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解读天下大事,深究事件 根源。
乌克兰危机最终发展成一场大规模战争,正式宣告国际政治的主流回归到地缘对抗上来。 而俄罗斯在21世纪主权规范根深蒂固的背景下,仍冒着巨大的政治、经济和道义风险,用战争改变国境线的行为,着实把大家都镇住了。俄乌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许多战略家和分析人士的第一反应都是“惊讶”,预言全错了。这种心态其实很真实的反映了大家长期以来,忽视了俄罗斯面对北约的渐进式东扩,态度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还以为俄罗斯会继续忍耐下去而不爆发。毕竟,前五轮东扩都忍了,南联盟解体也忍了,为啥现在不能继续忍着呢?
其实,俄罗斯之所以前面如此“忍者神龟”,是因为美国和北约领导人精心设计出一套针对俄罗斯的pua,一套所谓的“战略安抚”计划,用以“管理”俄罗斯的反应,降低俄罗斯的威胁感知和焦虑情绪,导致俄罗斯在自身安全不断受到损害的情况下,依然相信北约是他的“真爱”,如此才一再默认北约东扩的既成事实,甚至还因为北约的大忽悠出卖了他多年的盟友前南联盟——现在的塞尔维亚。而这个过程也堪称现代史上最成功的战略欺骗之一。
直到当北约试图吸纳乌克兰和格鲁吉亚这些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后,这套曾经行之有效的pua大法才过期,俄罗斯也开始醒悟,乘着军事上还有点局部优势的时候,用军事手段加以反击。当然了,能不能成功,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下面,正片开始!
北约经历了五轮东扩,成员国增加了一倍,但至今仍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很多朋友可能觉得乌克兰应该入不了北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2021年9月,美国智库csic的报告说,格鲁吉亚、乌克兰、波黑、芬兰和瑞典都是北约接下来的加盟对象国,北约布鲁塞尔峰会公报还嚣张的表示,“北约对所有认同北约价值观的民主国家敞开大门,只有北约有权作出是否扩大的决定,任何第三方无权置喙北约的扩大进程”。相关方面的专家认为,未来的北约东扩,很可能不会再有地理界线,而且已经变成一种“象征性行为”,不再出于防务需求。所以,搞不好哪天大毛也会被扩进去。
当然,北约此前的一轮轮东扩,都充分考虑到了俄罗斯的反应。为了换取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默认,北约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战略安抚”手段,很像那种精神控制“大师”给人洗脑的招数。
北约的这套战略被称为“双轨战略”。第一条轨道是“手段”:“在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加强正式的纽带与增进协商,以强化相互信任与合作,从而向俄罗斯提供安全保证”;第二条轨道是“目的”:“为巩固中东欧国家,将这些国家的防御力量整合进北约系统赢得时间”。也有学者将其称为“保证与安抚”战略,通过高层次密集磋商和在政治、经济与军事领域构建起有效的伙伴关系,以安抚俄罗斯。
请大家注意上面这句话的关键词:高层次、密集磋商。意思就是,要把俄罗斯总统忽悠住,这是关键,如果一次忽悠不成,那就多忽悠几次。
第一次大忽悠,是在东西德统一的时候。1990年,美德在与苏联领导人举行的“2+4”系列会谈中,时任美国国务卿贝克对戈尔巴乔夫说,“我理解需要向东方国家提供安全保证的需要,如果我们在德国保持存在、使德国成为北约的一部分,那么北约对于自身军事力量的管辖将不会向东越过一寸”。显然,戈尔巴乔夫、后来的俄罗斯领导人、大部分历史学家,以及绝大数语文成绩及格的普通人都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那就是北约向苏联做出了不东扩的保证,这也是普京多次指责北约背信弃义的原因。
但北约可不这么认为。毕竟,这只是一句话,非正式的口头承诺。签的条约都能拿来擦屁股,何况只是个口头的。
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不懂。他们就像被洗脑了一样,一门心思的要“回归欧洲” “回归文明” 。此时的俄罗斯,向欧洲和北约靠拢是国策,外交政策奉行的是 “自由国际主义”。1990年前后,戈尔巴乔夫曾三次提到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可能性。1991年叶利钦给北约秘书长写信也表示,俄罗斯将加入北约作为长期的政治目标。
这种狂热,直到俄罗斯被“休克疗法”整残了以后,才稍微有点退烧,国内反对北约东扩的声音渐起。
眼看这个大傻子要回过神来了,美国赶紧上马第二轮大忽悠。
1994年6月22日,北约与俄罗斯签署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克林顿向叶利钦保证,在俄罗斯1995年杜马选举和1996年总统选举之前,北约不东扩。
所谓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就是北约邀请前华约国家搞一个合作平台,但不邀请他们参加北约。尽管如此,当时所有受邀国包括俄罗斯在内,都觉得这是获得北约成员国资格的第一步,大家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事实上,这是美国为了两面修好、稳住俄罗斯,才绞尽脑汁推出的一个过渡性的折中方案。用北约的话来说,“‘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是一项被用来消除俄罗斯负面认知,以及促使其接受北约东扩的政策工具”。
等到1996年俄罗斯总统选举一过, 美国和北约便开始紧锣密鼓地正式启动了东扩进程。第一轮是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美国嘴里拼命喊 着:我就要这三个,以后绝不多要了,大毛你千万别生气啊。但实际上,第一轮程序还没走完,他们就已经着手考虑第二轮东扩,准备吸纳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波三小等国加入。
为了进一步安抚俄罗斯,北约开启第三轮大忽悠—— “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 成立了。在和俄罗斯签署的一系列文件中,北约“庄重”宣布,他“没有动机、 没有计划、 没有理由” 在北约新成员国部署核武器, 并且在中东欧新入盟国家也不 “永久” 部署军队。
结果,叶利钦还真信了他的大头鬼。
但是,当时就有学者指出,这些文件不具有正式法律效力,只是 “政治承诺”而已。“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也仅仅是一个“论坛”,缺乏正式的制度化安排。
虽然俄罗斯国内对北约东扩一片骂声,但已经没用了,北约搞定了俄罗斯总统,其他人就没办法做什么。所以这个时期的俄罗斯仅表达了对北约东扩的“不悦”和口头上的反对。
第四次忽悠,是在科索沃战争期间。南联盟是俄罗斯的盟友,北约以肢解南联盟为目的的战略轰炸,自然会让俄罗斯非常不满。但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俄罗斯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对抗措施,在危机后期甚至联合美国一起对南联盟施压,最终迫使其放弃了科索沃。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俄罗斯刚刚和北约办了个“联合理事会”,叶利钦不愿意反应过度、危及俄罗斯与北约的合作,不愿因为科索沃问题而破坏他与美国、北约和解的大局。特别是1999年3月24日空袭开始后,克林顿给叶利钦打电话解释安抚,让叶利钦惶恐的心获得了平静。
4月底,美俄重启了切尔诺梅尔金—戈尔会谈渠道,联合欧洲三方共同向南联盟施压。4月20日,叶利钦发表的公开电视讲话表示,“尽管北约实施了侵略行动,我们却不能断绝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我们不能把自己孤立起来,因为我们自身就身处欧洲,没有人能把我们从欧洲踢出去。”他还说,“如果战争的持续时间超过一两个月,俄罗斯必定会卷入,新的 ‘冷战’ 就要爆发。”
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叶利钦对谈判非常急躁,他对总理切尔诺梅尔金表示,“我不在乎你们还需要做什么以结束危机,赶紧去做好就行了”。于是谈判人员只好大幅度妥协,到4月底,北约与俄罗斯的立场已经基本接近,双方都同意利用外部军事力量,强迫米洛舍维奇接受科索沃的短期自治和远期独立,以及解除 “科索沃解放军” 的武装, 唯一的分歧是未来科索沃驻军的构成及其领导权问题,更具体来说,就是俄罗斯能否独立派兵进驻科索沃。
但是,这个问题还没谈妥,叶利钦就等不及了,他对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施加了巨大的外交压力。被盟友如此“背刺”,南联盟支撑不住了,只好发表一份声明,表示愿意和谈,但是南联盟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可谈判的,并且强烈反对北约部队作为维和力量进驻科索沃。眼见米洛舍维奇还不就范,6月2日,美俄决定把俄罗斯要不要驻军科索沃的问题搁置起来,双方开始联手对米洛舍维奇进行施压。当然,主要起作用的还是俄方。切尔诺梅尔金等人在约见米洛舍维奇时说,科索沃的自治和独立,是 “不容商量的”。 米洛舍维奇最终被迫接受了北约的条件,塞军完全撤出科索沃,由北约军事力量接管,科索沃实现了事实上的独立, 科索沃危机以北约的全面胜利而结束。
事后,至于俄罗斯要不要去科索沃独立驻军,既然当时被搁置了,那么,以后就永久性搁置吧。
直到这个时候,“大鹅”就真的像一只呆头鹅一样被北约耍的团团转。其实俄罗斯高层已经警醒了,特别是科索沃驻军问题,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北约的决策,而所谓的“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 也仅仅是个北约决策后通知俄罗斯的论坛。俄罗斯曾一度暂停了 “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 的活动,召回驻北约大使, 终止双方之间的军事交流。但在叶利钦的努力下,这一切很快就恢复了,而且俄方还投票通过了默认北约接管科索沃的联合国第1244号决议。
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
科索沃打完没多久,普京接任俄罗斯总理,第二年担任总统。
我们前面说过,北约的pua技法,主要就是针对俄罗斯最高领导人的,并在叶利钦身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现在换了新人,当然要开启新一轮忽悠大法,特别是波罗的海三国马上就要加入北约了,这个节骨眼必须要把俄罗斯安稳住。
于是,北约对俄罗斯战略安抚达到高潮。2002年,北约把 “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 升级为制度化程度更高的 “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同时在莫斯科建立军事联络处。该理事会有着更加多元的合作议题, 包括联合打击毒品、 反恐、联合军演、危机管理、反对大规模武器扩散、国内军事改革等等,采取 “20 加 1” 的讨论模式,下设 17个次级委员会, 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大使级会谈。普京当时天真的认为,理事会的建立是“促进北约与俄罗斯间政治对话和实际合作迈出的重要一步”。
美国总统小布什也充分发挥他的“个人魅力”,当面夸普京眼睛漂亮,“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他的灵魂”。很难想象,小布什这么一个智商不太高的人,竟能讲得出这么漂亮的话。普京大概是觉得小布什是真诚的,两人私交迅速升温,颇有“灵魂伴侣”的架势。
此后,俄罗斯与北约进入了一段蜜月期,特别是“9·11”事件后,普京加快了俄罗斯与北约在反恐和阿富汗问题上的合作。
就这样,在北约承诺即便波三小加入北约,也绝不在这里驻军的条件下,普京默认了第二轮北约东扩的既成事实,表示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 “不是一个悲剧”,只要北约不在这三国驻军。
但是,他可能忘了,北约的承诺,那能叫承诺么?
北约吸收波罗的海国家后,虽然没有永久部署军队,但是很快就派军机巡逻波罗的海上空,在一批中东欧国家轮流驻军,而且马上将东扩的矛头指向了与俄罗斯有着重要文化历史和政治纽带的格鲁吉亚、乌克兰。2003年格鲁吉亚的 “玫瑰革命”、2004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 美国策动两国内部政权更迭,使之倒向西方、进而顺理成章地申请加入北约。 对俄罗斯来说,这两国,特别是乌克兰,是“文化、经济、地缘政治上最为重要的原苏联国家”。实现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斯拉夫国家的重新一体化,是俄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的最大公约数,也是俄罗斯的民意所在。所以就乌克兰问题而言,普京没有妥协的余地, 否则就会动摇他的统治基础。
当年“爱”过
至此,北约的战略安抚措施失效了。
普京这个人比叶利钦,起码有一点强。叶利钦被骗无数次,上当无数次,北约虐我千百遍,我待北约如初恋;而普京,被诈骗这种事情,上当一次就够丢人的了,总不能在同一块石头上摔两次吧。
学界普遍认为,俄罗斯对北约态度的转折点,发生在2007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普京公开指责北约违背当初不东扩的诺言,认为北约东扩是“一种严重挑衅行为”。
此后,俄罗斯开始了“战略觉醒”。它终于意识到,美欧不可能信任和尊重俄罗斯, 所以不再幻想通过与北约、欧盟等建立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来融入欧洲和西方,只要北约一表现出对俄罗斯友好,就意味着它要新一轮东扩了。这其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特朗普政府邀请他们再度加入七国集团时,俄罗斯非但坚决拒绝,随后还加大了在乌克兰方向的投入;同时,俄罗斯认识到,仅仅通过口头反对、 政治抗议和外交抵制等手段,是无法改变北约东扩的决心和脚步,只有借助 “混合战争” 等非和平手段,才能有效遏制北约扩到他家门口。所以,此后俄罗斯在与北约的互动中,开始摆脱过去俄罗斯被动应对北约设置议程和大忽悠的姿态,转为主动出击,从单纯地内线防守转为外线进攻。
俄罗斯的第一次反抗,是用俄格战争表达了自己坚决反对北约东扩的决心,也暂时通过 “冻结冲突” 这一方式,缓解了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紧迫性,因为北约也不想接纳一个和俄罗斯打仗的国家,从而陷入和俄罗斯的正面冲突。而且在这场战争期间,北约反应的无力,也增强了俄罗斯利用武力手段阻止东扩的信心。
俄格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俄格战争之后,美欧对俄进行了广泛的制裁,把俄罗斯踢出g8,中止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增加在东欧的军事存在,但是北约还是没有完全放弃对俄的安抚,说了一大串好听的话,搞了很多友好的动作。但这次普京根本不信邪,至此北约的战略安抚算是彻底失效了。小布什对此很失望的说:“普京变了,变得如此冷酷无情、无理取闹”。
当2014 年乌克兰再次爆发 “颜色革命”、试图加速向北约靠拢时,俄罗斯毫不犹豫地合并克里米亚,并策动顿巴斯地区 “独立”。 这一系列有限武力使用的成功,也刺激了俄罗斯继续用武力来对抗北约东扩。
到了2020年,北约将 “增强伙伴国地位” 资格授予乌克兰,而乌克兰也把加入北约列入国家宪法,一时间乌克兰加入北约似乎已难以避免。尽管北约一直喊着乌克兰不会进来的,但当时就有评论指出, 在经历了北约二十年的谎话后,俄罗斯 “战略耐心”已经耗尽。
对俄罗斯来说,最重要的是身份认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过去俄罗斯一门心思要融入西方、 回归欧洲文明,结果被虐惨了。现在它的国家大战略开始从 “大欧洲” 转向 “大欧亚”。俄罗斯很多学者将俄罗斯向东看,视为一种 “新的地缘政治经济认同”,旨在 “解除对西方政治和精神上的依赖”。
毫无疑问,俄罗斯变成了一个不再拼命认同西方、将北约视为首要安全威胁、相信武力是处理国际关系最核心手段的国家,但北约却依然步步紧逼,那么战争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好啦,那么今天就聊到这里,我们下期不见不散,祝福大家。
参考资料:
从科索沃战争到乌克兰危机_钮维敢
北约东扩与俄罗斯的“战略觉醒”_吴文成
北约东扩史_笑饮
普京:绝不接受北约继续东扩_李奥
当今国际军事安全的重大问题及其深远影响_刘强
北约东扩与乌克兰危机_韩克敌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塞尔维亚语频道报道,上个月,塞尔维亚政府通过了《公民身份法》以及其它两项相关法律的修正案,并将其提交议会,如果通过,将允许移民和寻求庇护者在该国临时居留12个月(比现在规定的5年有所减少)后获得塞尔维亚公民身份。这则消息由于不是英语所以外界一直没有注意到。在合法居留满12个月之后,简化后的入籍途径只要求申请人获得中等教育学位,受雇或自雇,并宣布他们认为塞尔维亚是“他们的祖国”。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而我国更是有着两个“铁哥们”,巴基斯坦是大家都熟知的,另一个则是位于欧洲,是欧洲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免签的国家,名字叫做塞尔维亚。塞尔维亚身处欧洲,按理来说比较遥远的话,很少有国人会去旅游。但事实就是有着许多中国人,都乐意到塞尔维亚旅游,甚至在当地居住。
罗马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东北部。北和东北分别与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为邻,南接保加利亚,西南和西北分别与塞尔维亚和匈牙利接壤,东南临黑海。国土面积238391平方公里,人口1952万 首都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的历史悠久,祖先为达契亚人,公元106年,达契亚国被罗马帝国征服后,达契亚人同罗马人共居融合,形成罗马尼亚人。
被西方媒体炒作的有关塞尔维亚向乌克兰提供弹药的新闻引发了俄罗斯外交部的高度关注,2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莫斯科正在密切关注有关塞尔维亚向乌克兰提供弹药的信息,但需要确凿的事实来做出进一步的反应。从历史上看,塞尔维亚和俄罗斯同文同种,双方民间一直将对方视为兄弟之国。在上世纪末期的南联盟危机之中,俄罗斯军队曾于关键时刻出手控制普里什蒂纳机场,使得北约无法利用战争初期的优势在南联盟土地上肆意妄为。
“欧盟”,一个让塞尔维亚又爱、又恨、又纠结的名词。若打开塞尔维亚执政党的官网,在政党简介中有这样一段话:“塞尔维亚进步党致力于推动塞尔维亚加入欧盟,同时也致力于同俄罗斯联邦、美国、中国、日本和第三世界国家密切合作,这些国家正成为世界发展日益重要的载体。” 塞尔维亚进步党以及执政联盟的这一立场,符合塞尔维亚政治的主流发展方向,也符合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大趋势。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塞尔维亚语频道报道,上个月,塞尔维亚政府通过了《公民身份法》以及其它两项相关法律的修正案,并将其提交议会,如果通过,将允许移民和寻求庇护者在该国临时居留12个月(比现在规定的5年有所减少)后获得塞尔维亚公民身份。这则消息由于不是英语所以外界一直没有注意到。在合法居留满12个月之后,简化后的入籍途径只要求申请人获得中等教育学位,受雇或自雇,并宣布他们认为塞尔维亚是“他们的祖国”。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603位真人的故事我是移民哥,1989年出生的北京人,大学未毕业时在网络上认识富二代,大学刚毕业21岁就匆匆嫁入了豪门。然而所谓的豪门生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过。经历了家暴熬过2年后23岁脱离这样的生活,选择与普通人重新建立家庭。后来,担心国内的教育太内卷,29岁时举家迁移到塞尔维亚过起别人羡慕的生活。
2022年以来,陷入俄乌冲突的俄罗斯,遭到了几乎整个西方世界的孤立与制裁。然而欧洲巴尔干半岛小国塞尔维亚却“特立独行”,不仅拒绝制裁俄罗斯,甚至国内民众还爆发过“亲俄”的抗议游行,要求当局“力挺”俄罗斯。▲塞尔维亚的挺俄游行从地图上观察,塞尔维亚与俄罗斯,一个僻处欧洲腹地的巴尔干半岛西北部,一个横跨东欧、北亚,两国不仅在疆域体量上相差甚远,而且在距离上相隔千里。
中国护照含金量又增加!2017年1月1日起中国与塞尔维亚互免签证01 官方说法↘原来签证是这样的↙↘现在↙据俄媒消息,塞尔维亚外交部称,塞尔维亚和中国自2017年1月1日起开始互相实行免签制度。相关协议已于周六在里加举行的“2016中东欧16国+1中国总理峰会”上签署。在塞尔维亚外交部的通报中称,“协议规定,塞尔维亚和中国的普通护照持有人可免签滞留达30天。