来的移民,想去采访一下他们,看看他们如今过的怎么样。在一位热心大姐指引下,我找到了这户移民家的房子,第一眼看到房子的时候,我就很惊讶,三层的洋房上上下下透露着富贵和大气,我迫不及待想要采访一下这户人家。
来湖北宜昌,一定要来三峡大坝看一看。三峡大坝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这是一项世纪工程,解决了很多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三峡大坝以5a景区的姿态免费向人们开放。可以说非常值得一去。我们从宜昌市区出发,想要自驾去三峡大坝,听当地朋友说想进入三峡大坝是需要办理车辆通行证的。我们可以选择提前在网上小程序办理,也可以在进入三峡大坝之前的检查站现场办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征程上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同步推出“历史上的今天”栏目钩沉那些已然过去的“今天”启迪新时代的奋斗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在新征程上再创荣光2000年8月17日首批三峡移民抵崇明:到家了!2000年8月17日,由重庆市云阳县启程来沪的首批150户、639位三峡库区移民,乘坐长江“江渝9号”轮安抵上海崇明,并于中午全部到达新居安顿落户。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3年,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工程---三峡移民轰轰烈烈开始了。为了支援三峡建设,长江两岸共有20多个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将近130万库区人民,挥泪作别故土,叩别祖先,像漫天的尘埃,从此落尽了全国各地。他叫刘敏华,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人。身为三峡移民的他,正要将自己的家搬往另一处,不久后他的祖屋即将沉入水底。
小康之年,喜讯不断!1月18日清晨,金沙江畔阳光普照,金塘老镇喜气洋洋,移民干部、移民代表齐聚一堂,带着金塘镇1273户“准业主”的殷殷希望和期待,一大早就来到分房启动仪式现场参加电脑摇号。随着巧家县委书记张华昆宣布移民集中安置房电脑摇号分房仪式正式开始,金塘镇移民代表按下摇号按钮,标志着白鹤滩库区最大移民县正式拉开移民分房、搬迁大幕。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3年,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工程---三峡移民轰轰烈烈开始了。为了支援三峡建设,长江两岸共有20多个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将近130万库区人民,挥泪作别故土,叩别祖先,像漫天的尘埃,从此落尽了全国各地。他叫刘敏华,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人。身为三峡移民的他,正要将自己的家搬往另一处,不久后他的祖屋即将沉入水底。
重庆日报全媒体龙丹梅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2座城市、7座县城、94座集镇迁建,1400家工矿企业搬迁……这不是一组简单枯燥的数字,这是重庆为三峡工程按期蓄水、通航、发电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而移民的重点在重庆,重庆承担着85%以上的三峡移民任务。自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启动到全面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重庆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10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