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19日,中非共和国中部地区一处金矿遭武装分子袭击,目前已造成中国公民9人死亡、2人重伤。令人震惊的袭击事件发生后,在非洲的中国“淘金客”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3月20日,潮新闻记者联系到几位在非洲从事矿业开采的中国人,听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淘金故事,那是一场豪赌,有人一夜暴富,有人血本无归,还有人失去生命。
非洲热带雨林中的淘金客的淘金船 受访者提供
遇袭金矿背后的故事
位于非洲大陆中心区域的中非共和国经济发展落后,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该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拥有极具诱惑力的钻石、黄金、铀等多种价值不菲的矿藏,且储量巨大。
据媒体报道,此次遇袭的是位于班巴里市的一家金矿,这是一起针对中资民营企业的武装袭击事件。班巴里市市长阿贝尔·马奇帕塔向法新社证实,该矿最近才开始生产。
“遇袭的是一家新来的矿企。”陈星(化名)在中非一家开采金矿的中资企业工作,她告诉潮新闻记者,班巴里是中非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一直是叛军盘踞的区域,各种危险活动在此区域频繁发生,所以此前那里并没什么矿企。
陈星透露,此次遇袭的矿企拥有两个矿区,“但听说只雇佣了10个左右的‘保安’。”在她看来,由于当地局势紧张,10个“保安”看顾两个矿区,显然安保力量不足。陈星所在企业与之相比,虽只有一个矿区,但“保安”数量多出数倍。
中国驻中非大使馆今年3月已经两次提醒位于首都班吉以外地区的中国公民立刻撤离。“矿区一般位于外省,矿企总部则设在首都班吉。”陈星说,他们把首都班吉以外的其他地方称之为外省,班吉相对来说,要安全得多。
事实上,2019年,中非政府才和该国14个武装组织签署和平协议。随后,中国的矿业企业才陆续落户中非。
“在中非淘金的主要有三类人,分别是中国人、俄罗斯人和卢旺达人,其中,中国淘金客属于个人的投资行为,其他两国则是国家投资。”陈星介绍,比起周围的刚果金、乍得等国家,中非的淘金热才刚刚兴起,大概有十来家中资企业。”
“当地人会认为中国人有钱。”陈星回忆,2018年至今,有三家中资矿业公司发生过类似事故,就在几天前,有枪手在中非西部与喀麦隆接壤的边境附近绑架了三名中国公民。
2018年10月,4名务工的中国公民在中非共和国西南部城市索索一那孔波市被暴徒袭击,3人遇害身亡,1人重伤。当地宪兵队同时遭到围攻和洗劫。
陈星的感受是,大部分矿企老板的安全意识太薄弱,直到出事才会重视起来。
寻着“一夜暴富”而去
说到金矿,难免让人想到曾经舆论的焦点,也是极有名气的非洲“淘金客”——广西“上林帮”,他们前往的是非洲的“黄金海岸”加纳。
早在21世纪初,广西上林就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当地有人带着全部身家到非洲加纳“淘金”,短短几年时间,身价上亿,买房买车。
随着“一夜暴富”的故事四处流传,上林人逐渐按捺不住淘金的欲望,从2006年开始涌入非洲加纳。
“2006年时开始有上林人去加纳,不少人确实在回来后发家了。”2012年正月初六,上林县的黄焕中攒了些资金,向一个朋友交了2万元钱后,也前往了加纳库玛西,并成为了一个淘金工地的合伙人。
到加纳后,黄焕中发现,并非每块地都有黄金,一夜暴富也只是个例,很多淘金客亏本严重。一年半后,他选择回到上林,“没挣没亏。”
“确实是这样的情况。”在陈星看来,要想在非洲这片土地上实现“淘金梦”,运气成分居多,“我们公司在这边两三年了,目前仍处于负债的情况。”他们在公司承包的矿区中,“还没有找到金子在哪儿。”
当然,在非洲,陈星也听说过某采金矿的公司“一夜暴富”的真事,一个月纯利润有两三百万人民币,大家腰包鼓鼓,但这仅是少数,用“淘金梦”这个词形容可谓恰到好处。
随着当地政府对矿业越来越重视,相关政策也逐渐收紧,现在想要拿到矿证,顺利开采并不容易。陈星说,“前几年,可以拿下非常广阔的土地进行开采,如今最多只能审批到5平方公里。”
“不仅是加纳、中非,在非洲各国‘淘金’的中国人,数不胜数。”在非洲做采矿设备生意的徐州人刘先生,在二十年里跑了不少非洲国家,把大量采矿设备送到非洲。
“只要有钱,到了哪里都能开采。”刘先生告诉记者,不少淘金客是三五人合伙,承包一片矿区进行开采。“即使是矿区的普通工人,在国内一个月或许只能赚五六千,但在非洲是两万元左右。”
2022年6月,他曾跋山涉水9个小时,探访在非洲利比里亚热带雨林中淘金的中国人。在刘先生记录的探访视频中,9名淘金客生活与工作都在一艘船上,船上的采矿设备24小时不停运转。
“一个月开采一公斤黄金,每天成本费用差不多20克黄金,包括工资开销、油料、办证等。”淘金客王田(化名)面对镜头说,因金子分布不均,也有好地方一个月产量是6公斤黄金。
非洲淘金是一场豪赌
可以说,非洲淘金是一场豪赌,不仅赌钱,还赌命。非洲大陆被战争、瘟疫、贫穷笼罩,这里有“一夜暴富”的财富神话,但也是一个让无数人血本无归,甚至丢掉性命的“悲惨世界”。
“看到赚钱的,也看到亏本的,一半一半吧。”刘先生认识许多在当地采矿的中国人,他说,不管是搞矿山,还是搞沙子,都有把命留在那里的。
“如果与当地黑人有纠纷,就很可能成为被针对的对象,也或许遭遇抢劫……这些都可能面临死亡威胁。”刘先生说,2018年,自己也曾在非洲某国家被抢劫,“他们拿着枪来抢,油、设备都被抢走,我们就安静地看着他们抢。“所以,我总习惯性带些现金在身上。”
陈星在首都班吉工作,“这边治安已经算是最好的了,但还是面临抢劫和偷盗的风险,所以一般外出时都会带上保安,晚上都是不出门的。”
此外,由于天气炎热,加之整体医疗水平低下,若是一不小心染上疾病,就有可能丧命,许多淘金人也因此永远倒在了淘金路上。
除了疾病与抢劫,有的淘金客还要面对被驱逐的风险。2013年,非洲加纳当局就发起了“清理非法采金”的行动,前后共有169名中国籍的非法移民因为涉嫌非法采金而被当地警方逮捕。上林人黄焕中算是幸运的,2013年,他及时地回到上林,躲过了被加纳军警强行驱逐。
然而,陌生的国度里,恶劣的环境下,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淘金客们却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在刘先生的视频里,于淘金船上生活了三个多月的王田称还未遇到过危险,“有听说其他人遭遇过抢劫, 会有十多个人拿着土枪和砍刀。”
在淘金客的眼里,可能丢掉性命的风险,也许永远抵不过一句“好赚钱”。
参考消息网3月25日报道 外媒称,世界上的旅行护照基本是红、蓝、绿、黑这四个颜色。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时它们会被亮出来。比方说瑞士护照是耀眼的红色,美国护照是蓝色,德国护照则是勃艮第红酒的颜色。而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意思呢?据《瑞士商报》网站3月9日报道,国际民航组织具体规定了护照的大小和样式(必须为125毫米长和88毫米宽),护照的颜色和设计则由世界各国政府自行决定。
这是《自拍》第291个真实故事如果你有故事,请私信告诉我孙光/口述小问/撰文呱呱/编辑我是移民哥,北京人,80后。我原来在乌克兰做生意,踏踏实实过着日子,俄乌一发生冲突,我成了难民。带着全家逃出乌克兰,走了半个欧洲,仍没找到落脚地。等回到乌克兰了,也许家已经不存在了,房子可能毁掉,生活被战争碾碎,难以复原,只有慢慢去粘合、重建。
#俄罗斯姑娘##国外生活##中国留学##中国文化##中国故事##高冷#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396位真人故事我中文名萨莎,俄罗斯姑娘。20岁时,我成了中国留学生。没承想,4年的留学生涯,因为疫情,我在俄罗斯在线学了3年。第4年,我终于可以来中国读书了,可惜已是最后一年,现在即毕业,留学生涯就要结束了,但我与中国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这几年,国内的洋媳妇儿越来越多,足以想象在国内找一位中国女孩多么困难,就要面临男多女少的竞争压力,又要背负房贷车贷,与其过被限制的人生,还不如娶一位洋媳妇儿。(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而且现在国民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娶一位洋媳妇儿已经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还成为男人的骄傲。但我们发现,中国小伙儿有跟韩国美女俄罗斯美女,甚至越南美女结婚生子。
很多朋友对间谍的事很感兴趣,那我们今天再来探讨一下秦老师那篇文章。他在文章还提到一位战友转来的文章,该文显示,2018年统计,“在中国境内的间谍人数足有11万人之多,其中外国国籍有5万左右,5万中有足足的2万人是美国国籍,还有2万是日本人,其他间谍多是来自欧盟国家。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11万间谍中有近7万人是中国国籍。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088位真人的故事大家好,我是移民哥,80后。出生在河南省济源市,现在在加拿大。我以前成绩不好,只读了中专,后来发愤图强保送了武汉科技大学,我的人生也因此迎来了华丽转身。后来进入国企,正巧单位改革,我因为英语尚可,成为了外贸部门的一名销售人员。不曾想,这一转变成就了我人生的巅峰时刻。
24岁的伏拉夫是俄罗斯人,不过在抖音里,他自称“我心里是中国人”。这个来中国快7年的帅哥,肤白,金发碧眼,却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如今,他住在浙江杭州,将近100万粉丝追着他拍摄的视频,他也获得了将近1500万个点赞。最近他走红网络的视频,说的是二维码。那是他在餐厅吃完饭,用二维码扫码结账,但同样来中国生活的妈妈说伏拉夫“这个在干吗呢”。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上有这么一只部队虽然他们都是黑皮肤但身上穿的都是解放军的装备编制学的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训练建设、战略战术连阅兵式都是走的中式正式口号喊得是中文的:一二甚至很多高级军官还能说上一口流利的河北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是我军去非洲拓展业务了?别急,今天我就带你们了解一下
本文授权今日头条原创首发中国与伊朗签署了25年合作协议。伊朗媒体指出协议将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在伊朗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规模有4,000亿美元;第二,石油和贸易用人民币和数字人民币结算;第三,北斗卫星支持伊朗的导弹。对中国和伊朗来说,这种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是双赢的。中国需要伊朗的石油,需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伊朗也需要中国的投资和北斗卫星。
在2019年2月20日,中国外交部召开了例行答记者问活动。当时的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一如既往地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然而,其中一位外籍记者的提问却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他询问:“近日,一名中国籍商人在坦桑尼亚被判处15年监禁,中国会如何处理此事?是否会要求减刑?”这个问题的敏感性不言而喻。中国公民在国外犯罪是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外籍记者在这样的场合直接提问,既让人意外,又有挑衅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